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位歌手的歌声甜美动听,真是( )啊!
A.老黄牛
B.应声虫
C.百灵鸟
D.小蜜蜂
2、苏联米·伊林写的《十万个为什么》是一本科普读物,我国也有许多科普作品,如李四光的( )
A.《灰尘的旅行》
B.《看看我们的地球》
C.《黑洞》
D.《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3、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中,人的由来是( )
A.女娲抟土造人
B.普罗米修斯用泥捏人
C.上帝造人
D.由猿进化而来
4、宽慰( )
A.宽容
B.安慰
C.慰问
D.告慰
5、填入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青草丛中 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A.隐蔽
B.隐藏
C.埋藏
D.躲藏
6、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解释。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
A.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B.炎帝国家的一个少女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
A.女娃在东海游泳被淹死了,没有回来。
B.女娃在东海游泳被淹死了,活不过来了。
【3】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
A.因此变作精卫,常从西山衔来石子树枝填塞东海。
B.精卫常常衔西山的树枝,把东海都堵塞住了。
7、“潜人深海”中“潜”的意思是( )
A.深人水中
B.隐藏
C.秘密地
D.指潜力
8、黄金搭档。(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流水 ________的春光 ________的土炕
________的太阳________的茅屋 ________的理想
________的清香 ________的镢头
9、阅读并答题。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
【2】解释下面词语。
题:_________ 缘: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5】这首诗的前两句_____________,后两句_______________。全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人是微生物群居体(节选)》,完成习题。
人是微生物群居体(节选)
①你相信吗?你体内的大多数细胞并不是你自己的,甚至也根本不是人类的细胞,它们是细菌。我们的脚趾(zhǐ)上有肉眼看不见的线状真菌在生根发芽,我们腹部有重达1千克的细菌,我们的身体是由人类细胞、真菌、细菌和病毒组成的混合体,可以被看作是超个体或微生物群居体的一个最好例子。
②最近,伦(lún)敦(dūn)大学的科学家提出了上述观点,并阐(chǎn)述了人体内这些微生物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他们说,在我们的身体内,存在500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这些细菌组成了100万亿个细胞,外来的细胞大大超过了我们体内自身的细胞,我们自身的细胞只有几万亿个,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我们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细菌。
③幸运的是,虽然这些细菌在分享我们的食物,但它们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实际上,细菌通常对我们的身体是有益的,它们通过与我们的免疫(yì)系统紧密合作,帮助我们抵(dǐ)御(yù)疾病的侵扰。这项研究的负责人说:“我们已经知道某些时候很多疾病是由包括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引发的,生物群居体这个概念能帮助我们理解疾病的过程。”他相信这个方法运用于心脏病、某些癌(ái)症,甚至于一些神经疾病的研究。
【1】人体大部分基因来自什么?( )
A.细胞
B.真菌
C.细菌
D.病毒
【2】以下观点哪些不是伦敦大学的科学家提出的观点?( )
A.人的身体是由人类细胞、真菌、细菌和病毒组成的混合体。
B.外来细胞超过了我们体内的细胞,自身细胞只有几万亿个。
C.人体内的细胞、真菌、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是相互作用的。
D.细菌在分享我们的食物,但这些细菌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
【3】第③段中“分享”一词能否换成“吞噬”“抢夺”等词语?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状状提出了几个问题,请你给问题分类。
①这篇说明文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②为什么说我们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细菌?
③人体内这些微生物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④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
(1)针对文章内容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2)针对文章写法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3)针对启示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A.②③ B.① C.④
【5】文中提到的“细胞”是什么?如果你无法解释,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住宅里的所有电脑全部设在“暗处”,在室内见不到。它们各有各的职能。分工负责,同时又互相连接,以便对环境作出综合判断,为主人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
(4)文中的“它们”指的是( )。
(5)这段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比喻 B. 拟人
(6)这段话概括了电脑住宅中电脑的三大特点,分别是:( )、 ( )、(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鸽 子
邻居朱伯伯养了四只鸽子。这四只鸽子全身长着雪白的羽毛,金黄的小嘴,红红的小脚,可爱极了。亮得像宝石似的小眼,总是不停地忽闪着,好像随时在提防谁来侵犯它似的。它们的毛像拉绒围巾一样,摸起来滑溜溜的,真舒服。
它们的“卧室”很讲究,是个两层楼房,上面住着的两只鸽子和下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好像不认识似的。有一次,我把上层的一只放到下层,把下层的一只放在上层。嗬!这下可热闹了,两对鸽子打起来了。你用嘴啄我的身子,我用翅膀打你的头,结果,你啄我打两败俱伤,我只得把它们各自送回自己家里。
两对鸽子渐渐长大了,两只母鸽都生蛋了,这下忙坏了公鸽子,它需要给母鸽子找食。不到一个月,小鸽子孵出来了。黄灿灿的羽毛,长长的嘴,细细的脚,活像一只只鸭子。我觉得挺有意思,就伸手想去摸一下鸽子毛。我的手还没碰到小鸽子,就被母鸽子用力啄了一口,鲜血流了出来。朱伯伯走出来看到这个情景,对我说:“母鸽子最爱自己的孩予,就像妈妈爱你一样。你去碰它一下,母鸽子以为你要伤害小鸽子,所以就啄你了。”我听了点点头。
