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呼伦贝尔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振耳欲聋   浩浩荡荡

    B.鸦鹊无声     响彻云宵

    C.人生鼎沸   悄无声息

    D.坑坑洼洼     风平浪静

  • 2、选择读音错误的一项( )

    A.niàng酿 蜜

    B.zhāo朝 霞

    C.mèn闷 热

    D.牲 chù畜

  • 3、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组是( 

    A.恢复平静   敏捷的眼睛

    B.改善生活   密集的雨点

    C.伟大的工程   巍峨的巨人

    D.滋润万物   虚弱的身体

  • 4、下列标下划线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hàn)   B. (chàn)   C. (kuī)   D. (lǔ)

  • 5、被誉为“东方之珠”的是下列哪座城市(       

    A.上海

    B.南京

    C.香港

    D.澳门

  • 6、辽阔(

    A.宽阔

    B.宽大

    C.广阔

    D.扩大

  • 7、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浦城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B.爷爷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

    C.下雪了,我赶紧穿上皮袄和帽子到院子里堆雪人。

    D.这学期,小明端正了学习目的,成绩进步很快。

二、填空题 (共1题,共 5分)
  • 8、写出反义词

    幸福——_________  难过——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理解。

    友谊

    泥泞中   干渴时

    一只扶持的手   一杯清凉的水

    岔道口   倦怠时

    一个引导的箭头 一声惊蛰的春雷

    挫折时 纯洁的友谊

    一句温暖的话   高山上的白雪

    迷惑时   生命的蜜和盐

    一个肯定的回答   森林中的松柏

    1这首诗釆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友谊。在第一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成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说当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碰到困难时,友谊会给我们__________________。在第二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说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惑时,友谊能__________________。在第三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说当我们烦躁消沉时,友谊能__________________。在第四节中,“高山上的白雪”是写友谊的_________,“生命中的蜜和盐”写的是友谊的_________,“森林中的松柏”写的是友谊的_________

    2你认为真正的友谊是什么?仿照第一节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 25分)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华罗庚小时候家里特别穷,他14岁就失学了,但是这没能阻挡他对数学的热爱。早晨,他早早起来研究数学,翻看那几本珍贵的数学书,晚上很晚才睡。他经常一面帮父亲在小杂货店干活、记账,一面研究数学。有时他钻得太入迷了,就把算题的结果当作客人应付的货款写在账单上,往往使客人大吃一惊。因为经常发生这样的事,父亲气极了,要把华罗庚读的数学书烧掉。华罗庚死死抱住书不放,一副誓与书本共存亡的架势。年少的华罗庚就是凭着这样的执着,在数学研究的坎坷道路上不断攀登。

    【1】根据短文内容,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横线上。

    【2】对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是怎样理解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练的语言概述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夜游雁荡山

    暮色浓浓,景物朦胧。这浓,浓得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巨大黑纱;那朦胧,又使人感到神秘。

    我站在灵峰招待所门口,抬头看山峰,不禁连连叫绝!刚才阳光还未退去,我只感到山峰像刀削斧劈,十分奇特,现在更出奇了。你说暮色浓浓,山峰却轮廓分明;你说景色分明,却又朦朦胧胧。那就先看看合掌峰吧。站在灵峰寺右角看它像一只雄鹰,再看它那锋利的嘴,假如有人去偷神殿的圣器,它一定会扑过去啄他;它那剑翅的神态,仿佛丢一块石头过去,它就会展翅向你扑来。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如果不是暮色,那山峰所化成的形象就不会这样逼真。我怀着浓厚的兴趣,随着人们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向西看,山峰像一个梳了发髻的老妇,那眉毛、眼睛、鼻子和没有牙齿的干瘪的嘴巴都十分逼真。她仿佛要与我诉说家务,讲讲儿媳妇的贤惠,儿子的孝顺,邻居的和睦;要与我讲讲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还想多活几十年。再向东南方走过去,老妇隐去了,出来一位老头。这是一位蓄了长须的老头,他立在高山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月亮出来了,云有时把月亮遮得忽明忽暗的,光线的变化使老头的胡须仿佛微微飘动了。顺着山坡下去,老头归去了,出来一个老僧,在拱着手拜月。故而当地人称这三景是婆婆峰、老头峰、僧拜峰。

    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破坏了这朦朦胧胧的美。我去看金鸡峰。峰的形状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他躲在暮色里探头探脑地窥视对面的山峰,仿佛在和谁捉迷藏。又走了几步,只见一只犀牛正伸长脖子在望月亮,这就是犀牛峰了。

