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揭示的道理相一致的俗语是( )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C.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D.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下列词语搭配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舒服的住宅 温和的阳光 倾斜的隧道 现成的洞穴
B.研究蟋蟀 搜索巢穴 抛出泥土 搬掉土块
C.工具简单 天气温柔 墙壁光滑 住所简朴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儿童急走追黄蝶:跑
B.梅子金黄杏子肥:肥胖
C.狗躲在篱边窥伺:窥视,伺机出击
D.不论平地与山尖:山顶
4、下面问句类型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是谁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B.人们在苍蝇身上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呢?发明了“气体分析仪”。
C.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
D.你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知道。
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或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教胡马度阴山。[教]令,使。
B.但使龙城飞将在。[但使]即使。
C.故为精卫。[故]因此。
D.欲饮琵琶马上催。[欲]正要。
6、下列作家和作品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沈石溪《狼王梦》
B.曹文轩《我要做好孩子》
C.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系列》
D.金波《追踪小绿人》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宫廷(tíng) 晕倒(yūn)
B.抡拳(lún) 包蕴(yùn)
C.台阶(jiē) 细菌(jūn)
8、我的快乐阅读吧。
“神农尝百草”是我国著名的神话故事。为了治病救人,神农亲自试吃各种植物,以确定它们的药性。据说他的身体是______的,吃了植物之后,可以看到植物在他身体里的反应。相传我国第一部药学著作《_______》就是神农所作,因此神农又被称为_____之神。
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苔①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注释)①苔: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
【1】古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苔_____________的特点。
【2】从“苔花如米小”这句诗可以看出作者是从苔花的______进行细致观察的。
【3】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B.作者笔下的苔花虽微小似米,却一定要像牡丹一样尽情绽放。
C.第三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苔花小的特点。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要在逆境中坚强、自信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的理想。
【4】读了前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20字的小诗,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梁越群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重新唤醒。梁老师想通过这首诗,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开心阅读。(12分)
________
竹子是( )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竹子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以编织竹器;竹沥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竹子是( )的,它具有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 它和松 梅被人类誉为 岁寒三友 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塑,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酷暑它不怕,秋风吹不落。秋去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怕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这篇短文的题目:《____ ____》(1分)
(2)在文中的( )里填上一对反义词,并且能和上下文意思相吻合。(2分)
(3)在文中的空白处里加上标点符号。(1分)
(4)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2分)
①呼吸时,进出的气 ②消息 ③停止 ④休息 ⑤利息
“息息相关”的“息”意思是( )
“自强不息”的“息”意思是( )
(5)你认为文中都写了竹子的哪些优点?(2分)
(6)文章最后一句提到的“这种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2分)
(7)这篇短文表面写了竹子,实际的目的是为了借歌颂竹子的品格,来歌颂什么?(2分)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花山
①我家住在大山里。你知道这里的山是什么颜色的吗?
②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③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④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不怕秋霜,依然身披翠绿的军装,把大山点缀得生机盎然。
⑤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五花山的( )
A.方位顺序
B.事情发展顺序
C.季节顺序
【2】第④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
A.第1句
B.第2句
C.第3句
【3】短文描写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找出一个优美生动的句子抄写下来吧。
___________
12、快乐阅读。
蟋蟀的住宅(节选)
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①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喂它们。现在为了研究,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②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③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1】选文内容是______国著名昆虫学家__________的观察所得。
【2】选文中标注序号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3】“这便是蟋蟀的住宅”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这就是蟋蟀的平台”中的“这”又指的是什么?分别用波浪线和横线在选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4】针对选文的内容,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作出解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李时珍夜宿古寺》片断,完成练习。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接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1】选文中“端详”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面对不同的药草,李时珍不仅细看,更要品尝,体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工作态度。
【2】 “若有所悟”中的“悟”是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文中李时珍悟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明白的。
【3】选文中“两种草”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_____________不同。
【4】选文中有两个地方出现了省略号,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说说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结尾不是写寺内的人,而是写寺外的环境。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把你的理解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①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②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③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1】选段中第①个“它”指( ),第②个“它”指( ),第③个“它”指( )。
A.后腿上的两排锯 B.蟋蟀
【2】找出第一段中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的词:( )、( )、( )、( )、( )。
【3】“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 )
A.蟋蟀不辞劳苦挖它的住宅,非常勤劳。
B.“我”是个非常热爱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但却不喜欢蟋蟀。
C.“我”一点儿也不喜欢蟋蟀,看它看得不耐烦。
15、按要求写句子。
(1)清澈的泉水仍旧那样静静地流着。(缩句)
________________
(2)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
(3)是谁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照样子写句子)
老师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照样子写句子)
① 香山的枫叶红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② 花坛里的花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着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①今天的作业我差不多全做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宁可天气再冷,我也要坚持锻炼身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综合改错。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厉。我做对了事,他总是给予承认和鼓厉;如果做错了事,他是决不会随随便便轻易放过我的,常常把我抬不起头来批评得,让我再也不敢犯这样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
18、下面是小林写的一段读后感,有三处语病,请用学过的修改符号帮他修改。
读了这篇文章,被主人公这种舍已为人的精神感激了。如果我们能像主人公那样,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害怕,就可能成为一个强者!
19、运用诗句: 我发挥我特有的艺术天分,写了一篇自认为是绝世之作的《福娃奥运漫游记》,准备给电视台寄去。妈妈看了后说:“有些地方还要改一改。”“什么?我自己看不是挺好的吗?”妈妈点点我的脑门说:“你呀,是
。我是旁观者清啊!。”(2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