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该宣言发表于1848年2月……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该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第一国际”的成立
D.《资本论》的完成
2、古今地名对照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实际上是我们今天的( )
A. 北京 B. 南京 C. 上海 D. 天津
3、《谢觉哉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送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后来,谢觉哉解释说,日记中五个圆圈是“共产主义者”,当时怕泄露这件大事,只能以“○”代意。他怕泄露的“大事”指( )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中共二大的召开 D.武昌起义
4、“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袭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这首歌反映了( )
A.红船精神
B.长征精神
C.抗战精神
D.延安精神
5、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开始,列强通过侵略战争的方式,与中国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上述内容出自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一二·九运动
D.八一三事变
7、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如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8、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一一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
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B.标志着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意味着人民当家做主新时代的到来
9、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何地当众销毁( )
A. 吴淞 B. 宁波 C. 厦门 D. 虎门
10、下图反映了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这一局面出现是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1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都要求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
B.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C.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D.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12、开国大典上国旗冉冉升起时,54尊礼炮齐鸣28响。你认为其中的数字“28”与下面的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 )
A. 鸦片战争 B. 新文化运动
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五四运动
13、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B.拜上帝教不符合中国国情
C.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14、“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这段歌词描述的是
A.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B.长征时期红军的艰苦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英勇抗战 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15、法国大文豪雨果有这样的评价:“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无与伦比的圆明园被毁于?年
A.1842
B.1860
C.1895
D.1900
16、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B.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遨游太空
C.袁隆平因培育并推广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D.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事实的议论是
A.他投靠洋人卖国求荣
B.他已经没地方可逃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18、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洋务运动时制作的一张地方实力派的ppt结合所学,在?处的历史人物是:
A.奕䜣 B.曾国藩 C.康有为 D.张謇
19、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中共八大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他们率领队伍强渡黄河,克服重重困难,直逼南京、武汉,调动和吸引蒋军南线全部兵力160多个旅中约90个旅于自己周围。他们这一行动( )
A.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B.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取得了战略大决战的胜利
21、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升空。
22、_______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它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雅典_______是典型代表。
23、林则徐禁烟:1838年底,________派力主禁烟的________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________海滩被当众销毁。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寄托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强国梦想,他们前赴后继,努力探索。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将下列图表内容填写完整。
梁启超的分期 |
史学界的观点 | 相关重大的历史事件 |
政治主张或口号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 |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
洋务运动 |
师夷长技以自强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 |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① ② |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 |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新文化运动 | ③ |
(2)个人的际遇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上海的张山(1845-1921年),一生的经历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以下工作生活场景有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是
A.20岁时,他被招进江南制造总局做工。
B.40岁那年春天,他在《申报》上看到了“公车上书”的消息。C.67岁那年他主动剪掉了自己的长辫子。
D.70岁时他让孙子给他读《青年杂志》上的文章。
25、1905年,孙中山等人成立中国同盟会,地点是在_______。大会决定创办________,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26、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创办的时间是_______;_____的创办,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此学堂后来改名为________。
27、读图
A.五四运动B.甲午中日战争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戊戌变法E.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
28、他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
29、_______的召开,是中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______的召开,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30、爆发:________年8月1日,________、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
31、(1)观察下面《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937-1945 年)》,请将下列 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 中共中央驻地:延安
B国民政府陪都:重庆
(2)据图指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有何特点?
32、翻开中国近代史,我们可以清晰发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线索,一条是列强的侵略;一条是中国人面对侵略的抗争和探索。而近代化的发展贯穿在整个过程中,显得特别的耀眼。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近代化的发展与救亡图存始终交织在一起。《马关条约》 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了变法维新运动,支持变法的皇帝是谁?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制度近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它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新文化运动体现的是中国思想近代化,请写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和口号。
33、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政府。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材料三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在材料一反映的构想基础上,我国形成了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通过哪次会议确立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土地制度不合理的表现,面对这些不合理进行了什么改革。
(3)材料三中的科技成就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哪些新兴工业的产生密切相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