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化常识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学不可以已”是他的作品《师说》中的名句。
B.苏轼,字子由,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有《苏东坡集》。在党争等政治斗争中,曾被诬入狱,屡遭贬谪,直至远贬海南。《赤壁赋》是其谪居黄州期间所作。
C.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河东先生集》。《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他的《永州八记》的第二篇。
D.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北宋散文家,有《嘉祐集》。他的名篇《六国论》,通过议论六国灭亡,批评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
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治:治理 仁者播其惠 惠:仁爱,宽厚
B.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荐:举荐,推举 承天景命 景:大
C.虽董之以严刑 董:督察 廊腰缦回 缦:萦绕
D.张良出,要项伯 要:同“邀”,邀请 则牛羊何择焉 择:选择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的著作《朱镕基讲话实录》和《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一经问世,便________ ,成为风行一时的畅销书。
②运动员参赛,在展示自身竞技水平之外,张扬、创意的个性表达________ ,但要守住底线,我们对那些损毁国家形象之事绝不可姑息。
③沿着西湖走一圈,传来阵阵婉转动听的越剧。76岁的杨师傅虽不是地道的戏迷,但从小 ,也能吟唱几句。
A. 洛阳纸贵 无可厚非 耳濡目染
B. 洛阳纸贵 无可非议 耳闻目睹
C. 奇货可居 无可厚非 耳闻目睹
D. 奇货可居 无可非议 耳濡目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各煤炭生产企业都要尽快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坚决避免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不再发生。
B.大学招生所采取的“择优录取”原则有利于鼓励青年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公平竞争的好风气。
C.鲸的“歌声”能表达很复杂的意思,但远不能与人的语言相提并论,因为鲸的“歌声”里没有能够代表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的名词。
D.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 是寡人之过也
C.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近百年来,社会上一度存在轻视民族戏曲的现象,影响了几代人,现在这种心态淡化多了,但仍未彻底消失。现实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
戏曲曾经是我们民族的时尚艺术,远的不说,近的如京剧,曾被称为“时尚黄腔”。到了当代,戏曲界仍然在努力。其实,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令大家折服的一个例子,就是历来被边缘化、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因为创作出《董生与李氏》这部佳作,不少远方的年轻人乘飞机前去观赏,竟成为一种时尚。
虽然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但能拥有一部分观众,尤其是比现在更多些的年轻观众,依然是戏曲界的奋斗目标。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并领略戏曲何以能在世界戏剧之林独树一帜,其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理由究竟何在。只要戏曲界认真对待这件紧要工作,而不是敷衍了事,就有可能改变一部分年轻人与戏曲疏离的现状,培养出更多“粉丝”,甚至将来在他们之中还会产生新的戏曲工作者,为戏曲的繁荣发展建功立业。
同时,我们不应把青年的欣赏趣味作单向化、狭隘化理解,认为他们“喜新厌旧”或“喜旧厌新”。总的来说,古典美与现代美他们都需要。所谓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实质上都是当代艺术家在戏曲深厚传统基础上的新创造。比如《曹操与杨修》是从无到有,再如“青春版”《牡丹亭》的文本剪裁、音乐伴奏、表演与导演、服饰与灯光,都融入了当代艺术家的心血,是一种追求古典韵味的隐形化现代处理。有了古典美,还要有现代美,这样戏曲的道路才宽广。
一要美,有戏曲的、剧种的、声腔的、演员个人的独特之美;二要真与善,在陶冶性情的艺术欣赏中,感受到生活的、历史的、时代的某种真实感,这有利于观众的心灵建设。戏曲能做到真善美的有机结合,一定可以征服偏见或成见,赢得年轻人,也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周飞亚、王瑨《戏曲艺术与年轻观众》,《人民日报》)
材料二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时代与时代之间的代际感。
在艺术回归的时代,全媒体是技术,是背景,是视角,也是价值观和审美观,但它不是内涵和内容。它的内涵和内容仍然是人的身体、声音、情感,以及其所依附的乡土和家国,这是人类所共同面对的全媒体背景下的极其珍贵的个别性、独特性。我们可以拥有一万台相同的电脑,透过屏幕能映射出一万张不同的面庞。这一万张不同的面庞因不同的人种、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宗教而构成不同的表情。如果这一万台电脑映射出的是同一张面孔、同一个表情、同一种眼神,那么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就是人类文明的灾难。
人类在进入新世纪、新时代方才意识到,我们一直所追求的现代化、国际化,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正日益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在全媒体时代的文化风气当中,有一种非常自觉的向传统文化回归的趋向。各民族、各地域在任何时代都不像在21世纪已经过去的这20年中,对本土文化予以如此高度的重视。再以舞台艺术为例,2015年在美国首演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它所使用的音乐元素既非欧美的古典音乐,也非美国当下的流行音乐,而是古老的非洲乡土音乐,甚至是乡土歌谣。而恰恰是这种地域的、民间的歌谣和说唱艺术,构成了今天时尚的嘻哈音乐。音乐剧的发展也已逾百年,现在的百老汇,最好的剧场、最优秀的音乐剧演员,使用的表演元素大都是最传统的,而这些最传统的表演元素显示出来的品质却是最现代的。
正像在中国一样,最古老的艺术、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恰恰焕发出最现代的魅力,比如昆曲、梨园戏等。因此,在全媒体时代,我们应该更加正视人的内心世界,更加正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传统和独特表达。从某种意义上看,回归就是创新,传播也是传承。创新需要内容的支撑,这个内容就是要在标准化、统一化的共同模式中展示个别性的传统。而传播本身的意义,就是在更大的范围内用更现代的科技手段有选择性地传播所要传承的文化内容。因而,传播本身就变成了传承。所以,当我们迎接全媒体时代到来之时,我们所要唤醒的恰恰就是向传统、向内心的回归,更加自觉地在全媒体的背景下展示出各自的独特性,这也是中国戏曲生命力的传承。
