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乔的笑》表明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
A.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日关系正常化
D.中美建交
2、以下对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相似之处的讨论,正确的是
A.都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
B.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都具有反封建反帝性质
D.工人阶段登上历史舞台
3、1954年9月15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工业战线的劳模王崇伦、农业战线的劳模李顺达、年龄最大的代表齐白石老人、年龄最小的代表青年女工郝建秀等汇聚一堂,他们要完成的一项任务是
A.筹建新中国
B.审议“一五”计划
C.讨论通过新中国首部宪法
D.建立人民公社
4、龚书铎教授说:“在他(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编者注)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5、曾国藩说:“(办洋务)可以剿发捻(平定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制外来侵略)。"这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镇压农民起义 B.抵制外来侵略 C.发展民族工业 D.维护清朝统治
6、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 “老爷” B.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7、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做出了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措施的决定。这一决定( )
A.奠定了两岸和平交往的政治基石
B.直接促成了“九二共识”的提出
C.使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D.直接促成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和邮政合作
8、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曲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 维新法令的颁布
B. 中华民国的成立
C. 洋务运动的兴起
D. 武昌起义的成功
9、有学者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秀全,却被孙中山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孙中山摸到的时代主题主要是
A.要均分土地 B.要反对外国侵略 C.要自强求富 D.要发展资本主义
10、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下图漫画表现的内容是( )
A.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2、如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切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的农民家庭平均占有(含所有权和使用权)生产资料情况,这种情况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为此,我国决定实施( )
类别 | 耕地(亩) | 牛(头) | 犁(只) | 房屋(间) |
数量 | 19.48 | 0.43 | 0.73 | 4.17 |
A.公私合营
B.农业合作化
C.一五计划
D.人民公社化
13、从1932年10月,日本第一批武装移民抵达佳木斯,至1936年7月止,共向东北移民2900户,7296人。1936年6月,关东军还计划20年内移民东北500万人。这一现象发生的前提是
A.赢得了甲午中日战争
B.攫取了青岛的权益
C.国民党军队全力“围剿”红军
D.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
14、某历史兴趣小组编制了一个课本剧,下列几位英国人的台词与史实不符的是
A.1842年底,我到上海做生意
B.1845年,我在广州开办了工厂
C.1860年,我们在夏宫拿走大量财富
D.1900年8月,我们在清国宫殿夺取了许多战利品
15、“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句话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的经营特点是( )
A.集体经营,平均分配
B.以发展私有制为主
C.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16、在一个英国人的著作中有这样的记载:“1862年9月21日,这个美国兵痞,头一个为清军服务的美国人华尔,在率军攻打慈溪的时候,中弹身亡。”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 清军抗击美军 B. 戚继光抗倭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7、九一八事变后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组织游击队的是
A.马占山
B.赵登禹
C.杨靖宇
D.佟麟阁
1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全球开始统一”始于( )
A.文艺复兴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开辟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9、1951年雪域高原迎来了历史上的春天,西藏人民从此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羁绊,中华民族实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大团结。这一年( )
A.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C.推翻了国民党统治
D.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20、戊戌变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是( )
A.训练新式军队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D.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21、1844年中美(______________)中法(_____________)签订。
22、请根据下列提示的内容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
2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是
《____________》。
24、观察图二,在下图方框内填出下列地名的英文字母代号:
A.兴中会成立地点
B.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
25、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事件是______,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______ 。
26、废除农奴制:背景(原因):_________严重制约俄国经济发展。 领导人: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
27、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________ 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
28、__________________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_______________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9、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_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1949年1月,_____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30、结合《公车上书》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完成:
(1)“公车”又称_____。A.秀才B.举人C.进士D.翰林。直接引发上书的事件是《_____》的签订。
(2)领导这次上书的核心人物_____是和____。
(3)这次上书的意义是揭开了____的序幕。
3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在探索中,英勇的中国人不断尝试寻找正确的发展道路,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探索的过程,向西方学习,洋务派为挽救清政府江河日下的统治,提出了什么口号?
(2)请分别列出康有为、孙中山探索近代化道路的重大历史事件。
(3)20世纪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开创此条革命道路的核心领导人是谁?
32、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全面依法治国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文件《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什么文件的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宪法是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
(3)1982年我国已经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其核心是什么?
(4)综上谈谈你的启示?
33、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举措有哪些?它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光绪帝委任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事务,擢升(破格提拔)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负责起草变法的诏令。
材料三:9月初,光绪帝又将阻挠新政的礼部尚书(官职名称)怀塔书、许应揆和四个侍郎全部革职,同时提升因积极参加维新事务而受礼部压制打击的王照,以示激励。光绪帝一下裁撤了詹事府、通政司等十多个衙门。
材料四: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直隶总督、两广总督等人则对变法置若罔闻,根本不予理睬。
(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图2所示场景与图1有何关系?
(2)根据材料二、二,逐条列出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措施。(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3)根据材料四,举例说明变法为什么会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为什么直隶总督、两广总督等人对变法不予理睬?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