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娥冤》中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亢旱三年四个典故,分别涉及的人物是周朝的贤臣苌弘、神话中的蜀王杜宇、战国的邹衍、汉代的东海孝妇。
B.《高老头》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人物命名,讲述的是笔下人物高老头跌宕起伏的一生。本文以故事主人公高老头不同的人生境遇为出发点,意在说明金钱泯灭人性的悲剧主题。
C.哈姆雷特是个具有先进理想并勤于思索的人文主义者,他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
D.《红楼梦》中,木石前盟是指开篇神话中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还泪之说”,宝玉就是无材补天,弃于青埂峰的那块顽石的化身,“金玉良缘”指的是宝玉和宝钗的姻缘。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剧中人物窦娥的角色应称为“花旦”,性格粗暴的公差角色应称为“净”。
B.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烽火扬州路”是说战火频频燃起,阻断了往扬州去的道路,以此警示当权者北伐须谨慎。
C.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按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15个地方的民歌,“雅”则是祭祀的乐歌。
D. 《六国论》“思厥先祖父”句中的“先”是对死去的长辈的敬称,与《项脊轩志》中提到的“先大母”“先妣”中的“先”是一样的用法。
3、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中的“伏惟”,指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装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氓》属于“卫风”的内容。
C.《短歌行》中的“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泰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D.《兰亭集序》中的“岁在癸丑”,古人常用地支十个字和天干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指永和九年。
4、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庠序(xiáng)贾人(gǔ) 间或一轮(jiàn) 追溯 沧海桑田 孽根祸胎
B.錾银(zàn) 桌帏(wéi) 拗他不过(niù) 寒喧 字字珠矶 察言观色
C.歆享(xīn) 榫头(sǔn) 鸡豚狗彘(zhì) 厮打 放涎不经 弃甲曳兵
D.敕造(chì) 讪讪(shān) 转轴拨弦(xián) 悚然 撒手人寰 漂沦憔悴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种,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因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 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材料二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1958年年底,他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诗词记录了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诗词中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文气概。
B.面对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浪潮,青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无比坚定地表示,革命青年能担负历史使命。
C.随着岁月流转,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缘于毛泽东诗词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
D.在毛泽东笔下,长征途中的残酷现实,不过是“泥丸”“细浪”。这充分体现其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国雪霁的壮美景色,在毛泽东诗词中以写实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体现他对革命斗争的激情。
B.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
C.材料二中,毛泽东在回复郭沫若的诗里提到,人们对“焚书坑儒”可能存在误解,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
D.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多次指出秦始皇在军事力面的高超指挥才能。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的一项是( )
A.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采薇》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写出诗人离开家乡时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诗人借山、海来抒发自己对人才的渴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诗文背默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所想象的与百姓一起享受太平盛世的具体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站在时空的角度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西方的哲人康德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这与孔子在《论语》中所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惊人的一致。
(2)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局面。
(3)《再别康桥》中用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青草多情可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荆轲刺秦王》中写太子和宾客送别荆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鸿门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做大事可以不必在意细节,行大礼不必在意小谦让。
(6)《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认为“真的猛士”是伟大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是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阿房宫的走势,一直通到咸阳。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动静结合和比喻的手法描写了洞庭湖的月夜美景。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①。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②。
注:①翻:通“反”。②晓钟:报晓的钟声。
【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写相聚时间、地点,通过对“满月”“千重夜色”的描写,营造了凄清、苍凉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
B.颔联“翻疑梦里逢”极言相聚的出其不意。诗人作客在外,偶然与同乡聚会,竟怀疑是在做梦,表现了诗人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心中充满不安。
C.尾联中 “长”字用得好,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诗人流离漂泊的痛苦。
D.末句“畏”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不忍分离,意境悠远,语短情长。全诗语言精炼,对仗工整,情景结合,意蕴凄美,感人至深。
【2】诗的第三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虞、虢,皆小国也。虞有下阳之阻塞,虞、虢共守之,晋不能禽也。
故晋献公欲伐虞、虢,荀息曰:“君胡不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彼受吾璧,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置之外府;取之中厩,置之外厩。”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也。”荀息曰:“宫之奇知固知矣,虽然,其为人也,通心而懦,又少长于君。通心则其言之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之下也。”
晋遂借道而伐虢。宫之奇谏曰:“晋之使者,其币重,其辞微,必不便于虞。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散。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公不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旋归四年,反取虞。荀息牵马抱璧而前曰:“臣之谋如何?”
献公曰:“璧则犹是,而吾马之齿加长矣。”
(取材于《左传》《新序》)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
(选自《左传·僖公五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
B.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
C.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
D.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姬姓。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被称为晋侯。
B.币,古人用作祭祀或馈赠的丝织品,也泛指用作礼物的玉、马等,也可指货币,本文中“币”理解为礼物。
C.朔,阴历的每月月末,阴历月初称“晦”,月中称“望”,《赤壁赋》中的“既望”意为望日的后一日。
D.左传,儒家经典之一,解释《春秋》的著作,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
【3】宫之奇劝谏虞国国君和烛之武劝谏秦国国君都非常精彩。下列关于二人的劝谏艺术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宫之奇先分析晋使特征,指出其弊病;然后警告虞公假道会使国家灭亡,提醒不能纵容晋国的野心。
B.烛之武首先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接着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
C.宫之奇针对虞公提出的“吾宗”和“神据”两点,逐项进行批驳;以历史事实进行证明,批判了虞公迷信的宗族关系。
D.烛之武提及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触及秦伯的痛处,说明晋国忘恩负义,并且引用古书上的话分析晋国后必“阙秦”。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走近历史,我们可以在盛衰规律中寻找成功之道;走近他人,我们可以以人为镜,发现自己的优劣长短;走近自然,我们可以在山水风光中陶冶情操。走近,需要的是心灵的感悟,没有了真实的感悟,即使置身其中,也仍旧不会真正懂得。
请以“走近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