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申纪兰是我国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她经历的活动可能
A.提出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议案
B.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参与编写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举手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两岸一家亲,都是中国人”,标志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A.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B.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
C.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D.习近平和马英九会面
3、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下列与“一桥”是同一时期建设成就的是( )
A.大庆油田
B.青藏公路
C.兰青铁路
D.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4、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其中“局部抗战”的力量主要有
①抗日义勇军
②抗日游击队
③抗日联军
④八路军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5、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
A.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B.全国基本完成统一
C.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 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7、如下图反映的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成就得益于(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一五计划的制定
C. 国有企业的改革 D. 经济特区的设立
8、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A.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近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C.铸起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9、文史学者宋云彬先生的日记中记载“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他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中共七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马克思说:俄国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圧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第二次鸦片战争期同,俄国在中国获得的主要“好处”是(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获取了中国大量赔款
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11、根据下面表格,判断这是哪次会议的内容
奋斗目标 |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
革命对象 | 资产阶级 |
革命力量 | 工人、农民和士兵 |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一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2、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 )
A.电影《戊戌风云》
B.报刊《国闻报》
C.书籍《再说戊戌变法》
D.历史教科书
13、1949年,某次会议通过了以下若干决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改北平为北京,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次会议应该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七届二中全会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4、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中国近代史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与这场运动爆发密切相关的是
A.戊戌变法的失败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巴黎和会的召开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5、“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安庆绍兴起义
16、在中共的帮助下,国民党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得到了急速发展,到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的时候,就成立了12个省党部和4个特别市党部。国民党的北方组织和海外组织基本上是由共产党人着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这些做法( )
A.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
B.适应了团结抗战的需要
C.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17、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且不断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下面理论排列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理论
②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胡锦涛科学发展观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①、③、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④、①、③、②
D. ②、①、③、④
18、口号是运动的方向和旗帜。下列近代历史上的事件与口号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B.戊戌变法——民主、科学
C.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D.北伐战争——打到列强、除军阀
19、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先后形成了( )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③邓小平理论 ④科学发展观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20、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在江苏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上述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B.近代新闻出版业发展
C.近代军事工业发展
D.近代教育事业发展
21、_______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开始掌握了核技术。
22、一二·九运动背景:___________时间:1935.12.9口号:见88页性质:___________
影响:见88页
23、为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及其他代表在北平召开了________。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通过了________,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 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
24、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共十八大上,_______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5、《___________》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26、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都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起来的。
27、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他的代表作品是《_____》
28、1927年8月7日,____________召开,在会上,毛泽东作了_______________的著名论断。
29、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华获利最多的国家是_____国,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
30、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
31、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一部遭受列强侵略,逐渐沦落的苦难史和屈辱史。
请回答:
(1)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是列强侵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最早向中国走私鸦片牟取暴利的是哪个国家?通过哪一条约的签订,列强最终强迫清政府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2)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列强制造了众多的暴行和罪行。放火焚毁圆明园的是哪支强盗军队?19世纪90年代日本侵略军制造的哪一次大屠杀致使两万多中国人遇害?
(3)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他们采取的手段有哪些?邓小平指出“中国是带着自己的首都被外人侵占的屈辱进入20世纪的”,邓小平所指的是哪场战争?
32、戊戌变法又称为?
33、写出下列词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1)“双十协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海鹏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描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见下图)
材料二: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谭嗣同拒绝出走,矢志为变法献身。他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材料四: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图中A段“开始下降”源于哪场战争?C段又“开始上升”源于历史上哪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自强运动”的领导阶级。他们在“自强运动”中创办了哪些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请各举一例)。
(3)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该变法运动的序幕性事件。此次事件为一所名牌大学奠定基础,请依据所学知识写出其名称。
(4)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文艺复兴”是什么历史事件?“新知识分子唤醒国家及人民”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