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石家庄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释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yáng) 领(明白) 尴尬gāngà

    B.(拉) 奢shì浪费)  住(bǐng

    C.事(也作“逸”) 运(è)   扎huǎng

    D.待(招待) 皑皑钱(zhuàn

  • 2、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从世界强国发展历史规律来看,我国目前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性阶段。

    B.阿里的接力火炬交给张勇,是马云与阿里巴巴合伙人群体最正确的决定。

    C.严格落实对超市索证索票及进货查验制度,从源头守护好百姓的菜篮子。

    D.中方有责任坚持对话,拆解矛盾,解决问题,渡过中美关系的险滩激流。

  • 3、“桑梓”代指的是?(  

    A.兄弟 B.家乡 C.教育 D.田园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法国大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②突然有一天,马德兴拎着一瓶“贵州醇”找到了王俊生,两人扺掌而谈,杯酒释前嫌。

    ③你这个人究竟有没有同情心?现在灾区人们的生活非常艰难,你自己细大不捐也就罢了,人家捐钱捐物你还在一旁说风凉话。

    ④汉代名将——陈汤,阵斩匈奴单于,平定西域叛乱,功业自不必说,可他却偏偏落了个功高不赏的凄惨结局。

    ⑤中国电信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⑥这个潜伏已久的特务,平时装得一副老实相,倒也没人能看透他。哪知今天他居然赤膊上阵了,一下子露出了狐狸尾巴。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B. 或师焉,或不焉      或:有时

    C. 小学而大遗      遗:丢弃   D. 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拉近的并非只是港珠澳三地的距离,更关乎珠三角九市和港澳两地的互联,关乎国际级湾区的梦想。

    它所改善的绝不仅仅是交通,还将为缩小珠三角地区城市间的经济差距,以及粤、港、澳的经济差距,乃至于为三地的经济结构改善提供更多想象空间。除港、澳之外,最大受益者当然是珠江西岸三市(珠海、中山和江门)。从数据上来说,珠海、中山、江门乃至于澳门的GDP规模都要比东岸的深圳、香港,乃至于东莞相差一大截。这一经济圈又因为直线交通距离的大大缩短,进而可辐射更为落后的粤西地区,乃至云、贵、川三省份。

    在港珠澳大桥之后,还有在建的深中通道、虎门二桥,它们带给珠江东西岸的是互联互通,还有源源不断的商机。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变化。

    还有看不见的变化。港珠澳大桥面对内地靠右行驶,港澳靠左行驶的差异,以立交桥的技术手段巧妙切换,解决了这一制度难题,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创新。这种制度创新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鉴于港、澳两地与内地的制度差异,港珠澳大桥的通车也将为粤港澳三地未来更多的制度创新提供镜鉴。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开通,跨越“伶仃”向融合》,《新京报》2018年10月23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投资组合方案

    (资料来源于《解析世界最大桥隧结合工程——港珠澳大桥》,中国公路网2014年6月24日)

    材料三:

    据拉美社10月23日报道,港珠澳大桥23日正式开通,创下最长跨海大桥的新世界纪录,它也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经济实现一体化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这一计划的目标是建设可持续的开放式发展模式。

    港珠澳大桥是迄今为止中国政府最具雄心的项目之一,也是现代建筑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迹。

    珠澳大桥对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中国希望通过这一计划,进一步向全世界敞开大门,密切与世界各大洲的交流往来。

    这项基础设施工程的主体工程全长约29.6公里,其中22.9公里为桥梁,另外还包括约6.7公里的水下隧道以及两座人工岛。该隧道位于水下46米,是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始建于2009年,此项工程总共使用了约108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在建设过程中运用的高新技术为大桥12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提供了有力保障。大桥可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及30万吨巨轮撞击。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成中国“亮丽名片”》,《参考消息》2018年10月24日)

    材料四:

    外界特别关注港珠澳大桥,其实就是因为一个字——“难”。工程体量之巨大,建设条件之复杂,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所不曾遇到的。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先生介绍道,港珠澳大桥有三个难点,其中一个难点便是这是一个外海沉管隧道。在港珠澳大桥之前,全中国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来不到4公里,而且,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外海环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从零跨越。

    如果外海沉管有挑战,那么最终一节的接头合龙就是这个挑战最困难的部分,一百多年来也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方法,最后还是中国工程师经过4年的研究和攻关找到了办法。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我国建设的第一座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理沉管隧道,在建设过程中,林鸣和他的团队对沉管的设计、生产和安装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中国工程师也用这份优秀的作品向世人证明,我们能做到的,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做到!

