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西方列强侵略中国造成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过程 B.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飞速发展 D.使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国家经济附庸
2、“1978年,中国上百台印刷机转动,不同的报头之下,出现了同一个标题:校园的阅报栏前挤满年轻的面孔,无数学子闻风而至,阅读同一篇文章;千百人重新铺展稿纸,千百支笔重新抖落生埃,准备书写同一个主题;被一种沉重的沉默笼罩的中国大地,随着第一声响动,忽然爆发出轰鸣”这段话描述的场景应该是( )
A.“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3、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是( )
A. 19 10.10.11 B. 1911.10.11
C. 1910.10.10 D. 1911.10.10
4、1856年,英国外交大臣克拉兰敦勋爵对额尔金强调,他的主要使命应是使贸易摆脱现有的束缚……法国给葛罗男爵的训令要求大体相同的事情。这反映出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把清政府变成侵华工具
C.获取投资设厂的权利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5、(题文)从1840年起,有着光辉农耕文明历史的中国进入了一个艰难求索、曲折发展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近代化的艰辛探索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辛亥革命 C. 戊戌变法 D. 洋务运动
6、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我国从1993年起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不属于市场经济产物的是( )
A.上海股市
B.打破铁饭碗
C.粮票布票
D.社会保障体系
7、以下是《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中对相关史实的评述,其中属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
A.从“绿皮车”到“子弹头”
B.华丽的时空跨越
C.从“样本”走向转型
D.红手印农民
8、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如下图这篇文章,引发了我国思想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的作用是( )
A.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B.提倡资产阶级自由化
C.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D.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9、下列党代会与其对应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中共十二大——改革开放
B.中共十三大——中国特色
C.中共十四大——初级阶段
D.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
10、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刊物是( )
A. 《中外纪闻》《国闻报》 B. 《时务报》《天演论》
C. 《国闻报》《时务报》 D. 《天演论》《中外纪闻》
11、在山东的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的纪念馆,如果你是一位讲解员,你可以向参观人员介绍的内容是(1)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日本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2)关天培带军抵抗英军壮烈牺牲
(3)邓世昌率志远舰直冲敌舰,为国捐躯
(4)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5)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A. (1)(2)(3)(4)
B. (2)(3)(5)
C. (1)(2)(3)(4)(5)
D. (1)(3)(4)(5)
12、抗战中正面战场的的最大胜利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孟良崮战役
13、有一证件的文字是“兹有顾福初君依章于1955年9月6日报名入社,共投股田7亩2分3厘3毫,折合6股7分,特发给此股单为证。”对此证所反应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地地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B.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C.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
14、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地区是( )
①中原解放区 ②陕甘宁边区 ③山东解放区 ④大别山根据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5、如下图是1950年11月张文元创作的漫画《一臂之助,义不容辞》,该漫画反映的战争( )
A.导致了朝鲜半岛分裂
B.致使美国深陷经济危机
C.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
D.重新确立中国大国地位
16、会议是指有组织、有领导、有目的的议事活动,它是在限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下列有关中共一大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17、下列戊戌变法的法令在洋务运动时早已做过的是( )
A.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 翻译西方书籍
18、某校八年级四班的学生收集反映近代史的影片,供同学们活动课上学习,如果将他们收集到的影片按所反映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整理,应该是
①《火烧圆明园》②《鸦片战争》③《甲午风云》④《虎门销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
19、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并通过了士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这次会议是
A. 八一会议
B. 八七会议
C. 三湾会议
D. 文家市会议
20、小明同学在阅读历史书时,看到中国近代史某一条约的内容如下,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据此推断,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_______。
22、新中国成立初,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3、武昌起义主力: _______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24、_______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1954年,召开_______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25、《___________》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26、根据提示补充相关内容。
(1)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______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______”的口号。
(3)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______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建设的成就被世界各国誉为—— 。
28、改革开放是在________会议上提出的,城市改革的重点是________。
29、1956年,________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 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0、_______________提出了三民主义,_______________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
31、回顾百年历史,探究国共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时间及标志。
(2)写出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起义名称。
(3)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哪两大战场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4)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的标志是什么?
(5)你认为解放战争中共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6)从国共关系的变化中,你有何感悟?
3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是什么?
33、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绝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1500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1)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他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
材料二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2)“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中国皇帝所实行的哪一政策造成的?这种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
(3)“隔绝状态”被打破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