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A. 军事技术
B. 民用企业
C. 风俗习惯
D. 政治制度
2、2001年,袁隆平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于袁隆平的突出贡献,他被赞誉为( )
A. “杂交水稻之父” B. “两弹元勋”
C. “火箭之父” D. “铁人”
3、《义勇军进行曲》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激励中华儿女,在民族危难之时,要万众一心,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她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斗志,成为不朽民族战歌。今天我们中学生仍然高唱这首战歌有利于
①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②唤起我们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意识③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④我们认识和尊重文明的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甲午战争
B.强学会成立
C.“公车上书”
D.总理衙门成立
5、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
A.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说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②属于历史史实
D.②肯定了这一体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6、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精神之一,它产生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也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 承和发扬。时至今日,它已经跨越了时空、跨越了国界,被世界几十个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它是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红船精神
D.雷锋精神
7、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下面是位同学在复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对应的时间应该是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抗日战争后
8、2017年9月8日,位于印江县第一中学的禁毒教育基地正式对外开放,这让我们想起了虎门销烟的领导人,他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禁毒第一人”,他是
A.林则徐 B.道光帝 C.关天培 D.陈化成
9、1914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免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材料表明
A.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 B.“实业救国”主张出现
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
10、1936年12月13日早晨,南京市民王大妈出门买菜,看到报童沿街叫卖:“特大新闻,张杨发动兵变,蒋总司令遇险。”你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西安事变
11、“穆罕默德圣人,他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与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穆罕默德是应受人们的尊重与敬仰的。”下列史实与穆罕默德无关的是
A. 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 B. 完成阿拉伯半岛统一的历史使命 C.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政权 D. 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
12、观察下图漫画,作者想要表达的历史信息是( )
A.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B.晚清官员的盲目排外
C.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D.戊戌变法的历史局限
1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这充分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成果
B.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大法
D.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4、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括号内应填的是( )
( )造成的一些后果
农户 | 1914-1918年 | 减少1500多万户 |
耕地 | 1914-1918年 | 减少2600多万亩 |
荒地 | 1914-1918年 | 增加4900多万亩 |
陆军 | 1914-1919年 | 增加92万多人 |
军费 | 1916-1918年 | 增加5000多万元 |
A.八国联军侵华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军阀割据混战
D.国民党发动内战
15、某校八年级学生组织了一场洋务运动为主题的图片展,指出图片对应的信息( )
A.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
B.表明中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张謇创办的近代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D.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
16、小明在阅读某历史书时看到如下描述:“......舰队到达了印度。那里我发现了许多人口稠密的岛国。我们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就获得了他们的财产......当我抵达(古巴)的时候,我沿着海岸线向西航行,它像一片巨大的土地,我想那一定是(中国的)一个省份。” 据此推断,这位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郑和
17、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袒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
A.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B.蔡锷发动护国战争
C.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①改变集中单一的管理模式
②分配上克服“大锅饭”的平均主义
③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④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9、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下列属于“曲折和失误”的是( )
①“一五计划”②“大跃进”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土地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20、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③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割____________给英国;《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____________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2、上海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3、表格填空: 建国70周年庆典反映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可是,随着列强的入侵,近代中国也曾陷入过落后、屈辱的境地。铭记历史,才能知耻而后勇。请依据表格中提示,完成填空。
战争名称 | 侵华国家 | 主要条约 | 影响 |
鸦片战争 | ①_______________ | 《南京条约》 | 中国开始变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②_______________ | 《北京条约》 | 进一步加深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
中日③__________战争 | 日本 | 《马关条约》 | 大大加深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俄、英、美、日、 德、法、意、奥 | ④_______________ | 中国完全陷入 ⑤____________的深渊 |
24、根据下列会议的主要内容,请列举出会议的名称
(1)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
(2)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的会议是 。
(3)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
(4)习近平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会议是 。
25、____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6、(________)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_________________)的诞生。
27、新中国奉行(_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________________)的提出,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8、中国梦的内涵是国家富强,(_____),人民幸福。
29、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________。
30、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___________。
(2)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___________,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4)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此外,中华书店、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___________,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31、 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2)长征的转折点是什么?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有哪些?
(3)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33、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列举下面中共在革命时期的主要行动。
(1)反抗国民党,打响第一枪
(2)主动出击日军,破坏交通线和据点
(3)江淮儿女,推着小车支援前线的战役
3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建国前,解放军的重武器主要靠缴获。1950年,解放军陆军只有4个炮兵师,美、日式坦克312辆;空军只有接收、缴获和起义的国民党军队飞机113架;海军的舰艇包括起义、俘获的国民党舰只、改装的渔轮、打捞的沉舰等,总排水量仅有92050吨。1950年起,中国不得不紧急从苏联进口一批武器装备以应对美国这样具有高科技武器装备的敌对力量。
——摘编自王亚志口述,沈志华、李丹慧整理《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与中国的军队装备》等
材料二 尽管毛泽东一再宣称原子弹是“纸老虎”,但中共对这种新式武并非不重视,很早就开始招募在海外的华裔火箭和核能专家。1955年毛泽东在听取发展核工业的汇报时说:“过去几年,其它事情很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现在苏联对我们援助,我们一定要搞好。”
——摘编自戴超武《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等
材料三 1981年邓小平曾说,“国防建设必须明确服从经济建设,不然国防建设也是空的”“军工力量不纳入整个经济发展范围,是极大的浪费”。此后,一大批军工企业在历经曲折的探索后脱颖而出,一跃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领跑者,其生产的武器装备修正了以往科技含量不高、研发迟缓等弊端,有力地促进了我军装备现代化。
——摘编自崔萱《邓小平国防经济改革思想及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建国时军队军事装备的特点,分析1950年中国紧急从苏联进口武器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发展核武器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发展军工产业新思路出台的背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