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生小玫有每天写日记记录生活的好习惯,以下是她日记中的部分内容:
2023年8月15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为使我们的社区更加美丽,我在网络上就小区垃圾分类问题向环保部门提出了建议,还收到了环保部门的回复,成就感满满! |
上述日记内容说明小玫做到了( )
A.遵守社会规则
B.合理利用网络
C.自觉遵纪守法
D.积极改进规则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纪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B.遵守社会规则就无法享有自由
C.社会秩序保障了社会规则的实现
D.每个人都需要遵守社会规则,杜绝不良行为
3、某校开展劳动周主题海报征集活动,下图是某张海报的一组宣传图,其意在说明( )
A.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B.劳动成就美好的今天
C.脑力劳动更有价值
D.体力劳动能改变生活
4、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后,各方救援力量紧急驰援。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向甘肃、青海两省预拨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2亿元;消防人员对震区进行全面排查搜索,营救被困人员;医生现场救治伤员……以上材料说明( )
A.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B.要学会感恩、自立自信,帮助每个人
C.帮助灾区重建是我国当下的中心工作
D.要关爱他人,敢于创造个人生命的荣耀
5、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某班开展了以“如何筑牢反电信网络诈骗防火墙”为议题的课堂活动。分议题“如何辨别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以下几种情况,其中我们要高度警惕的有( )
①在电话中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②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③社区服务上门进行人口普查的④父母发的微信红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关于青少年自我保护,下图启示我们( )
①面对困境要做到冷静分析
②不管不顾,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③采取灵活方式,积极与不法分子周旋
④遇到危险,忍气吞声才能保护好自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对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哪些可以发布,哪些不能发布,选择在哪里发布等一系列的判断体现着每个人媒介素养的高低。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青少年要( )
①充分利用网络,及时发布各类网络信息
②不加甄别地选择自己需要的网络资源使用
③应该提高媒介素养,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
④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不信谣、不传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此,下列同学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①小阳:只要不犯罪,一般违法没关系
②小梅:一般违法行为危害小,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③小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④小鑫:这两者都是违法行为,都对社会具有危害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初中生王某经常旷课到网吧玩游戏,后因缺钱上网,持刀抢劫,造成受害人重伤,受到了刑罚处罚。对此,同学们展开了议论,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甲:不良行为一定会发展为犯罪行为乙:我要远离网络,免受其害丙:我们要防微杜渐丁: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甲和丙
B.乙和丁
C.丙和丁
D.甲和丁
10、“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明白违法类型及法律后果,能有效预防违法行为发生。下表中违法行为与相应的违法类型及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 违法行为 | 违法类型 | 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 |
① | 某照相馆未经小丽同意,将其艺术照用于广告宣传 | 民事违法 | 停止侵害 |
② | 校外闲散人员张某多次强行向初中生小王收取“保护费” | 行政违法 | 拘役 |
③ | 赵某勾结境外反华势力,煽动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 | 刑事违法 | 有期徒刑 |
④ | 某餐厅为节约成本,招用一名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 刑事违法 | 行政拘留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学会不断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过程。下列行为不属于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是( )
A.老师为我一对一授课
B.从不迟到,从不旷课
C.上课认真听讲并回答
D.能够言必行,行必果
12、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展之际,某班同学专门组织了一场“大国点名:我参与,我行动”的大讨论。下列同学的发言,你赞同的是( )
①人口普查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国家利益至上
②人口普查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③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完全等同
④“大国点名:我参与”,国家利益只有通过人民的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思维可视化是学习的有效途径。下列四组关系中,可以用下图表示的是( )
①违法与犯罪②社会规则与法律③道德与法律④社会规则与秩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 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
A.规范:不犯错
B.法律 不违法
C.道德 不违法
D.纪律 不违纪
15、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下列情境与其遵守的社会秩序内容相符合的有( )
①高铁站内,人们排队进行安全检查————交通秩序
