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唱着歌,那歌声响彻云霄。
B.这次考试考砸了,文文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中。
C.他虽然体质不好,却凭着开天辟地的毅力坚持锻炼,最后成为学校篮球队的队长。
D.金奎叔大义凛然地制服了那只欺负我的老公鹅。
2、下列各句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博学多通(通过)
B.过是溪(这)
C.还卒业(完成)
D.胤恭勤不倦(疲倦))
3、小林校长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他这么说的原因是( )
A.他不了解小豆豆。
B.他想消除小豆豆的陌生感。
C.他想鼓励小豆豆树立信心。
D.他喜欢这样逗小豆豆开心。
4、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凋零(diāo diào) 奔波(bēn bèn)
身躯(qū qǖ) 骨髓(shuǐ suǐ)
5、下列每小题的括号中都有一个词语和加点词语的意思最接近。
【1】这是我们的规矩。( )
A.规则
B.原则
C.正规
D.法规
【2】可是胳膊给奶奶拽住了。( )
A.捉住
B.抱住
C.拉住
D.抓住)
【3】雪用他的白色大衣覆盖着青草。( )
A.笼罩
B.掩盖
C.遮盖
D.笼盖)
【4】小人鱼迫切地想要看看她的美貌。( )
A.紧迫
B.热切
C.紧急
D.急切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红在武术老师的指导下,能上天入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真让人羡慕。
B.王老师走到垂头丧气的李明面前,低声细语地询问着缘由。
C.哥哥戴着一副黑边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的。
D.伴随着锣鼓喧天的轰鸣声,瀑布从百丈悬崖飞奔而下。
7、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
A.通过启发提示而领悟的道理。(启示)
B.事先探察道路情况。(探索)
C.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依赖)
D.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寄托)
8、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①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
②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
③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
④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秋
你悄悄地走来, 你悄悄地走来,
走进花园。 走进田间。
霎时,万紫千红的菊花开了, 秋风过处,五谷飘香。
它把波浪似的的头发披在肩上, 那一片片庄稼,
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 远看,好似翻滚着的千层波浪;
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
【1】这首诗歌描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地方在秋天时的美景。
【2】诗歌中把哪些景物当作人来写?用“_____”画出来,并说说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盘古开天地(片段)
①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②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③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1】如果用“开天辟地”来概括第②自然段的内容,那第③自然段可以概括成“______天______地”。
【2】《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神话中都有着神奇的想象,请用横线画出文中能休现神奇想象的一处语句,并写出神奇在哪里。
【3】联系短文内容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第①自然段中两个“混沌”,前一个指世界浑然一体的状态,后一个指盘古意识模糊的状态。______
(2)睡了“一万八千年”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样写过于夸张了。______
(3)《盘古开天地》是我们的祖先用神话的方式,对“世界如何起源”做出的解释。______
【4】从短文的描述中,你分别读出了怎样的盘古?写写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小木屋
我先是看到路对面树干上有个灰褐色、毛茸茸的圆球在跳动,于是便蹑手蹑脚地过去。可是没等我接近,那个圆球就“嗖”地一下窜上了树梢。哦,原来是一只活泼伶俐的小松鼠。我忽然又发现周围的一棵棵树上,几乎都有松鼠在跳动觅食。我兴奋无比,东奔西跑地去抓。那些小精灵呢,似乎是在故意逗我玩,“嗖嗖嗖”地直朝树梢蹿,然后又从这棵树梢跳到那棵树梢。当我累得只喘粗气,瘫坐在地上时,那些小精灵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我面前的几棵树干上。待我再去抓时,它们又灵巧地逃之夭夭……后来,我用随身携带的网袋,总算网住了一只。
看着这只一动不动地躺在网袋里的“小俘虏”,我很开心,想伸手去摸摸它。突然,我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
我的手触电般地缩回原处。我望着它,尽力体验着它的心情;它也直盯盯地望着我,猜不透在动什么样的脑筋……
最后,我咬咬牙,把它放了……
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我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我决定回家后不对女儿说这件事。
(1)请用“ ”画出我扑捉松鼠的词,用“ ”画出松鼠逃窜的句子。
(2)在捕捉的过程中,“我”把松鼠比喻成 ,捕捉之后“我”比喻松鼠为 。但不管怎样都表现出作者对松鼠的 之情。
(3)句子加工厂
①突然,我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造句)
②原来是一只活泼伶俐的小松鼠。(缩句)
(4) 你怎样理解“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我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
(5)“我”最后是怎么做的?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12、阅读理解。
大海里的小提琴
一位老先生提着一把小提琴。他走得很快,快得让小提琴都来不及问主人,为什么这么急着出门。
老先生跳上了一艘小船,驶向大海的另一边。可是突然风起云涌,海浪翻滚,大雨倾盆而下。船沉了,老先生掉进了海里,抱着一块木头。突然出现了一个好大的嘴已把他给吃掉了。
小提琴也掉进了海里,随着海浪漂流。大嘴巴又出现了!小提琴也被吃掉了!这里好黑好黑哦!
