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A.纳米 隐形 细胞 空空如野
B.藤罗 前枝 冲唰 一丝不苟
C.拂拭 声名 诫指 变化多瑞
D.预备 既将 教炼 杨长而去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哪吒(nǎ) 将军(jiānɡ) 勉强(qiáng)
B. 露水(lù) 似乎(sì) 风号浪吼(háo)
C. 传说(chuán) 模板(mó) 难过(nán)
3、《夏日绝句》的作者是( )
A.现代——叶圣陶 B.宋——李清照 C.现代——巴金 D.唐——王昌龄
4、理解词语:“风俗”中“俗”的意思是( )
A.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气、习惯等
B.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
C.趣味低,不高雅
D.没出家的人,区别于出家的佛教徒
5、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解释,填序号。
【1】临别( )
A. 将要 B. 挨着、靠近 C. 照字画模仿
【2】准会( )
A. 标准 B. 相信 C. 一定
【3】信任( )
A. 任命 B. 相信 C. 负担
【4】引人注目( )
A. 灌入 B. 集中在一点 C. 赌注
6、以下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气愤 追逐 响彻云宵 B.无奈 拨打 文质杉杉
C.触动 铁锈 通情达礼 D.拼搏 开辟 提心吊胆
7、我会选择正确的答案,并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描写的是哪处风景名胜?( )
A.苏州沧浪亭 B.济南大明湖 C.青城山真武殿 D.颐和园月波楼
【2】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诗题中的“题”是什么意思?( )
A.题目 B.书写,题写 C.吟诵 D.想象
8、根据课文填空
1.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诗中有秋夜美景:___________,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中有送别深情: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诗中有人生志向:___________,死亦为鬼雄;诗中有生活哲理: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
2.我们踞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___________,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___________,只见东边___________的地方出现了___________,人群又沸腾起来。
——《观潮》
3.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___________,诸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戎不取道旁李》
9、课内阅读。
花牛歌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1】“霸占”的意思是__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
【3】淘气的花牛在草地里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________________
【4】《花牛歌》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的热爱和对________的追求。
10、阅读
____________
①我的家乡在黄河故道边。黄河故道沉沙多,沙丘连绵不断,像一座座小山包似的。小时候,我和小伙伴常常光着脚,在沙丘之间奔跑。脚踩在那柔软的细沙上,就像踩在棉被上一样舒服。但是,春天的沙是万万没有这样温顺的。春天风大,那些沙便借了风的威力狂奔乱舞起来,家乡也就是漫天黄沙,对面看不清人。那时候我以为可恶的风是树带来的,每当漫天风沙,就天真地想,要是把树都砍了,风就不会再刮了吧?长大后才知道,恰恰只有树才能挡住风沙。从那开始,家乡便开始大量的栽树,不仅仅房前屋后,而且连小路旁边沙丘上到处都栽上了树。那些树密密麻麻,不计其数。后来,树长大了,村子和村子之间只能听见鸡鸣和狗叫的声音,却望不见村子上空的袅袅炊烟。
②那时候我们跟大人走村串亲,调皮的孩子会爬到树上,在树枝上行走,从这个村子到那个村子可以脚不沾地。爬树是我的看家本领,不管多么高大的树,我会很轻松地爬上去。那时候也不知道爱护鸟类,到树上掏鸟窝抓鸟蛋是家常便饭。
③家乡的树多,每年冬天来临之际,枯枝落叶遍地,拣回家后一年的柴草问题就解决了。树林更是孩子们的乐园,每天放学以后,我们就会在林间穿行嬉戏。春天,我们到树林里捉黑老麻虫。黑老麻虫傍晚时分就会从沙土里钻出来,爬到刚刚长出嫩叶的树枝上,一串串的,我们就捉来放进瓶子里,带回家喂鸡。那时候我们都期盼着鸡多下蛋,因为那是我们上学的资本。夏天,我们在林间穿行,满头大汗捉知了。谁捉到一只知了□就快活得大喊□我捉到一只啦□晚上□尤其是有月亮的晚上□我们在树林中捉迷藏□月光如银□树影摇曳□我们欢乐清脆的笑声常常惊飞树上栖息的鸟儿□
④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儿时林中嬉戏的情景却常常出现在梦里。如今,故乡的沙丘也变成了旅游景点。我曾经陪伴远方的客人去游玩,向他们讲述我童年在这里留下的快乐,他们一个个都听得如痴如醉。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⑴文中的“不计其数”具体指 ,和“不计其数”表示同样意思的另一个词是 。
⑵ “如痴如醉”的意思是 ,客人们一个个都听得如痴如醉的原因是 。
【2】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村子和村子之间只能听见鸡鸣和狗叫的声音,却望不见村子上空的袅袅炊烟”这句话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二、三自然段写了儿时在树林中四件有趣的事,分别是:
①在树上行走 、② 、③ 、④ 。
【5】选择题。这篇短文主要写的是( )。
A. 故乡的沙丘也变成了旅游景点。
B. 家乡的树林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
C. 家乡有了树林后再也不是黄沙漫天了。
【6】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11、课外阅读。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yú),手下有 300 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 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爱好,觉得有机可乘(chéng),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xū)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 300 人的吹竽队中。这以后,南郭先
生就随那 300 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xīn)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谎,他根本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 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 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zhàn)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认为 300 人一块儿吹实
