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择住址 搜索巢穴
B.修理平整 平坦收拾
C.嫩绿的叶子 均匀地铺开
D.倾斜的隧道 柔弱的工具
2、下列与“让他去办这件事准砸锅。”的“砸”字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
A.砸碎
B.打砸
C.砸饭碗
D.演砸
3、“海棠”与下面哪组词语的类别是相同的。( )
A.芋头 红薯 莲藕
B.茉莉 玫瑰 牡丹
4、外国文学作品与作家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巨人的花园》——安徒生
B.《海的女儿》——维克多·雨果
C.《十万个为什么》——米·伊林
D.《“诺曼底号”遇难记》——王尔德
5、下面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光滑的墙壁 抛出泥土
B.温和的阳光 揭开秘密
C.倾斜的隧道 漾起波纹
D.伟大的工程 改善方向
6、根据意思选成语。
A.杳无音信 B.月朗星稀
C.泪如泉涌 D.兴奋不已
(1)明亮的月亮挂在空中,星星稀少,形容天气晴朗。( )
(2)一直得不到对方的消息。( )
(3)眼泪像泉水一样直往外涌。形容悲痛、感动或害怕至极。( )
(4)兴奋得控制不住,形容十分开心。( )
7、下面是唐诗的一组是 ( )
A.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三色半城湖。
8、查字典
“辞”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再查音节___。这个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②不接受,请求离去;③告别。“辞旧岁”的“辞”选第___种解释。
9、把《送元二使安西》翻译成现代文。
10、课内阅读。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1】读选文第一自然段,判断以下哪种事物不是孩子们真正看到的。( )
A.一粒星 B.一条黑影 C.会唱歌的夜莺 D.一朵云
【2】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展开想象,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我会从那小玻璃上_____________,想象到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选文中的例子说一说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问我来答。围绕课题《一块特别的石头》提出问题,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我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捅马蜂窝
冯才
①爷爷的后院虽小,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烽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闻进屋来。
②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想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爷爷却不同意。每当他们俩争论时,我站在一旁,心里就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③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因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④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1】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按提示把事情填充完整。
起因:爷爷的后院有个马蜂窝。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画线词“冒失鬼”指的是____________,“那”指的是____________。
【3】下列生活中的情景,可以用“捅马蜂窝”形容的是( )
A.在运动会100米赛跑中,小明摔倒了,没有取得名次。
B.小明数学考试时忘记带直尺,没有办法画图了。
C.小明写作业时,偷偷玩手机游戏,被妈妈发现了。
D.你和小明是最好的朋友,但他马上要随父母搬家到北京。
【4】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是很好的阅读方法。读文章画线的句子请按要求作批注。
这一句写得真好,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章第④段,想象一下,如果这时的“我”再看到马蜂会是怎样的心情?请用上一两个动词,想象续写“我”再次见到马蜂的情境。
一只马蜂从远处向我飞来,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离群的大雁[yàn]
①一群大雁要飞到暖和的地方过冬。他们整齐的队形像是写在天上的“人”字。
②有一天,一只年轻的大雁突然离开队伍,独自飞走了。它一边飞一边想:我为什么一定要排着队飞呢?现在自由自在,多好啊!它飞呀,飞呀,它渐渐地感到没有力气了,身体也变得越来越重,越来越飞不动。
③正在这时,一只年长的大雁来接它。它奇怪地问:“为什么离开队伍,就飞不动了呢?”年长的大雁和蔼地说:“大家排队飞行,把周围的空气扇动起一股向上和向前的气流,借着这股气流,每只大雁飞起来就省一点儿力气。你离开队伍,没法利用气流帮助,所以很快就累了。”
④年轻的大雁明白了,它跟在年长的大雁后面,去追赶队伍。
【1】年轻的大雁为什么要独自飞行?用“ ”画出相关句子。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大雁排队飞行的原因是_____。
【3】读了短文,把你获得的启示批注在最后一段的下面。
_____
14、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在文中的□里加上合适的标点。
【2】选文中加点的“为之一振”写出了魏校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面写出了这位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别的学生是为家父为明理和光耀门楣而读书,而周恩来却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请你说一说周恩来和大家的回答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为转述句。
李宁高兴地说:“我暑假登长城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不管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
___________
2.已经把连长交给我的任务顺利实行了。
___________
3.经过教育,“FxG”的受害者擦亮了眼睛,增高了认识。
___________
4.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___________
5.上课时,小华的眼睛不转眼地注视着老师。
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这段话。(三处病句,一个错别字,一处标点符号)
小明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厉,上课专心至志,作业基本上全部按时完成,他陆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的病句。
(1)昨天,参加国庆节联欢会的有工人、农民、学生、青年、解放军。
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科学技术必将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提升我们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要努力改正并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文。
你参加过哪些有意义或者有趣的活动,例如“六一”儿童节演出、学校运动会……选一次活动写下来,和大家分享你的活动经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