(摘编自罗怀臻《传统戏曲的全媒体生命力》,《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多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是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年轻人更多追求时尚文娱。
B.只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多创造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有更多接触,就能够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
C.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推动艺术与文学向更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所以要在作家作品中形成时代间的代际感。
D.在全媒体时代,如果将创新融入戏曲艺术,那么即使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也可以呈现出最现代的艺术品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观众的喜欢,我国的戏曲艺术也不例外,而且当代戏曲艺术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相对变小了。
B.梨园戏历来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但新戏《董生与李氏》让不少年轻人乘飞机前去观赏,这说明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
C.既不使用欧美古典音乐、又不使用美国当下流行音乐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取得成功,应归功于其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回归。
D.现在百老汇最好的剧场和音乐剧演员,用最传统的表演元素表现出最现代的品质,这一点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大体相同。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河南豫剧院普及全民美育“DOU艺计划”,和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抖音一起探索短视频戏曲艺术的传播传承。
B.厦门举办“礼赞新中国逐梦新时代”优秀剧目展演季,26场新创排的地方戏曲轮番上演,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
C.“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世纪剧院三个晚上连演上中下三本,吸引了很多的年轻人,每晚演出都是座无虚席。
D.1995年,作为“京剧走向青年”的巡演剧目,《曹操与杨修》在北京上演并且取得意想不到的轰动效果。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抒情主人公回忆他们青春年少时欢乐情景的两句是“ ________ , ________ 。”
(2)《赤壁赋》中,苏子一边举起酒杯,与客共饮,一边引吭高歌,吟唱古代咏月诗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8、名篇名句默写
(1)清风徐来,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
(2)月出于东山之上, 。
(3)耳得之而为声,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 。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成江海。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官盛则近谀。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
(4)锲而舍之,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
(5)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7)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景物描写侧面烘托出乐曲的美妙,所有人都静静地沉浸在音乐中。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的梦游历程是夜晚始行,拂晓至半山,置身山中的他“________,_________”,待到听闻震撼山巅的熊咆、龙吟之声时,又向我们呈现了别样的惊险之景。
(2)《登高》中表达了诗人八重之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月”是古代诗词作者尤为青睐的意象,借以表达各自不同的情感,如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的“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赴阙①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唐代都城长安,此诗写于作者赴长安应试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开篇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对萧萧红叶的描写透露出作者的意绪。
B.“长亭酒一瓢”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样,都蕴含着惜别的离情。
C.颔联写山间风雨,“残云”与“疏雨”相应,绵绵秋雨让深秋的凄寒萧瑟更深一层。
D.颈联亦写景,诗人站在高处,望树色茫茫,听黄河水声远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 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表现:“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 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如《鸿门宴》中有“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两个“足下”是张良对项王和范增的尊称。
C. 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
D. 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 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 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 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 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睡前正在与评论君畅聊的你,可能多数是年轻人,智能手机玩得很溜,网购、叫车、扫码也信手拈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相信你一定也见过这样的身影、目睹过类似的场景:医院里,因为不懂预约挂号和自助缴费干着急;餐厅中,由于不会扫码点单只能求助服务员;结账时,掏出现金数着零头怕被嫌弃的凌乱与慌张;小区外,拿着大按键的老人机搞不定健康码的焦虑和无助……是的,当很多年轻人都提前迈入“5G时代”了,还有很多老人仿佛还停留在“无G时代”,苦苦追赶。
材料二:
近日,浙江杭州一位姑娘为了教会外婆使用微信,制作了一份“微信使用说明书”,说明书字迹工整,内容详细,图文并茂,网友纷纷点赞。有网友表示:曾经,他们不厌其烦地回答各种幼稚问题,现在,我们用心报答他们。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