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晋城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春秋战国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一些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 《诸子百家:中华文化的源泉》

    C. 《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 《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 2、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初农民分到劳动工具的场景。与该场景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C.改革开放

    D.手工业的合作化运动

  • 3、“…改革已经将解放军攻势所及地区的数百万农民吸引进人民解放军的阵营,国民党后方的成千万农民也纷纷武表起义,反抗国民党军和国民党政权。”这段话强调了

    A.国家前途的预见性 B.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C.内战胜利的可能性 D.土地政策的重要性

  • 4、海尔集团是当今家电行业著名品牌。但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海尔集团前身)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增强企业活力

    C.实行公私合营

    D.企业全面私有化

  • 5、下图是小明同学创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它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时间:1839年6月1日

    人物:林则徐

    经过:……

    A.南京

    B.上海

    C.厦门

    D.虎门

  • 6、下图是1952年1月1日,邮电部发行的《土地改革》特种邮票。邮票的主题是农民分得土地,领到土地证书,走向农业生产。票面的近景是三个农民手持土地证书,远景则是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票面上还有一个巨型拖拉机的特写。关于这张邮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邮票发行时土地改革已经结束

    B.农民领到土地证书意味着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C.农民分得土地只是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

    D.票面上的拖拉机特写代表了“一五”计划的成就

  • 7、报刊、图片、历史文献等都是历史的见证。如图所示的图文资料共同见证的历史是

    A.国共合作,打倒军阀

    B.国共内战,“星火燎原

    C.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D.国共合作,抗日烽火

  • 8、英、法两国在哪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浦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A. 俄、美   B. 俄、日   C. 日、美   D. 日、意

     

  • 9、张大爷家里有一枚银元,上面有“中华民国四年”的字样,这枚银元的铸造时间是( )

    A.1912年 B.1913年 C.1914年 D.1915年

  • 10、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最准确而突出的特点是( )

    A. 探索中前进   B. 曲折前进   C. 全面倒退   D. 全面调整

     

  • 11、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

    A.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 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12、公元前2世纪,罗马在击败某个强劲的对手后成为地中海的霸主,这个强劲的对手是

    A.斯巴达

    B.迦太基

    C.雅典

    D.古巴比伦王国

  • 13、朝鲜战争最惨烈的战役是(     

    A.平型关战役

    B.上甘岭战役

    C.武汉会战

    D.辽沈战役

  • 14、1862年,某八旗子弟在京师同文馆学习,经过学校三年培养,他个方面的才能都有很大提高,尤其表现在(     

    A.经商方面

    B.外交方面

    C.科技方面

    D.军事方面

  • 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识比中共“八大”更加深刻。这种深刻性集中表现在( )

    A. 认识到中国的生产力是落后的

    B. 认识到中国必须走工业立国之路

    C. 认识到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 认识到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还存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 16、“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对这句话这样理解的依据是鸦片战争导致

    A.中国由闭关锁国转为开放

    B.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C.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17、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精神财富”主要是指(     )。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C.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D.要以阶级斗争为纲

  • 18、兰考人民评价他“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具有的时代精神是(     

    A.不畏强权、敢于斗争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舍生忘死、不怕牺牲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

  • 19、《新华字典》的出版社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

    A.三联书店 B.商务印书馆 C.同文出版社 D.外文出版

  • 20、下图反映的是( )

    A.工农武装割据 B.北伐胜利进军 C.坚持敌后抗战 D.三大战役胜利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____(事件)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________(事件)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 22、________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________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 23、促进两岸交往日趋密切大事记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 24、______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_____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 25、【危机·应对】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__________、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

  • 26、他们沿途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罪行,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等方式,并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这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是________运动。

  • 27、黄埔军校: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________创办。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________任校长,________任政治部主任。它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________作了准备。

  • 28、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组织人力,收集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这部法典连同他统治时期编成的其他三部法典,统称为《______》。

  • 29、______》在建国初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在第一届人大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______》。

  • 30、它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它”是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中国的空前统一,受几千年封建统治和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从而成为中华大地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真正主人。这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三: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不得因没收封建的土地财产而侵犯工商业。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但在某些特殊地区,经省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征收其出租土地的一部或全部。半地主式的富农出租大量土地,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者,应征收其出租的土地。富农租入的土地应与其出租的土地相抵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这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新中国成立后为现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了哪些指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必要性。并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土地改革运动推行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对我国社会产生了什么作用?

  • 32、一直以来世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众说不一。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又有什么遗憾?

  •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列举“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交通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写一个

    (2)小历同学认为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片面发展重工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祖国将迎来69周年华诞。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

    【材料一】“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报告

    (1)“夺取全国胜利”,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工业化一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l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2)结合材料二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为此,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

    ——195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3)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材料四】“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l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在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

    【材料五】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中共十七大报告

    (5)材料五中“历史性变化”的起点是什么?在农村进行的改革政策有何作用?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建言献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