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可谓老练稳重的央行行长之一了,但面对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公布的经济中期预测报告,即便是这位前法国银行家,昨天也表现得忸怩不安起来。。
②2008年奥运会最大的现场就是北京这座偌大的城市,置身其中的每个市民,他们的嘉言懿行,都会生动地诠释着付出的朴素含义。
③这个曾被认为有教无类、不堪造就的孩子,在本次国际钢琴比赛中竟然脱颖而出。
④我们强忍住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深情地唱起了周华健的《朋友》,长歌当哭来告别我们的初中同学。
⑤把握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脉络,有多重途径。提要钩玄,通过梳理归纳,搞清作品的层次和线索,可以获得对作品的思想感情以及艺术手法的认识。
⑥《中国往事》的每一个主人公,都各自代表着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中的一个群体,有的已存在了数千年,有的却是中西矛盾纠结的新产物,但他们都需要在那个时空的中国历史中,重新寻找定位。
A. ②④⑤ B. ①③④ C. ①③⑥ D. ②⑤⑥
2、与“有志矣,而又不随以止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3、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鸿门宴》选自《史记》。《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约 3000 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庄子是春秋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其作品大量使用寓言,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论述哲学观点,《逍遥游》《东施效颦》和《邯郸学步》均出自他笔下。
C.关汉卿,元代戏曲作家,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 等,其中《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性作品。
D.《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为“十三经”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B.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其代表思想有“性恶论”、“民贵君轻”等。
C.“乘”在古时为一车四马。春秋时,一辆兵车配备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在春秋时,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
D.庄子,名周,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逍遥游》《养生主》是《庄子》一书的代表篇目。
5、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百舸(ɡě) 寥廓(liáo) 峥嵘(rónɡ) 挥斥方遒(qiú)
B.颓圮(tí) 篱墙(lí) 彷徨(pánɡ) 默默彳亍(chì chù)
C.河畔(bàn) 漫溯(sù) 青荇(xìnɡ) 星辉斑斓(lán)
D.火钵(bō) 飘泊(bó) 纤绳(qiān) 忸怩不安(niǔ ní)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所有的儒家经典中,《论语》是最通俗、最温馨的一部。由于两千多年来儒家学说一直占统治地位,因此儒家思想及其倡导的理念弥漫在我们生活的空间,无往而不遇,即使在孔子受到批判的运动中,最常用的一句大批判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来自《论语》,可见这部书对我们思想的渗透程度。至于工作、学习、生活中,《论语》中的话语出现得简直太频繁了,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类例子可以举出许多,它们平时就流行在我们之间,当一旦接触到《论语》时,人们突然发现似曾相识的东西太多了,就好像拥抱多年不见的老友一样欢迎他。
②《论语》与儒家其他经典相比是通俗的,没有多少文化的人也可以读。宋代的开国元勋赵普,史书说他“寡学术”,太祖赵匡胤“常劝以读书”。他常读的书也就是《论语》,人称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虽有些大言欺人,但《论语》对赵普处理政事还是有点用处的。现在人们关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大大降低了,儒家用以教人的“五经”肯定是看不懂的,就是《大学》《中庸》这些带有点“理论”色彩的儒家读物,在大多数人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掌握,《孟子》也多是长篇大论,很难引起初学者的兴趣。唯有《论语》是由短小精悍的格言式的句子组成的,既通俗又引人入胜,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等,明白易懂,读者便于掌握,含义丰富,许多是现实生活中稀缺的。社会现实中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越来越少,《论语》的通俗性正适合当前的接受水平,特别是大量白领人员的接受水平,因而,有关《论语》的著作一面世,骤然火爆,是不奇怪的。
③儒家是讲中庸的,可是儒家思想家能够做到中庸的却不多,就是号称“亚圣”的孟子也不免偏激。而《论语》中的孔子形象就比较中庸,特别是他的人生态度,尤其能让经历了几十年反反复复的斗争、并对此感到厌倦的人们着迷。中庸的生活态度实际上是审美的,所谓“审美的”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是超脱功利的。他真诚又尊重礼数,本色又不缺少文饰,严肃认真又富于情趣,执着又豁达。孔子在政治上的追求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育人与学术上,他是”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这种生活态度是具有感染力的。汉族是缺少宗教意识的民族,审美的人生态度恰恰能够填补这个空白。
④《论语》的文学性也是它能被广泛接受的重要原因。《论语》风格冲淡,但文字之中还是流动着对孔子的怀念和尊敬的情感的,这种感情平实而质朴,很有感染力。弟子们笔下的老师亲切和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日常教学中尊重弟子,在批评他们时考虑到弟子的个性和接受能力,自己有错误,公开在学生面前认错,做自我批评。这令每一个做过学生的读者感动,谁不希望有这样一位老师呢?确立孔子万世师表的地位,不仅因为他传播了知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他对学生的态度。有了这样的老师,人们对“师”的崇高地位才能在感情上接受。《论语》的召唤力与孔子形象的感召力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摘编自王学泰《为什么热在<论语>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千多年来,人们深受儒家学说及其理念的影响,因而儒家学说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B.和《大学》《中庸》《孟子》等其他儒家经典相比较,《论语》通俗易懂,利于掌握。
C.虽然儒家提倡中庸,但唯有孔子才能做到中庸,即使是“亚圣”孟子也没有做到。
D.亲切和蔼,尊重学生,敢于公开认错并自我批评是孔子被确立为万世师表的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通俗、中庸、文学三个方面阐释了“热在《论语》上”的原因,令人信服。
