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手史料常常又被称为“原始资料”,指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若要研究林则徐,下列最具有价值的史料是( )
A. B.
C. D.
2、陈独秀说:“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在他们的共同推动下,“文学革命”( )
A.彻底地批判了封建礼教
B.启发了民众的革命觉悟
C.推动了文化普及和发展
D.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团体
3、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到
A.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B.五四运动爆发100年时
C.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00年时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4、在历史知识竞赛课上主持人刚说完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人数虽然不多,但这次会议的召开预示着中国革命的面貌将焕然一新,李明就知道了问题的正确答案
A. 党的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八七会议
5、阅读图《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下列选项对图片信息的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 )
A.A~B点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的推动
B.C点城镇人口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全面调整,生产恢复发展
C.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是由“文化大革命”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所致
D.E~F点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方针政策的调整
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重要创举是
A.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B.实行赎买政策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保存富农的经济
7、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了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全会提出了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新发展理念
C.“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D.科学发展观
8、当时的报纸上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队里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类民谣形象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你认为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 )
①中共八大的召开 ②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 ③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9、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公车上书
B.百日维新
C.戊戌政变
D.强学会的成立
10、作品展示了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其社会历史内容可以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被称为三大主题。这部作品应该是( )
A.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B.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C.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D.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11、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
A.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B.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C.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12、“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B.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C.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3、下列有关明清闭关政策叙述正确的是( )
①闭关政策是指禁绝一切对外贸易
②闭关政策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范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③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④闭关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抗日战争后期,正面战场的溃败成为常态,其原因是( )
A.日军武器先进、士气高昂 B.国民党从未积极抗日
C.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中国一盘散沙
15、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和史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B.1894年,孙中山先生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了兴中会
C.1901《辛丑条约》签订,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1940年,在彭德怀指挥下,八路军部队在华北地区发动了百团大战
16、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17、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允许鸦片贸易合法化
B.割占中国香港岛
C.开辟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D.消灭清政府,瓜分全中国
18、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陪同到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南海散步时说,光绪皇帝时,国家衰败了,他搞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关在这里。文中所述的百日维新
A.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D.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19、1954年,在宪法起草委员会通过后的3个月的时间内,“全国有1.5亿多人参加讨论,对宪法草案表示热烈拥护,同时提出了110多万条修改和补充的意见和问题”。这表明( )
A.政治协商制度代表广泛
B.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贯彻
C.社会改革具有法律基础
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20、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分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获取更多的好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获得“更多的好处”指的是
A. 取得约定关税特权 B. 掠得圆明园大量珍宝
C.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 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21、(1)观察《红军长征路线图》,将下列事件或地点的中文名称填入图中对应方框。
A.长征史上生死牧关的转折点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
(2)据图指出,红军长征行军路线的特点。
22、1839年6月, _________ (历史事件)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 _________ 。
2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 )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彻底摧毁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2)我国第一座跨长江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3)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4)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5)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
(6)1999年回到祖国怀抱的地区——
2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写出和下列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
A. B.
C.
A B C
26、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_____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7、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牢固树立________、协调、绿色、开放、________的新发展理念。
28、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________。
(2)戊戌政变中,拒绝出走,矢志为变法献身:________。
(3)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________。
(4)抗日战争期间,指挥“百团大战”的是:________。
30、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体制:201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请回答:
(1)清朝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一次战争?
(2)洗劫圆明园的是哪两个国家?
(3)《南京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分别带来什么影响?
(4)请写出在中华民族奋起抗争中的一位爱国人士和与他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5)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清朝的腐败,假如你是当时一名学生,为改变中国的命运,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32、中国近代史上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该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日本通过哪一条约获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
(3)20世纪初,哪一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3、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34、长征开始时,党和红军的领导权扔掌握在“左”倾教条主义者手中。……党和红军中大多数人在惨痛的事实教育下,认识到再也不能照那条错路(即“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继续走下去。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历史性决断的会议。
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一个根本问题:究竟一切按“左”倾教条主义的指挥行事,还是独立自主地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会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直入云南,强渡金沙江和大渡河,同红四反面军会合,挥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
——摘编自金冲及《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
(1)遵义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