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①“2014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上,社会名流、演艺明星、职业赛车手、专业媒体记者,组成了一支车队, 倡导使用环保新能源座驾。
②焦裕禄同志总是 ,要求同志们公私分明,他自己连一本公家的稿纸也不肯拿回家给孩子。
③在这次抢险救灾中,范维龙 ,带着连队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灾区,连续从废墟中救出39人。
A.身体力行 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B.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身先士卒
C.身先士卒 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D.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身体力行
2、依此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⑴就在新当选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巴勒斯坦又发生了针对以色列人的自杀式炸弹袭击事件。巴以冲突再次升级,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紧急赶往耶路撒冷,会见巴以双方领导人,从中_______ ,以平息可能重新恶化的局势。
⑵自从印度洋海啸发生以来,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目前,对受灾国的紧急救援工作以基本结束,工作_______ 已转向灾后恢复和重建。
⑶1月15日,海峡两岸民航业者在澳门经过 _______,就2006年台商春节包机业务安排达成共识。
⑷1月16日上午,732名来自社会各阶层的省政协委员,肩负着各界人士的_______,带着与时俱进、加快山东发展的良策,走进了庄严的山东会堂,参加第九届省政协会议。
A. 斡旋 重心 沟通 重托 B. 周旋 中心 沟通 嘱托
C. 周旋 重心 勾通 嘱托 D. 斡旋 中心 勾通 重托
3、下列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喜剧《威尼斯商人》中人物性格复杂,体现了作者的困惑与局限,如贪婪残忍的商人夏洛克也有让人同情的一面,让人忍不住为他打抱不平。
B.莎士比亚笔下有许多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如浪漫喜剧《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中的罗瑟琳与薇奥拉等女主人公,她们热情聪颖,刚柔并济,敢于争取并善于捍卫幸福。
C.哈姆莱特在剧中有一句台词,既成了名言,又能体现其犹疑延宕的性格,它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D.《麦克白》中的主导意象是黑暗和血。黑暗是一切恶势力的化身,血则象征着麦克白夫妇所犯下的具体罪行。
4、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 )
A.法律法度 B.美德善行 C.圆规曲尺 D.道德准则
5、阅读下面这段材料,对语意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生命存在的真假无从辨明,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彼此之间,允许自我“留白”;让每个人在相互瞪视之外,也可以孤独地躲进一个任何他者无法侵入的世界。那也是我们可以安全地生活一辈子的理由。假如每个人都要“窥人梦”,企图窥探他人梦境,窥伺他人内心私密,让“八卦”入主生活,不知道谁还能放心地过完这一生。
A.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B.生命存在的真假,无从辨明也无须辨明。
C.尊重彼此隐私,让个体能有“留白”空间。
D.充分防护自我隐私,不让“八卦”入主生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绝唱
谈歌
民国三年,宝立的戏班唱得正红。他唱武生,扮相俊俏,风流潇洒,上台亮相总能博来满堂彩。沿河百里的戏迷都坐船来小城看宝立的戏,挤得小城其他武生戏班没了生意,便散了。
这年秋天,小城来了一个武生戏班。班主是个女的,名叫李小童。李小童先到宝立的戏班拜码头。
宝立冷眼看李小童,见她二十几岁,杏眼桃腮,说话平和,礼节周到。宝立不好寻衅,就淡淡道:“客不压主。每晚我的戏散了,李老板方可开戏。”
李小童拱手笑道:“自然。”
第二天晚上,宝立散了场,便在台下看李小童开戏。李小童先唱《长坂坡》,手眼身法步,念唱跳做打,功夫十分到家。与她配戏的大花脸,功夫也极厚实。宝立问过,此人名叫张和。这场戏唱得一片喝彩声,宝立心中掠过几丝不快,戏没散,就起身走了。
这日,李小童请宝立到聚英茶楼饮酒,宝立略加推辞,就去了。
宝立坐定,李小童起身深施一礼:“承蒙宝立老板盛情关照,今日备薄酒谢您的大德。”李小童戏班子的人齐向宝立敬酒。
宝立爽然一笑,饮了,就道:“我有一言相告,诸位随李老板在小城已威风了几日,也该另寻码头了。”
李小童笑道:“我们再唱两晚,凑足十场,图个吉数,便上路。还求宝立老板宽容。”
宝立笑道:“如此最好。”
这天夜里,宝立唱罢,李小童开场。李小童唱《战华山》,开场不久就要从五张八仙桌上翻下来,站稳亮相,是叫好的绝活儿。宝立在台下看,见李小童爬上那五张桌子,似有些腿软,这场鼓多敲了两趟,李小童才猛地翻下来,竟仰面摔倒在台上。
台下大哗。
“什么武生戏?退票!”有人起哄。
李小童站起,朝台下施一礼,然后重新爬上那五张桌子。台下死静,宝立提起了心。
李小童猛地翻下来,晃了晃,就站定,亮相,盯住台下宝立,嘴角溢出血来。
宝立迎住李小童的目光,心头一震,就站起身,大吼一声:“好!”率先鼓掌,又对周围的人吼:“叫好啊,叫好啊。”
李小童一张口,一口血就喷到台上。
宝立不忍再看,颓然坐下,埋下头,泪就淌下来……
第二天,宝立就带着自己的戏班走了。宝立沿河唱了半年,才又回小城。
刚刚进城,就有相熟的人迎住宝立,说李小童已成了新任县长的相好,并把小城的戏园子包下,不许别的戏班在小城唱戏。宝立听了一怔,安顿下戏班,就去找李小童。在门外候了好一刻,也没见到人。
宝立心中不快,却发作不得,就到戏园子去包戏。戏园子老板十分为难,对宝立说:“戏园子已包给李老板,没有她的吩咐,是不能让人包戏的。请您再找李老板商量。”宝立大怒,掉头再去东街找李小童。这回并不敲门通报,径直破门而入。
半年不见,李小童变了,再无卑微谦恭的样子。见宝立进来,淡淡笑道:“宝立老板,请坐。”
宝立不坐,拱一拱手:“李老板,为何不许戏园子包戏给别人?”
