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所示内容见证了人民解放军
A.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的雷霆之势
B.进驻新疆的首府迪化之雄伟英姿
C.解放西南的重镇重庆之英勇无畏
D.进驻高原之明珠拉萨的和平诚意
2、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他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A. 筹划海防 B. 创办学堂 C. 兴办实业 D. 编练新军
3、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唐人街。唐人街遍布世界许多地方。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是因为( )
A.唐朝政治清明 B.唐朝经济繁荣
C.唐朝民族关系融洽 D.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4、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身中3弹,送医院后不治而亡,年仅31岁。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从本质上看,“宋案”反映了
A.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B.共和与专制的矛盾
C.袁世凯与宋教仁的权力之争
D.日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法国 C. 俄国 D. 英国
6、下列选项描述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7、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8、下表是我国1950-1952年经济建设费和国防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年份 | 绝对数(亿元) | 比重(%) | ||||
财政支出 | 经济建设费 | 国防费 | 财政支出 | 经济建设费 | 国防费 | |
1950 | 68.1 | 17.36 | 28.01 | 100 | 25.5 | 41.1 |
1951 | 122.5 | 35.11 | 52.64 | 100 | 28.7 | 43.0 |
1952 | 176 | 73.23 | 57.84 | 100 | 41.6 | 32.8 |
A.国防费比重持续快速增长
B.有计划地开始了经济建设
C.财政支出受国际环境影响
D.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
9、1895年,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创办《时务报》
C.组织强学会
D.《明定国是》诏的颁布
10、机关刊物是国家机关、政党或群众组织出版的刊物。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革命组织机关刊物的书影,该组织是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11、下列历史事件同时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⑤五四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⑤
12、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下列人物与其作品不匹配的一项是( )
A. 矛盾——《子夜》 B.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C. 齐白石——《狂人日记》 D.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13、抗战时期重庆在遭到日军大轰炸后某报刊写到:有许多难民,即使是平时不关心国事的,经过敌机轰炸的教训后,他们都白发的要求做救亡工作,实践“抗战报仇”。这表明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广大社会青年积极响应 B.海外华人华侨积极参与
C.民众民族意识显著增强 D.抗日救亡教育广泛开展
14、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B. 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工人日子更难过了
C. 这么多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D. 听说广西那边有人开始反抗了,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15、下列解放战争中的几大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淮海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①②④③
16、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7、2015年7月14日,在维也纳联合国中心,伊朗核问题六国(美、英、法、俄、中、德)与伊朗达成全面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协议,中国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始于(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第25届联大
D.第26届联大
18、《马关条约》签字仪式的中国特命全权公使是( )
A.慈禧太后
B.光绪帝
C.李鸿章
D.丁汝昌
19、2022年3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时指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乌克兰危机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和平安全才是国际社会最应珍惜的财富”。20世纪50年代,有利于国际社会“和平安全”的是( )
A.中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形成
B.中美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C.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D.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其“转”体现在( )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党的工作中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21、(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__________;中国近代化的开端_____________。
(2)洋务运动的口号__________________;义和团运动的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
(3)1898年,光绪帝颁布_________,宣布实行变法;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的条约是______。
(4)_________,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时间_________。
(5)19世纪70年代中亚浩罕国_____占据我国新疆大部分地区;平壤战争牺牲将领_________。
22、19世纪80年代,为应对列强在东南海疆的严重威胁,清政府初步建成多支新式海军,并于1885年,成立_____统一协调指挥;1895年初,日本海陆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北洋水师提督_______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3、戊戌变法历史103天,因此又称________
24、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中国伟大的农业科学家()院士去世,享年91岁。他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也有重要贡献,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它的曲作者是
(2)“四五运动”中,百万群众悼念的人是
(3)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
26、中国共产党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该阶段第一个理论成果是 ______ ,最新理论成果是 ______ 。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中共一大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2)在北平接受共产党和平改编——
(3)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
(4)中国近代状元实业家——
28、请将相对应的史实进行配伍
( )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 A.屠呦呦 |
( )两弹元勋 | B.邓稼先 |
(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 C.袁隆平 |
( )“杂交水稻之父” | D.翟志刚 |
29、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_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0、________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________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3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32、识读下列图片,结合图片写一段120字以上的话,先写出小标题,注意逻辑与条理清楚。
3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灾难史,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中华民族的复兴史。回忆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近代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2)2011年5月7日至15日,“圆明园国宝全国巡展”在柳州展出,柳州市民目睹了圆明园12生肖中的四件回国兽首铜像:猴首、猪首、牛首、虎首。这四件饱经沧桑的国宝是在哪一事件中被迫离开故土的?
(3)允许日本开设工厂的条约是哪个条约?
(4)帝国主义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发动了哪一场侵略战争?
(5)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给你的启迪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专门研究机构仅有30多个,科技人员不足五万人,很多学科 的科研几乎一片空白。中国政府确立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舍弃国外优 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种种阻挠回到祖国,开始了振兴科技的艰难历程。邓稼先便是其中的一 位,……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 一系列重大成就。
材料二 王大珩、陈芳允等科学家针对世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世界主要国家已制定了高科 技发展计划的紧迫现实,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追踪世界高科技发展的建议”。根据他们的建 议,中央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全面论证,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近年来,“天 眼”探空、高铁奔驰、超算“发威”、大飞机首飞、北斗组网……厚积薄发的中国科技交出了让世界瞩 目的答卷。
一一摘编自《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
(1)据所学知识,20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哪一项领先世界的成就?该成就对中 国社会有何重大贡献?
(2)据材料一、二,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3)请再介绍一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生理学或医学方面你所敬佩的中国科学家及其成就。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