B.文章引用《论语》中的一些名句,既使文章内容翔实,又起到了举例论证的作用。
C.第②段分析《论语》深受欢迎时,从古及今,古今对比,突出了《论语》的通俗性。
D.第③段把《论语》的中庸思想上升到“审美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作者思维的深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祖赵匡胤认识到了《论语》对治国安邦的重要作用,规劝赵普常读《论语》。
B.真诚又尊重礼数、本色又不缺少文饰、执着又豁达等方面是孔子中庸形象的写照。
C.对于缺少宗教意识的汉民族而言,孔子中庸的生活态度可以起到重要的教化作用。
D.《论语》文学性强,在冲淡的风格中塑造了被读者认同的、富有感召力的孔子形象。
7、默写《过秦论》一文中自“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至文章结束。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荀子在《劝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喻,引出要广泛学习不断自省以成为君子的观点。
(2)苏轼《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情境式默写。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
(2)陶渊明《归园田居》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高》中,将自己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交织在一起,表现心中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海客谈瀛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_________________,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赤壁赋》中,“客”哀叹人生短暂,羡慕长江无穷。苏子从万物不变的角度开导“客”他得出“______”的结论,进而反问道“_____”,表现了超脱物外的旷达情怀。
⑵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形象地概括了世间两类人的生活,有的人倾吐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和朋友畅谈;有的人则“________,________”。
⑶文天祥在《过零丁洋》里用比喻的手法形容国家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的一句是“_____”;表明舍生取义、光照史册气概的一句是“______”。
⑷屈原《离骚》开篇就写自己叹息掩涕,是因为“____”,接着说自己怨恨楚怀王荒唐,是因为楚怀王“________”。
⑸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________”一句写出征前的准备状态;“________”一句从听觉着笔,描写战争激烈。
⑹《诗经·氓》写氓从求婚到成亲的过程,其间交代占卜的细节,占卜的结果是“___________”,婚后,女主人公悔恨莫及,直接而强烈地告诫天下女子“_____________”。
⑺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⑻《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写诗人装束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描写诗人出猎后开怀畅饮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⑼《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⑽《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围: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兰亭集序 赤壁赋 短歌行 归园田居 离骚 氓
1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面试题。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依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也么哥:语气助词。②依:我。③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__________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__________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此曲蕴含的思想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面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一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
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
人之材有所长,则必有所短,惟君子则不然。锤毓与参佐射,魏舒常为画筹,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发无不中,举座愕然。俞大猷与人言,恂恂若儒生,及提桴鼓,立军门,勇气百倍,战无不克者。若此者,固不可多得也。其次醇谨而不足有为者;其次跅弛而可以集事者。若但能害人而不足济事,则狗而已矣!虽然,吾又尝闻某氏有狗,竟夜不吠,吠则主人知有盗至,是狗亦有过人者;然则搏噬行人而不御贼,虽在狗亦下焉者矣。
(选自《冉氏烹狗记》,有删改)
【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是( )
A.且数十武 半步,泛指脚步
B.惊而诘其故 追问
C.盗惊而遁 隐藏
D.恂恂若儒生 谦恭谨慎的样子
【2】下列各组加点字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然以其猛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主人疑狗之不吠也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C.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 言之,貌若甚戚者
D.卒灭于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冉氏因狗猛而惜之,但是这只狗在冉氏父子与贼激烈搏斗中一反常态,蜷曲于床下,露出了怯的本质。
B.选文中冉氏最终恼而杀了猛狗,作者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
C.作者认为人的才能都有长处和短处。在人才问题的“用其长”“容其短”方面有个“质”与“度”的区别。只有以具各长处为前提,有所短方不足怪,如那种德性淳朴恭谨而无大作为者,那种禀性放荡不羁但可成大事者。
D.石氏基业毁于石虎的例子说明“妇人之仁”的内涵是重其用不计其害,从而把冉氏最初对狗爱其猛、忍其害,以及刘氏觉得狗可防贼,不计搏己之怨,视为“妇人之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
(2)虽然,吾又尝闻某氏有狗,竟夜不吠,吠则主人知有盗至,是狗亦有过人者。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从这首诗中,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感受。
根据你读这首诗的体会,选好角度,联系实际,确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