李小童道:“我已包了戏园子,怎能让别人唱戏。不过宝立老板曾捧过我的场,我也不能知恩不报。这样吧,每晚我唱完,你再开场。十日之后,你另寻码头。如何?”
宝立紫了脸,恶笑一声,也不告辞,转身就走。回来时,戏班有人来告,说张和来找宝立老板。
宝立见了张和,冷笑:“你来作甚?”
张和说道:“天下之大,你何必在这里苦争三寸闲气。我有个亲戚在京城,我愿引线,请你到京城去唱。”
宝立苦笑:“莫说笑话,京城名角如云,我如何唱得动。”
张和笑道:“你若去,我定保你唱红。”
宝立道:“如此最好。不知张先生为何要成全宝立?”
张和叹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李小童恩将仇报,我也是看不公正。”
宝立就随张和去了京城,由张和的亲戚引线打点,宝立拜了几个名角为师,发愤苦练,两年之后,真唱红了京城。
那天,张和向宝立告辞:“宝立老板功成名就,我也该告辞了。”
宝立道:“宝立唱得正红,张兄理应同我共享,怎的要走?莫非是怠慢了?”
张和笑道:“宝立老板不要乱想,我要回老家。”
宝立就湿了眼:“我有今日,全仗张兄周全,不知怎样谢你才好。”
张和叹一声:“你要谢李老板才对。”
“李小童?”宝立诧异。
张和道:“当年李老板看你功底好,不想让你在小城荒废,才想出激将法逼你来京城。我在京城并无相识,皆是李老板派人在此花钱打点。”
宝立就呆了。
张和长叹:“可惜她没能见你功成名就。”
“怎的?”
“她那年摔在台上,受了内伤,求医问药,终未治愈,去年病故了。”
宝立仰天大笑:“我好糊涂。”泪如雨下。
那天,宝立回到小城。小城轰动,各戏班子来请酒,戏园子来求戏。宝立一概回绝,只是打听李小童的坟在何处。人们竟不知晓。宝立就到河对岸的山中寻坟。苦苦寻了十几日,竟寻不见。那天夜里,宝立就在河边闷坐,后来就唱开了:
白水茫茫无影踪,
眼见得生生死死恨煞人,
青山绿水何处寻?
