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泸州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在作文运思时,最重要而且最艰苦的工作不在搜寻材料,而在有了材料之后,将它们加以选择与安排。就生糙的材料说,世间可想到可说出的话,前人在大体上都已经想过说过;然而后来人却不能因此就不去想不去说,因为每个人有他的特殊的生活情境与经验。所以他所想所说尽管在表面上是老生常谈,而实际上却可以是一种新鲜的作品,如果选择与安排给了它一个新的形式和新的生命的话。

    A.材料的选择与安排是写作中最重要、最艰苦的工作。

    B.尽管材料大致相同,但不同作者有不同的选择与安排。

    C.材料的选择与安排,能显出创作艺术的锤炼。

    D.作者特殊的生活情境与经验,造就了新鲜的作品。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明潜艇出现在瑞典水域内一事仍在发酵,截至到21日,瑞典的搜索活动已经开始5天,动用的舰艇和飞行器单位数量达数百。

    B.有人担心,中国经济增速会不会进一步回落,中国经济能不能爬坡过坎,答案是否定的,但没那么可怕。我们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中的烦恼”。

    C.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还不如说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D.今天下午6时许,习近平主席夫妇将迎接APEC领导人夫妇并和参加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的外国领导人夫妇分别合影留念,央视综合频道、新闻频道等届时现场直播。

  • 3、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的基本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花草生机盎然。)

    A. 那一天,是我上学以来感觉最快乐和幸福的一天。(我感觉快乐和幸福。)

    B. 山谷里遍布的小树林,草场和鲜花盛开的灌木丛,犹如一座座人工建造的风景园林。(灌木丛犹如风景园林)

    C. 春光明媚的四月,人迹罕至的山谷中盛开着一片片野花。(四月盛开着野花。)

    D. 一场春雨过后,辽阔草原上的花草一派生机盎然。

     

  • 4、下面选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萨大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B. 校园羽毛球冠军争霸赛选手宋老师赛前表示,希望上届冠军孟老师在明天的决赛中能够承让。

    C. 老师和我们初中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还惠存着,因为它是我们师生情谊的见证。

    D. 昨日,我画院几位老艺术家下乡采风,举行笔会,我也有幸叨陪末座。

  • 5、选择不正确的两项( )( )

    A. 曹操在渭桥时深知庞德之勇,乃嘱诸将曰:“庞德乃西凉勇将,原属马超;今虽依鲁,未称其心。吾欲得此人。汝等须皆与缓斗,使其力乏,然后擒之。”

    B. 张郃先出,战了数合便退。夏侯渊也战数合退了。徐晃又战三五合,也退了。临后许褚战五十余合亦退。庞德力战四将,并无惧怯。各将皆于曹操面前夸庞德好武艺。

    C. 细作混到城中,径投杨松府下谒见杨松,送上金甲为信物,呈上曹操的密信。杨松大喜,看了密信中言语,答应帮助曹操,便连夜入见张鲁,说庞德的坏话。

    D. 张鲁到城下,杨松闭门不开。张鱼无路可走,曹操从后追至,大叫:“何不旱降!”张鲁于是下马投拜,曹操大喜。操念其弟张卫刚死,优礼相待,封鲁为镇南将军。

    E. 曹操已得东川,主簿贾诩进曰:“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如果猫会数数

    秦俑

    寒假回家,刚放下碗筷,冬生就到大伯家去看望祖母。

    几月不见,老人家自然欢喜得不得了。冬生嘘寒问暖一番,讲起他在奥运会做志愿者的事,眼见祖母身形消瘦,说话都没了力气,便退了出来。

    出到外头,大伯叹了口气,说:“不中用了,时好时坏的,净讲些胡话。”

    冬生鼻子一酸,正想说点儿什么,只听到豆子在一边喊:“爷爷,小叔,猫咪快生宝宝了。”豆子是堂兄春生家的孩子,刚满六岁。

    冬日的阳光懒懒地爬到了北墙根。冬生走过去,看到一只黑猫卧在草堆里,身体有些臃肿,一副似睡非睡的模样。

    豆子伸手过去,“喵”的一声,猫警觉地缩起身子。

    “外头冷,进屋去。”大伯过来拉起豆子,转头对冬生说,“回吧,得空多来瞧你奶。”

    过了几日,冬生娘炖了鸡汤,叫冬生盛一碗端过去。

    祖母精神头儿还是不好,喝了几口汤,自顾讲起胡话来:“地震了,要地震了……”

    冬生说:“地震都过去大半年了,咱平原地区,哪里会有地震。”

    “地都裂开了,该有多少人遭罪啊……”

    “是老鼠精,老鼠精又出来害人了……”

    “告诉你爹……多囤点儿粮食……”

    这样子,多半是难得大好了。冬生轻轻地摩挲着祖母的手背,嘴里念叨着“没事没事”。脑海里回想起小时候夜半惊梦,她也是这般安抚他的。

    祖母慢慢地平静下来,屋子外头传来几声清晰的猫叫声。

    “天该冷了,”祖母说,“你去将猫窝挪到屋里头。”