突然出现了一丝光,原来是老先生!他也被这条鲸鱼吃到了肚子里。小提琴终于可以问老先生:“你急着做什么呢?”老先生说:“唉,我家的小木偶被坏人骗去了大海的另一边。我得去救他。”但是,现在在鲸鱼的肚子里面,而且用来生火的木头,也越来越少了。最后只好用小提琴的盒子,每天砍下一小块来生火,再用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抚慰思念孩子的心情。
突然,大海上来了一艘船。原来小木偶终于逃离了坏人的魔掌,来寻找老先生了。在大海里,因为找不到爸爸接近绝望的小木偶,忽然听到了老先生拉小提琴的声音。小木偶跳进了鲸鱼的嘴里,又和老先生在一起了!
小木偶说:“爸爸,我再也不调皮了,对不起!”老先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但是,旁边的火堆也渐渐熄灭了,因为这是他们最后的一块木板。黑暗中,小提琴说:“老先生,请让我为你们的重逢,演奏最后一首曲子吧!然后您把我丢进火堆,燃起大火后,赶紧浇灭,就会产生很大的烟。这些烟可以让鲸鱼打喷嚏,你们就可以离开了。”于是,鲸鱼的肚子里传来了美丽的琴声。音乐的结束,是鲸鱼在打喷嚏,是夜空中晶莹剔透的水柱,是老先生和小木偶永远不再分离的拥抱……
【1】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填在括号中。
(1)狂风刮起,云层涌来,形容雄浑磅礴之势;也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 )
(2)形容事物精致,结构细巧,光亮而清澈,透明。(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出门后,小提琴去过的三个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先生是小提琴的________________,老先生是小木偶的_____________,老先生急着出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小木偶跳进鲸鱼嘴里的原因是( )
A.他听到了熟悉的小提琴声,想要找回小提琴。
B.他听到了熟悉的小提琴声,想要和老先生在一起。
C.他想要尽力逃离坏人的魔掌。
【4】读了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请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①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 宏大)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②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活 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③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④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⑤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1】在文中括号里每组词语里都有一个不恰当的词语,请用“/“划去。
【2】我能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
【3】认真读②③自然段,我会按顺序把苍蝇传播气味的途径填出来。
“鼻子”——(______)分布在(_____),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内含上百个(_____),把气味刺激转变成(_____),送往大脑。
【4】根据句子环境,按要求作判断。
①“风马牛不相及”的解释哪一句与短文内容更符合,打“√”
A.风和马、牛彼此顾及不到。( )
B.疯了的马和牛跑不到一块儿。( )
C.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
②下列关于小型气体分析仪的作用的描述,请在相符合的括号里打“√”
A.优化飞机的飞行速度。( )
B.检测宇宙飞船舱内气体的成分。( )
C.检测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 ( )
【5】短文中有一个设问句,请你找出来并在下面画“ ”,然后再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仿生学真是一门大学问,期待你能结合短文提出一个有思考性的问题并尝试着解答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看看我们身边的同学,你可能会发现不少小学生都戴上了眼镜。请根据“光明小学二至六年级视力情况调查”主题活动中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完成题目。
光明小学学生视力调查统计表(调查人数:2546人)
年级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近视率 | 9% | 13% | 28% | 35% | 42% |
【1】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调查表显示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避免近视,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至少2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米短跑开始了,王明冲了出去。(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怎能不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慨叹?(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和方法。(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一段话。
突然,天空乌云蜜布,刮起了微风。一会儿,雨哗哗地下起来,越下越大。向窗外望去,近处的景物看不见了,远处的景物也看不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王二小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欢会上,同学们唱了许多动听的歌曲和舞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即使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本小说很美丽,很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课铃响了,大家紧迫地跑进教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是轩轩写给爷爷的一封信,只写了正文,请你按照书信的格式帮他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匆匆地相见,又匆匆地分别,但在一起的情景使我无法忘记。我们在一起下棋,在一起读书,又在一起吃柿子,这些小事,却拉近我们彼此的距离。爷爷,您安心地工作吧!您不用担心我的学习,这几天,老姑又辅导我,一天一张卷,使我有了新的提高。老姑也常夸我呢!好了,就说到这儿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