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这句话是围绕( )来写的。
云有的时候变成一团团白色的棉花糖;有的时候它又变成黑色的大怪物;还有的时候,它又变成彩色的鱼鳞,铺在西方的天空里。
A.云的变化很多
B.云很灵活
C.云的样子很美
D.云的位置很多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色的草地》一文中,作者对草地进行了连续性的观察,进而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原因。
B.一边读一边预测,会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乐趣。
C.童话大多是真实的,我们会从中获得很多启示。
D.《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中,“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是全文的关键句。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腊烛 粗壮 海宾 互相
B.角落 合拢 捕鱼 倒映
C.慌野 持久 仓翠 沉重
4、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膝盖(qī)
B.沉浸(jìnɡ)
C.胳臂(bei)
5、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一本( )( ) ( )澜( )阔 ( )( )不漏
鸦雀( )( ) 争( )恐( ) 恍( )( )悟
(1)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
(2)一个字也没有漏掉,没有偏差,形容很全面,非常细心。( )
6、填上恰当的词。
( )的石桥 ( )的桥洞 ( )的遗产
( )的河面 ( )的图案 ( )的水花
7、我积累了好多写景的古诗名句及谚语,不信,你们看。
1.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三峡天下雄。
3.江碧鸟逾白,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8、将下面的谚语工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牢记它。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季羡林抄书
①20世纪50年代,季羡林在北京大学讲授语言学。一天,一个学生来向他借一本语言学书籍。季羡林一下子犯了难,学生要借的这本书是极其珍贵的孤本古籍,如果在翻阅的时候稍有污损,都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但面对学生渴求的目光,季羡林又不忍心拒绝,便对他说:“你过一个礼拜后再过来取,行吗?”学生欢喜地走了。
②一个礼拜后,学生来到季羡林的办公室。当他接过季羡林递过来的书时,感到非常意外,这根本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叠厚达几百页的装订得整整齐齐的信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季羡林歉疚地笑道:“很对不起!我不能将原书借给你,因为原书太珍贵了,我打算将它捐给国家,万一被人损坏了,以后对国家不好交代,我想你一定能理解我的做法。这本是我的手抄本,看起来有些麻烦,但基本上一字不错、一字不落,是可以用的。”
③学生一听,异常震惊,连连向季羡林鞠躬致谢。对于一本十几万字的书籍,要将它完完整整地抄录下来,要有多大的耐心,该有多大的工作量啊!
④其实,当初学生来借书的时候,季羡林完全可以向他说清实情,婉言拒绝,学生也一定能理解,但季羡林却以这样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实在令人感动!季羡林在学术上堪称一代大师,在做人处世方面也是令人崇敬的一世楷模。
【1】请摘录文中的“AABB式”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来向季羡林借书,季羡林为什么犯难呢?请用“ ”在文中画出原因。
【3】文章第④段中“出人意料的方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③段中“学生一听,异常震惊,连连向季羡林鞠躬致谢。”学生此时心里一定有无限的感激,他会对季羡林说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文章,你觉得季羡林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美的启发
①我家住在古城一角,窗外有一块空地,附近的居民竟然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怎么办呢?我制作了一块“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空地旁边,可是人们连看都不看它一眼,这里照样垃圾成堆,臭气熏(xūn)天。为此我伤透了脑筋。
②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爸爸给我出了一个好主意。我听了,乐得直拍手。于是,我们全家动手,先将垃圾铲成一堆,再从河边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处勾出美丽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笼翠竹,栽在花坛东西两旁。我们井然有序地忙碌了一天,这儿变成了另一番景象。附近的居民( )不到这儿倒垃圾了,( )纷纷把家中的花草拿出来,为这小小的花园增美添色。
③春去秋来,这里花团锦簇,翠木葱茏,竟然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你瞧:窗外,飘动着五彩的花影;窗外,小鸟在枝头欢乐自在地歌唱;窗外,人们正悠闲地看书下棋……我一下子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爱上美!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形容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
形容花朵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
【2】给文中第②自然段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写下来。
( )( )
【3】抄写你觉得有新鲜感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给我出了一个什么好主意?
_________________
【5】读短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晨读
乳白色的晨雾迷迷蒙蒙。村外的溪水传来叮咚的响声。小院的篱笆上开满了繁星一样的牵牛花,鲜红的、天蓝的、浅紫的,真像一只只彩色的小喇叭。花瓣上闪着几颗晶莹的露珠。枣树上画眉在和黄莺对唱,声音清脆婉转。
“吱呀”一声门开了,阿姨踏着露水打湿的石铺小路,上井台打水,她打起一桶清澈的井水。忽然,她侧过头在聆(línɡ)听着什么。是在听溪水叮咚的流响吗?是在听画眉和黄莺的对唱吗?还是彩色小喇叭真的会广播?
啊,喇叭花下邻家的小男孩正在念书,他念得那么轻细,那么流利,那么动听,像是溪水的琴声,小鸟的歌声,又像是喇叭花在广播。
阿姨的笑从心底溢到脸上。
她提着水桶回家去了,脚步放得很轻很轻,生怕惊断了孩子的念书声,还怕惊落了喇叭花上那忽闪忽闪的露珠。
【1】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文中和“簌簌”一样都是拟声词的词语是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的露珠 __________的晨雾 __________的声音
【2】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真多。在文中用“ ”画出一处比喻句,这句话是把 比作 。
【3】文中画“﹏﹏﹏”的句子中,描写小男孩读书声音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阿姨听着这个声音,心里会想_________。
【4】本文主要描写的是_________的场景。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墙壁“冒汗”
今天早上,我刚刚起床,猛然发现我家的墙壁上湿漉漉的。走近一看,原来是墙壁上沾满了一粒粒小水珠呢!这些小水珠是从哪儿来的呢?难道墙壁也会冒汗吗?我觉得奇怪,就跑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说:“这叫墙壁返潮,因为天气闷热,空气潮湿,天快要下雨了。”
墙壁潮湿,天真的会下雨吗?我连忙透过窗户看看天,天空灰灰的,太阳失去了往日的威力,阳光也不那么耀眼了。可是,天空中没有一朵乌云,天怎么会下雨呢?