    “怕是要下雪了,猫穿着大毛袄子,不怕冷。”

    “想来是怀上崽了,猫崽子怕冷呢。”

    “那我去了。”冬生给祖母掖了掖被角,起身出去找豆子挪猫窝。猫似乎并不领情,叫唤着走开了。

    又过了几日,祖母被送到医院,过两日又接了回来。一家人都揪着心,掰着指头数日子,生怕她熬不过这个年。

    小年那天,大伯传话过来,说老人家怕是不中了。

    三伯、冬生爹和冬生先赶过去。一时半刻,春生和春生媳妇赶了回来,二姑一家也相继到了。堂屋里挤满了人,儿孙们依次过来告别,老人家似乎知道自己大限将至,竟比平时清醒许多。

    “娘,这是你最疼的老憨子(小儿子)。”大伯指着冬生爹说。

    老人家点了点头。

    “这是你幺孙冬生,和你最亲近,也最有出息的。”

    老人家又点了点头……

    “娘,你还想吃点儿啥?还有啥放心不下的?”二姑向前问道。

    老人家动动嘴,似乎有话要说。

    二姑将耳朵凑过去,听到老人家吐出来三个字——“你爹呢”,顿时红了眼圈,跪到地上,带着哭腔说:“娘呃,你是不是糊涂了?俺爹早没了,都走了四十多年哩!”

    老人家脸色暗淡下来,一口气始终提着,一时好一时坏的,一时又说想喝水。

    冬生忙去倒了一杯半温的水来。

    喝了水,老人家突然精神好转,四下看了看,问:“怎么没见老四老五?”

    “老幺我就在跟前,咱就四姊妹,哪来的老五?”冬生爹哽咽着说。

    见娘亲这么问,大伯、二姑、三伯也都抹起泪来。

    大伯是家里掌事的,将兄妹几个叫到里屋,一商量,老娘苦了大半辈子,临走还惦记着早逝的男人孩子,可不能叫她走得不舒坦,便叫春生冬生装两个叔伯。

    春生和冬生依言过去,大伯说:“娘,老四老五回来看你了。”

    春生和冬生叫了一声“娘”,老人家激动起来:“一家子总算齐了。”顿了顿,又打起精神问,“俺娘家没派人来?”

    二姑忙戳自己儿子后背:“娘,这是俺舅家孩子,快叫姑姑。”

    二姑家的表兄本就机灵,赶紧上前叫了一声“姑姑”。

    老人家沉默好一阵,说:“你们哄俺,俺娘家人讲的是阜阳话……”

    二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嗒吧嗒吧往下掉,嘴里像是念着词儿:“俺苦命的娘呃……那年闹饥荒,你阜阳的家人都没熬过来,还带走了爹爹和俩弟弟……他们可都在下边等着咱呢……”

    老人家没再说话,眼睛睁着,一行泪顺着眼角直往下淌。大伯后来说:“咱娘快三十年没哭过了,这一行眼泪流完,她这辈子的苦才算是受完了。”

    一家人正伤感,豆子忽然在外头放声大哭。媳妇们忙过去看,原来是家里的猫在北墙根生了崽,生六只死了俩。豆子看到,又是害怕,又是伤心。

    大伯母抱起豆子,唬道:“快别哭了,再哭,狼把子来背人了。”

    “我不要小猫咪死……它妈妈会难过的……”豆子还是哭着,说不出个囫囵话来。

    “傻孩子,猫又不会数数,怎么知道难过?”春生媳妇也过去帮忙哄。

    过了好大一会,外头安静下来,屋里传出二姑一声长长的哀号:“我的个苦命的娘呃——”哭声很快便淹没了这个黄昏。

    窗外,那场憋了一冬天的雪,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

    (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尽量避开正面描写,而是通过冬生和大伯,通过祖母和众人的告别,通过整个家族氛围的营造等逐渐塑造祖母的形象。

    B.小说通过临终老人家“你爹呢”“怎么没见老四老五?”“俺娘家没派人来?”三问,使情节高潮迭起,表现了老人对生命的眷念。

    C.小说人物语言很有特色,对话多用口语,适量加入方言,如“老憨子”“狼把子来背人了”等,增加了地域色彩和烟火味儿。

    D.小说善用虚实,如实写大伯兄妹,虚写老三老四;实写临终告别,虚写小猫产崽。虚实结合,使文章语言简省,且拓展了作品的空间。

    【2】本文有多处伏笔和照应,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3】小说多次穿插关于猫的叙写片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的“____________”所表现的即使粉身碎骨也决不屈服的精神,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行为的示范和力量的源泉。

    (2)古代婚俗礼仪“六礼”中的“亲迎”环节,就是今天的迎亲,场面热烈隆重。《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正是婚礼“六礼”中的亲迎之礼。

