1、青藏高原位于特殊的高原气候区,但利用大棚技术可以使得拉萨的瓜果蔬菜供应充足。拉萨利用大棚种植瓜果,主要是改善了当地的(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条件
2、读我国某地民居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这种特色民居主要分布在(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2】这种民居分布在该地区的原因,主要有( )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 ②能防雨防潮湿 ③避免地震 ④气候干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这种民居所在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沙进人退
B.干旱严重,草场退化
C.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
D.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3、台湾省居民的祖籍大部分是 ( )
A. 闽、粤 B. 浙、粤
C. 粤、桂 D. 闽、赣
4、古人善观自然,寄情于物,写下许多流传千古的诗词与绝句。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从地理学角度看,“北风”应指( )
A.春季风
B.冬季风
C.秋季风
D.夏季风
5、以下关于长江和黄河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由于航运价值高,被誉为“水能宝库”
B.长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C.黄河水能资源丰富,干流上建有三峡水利枢纽
D.长江、黄河共同流经青海和四川
6、下列经济特区中,不属于广东省的是
A.深圳
B.珠海
C.厦门
D.汕头
7、下列都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天然气、风能 B.树木、草地
C.潮汐能、花岗岩 D.石油、煤
8、下列关于世界居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色人种都信奉基督教 B. 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人口稠密
C.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快 D.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9、“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下图为我国智能出行分布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的是我国( )
A.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B.人口地理分界线
C.800mm等降水量线
D.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2】R省区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智能出行次数远低于重庆市,主要是因为( )
A.气候湿热
B.信息闭塞
C.地表崎岖
D.经济落后
10、陇海线与京广线交会的铁路枢纽是( )
A. 郑州 B. 徐州 C. 济南 D. 兰州
11、中国是“东方”雄狮,东方是指中国的半球位置,中国位于( )
A.东半球 北半球
B.东半球 南半球
C.西半球 北半球
D.西半球 南半球
12、读下侧某城市气温降水图,该地最有可能是下列城市中的( )
A.乌鲁木齐 B.北京 C.拉萨 D.广州
13、我国下列山脉位于第一 二级阶梯分界线上的是( )
A.太行山 B.大兴安岭 C.天山山脉 D.祁连山
14、下面是小红同学跟好朋友小英的聊天内容,你认为可信的是( )
A.国庆节期间的江淮地区呈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景象
B.暑假去吐鲁番旅游一定要带上雨具
C.春节期间广州可以举办花卉展览会
D.哈尔滨学校的寒假时间比海南学校的寒假时间短
15、从自然资源的角度分析,大熊猫( )
A. 属于野生动物,不属于自然资源
B. 属于观赏动物,不属于自然资源
C. 属于家畜,不属于自然资源
D. 属于自然资源
16、以我们的家乡滨海为例,从人口、民族、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做出分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滨海没有少数民族 B.滨海地形以平原为主,濒临黄海
C.滨海属于行政区划中的县级市 D.滨海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严重
17、2020年8月10日,泰州市海陵区举办了青少年环保时装大赛暨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垃圾分类投放 B.购物时都使用塑料袋 C.出门多使用共享单车 D.节约用纸,双面打印
18、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 )
A. 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 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
C. 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 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19、影响我国的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是 ( )
A.梅雨 B.寒潮
C.台风 D.干旱
20、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 )
A.汉族仅分布在西部 B.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C.少数民族都分布在东部 D.大聚居、小散居、交错杂居
21、为了逐渐缩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正大力实施_____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_____地区崛起,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决策.
22、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家乡的土地上可以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地耕种和收获,说明土地资源在自然资源的分类中,属于___________资源。
(2)我国以水田为主的耕地与以旱地为主的耕地大致以800 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为界。我国东部种植业的南北差异明显:旱地主要种植_________,水田主要种植__________等粮食作物。
(3)我国的土地资源分布,从气候上看,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区(干湿区),从地形上看,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是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24、东北平原的耕地多为________(土地利用类型),种植的小麦、玉米、________(油料作物)品种优良。同时,这里还是有名的________(糖料作物)基地。
25、东北三省包括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_省和______________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6、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地理区域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
27、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共有 个直辖市,其中和四川省相邻的直辖市其简称是 。
28、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处于____,为其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9、引滦入津工程是将___________河水跨流域引入___________河水系。
30、请你从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从气候特点入手,设计当地民居。
乙地 | ||||||||||||
气温(℃) | 22.5 | 22 | 24 | 24.5 | 22.5 | 24.5 | 22 | 21 | 22.5 | 26.5 | 29.5 | 26.5 |
降水量(mm) | 250 | 225 | 235 | 240 | 220 | 215 | 225 | 250 | 205 | 240 | 250 | 310 |
你选择的是____地。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⑧____。
31、读图“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和四城市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____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致相当于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2)据图可知,①是____季风(填风向),其水汽来源于印度洋;②是____季风(填风向),其水汽来源于太平洋。二者均属于____季风。受该季风的影响,我国夏季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有利于农业发展。
(3)冬季,我国盛行____(填“冬”或“夏”)季风;受该季风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寒冷加剧,使南北温差变____(填“大”或“小”)。
(4)四城市降水最多的是____,最少的是____。四地降水主要受____季风影响。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A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___,此时北极地区出现_________现象(极昼或极夜)。
(2)B点在A点的________方向,C点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
(3)图二为临沂市某学校的玲玲同学不同时间身影长短变化情况示意图。假如玲玲的身高不变,请比较判断:如果是在同一天,则更接近正午的是__________图;如果是在不同季节的正午时刻,则更接近冬至日的是________图。
33、读“黄河流域略图”,分析回答问题。
(1)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天上”是指黄河发源地青藏高原上的___,是我国第__长河。
(2)图中祁连山的走向是___,它是第___级阶梯和第___级阶梯的分界线。
(3)图中甲地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湖泊是___;乙是__(海洋)。
(4) 图中①和②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它们因得益于黄河水的灌溉而成为“塞上江南”,其中①是____平原,②是_____平原。
(5)为了解决北方缺水问题,我国正在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___,该工程的东线(如图所示)主要是满足____、____等城市的用水需求。
(6)图中兰州、西安、郑州、济南等四个城市分布的共同特征是____。
(7)黄河下游游荡在__平原上,河床宽,水流缓,泥沙大量淤积,致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世界闻名的“__”。
34、自然资源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礼物”,需要我们好好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读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的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
| 中国 | 世界 | 中国在世界的位次 |
人均耕地 | 0.1公顷 | 0.36公顷 | 67位 |
人均林地 | 0.12公顷 | 0.9公顷 | 80位 |
人均草地 | 0.23公顷 | 0.76公顷 | 121位 |
人均河流径流量 | 2600立方米 | 11000立方米 | 88位 |
(1)自然资源分为____资源和____资源。
(2)我国可谓“地大物博”,其中“物博”指的是我国自然资源____。
(3)针对上表中反映出我国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的问题,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____(增加/减少),我国自然资源相对____(充足/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因此,保障自然资源的____是我国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35、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属于世界人口分布比较稠密的地区有 ,其分布的共同原因是 .(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分析)
(2)图中HF两处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分别是:H ;F .
(3)E处为 人种,信奉 教,通用 语.
(4)图中E,F,G三地中, 地民居的屋顶大多是平顶,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的所在地;F地所在大洲,除巴西和部分岛屿外,主要语言是 .
(5)能否用人口迁移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为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