②生产车间,纺纱工人按操作规程工作————生产秩序
③医院内,病人家属在公共通道保持安静——公共场所秩序
④十字路口,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各行其道————社会管理秩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雨果说:“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下列行为不符合这句话内涵的是 :
A.某校成立“爱心社”,为学习、生活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
B.某市出租车司机组成“爱心车队”,免费让无助老人搭乘
C.某校的高年级同学向低年级同学收取“保护费"
D.某班同学利用周末时间打扫社区街道
17、雷佳的歌曲《多想对你说》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期盼与祝福。“我觉得每一个人的命运真的都跟祖国的命运是分不开的,也许每一个小小的梦想结合在一起才是我们的大的‘中国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国家利益至上
③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没有矛盾④青少年要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8、2022年11月13日在韩国举行的亚洲七人制橄榄球系列赛中国香港对韩国的比赛前,本来是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环节,主办方却错播了其他歌曲,对此,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霍启刚表示奏国歌和升国旗是严肃神圣的事,在任何场合都不容有失,主办方必须严正检讨过失,向中国人民致歉。由此可见,公民应该( )
A.直接参与国家管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B.自觉履行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基本权利
C.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D.重视国家安全教育,构建国家安全体系
19、近日,邳州市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限令涉执行案件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义务的公告(2023第三期)”。公告指出,在规定期限内拒不履行还款义务的“老赖”将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呼吁全社会共同营造“失信寸步难行,守信海阔天空”的法治氛围。这一举措( )
①能够杜绝失信行为
②有利于推动人们珍惜自己的诚信记录
③有利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能够形成“人人守信”的社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22年8月,重庆多地先后发生多起森林火灾。在抢险过程中,有不畏烈火冲在一线的消防战士,有自发运送物资人员上下山的“摩托车骑士”,有普通市民组成的后勤志愿保障队。他们的“英雄气”,引发社会强烈共鸣,全国人民为之致敬。这表明( )
①履行责任能够增长个人才干②承担责任可以推动社会发展
③服务社会必然获得名利回报④奉献社会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1、八年级(一)班的小林同学学习了《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内容之后,画了如下一副漫画:
请你认真观察漫画,运用所学知识,辨析漫画中甲、乙的行为。
22、2021年4月15日是我国第6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国家安全教育活动。有同学认为:“国家安全与我们密切相关,开展此类活动意义重大。”也有同学认为:“我国目前国家安全形势稳定,没有必要展开相关教育。”他们还觉得维护国家安全,有国家、有大人出面就行,与中学生关系不大。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辨析。
23、 某地交警为治理闯红灯行为进行执法创新,如果市民过马路违反交通规则,会被交警处罚静坐观看交通安全宣传片。被处罚者如果赶时间,可以选择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自己因违反交规被处罚的图片和情况说明,只要集齐20个赞或将朋友圈截图发到10个微信群就会被放行。此创新执法方式引发了人们的广泛讨论。
24、时政点评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他们对党许下青春的誓言——新的百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同心向党,奔赴远方!他们最后连呼四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为了实现青春的誓言,请运用第一课所学知识谈谈青少年应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25、 八年级学生丁某经常旷课、送学,沉迷网络,花完零用钱就多次偷别人的手机去卖,甚至经常向低年级同学强行索要财物,15岁的他参与打群架,将对手刺成重伤,最后受到了刑事处罚。
(1)丁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2)我国哪部法律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
(3)丁某最后受到了刑罚处罚,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首先看什么?
26、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到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儿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一直没有找到叫张村的地方。年轻人停下来想了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年轻人悟出了什么?
27、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看漫画,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社会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
(2)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些?
(3)为避免漫画中行为的发生,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如何遵守规则?
28、[加强防范,远离犯罪]
15岁的中学生张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张某的行为中,哪些是不良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
(2)张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
(3)张某的经历给你哪些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