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4年,由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B.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C.开放14个沿海城市
D.设海南为经济特区
2、如图是我国1958-1965年全国粮食产量变化表对于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分析最准确的是( )
A.1958年产量最高是因为农业合作化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B.1959年起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
C.1961年产量上升主要是因为“大跃进”虚报产量
D.整体出现波折是因为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3、“再看一眼大别山,万般情思胸中收。”歌曲《再见了,大别山》再现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由时的壮举,渲染了重回大别山激动难舍的心情。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了
A.战略防御
B.战略相持
C.战略进攻
D.战略决战
4、时下流行的“最美×××”是央视“最美”公益品牌,如“最美消防员”“最美 乡村教师”等。历史上,也涌现出无数这样的最美人物。下列人物中,属于探索建设 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最美”人物的是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④“铁人”王进喜 ⑤“人民好战士”雷锋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5、下列史事叙述错误的是( )
A.张某于1906年进入清政府创办的新式学堂就读
B.年轻的张某喜欢白话文是受鲁迅的《文学改了刍议》一文影响
C.张某毕业后应聘到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从事文化工作的张某自己订阅了一份总部在上海的《申报》
6、“今年(1954年)吕鸿宾农业合作社的农业收入比去年增加了六万九千多斤粮食,社员实际总收入比去年增加了九万二千多斤粮食。”《人民日报》的这篇报道反映了( )
A.分散的小农经济极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B.没收地主土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包产包干到户的实施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D.农业合作化的道路有效推动了农村发展
7、某班同学准备以“近代中国各阶级救国救民的探索”为主题举办手抄报比赛,下列选项与该主题中农民阶级探索相符的有
①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②太平天国运动 ③洋务运动 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2014年,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在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屠杀了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人数达到了:
A.10万人
B.20万人
C.25万人
D.30万人以上
9、我国的近代化海军最早建立于
A. 洋务运动时期
B.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 戊戌变法时期
D. 维新变法时期
10、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的是
A.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B.承办上海APEC会议
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1、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开办的民用企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汉阳铁厂
12、有一位艺术家,他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他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这位擅长画马的艺术家是( )
A. 任伯年 B. 张大千
C. 徐悲鸿 D. 齐白石
13、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1898年进口货物总值比1894年增加了29.3%.与这一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左宗棠收复新疆,扩大了同西方各国的贸易联系
C.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
14、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这里的陕北具体指
A.遵义
B.吴起镇
C.会宁
D.瑞金
15、下图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工作中岀现的重大拨乱反正现象,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的是
A.恢复高考制度
B.邓小平的“三个面向”题词
C.实施普遍义务教育
D.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
16、下列关于第一、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7、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三届部长级会议发表《部长联合声明》,指明了APEC在新世纪的发展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我国也曾为APEC的发展提出了区域经济合作原则,其内容包括 ( )
①相互尊重 ②和平共处 ③平等互利
④彼此开放 ⑤相互促进 ⑥共同繁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③④⑤⑥
18、有学者认为,三大改造“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一“制度基础”的确立标志着( )
A.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私有制在我国确立起来
C.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来
19、辛亥革命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北洋政府统治很快就陷入无政府状态和经济不统一状态。当时( )
A.清朝衰落
B.国共争雄
C.军阀割据
D.日本入侵
20、“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1952年底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完成,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__________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2、1927年秋收起义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等
24、1851年,________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太平天国颁布了《_________》,但未能实现。
25、英雄是一个时代的楷模和脊梁
(1)在虎门之战中英勇献身的广东水师提督是__________。
(2)“黄海抗倭寇,英名留千古”所称颂的英雄人物_________ 。
(3)19世纪80年代,率领湖南将士击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的是________。
(4)在戊戌变法中高呼“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殉难的人物是谁_______。
26、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首席代表___________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1949年,第一届___________(全称)会议召开,通过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
27、1912年3月颁布的《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______》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阵地。
28、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大军所灭亡的“千年帝国”是 。
29、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_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1949年1月,_____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30、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革命团体是 __________ 。
31、沙俄侵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多的条约是什么?
32、我国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为青少年带来哪些启示?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即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毛泽东选集》
根据材料,分析毛泽东所提出的造成军阀割据的原因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34、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略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探索民族解放的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屈辱与反抗并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材料二:中国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成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上的科学化等。
材料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为何说它是“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2)结合材料二,指出近代化探索过程中,体现了材料二中“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上的科学化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的斗争口号出自于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性质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的屈辱史和人民的抗争史有什么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