这样的天气持续了两天,第三天,果然下雨了。我终于明白了:墙壁“冒汗”,天要下雨。哈哈,墙壁也成了“气象家”了!
(选自《小学生语文学习》,有改动)
【1】从短文中找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刺眼___________ 好奇___________ 突然___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反的词。
干燥___________ 凉爽___________
【3】短文中有一个词语是“ABB”的形式,这个词语是_________,我还能写出两个这种形式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
【4】墙壁“冒汗”是指 ___________,看到墙壁“冒汗”就知道_________“我”家的墙壁成了________。
【5】在短文中找出表明“我”不太相信天会下雨的句子,并用“ ”画出来。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沉甸甸的小鱼篓(lǒu)
我常在故乡的小河里撒网捕鱼。旋转的网,就像短短的裙,飘落在河面,溅(jiàn)起无数颗水珠,撩(liáo)起我无限的喜悦。
屏住呼吸,拉紧网绳,我将网收起,在沙滩上抖开,抖出一条条银白色的小鱼儿,抖出小河的生命。多么可爱的小生命,我却把它们引到了一个干涸(hé)的世界。
我想来想去,决定把小鱼儿放了,让它们重新回到河里。河水清清的,小鱼儿悠悠地游向深处,那漂亮的尾巴一甩又一甩……
妈妈知道了,点点我的脑门儿:“这是傻孩子捕鱼。”
爸爸却摸着我的头,乐呵呵地说:“让小鱼儿又回到河妈妈怀里,一点儿也不傻。”
我的小鱼篓虽然是空的,却沉甸甸的,盛满了欢乐和爱意。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描写“我”捕鱼时的动作的词。文中描写“妈妈”的动作的词是“_________”,描写“爸爸”的动作的词是“_________”。
(2)“多么可爱的小生命,我却把它们引到了一个干涸的世界”中“可爱的小生命”指_____________,“干涸的世界”指_____________。
【2】用下列词语将句子补充完整。
清清 乐呵呵 飘落 悠悠
火红的枫叶___________地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的河水里,一只小虫飞上去,___________地唱起:“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3】根据短文内容,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因为小鱼篓里盛满了_____________,所以它显得___________。
【4】根据人物性格,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如果小鱼篓里装进了一条条银白色的小鱼儿,妈妈可能说“_____________”,爸爸可能说“___________”。
【5】阅读延伸。(任选一题回答)
(1)小鱼儿回到河妈妈那里,它们会对河妈妈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我想来想去……”你认为小作者想了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信守诺言
信守一个诺言能让心灵得到震颤。
在一座城市的冬夜,一位正在赶末班车回军营的军官被一位妇女拦住。军官有些生气,妇女连忙解释:她在行人渐稀的街头看到一个孩子,他是黄昏玩打仗游戏时被派到街角的。他的指挥官说过,没有命令,不许撤退。执拗的孩子坚持要接到命令,无奈中她想到请一位军人帮忙。军官没有说什么,脸上充满着柔和而肃穆的神情。他迈着军人的步子走到孩子面前,敬了一个军礼,报上军衔道:“你已出色地完成任务,我命令你立刻撤岗回家。”孩子信服地看了看军官,回了一个军礼,欢笑着离去。
寒寂的夜空看到,穹宇下三个生灵为一个诺言,有一刻庄严的相逢。
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汛是大海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世界,因为信守许多大大小小的诺言,肃穆而神奇。
【1】填写合适的量词。
一( )诺言 一( )城市 一( )军人 一( )军礼
【2】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
(1)严肃而恭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信并佩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题。
(1)“寒寂的夜空看到,穹宇下三个生灵为一个诺言,有一刻庄严的相逢。”“三个生灵”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诺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军官没有说什么,脸上充满着柔和而肃穆的神情”,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①军官被妇女的精神所感染
②军官被孩子信守诺言的精神所感染
③军官极力想装出认真的样子
【4】找出文章的排比句,并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否有过信守诺言的行为,请举一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méi mò)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sàn sǎn)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详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sā sǎ)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
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sàn sǎn)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前两个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从短文中找出与“一碧千里”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画上横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第二自然段着重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草原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短文中第四自然段着重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草原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找出短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写下来_______,并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________
【7】文中画“~~~”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句中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
【8】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9】短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草原的______________之情。
16、改成比喻句:小兔的眼睛红红的。
__________________
17、于谦在《石灰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表达自己不怕牺牲,立志纯洁清白做人的决心。当我们看到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时,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他们。朱熹在《观书有感》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教育人们要不断学习,补充新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头脑、心灵保持“清新”,跟上时代步伐。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和鸟儿动听的声音。(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________,是大自然的________,他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___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
4.接着往下写。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____________……
19、修改下列句子。
1.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钩住。
____________
2.上课的时候,发言很积极。
____________
3.他常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____________
20、修改下列病句。
1.我们通过并讨论了这个提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续写《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要求想象大胆合理,做到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