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8年冬,陈毅赋诗日:“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这首诗反映的战役是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2、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开始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中国人民的斗争也由此进入了新阶段。材料意在强调五四运动( )
A.是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B.是一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众夷良莠不齐,遂有夹带鸦片、诱惑华民,以致流毒各省者……以中国之利利于夷……岂有反以毒物害华民之理?”这是一位钦差大臣写给维多利亚女王的信。这里的“夷”在19世纪40年代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国( )
A.丧失了所有的主权
B.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自然经济分崩瓦解
D.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
4、1948年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毛泽东把它概括为( )
A. “求同存异” B. “一边倒” C. “另起炉灶”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5、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A.世界货币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联合国
6、彻底废除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建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完成
7、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两岸关系达成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和遏制“台独”、维护祖国统一
8、会议纪要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以下纪要出自1949年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届会议的是
A.“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
B.“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C.大会确立了毛泽定思想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D.大会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9、由于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众多,197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并进而( )
A.开发浦东新区
B.建设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经济特区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0、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下列不属于纪念碑先烈范围的是( )
A. 邓世昌 B. 董存瑞 C. 邱少云 D. 林则徐
11、有“状元实业家”之称的张睿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创办的企业中最为著名的是( )
A.大生纱厂
B.湖北织布局
C.江南机械制造总局
D.福新面粉公司
12、1902年,一位美国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认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当时:( )
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B.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
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形成了
13、图片是历史的见证。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
C.国防建设
D.文化繁荣
14、2019年10月1日,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前新中国的诞生
①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基本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A.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C.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D.国民经济调整效果太慢
16、到1957年我国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其中,农业为4.5%,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文化大革命建设成就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17、34岁的许家印扔掉“铁饭碗”南下广东;28岁的马云借钱开始创业;王石笃信发展才是硬道理......国运兴衰,个人沉浮,从未像1992年,捆绑得如此紧密。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C.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
D.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
18、新中国成立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①农业互助组 ②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④人民公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出他探究的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探索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0、历史学习中要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B. 建国后的土地改革主要在新解放区进行
C. 西藏地方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前往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D.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纪元
21、1972年,日本首相( )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 )、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22、1955年,周恩来参加( )会议,在会上提出(“ ”)的方针,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23、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________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________。
24、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______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2月,______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25、请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人物的名称。
(1)虎门销烟,反抗侵略——(2)视死如归,血战黄海——
(3)救亡图存,变法牺牲——(4)百团大战,彰显精神——
(5)舍本逐末,实业救国——
26、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_______的新发展理念。
27、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政策是,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8、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 )出逃。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__________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2)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__________。
(3)1924年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成立,__________担任政治部主任。
(4)__________指挥了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30、下图是经济特区示意图,在图中相应方框内填入下列城市对应的字母代码。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31、近代化以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为主要标志,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请回答:
(1)写出我国近代工业化开端事件的根本目的。
(2)开启我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事件是什么?写出其历史影响。
(3)写出近代中国“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的代表事件及其口号。
(4)结合所学,分析以上事件失败的共同原因。
32、中日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既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关系要如何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3、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变法成功,进行了哪些宣传组织工作?戊戌变法的经济和文教方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4、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 | —— | 4250 | 100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7708 | 100 |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康:四夷交迫,分割存至,覆亡无日 皇帝:今日诚非变法不可。
康: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者,是变事耳,非变法也。皇帝同意其建议
——摘编自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
材料三: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材料四: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该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的作用。
(2)材料二反映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是什么?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比,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伟大人物是谁?他认为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奋斗目标是否实现,为什么?
(4)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