    (摘编自赵嘉伟、常红《港珠澳大桥倒隧工程总工程师:外媒眼中的“新七大奇迹”》,人民网国际频道2017年10月9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拉近的并不只是港珠澳三地的空间距离,更会融通珠三角九市和港澳两地的互联,助力国际级湾区梦想的实现。

    B. 珠海、中山、江门乃至于澳门的GDP规模都要比东岸的深圳、香港,乃至于东莞相差一大截。大桥的建成,港、澳及珠江西岸三市定有受益。

    C. 港珠澳大桥展现了中国政府的雄心,创下最长跨海大桥的新世界纪录,是现代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也是港珠澳三地经济实现一体化的里程碑。

    D. 港珠澳大桥工程体量非常巨大,建设条件极其复杂,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所没有遇到的。只是因为这一个“难”字,所以才引来外界各方关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港珠澳大桥带来的变化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的如改善交通,缩小经济差距:隐性的如解决了内地与港澳通行方向不一的制度难题,这本身是一种制度创新。

    B. 港球澳大桥基础设施工程的主体工程全长约29.6公里,其中22.9公里为桥梁,另外还包括约6.7公里的水下隧道以及两座人工岛。大桥由港珠澳三方等额注资。

    C. 港珠澳大桥可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及30万吨巨轮搏击,在建设过程中运用的外海沉管隧道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大桥12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提供了有力保障。

    D. 一百多年来难以解决的外海沉管最终一节的按头合龙难题被中国工程师攻克。中国工程师用过硬的技术和港珠澳大桥这样优秀的作品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实力。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港珠澳大桥的价值。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题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同时通过夸张手法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的严寒。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写曹操及其率领的军队浩浩荡荡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接,“________________”,发出“固一世之雄也”的慨叹。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其四)》中,描写诗人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杜甫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书愤》中记述了二十五年前两次抗金胜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4)《湘夫人》中以白描手法写出洞庭广阔秋景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蜀相》中表现出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一文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而来。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失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一文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一句表现琵琶曲结束时的声音,然后又用“_________”一句,借助邻船的寂静来表现音乐的强大魅力。

    (2)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用“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月光照在庭院里的景象,用“_______”一句,将月下摇曳生姿的竹柏倒影描绘得栩栩如生。

    (3)《师说》中辩证看待老师、弟子才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

    【宋】 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夜作

    【唐】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①作于公元1281年除夕,文天祥因兵败已被扣押三年。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作品都作于除夕之夜,两首诗歌的语言都是质朴易懂。文诗情感充沛,动人心魄;高诗精炼含蓄,慷慨悲壮。

    B.文诗抒发诗人除夕夜孤寂寥落的心情。诗人已接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事实,与“留取丹心照汗青”所抒慷慨之情不同。

    C.屠苏:酒名,除夕夜喝屠苏酒寓意吉祥长寿。“未央”意为“未尽”,诗人此刻深陷,囹圄独过除夕,对与家人团圆已不抱期望。

    D.“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与杜甫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一样,用了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的更为婉曲含蓄。

    【2】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①,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日:“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藏,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何也?”又诘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铁盐。偃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并给二郡也?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服罪当死。上善其诘。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②。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③,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行郡国,所见便宜④以闻,还奏事。上甚悦。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⑤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⑥,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①制,帝王的命令。②繻,用作通行证的帛。③传,凭证。④便宜,利益、好处。⑤横草,使草倒下。⑥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

    B. 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

    C. /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

    D. 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徙,表示一般的调动官职,在此处表示提拔之意,与“迁”相似。

    B. 擢,提拔、选拔之意,现常用于表达人才出众。用“擢第”以作科举考试得中。

    C. 辞,此处表示托辞。在“言词”这个意义上,“辞”和“词”是同义词。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后逐渐以“词”代“辞”。

    D. 属,此处表示写作。通“嘱”时,可表示托付、看。现多用于生辰属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

    B. 徐偃受命在国内巡视风俗民情,他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办案过程中,徐偃理屈词穷,故被百姓唾弃。

    C. 皇上要派使者出使匈奴,终军阐述了自己的情况,表达了出使匈奴的愿望。皇上觉得他的话很不一般,就提拔他为谏大夫。

    D. 南越和汉朝和亲,终军请缨前往,由于越相吕嘉不欲内属,越王以及汉朝使者,均被杀害,年仅二十多岁的终军也未能幸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2)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7年11月12日,由马云担纲男一号的电影短片《功守道》上线,引发媒体与网友的广泛关注与讨论。该片讲述了一个关于太极的故事:一日马师傅(马云饰演)走在大街上,见到绿草红花掩映间有“华山”二字。他双目微合,开始了与各大武林高手的巅峰对决。这部时长仅22分钟的短篇,汇集了文章、李连杰、王菲、洪金宝、吴京、甄子丹、邹市明、朝青龙、托尼·贾等众多明星,上线两天,播放量便已破亿。有网友认为,马云此举传播了中国太极文化,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也有媒体批评,追求文化艺术要拿出诚意,该片是配合双十一活动而拍摄,浮夸潦草。

    对马云此举,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