我的官人啊……
戏文唱得高亢、凄绝,听得一城人心中酸楚,就拥到河边。那戏文却不再唱,也不见宝立。暗夜中,一条船缓缓远去了。
只有余音袅袅……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故事场景主要安排在小城之中,人物的“登场”与“谢幕”都与之紧密联系,使得情节结构紧凑。
B.小说在行文叙事中,穿插相关的戏剧知识和唱词,不仅充实小说的内容,也让文本富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C.小说结尾说“不见宝立。暗夜中,一条船缓缓远去了”,暗示宝立了解真相后心存愧疚,追随李小童而去。
D.小说撷取民国时期市井人物的传奇故事,通过他们经历的悲欢离合,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情与人生百态。
【2】“转折”是小说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请分析这一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3】小说以“绝唱”为标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琵琶行》中借“梦”表现人物、寄托情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通过描写自己加高帽子、延长衣带的奇特行为,来表达坚守高洁品行决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描写将士用弓、着衣的困难,侧面烘托风雪之大、严寒之酷。
(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诗,由登峰见闻生发感慨,用“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了志存高远、雄视天下的博大胸怀。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作者先指出了蚯蚓的身体特点,然后话锋一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蚯蚓为达到目标做出的努力。
(2)《离骚》中,在投机取巧、违背准绳的世俗面前,屈原烦闷失意、走投无路,但他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不以中正之性为邪淫之态的决心。
(3)边塞诗常用典型物象渲染氛围,比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_”都用了“旗帜”这一物象。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4)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 !今宵酒醒何处? 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5)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人生代代无穷已, 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论语》)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4)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霜天晓角•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前两句写傍晚,天晴风歇,春寒的威力折损了,“折”字体现天气变化之大。
B.上片后三句运用比喻等修辞,描绘一幅淡墨素彩的画面,凸显梅花凌寒不凋的形象。
C.“绝胜”总结上片,言景物极美,“愁亦绝”育人之极愁,美景衬哀情,更显愁深。
D.这首词借“梅”表达春夜倚楼之人思念远方之人的孤独寂寞之情,词调清婉含蓄。
【2】请赏析结尾三句的妙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璟,邢州南和人。璟耿介有大节,好学,工文辞,举进士中第。调上党尉,为监察御史,迁凤阁舍人。居官鲠正,武后高其才。中宗嘉其直,令兼谏议大夫、内供奉,仗下与言得失。后韦月将告三思乱宫掖,三思讽有司论大逆不道,帝诏殊死。璟请付狱按罪。帝怒,岸巾出侧门,谓璟曰:“朕谓已诛矣,尚何请?”璟曰:“人言后私三思,陛下不问即斩之,臣恐有窃议者,请按而后刑。”帝愈怒。璟曰:“请先诛臣,不然,终不奉诏。”帝乃流月将岭南。
玄宗开元初,坐小累为睦州刺史,徙广州都督,四年,迁吏部兼侍中。
帝幸东都,次崤谷,驰道隘,稽拥车骑,帝命黜河南尹李朝隐、知顿使王怡等官。璟曰:“陛下富春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此相饬,后有受其蔽者。”帝遽命舍之。璟谢曰:“陛下向以怒责之以臣言免之是过归于上而恩在下姑听待罪于朝然后诏还其职进退得矣。”帝善之。广人为璟立遗爱颂,璟上言:“颂所以传德载功也。臣之治不足纪,广人以臣当国,故为溢辞,徒成谄谀者。欲厘正之,请自臣始。”有诏许停。
京兆人权梁山谋逆,敕河南尹王怡驰传往按。初,梁山诡称婚集,多假贷,吏欲并坐贷人。璟曰:“婚礼借索大同,而狂谋率然,非所防亿。使知而不假,是与为反。贷者弗知,何罪之云?”平纵数百人。
璟风度凝远,人莫涯其量。始,自广州入朝,帝遣内侍杨思勖驿迓之。未尝交一言。思勖自以将军贵幸,诉之帝,帝益嗟重。圣历后,突厥默啜侵九姓拔曳固,负胜轻出,为其狙击斩之,入蕃使郝灵佺传其首京师。灵佺自谓还必厚见赏。璟顾天子方少,恐后干宠蹈利者夸威武,为国生事,故抑之。逾年,才授右武卫郎将,灵佺恚愤不食死。
二十五年卒,赠太尉,谥文贞。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向以怒责之以臣/言免之是过/归于上而恩在下/姑听待罪于朝/然后诏还其职进退/得矣
B.陛下向以怒责之/以臣言免之/是过归于上而恩在下/姑听待罪于朝/然后诏还其职进退/得矣
C.陛下向以怒责之以臣/言免之是/过归于上而恩在下/姑听待罪于朝/然后诏还其职/进退得矣
D.陛下向以怒责之/以臣言免之/是过归于上而恩在下/姑听待罪于朝/然后诏还其职/进退得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凤阁,唐代武则天时期,将中书省改称凤阁。凤阁舍人,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
B.岸巾,与“羽扇纶巾”的“巾”均指冠巾。皇帝岸巾而出,表现了严肃庄重性。
C.巡守,即“巡狩”,“守”指所戍守的疆土;巡守,指天子出行,视察各地。
D.京兆,指国都所在地区的行政长官,也可指京兆尹管辖的地区。文中意指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璟直言进谏。宋璟认为皇帝对韦月将的处理会招人私下议论,请求皇帝一定重新查办处理。
B.宋璟思量周全。他认为皇上倘若因道路堵塞就贸然罢黜官员,这没有顾及此事对今后的影响。
C.宋璟率先垂范。广州人为宋璟立碑颂德,他上书表达了希望从自己开始纠正不良风气的看法。
D.宋璟守正不阿。回京路上没有与杨思勖交谈,这让杨思勖认为宋璟自恃皇帝宠幸,品性高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治不足纪,广人以臣当国,故为溢辞,徒成谄谀者。
(2)使知而不假,是与为反。贷者弗知,何罪之云?
【5】宋璟为什么有意压制郝灵佺?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周国平
我要纵身跳入时代的奔走,我要纵身跳入时代的年轮。——歌德
安静和奔走成就了不同的人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此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