在太吵,不如独奏更好听。于是齐湣王发布了命令,让这 300 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1】联系上下文选择词语正确的意思打“√”。
A.破绽(①破洞②出现裂缝③做事出现漏洞 )
B.有机可乘(①有好处可得②事情成功③有空子可钻)
【2】“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这里的“排场”在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章时,我们知道应该边读边思考,请你从文章最后一自然段中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_______________
【5】读完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竹节人(节选)
①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②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③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④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⑤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⑥我也凑过来,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⑦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⑧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⑨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⑩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1】按文章内容填空。
本段文字主要写了我和同桌上课时玩________,被老师发现并____________。下课后,我们意外发现老师回办公室后竟_________。
【2】(1)第②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具体的动词,写出了后面同学看“我们”玩竹节人时的入迷,也从侧面表现出“竹节人”游戏的趣味性。
(2)第⑦段对老师进行了______、______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师玩竹节人时的____________情态,也从侧面表现出“竹节人”游戏的趣味性。
【3】发挥想象,试着描述一下画“ ”句子所说的老师的神情。
____________
【4】结合文中描写“我”、同学及老师的动作、神态的语句,说说在上课偷玩竹节人和被没收,以及发现老师玩得入迷时,“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我”的心情 | 原因 | 老师的形象 |
兴味盎然 | _____ | _____ |
怨恨沮丧 | _____ | 不苟言笑、威严无比 |
心满意足 | _____ | 温柔赤诚、活泼亲切 |
13、窗边的小豆豆(节选)
第一个小时里,小豆豆不停地把桌子弄得啪嗒啪嗒响。这之后,她就离开了桌子,站到窗边往外看。老师想:能够不出声音,已经很好了,愿意站在那里,就站着吧。哪知道豆豆突然朝外面大声叫道:“宣传艺人!”原来,这间教室的窗子,对小豆豆来说非常幸运,而对老师来说却很不幸。窗子在一楼,而且正对着大 路,和大路的分界只是一排矮矮的绿色灌木篱笆,所以小豆豆可以轻而易举地和路上的行人说话。就这样,过路的宣传艺人们听到招呼,就来到了教室跟前。小豆豆高兴地对教室里的学生们叫道:“他们来啦!”正在上课的小学生们呼啦一声全部向窗子拥去,嘴里都大叫着:“宣传艺人!”接着小豆豆对艺人们恳求道:
“哎,给我们表演一个吧。”
艺人们经过学校的时候,本来是把乐器声都停下来了,可是难得小学生们这么恳求,他们就又开始了盛大的演出。顿时,单簧管呀钲呀鼓呀,还有三弦什么的一齐响了起来。这时候,老师怎么办呢?除了一个人站在讲台上,等着演奏告一段落之外,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老师只能安慰自己:“忍耐一下吧,只要等一支曲子演奏完就好了。”
总算一曲终了,艺人们走远了,小学生们纷纷回到座位上。可是,令人吃惊的是,小豆豆仍然站在窗边不动。老师问:“为什么还在那里呢?”小豆豆非常认真地回答:“要是再有别的宣传艺人过来,不跟他们打招呼可不行啊。而且,刚才的艺人们又回来的话,我不在怎么行呢?”
【1】短文主要写了课堂上小豆豆的三件事: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2】理解句子并填空。
(1)这间教室的窗子,对小豆豆来说非常幸运,而对老师来说却很不幸。
“对小豆豆来说非常幸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老师来说却很不幸”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算一曲终了,艺人们走远了,小学生们纷纷回到座位上。
从“总算”一词可以看出_________。老师这时的心情是___________。
【3】下列对画“ ”的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艺人们和学生们的兴致都很高,老师不好中止演奏
B.老师也想听艺人们演奏
C.小豆豆让老师无法正常上课,老师心里很着急却又无可奈何
【4】你想对文中的小豆豆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针对文段的内容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他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 一个皮肤棕黑色 又瘦又小 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 弯腰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黏糊糊的小手,陪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还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给第5、6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第7自然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8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从全文看,第7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____;第8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
【5】这篇充满人情味的文章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_________。
【6】“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你最想把感谢送给谁?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面的句子变得简短一些。
蔡桓侯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蔡桓侯,为什么一声不响就跑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要珍惜时光这个道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语段,不恰当的一处是( )。
18、修改病句。
运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_______________
19、写作。
请你选择一处景物,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用手中的笔把这一处秋景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