    (3)古代对人的称呼大有讲究,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一句以字称人,表其德行,表达词人对英雄豪杰的赞叹之情;“_______”一句以小名称人,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京口当地百姓对于该人物的亲切与自豪之感。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人们面对山势的高危,抚胸叹息而无可奈何的情态。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音和颜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集》中的“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与《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绿云扰扰,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4)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____,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6)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8)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 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了庆典将近,音乐不断的热闹景象,也反映了当时淳朴的民风。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逍遥游,也才能达到至人、神人、圣人那样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怀古伤今的手法,感叹六朝繁华不再,委婉地流露出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3)《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意境开阔博大,其中“_________”是写景的总括之句,“_________”则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蜀道山势的高峻。

    (3)陶渊明《桃花源记》以生于溪岸、别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的桃花林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木棉花

    宋湘

    历落嵚崎可笑身,赤腾腾气独精神。

    祝融以德火其树,雷电成章天始春。

    要对此花须壮士,即谈风绪亦佳人。

    不然闲向江干老,未肯沿街买一缗。

    【注】①木棉花,落叶乔木,花大而红,盛于岭南。②“历落嵚崎”一句化自《世说新语·容止》:“周伯仁道桓茂伦,历落嵚崎可笑人”,本指山的高峻,后常比喻人的杰出不群。③祝融,传说中的火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腾腾气”避熟就生,打破了一般七言诗二二三的节奏,前四字不可分。

    B.木棉是花中的火德之君,和雷电一起敲响天鼓,涂抹春回大地的壮丽画卷。

    C.诗人认为木棉是散发着强烈青春气息的奇女子,与之相配者该是“壮士”。

    D.诗人以拟人、比喻等手法,借景抒情,在对木棉的描绘中寄寓了其思想情感。

    【2】诗中的木棉花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思诚,字仲实,平定州人。擢泰定元年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丁内艰,未赴。改景州蓚县尹。差民户为三等,均其徭役;刻孔子象,令社学祀事;每岁春行田,树畜勤敏者,赏以农器,人争趋事,地无遗力。印识文簿,畀社长藏之,季月报县,不孝弟、不事生业者,悉书之,罚其输作。胥吏至社者,何人用饮食若干,多者责偿其直。豪猾者窜名职田户,思诚尽祛其弊。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县多淫祠,动以百余计,刑牲以祭者无虚日,思诚悉命毁之,唯存江都相董仲舒祠。寻擢国子监丞,升司业,拜监察御史。移浙西。达识帖睦迩时为南台御史大夫,与江浙省臣有隙,嗾思诚劾之,思诚曰:“吾为天子耳目,不为台臣鹰犬也。”不听。已而闻行省平章左吉贪墨,浙民多怨之,思诚奏疏其罪,流之海南。左迁湖广行省左丞,遣太医院宣使秦初即其家迫遣之。初窘辱之,不遗余力,思诚不为动。抵武昌城下,语诸将曰:“贼据城与诸君相持经久,必不知吾为此来,出其不意,可以入城。”遂行。诸将不获已,随其后,竟不烦转斗而入。询其故,贼仓卒无备。尽惊走。思诚乃大会军民官吏告之曰:“贼去,示吾弱也,规将复来。”于是申号令,戒职事,修器械,葺城郭,明部伍,先谋自守,徐议出征。苗军暴横,侵辱省宪,思诚正色叱之曰:“若等能杀吕左丞乎?”自是无敢复至。俄得疾,以至正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卒,年六十有五。思诚气宇凝定,素以劲拔闻,不为势利所屈。

    (《元史·吕思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B. 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C. 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D. 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丁艰,也叫丁忧,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古代专指官员居丧,丁内艰是指遇母亲去世

    B. 社长,元时乡里有村瞳组织,每五十家编为一社,择年高、晓农事的汉族地主任之

    C. 淫祠,古时指供人纵情玩乐、不在祀典的祠庙,因有伤风化往往被正直的官员毁弃

    D. 贪墨,旧指官员贪污,语本《左传》“贪以败官为墨”,有时也是贪官污吏的代名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吕思诚励农兴教,关注百姓事体。他在担任蓚县尹时,奖赏那些有经济头脑的农民以农具,鼓励他们农业生产,在地方学校雕刻孔像进行祭祀

    B. 吕思诚吏治有方,严格约束下属。办事的胥吏到乡社去,去多少人,饮食多少等都有一定标准,超过这个标准,要求胥吏照价自己付款,毫不含糊

    C. 吕思诚刚直不阿,不受权贵利用。他刚到浙西任职,权贵达识帖睦迩因与江浙省臣有嫌怨,便唆使吕思诚弹劾他们,吕思诚义正词严地予以拒绝

    D. 吕思诚腹有谋略,制敌出其不意。抵达武昌城下后,在苗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他率领诸将出其不意地轻松取城,苗军却受到惊吓,四散奔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月报县,不孝弟、不事生业者,悉书之,罚其输作

    (2)于是申号令,戒职事,修器械,葺城郭,明部伍,先谋自守,徐议出征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特。(王安石《元日》)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载《守岁》)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玉棕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许文通《端阳采撷》)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节目文化内涵丰富。读了上面的关于中华传统节文化的诗文,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二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