啊!小鸽子,你真有意思!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提防(dī tí) 热闹(rè lè) 侵犯(jīn qīn)
【2】四只鸽子的羽毛颜色是__________,小嘴的颜色是________,小脚的颜色是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句中的“小鸽子”是指 ( )
A. 没有长大的鸽子。 B. 文章中的两对鸽子。
C. 所有写到的和没写到的鸽子。 D. 文章中写到的两对鸽子的孩子。
【5】从哪里可以看出母鸽子十分爱护它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直通车
辣椒
世界上有些国家吃辣椒很厉害,如墨西哥、印度、匈牙利、朝鲜……中国某些省,如四川、湖南等也以吃辣椒出名。有些人嗜辣椒已经到了“无辣不吃饭”的地步。美国宇航员威廉•勒努瓦在宇宙飞行时也带着辣椒。有一位指挥家,他走到哪里,辣椒就带到哪里,就连参加英国女王宴请时,也照例带着辣椒酱,他解释说:“没有辣椒的饭菜好比是病号饭。”
辣椒原产美洲,17世纪传入我国,故亦称“番椒”,又名“秦椒”、“大椒”、“辣茄”。辣椒有几千个品种,仅我国四川的干辣椒就有100多种。辣椒有辣与不辣之分,甜椒不辣。云南有一种辣椒,其辣无比,只要舌尖稍微碰一下,就会使人辣得难受,疼痛万分。美国制药专家斯克维尔于1912年制定了测量辣度的方法,后来人们就以他的名字作为辣度的单位。植物病理学家曾用这种方法,测出甜椒的辣度为零,最辣的辣椒有300000斯克维尔。
①辣椒能把人辣出眼泪、辣出鼻涕、辣出汗水,不爱吃辣椒的人不禁要问:“人们何苦要吃辣椒?”②这是因为吃辣椒有3个好处:一是它的营养丰富;二是能驱风散寒;三是能增进人的食欲。③每100克辣椒的维生素含量大于100毫克,在蔬菜中占首位。④此外,辣椒还含有维生素B1、B2、胡萝卡素以及其他营养物质。⑤谚语曰:“三个辣椒,顶件棉袄”。⑥辣椒中的辣椒素对人体具有刺激作用。⑦辣椒素一旦和舌头及嘴里的神经末梢接触,神经就迅速把“烧灼”信息传给大脑,大脑便让身体处于戒备状态,使心跳和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从而使人感到“发热”。⑧大脑还同时指挥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这就有利于消化,增进食欲。
辣椒,很多人越吃越想吃。据心理学家分析,吃辣椒后,“烧灼”信息使大脑把身体作为“受伤”对待,从而促进身体释放一种自体止痛剂。这种自体止痛剂就像少量麻醉剂,能起到一种轻微的欣快作用,使人产生精神快感,专家称此为“辣椒微醉”。这也许是人们对辣椒越吃越爱吃的主要原因。
【1】作者在第一段中列举美国宇航员和一位指挥家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除了介绍辣椒的原产地、名称、品种、分类等知识之外,重点说明了辣椒的_________。
【3】第二段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和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别指出第三段中说明下面内容的句子(只填句子序号)。
(1)辣椒营养丰富:(______)
(2)辣椒能驱风散寒:(______)
(3)辣椒能增进食欲:(______)
【5】第三段“这就有利于消化”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
南宋末年,兵荒马乱,社会很不安定。一天下午,忽然有人大声喊:“有军队攻过来了!”许衡和众人立刻赶去别处避难。这时正值盛夏,骄阳似火。
跑了五六里路,大家累得满头大汗。人们个个口干舌燥,渴得要命。
突然一个人惊喜地大叫起来:“梨,大家快看!”人们一跃而起,向梨树飞奔而去。只见一个破落的院子里,长有两棵梨树,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梨,院子里一片狼藉,门窗敞开,看样子是遭了抢劫,主人早已没了踪影。
有一个人爬上梨树。一手摘了个大的往嘴里塞,一手摘梨子往下扔。众人嘻嘻哈哈,争着抢梨吃梨,开心极了。
“咦,怎么许衡独自坐在那里没吃梨?”有个人感到奇怪,问许衡,“你不渴吗?”许衡摇了摇头:“渴是渴,可梨不是自己的,怎么能随便吃呢?”
“你可真傻!如今兵荒马乱的,梨树的主人早就不知去向了,为什么不吃呢?”那人从口袋里取出两个梨,“给,快吃吧!别这么傻了。”许衡推开那人递过来的梨说:“梨虽然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做人要自己约束自己,这梨不是自己的,吃了它,和偷盗有什么两样呢?所以我再渴,也决不吃这无主的梨。”
人们知道这件事后,纷纷夸赞许衡,说他是个能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乡民还以此来教导自己的孩子不要有贪取的心理。此后,每当果树上的果实成熟,掉落在地上时,乡里小孩儿经过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1】阅读文章,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许衡不食无主之梨》与《王戎不取道旁李》两个故事,并完成表格。
故 事 | 不同点 | ||
果子 | 不吃果子原因 | 人物特点 | |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 | 梨 | ____ | _____ |
王戎不取道旁李 | 李子 | _____ | ____ |
【3】给许衡递梨的人为什么说许衡傻?你也认为许衡傻吗?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做题。
(1)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人们称济南为“泉城”。(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碧绿的草原一望无际。(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竹篮打水——____________(先把歇后语补充完整,再用它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因为当时大雨倾盆,所以他还是准时到了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地克服了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这段话(一处错字,三处语病)
去年夏天,参加了草原探险活动。那天,我陵晨出发,几公里路刚走了就病倒了,只能返回大本营。在回来的路上,我忍不住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①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青岛的五月是旅游的好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要求,完成习作
同学们,相信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有高兴的事想与人分享;有难过的事想寻求安慰;有新鲜的事想与人畅谈;有委屈的事想与人倾诉……请你给家人、朋友或老师写一封信,分享一件你最想说的事。请把这件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注意书信的格式。
(1)自拟标题。
(2)不少于35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和个人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