    我意犹未尽,只听见有人大叫:回去了,回去了!就不自觉地跟了过去,见许多人上了车,我看看车头上的字,都是温州市、乐清县几个单位的。他们特地来夜游雁荡山的,我本是因为时间紧才不得已夜游雁荡山,想不到雁荡山的夜景是这么的迷人。

    【1】写近义词。

    窥视——____   小心——____   迷人——____

    【2】“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与这句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是来自朦胧。

    B.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正是来自朦胧。

    【3】作者夜游雁荡山时看到了哪几个景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为什么山峰一会儿像老妇,一会儿像老头,一会儿像老僧?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从中可以体会出( )

    A.作者因为天黑了,走山路时特别小心。

    B.月色朦胧下的景色实在太美,作者唯恐破坏了这自然的美景,珍惜小心的心情。

  • 12、现代文阅读

    乡下孩子

    我是乡下孩子。在小镇长大。乡下可好玩哩!

    乡村的夏夜,吃过晚饭,洗过澡,就躺在门板或竹榻上,仰望灿烂的星空。听妈妈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辨认哪是牛郎星、织女星、北斗星。猜着一个个谜语,向爸爸妈妈提出一个个古怪问题。乡下蚊子多,光摇扇(shàn   shān)子还不够.要点起蒿草烧的火把,那气息很浓郁很好(hǎo   hào)闻。

    傍晚,常在天井和晒谷场上,和小伙伴一起玩“老鹰抓鸡”“官兵捉强盗”的游戏。还有捉迷藏,那更有趣啦!屋里屋外,上梁钻洞,到处(chǔ   chù)乱躲。竹林中、草堆里、谷仓、大橱,甚至爬到阁楼、横(héng   hèng)梁上,满身灰尘、蜘蛛网也毫不在乎,还一个劲地喊:“快来找我——快来找……”

    乡村天地广阔,到处是孩子们的天地。春天,去山野挖野蒜、野菜和竹笋,炒年糕可香哩!还去采桑叶,用火柴匣养蚕宝宝,看到蚂蚁般的细蚕从卵中孵出,那欢乐劲儿实在难以形容。夏天,到溪中去游泳,抓鱼捉虾,打水仗,用石子在水面打水漂(piāo   piào),比谁打得多。秋天,除了到山上去采山楂、毛栗等野果,更有趣的是到溪滩去抓蟋蟀。我们家乡的蟋蟀个儿很大,颈上有条黄带子,叫起来声音很洪亮,斗胜后就像大将军那样威风。冬天,除了捉迷藏,就盼下雪,盼过年。下雪了,可用米筛做罩子捉麻雀。过年,就可放爆竹,滚铜板,做彩灯。到了元宵节晚上,一边拖着兔子灯大街小巷满地跑,汇入了灯的河流,一边观看龙灯和狮舞,那欢乐情景真如同人间天上。

    【1】给短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2】第四自然段围绕着关键句“_______”,按照____顺序描述了四季以及冬天下雪、___________时孩子们的乐趣。

    【3】用“____”画出文章的关键句,从文章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时,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提出问题,并试着用恰当的方法解决。请你从内容的角度针对短文提出一个问题,并写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__________解决方法:___________

  • 13、延伸阅读

    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

    观潮之日,尤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几天。这几天观潮的路上人如潮涌。远眺钱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遇到澉浦附近的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达九至十米,确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之势。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观“一线潮”,八堡看“汇合潮”,老盐仓可赏“回头潮”。

    【1】从文中找出表示观潮人很多的四字词语:_____

    我也会写表示人多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

    【2】按短文内容填空。

    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观“_____”,八堡看“_____”,老盐仓可赏“_____”。

    【3】用横线画出描写大潮雄伟气势的句子,并说说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__________

    【4】本文围绕观钱塘江大潮,先写_____,再写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的真挚感情。

  • 14、留住今天的太阳

    还是穿着开裆裤的时候,我就爱伫立在霞光里,看着夕阳一寸一寸地沉到山坳里去。

    “它乏了,到山那边去睡觉哩。”外婆笑吟吟地说。

    渐渐地,我知道太阳落山并不是累了,而是一天过完了。尽管明天还会旭日东升,但永远不会是今天的太阳。于是,我产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留住今天的太阳。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外婆。她将我搂在怀里,说:“好孩子,等你长大了,就知道怎样留住太阳了

    “真的?”

    外婆肯定地点点头。

    我巴不得自己快快长大。可是,在太阳一次次睡去和一次次醒来中,我渐渐长高,却始终没有找到留住太阳的办法。

    一天,我照例对着窗户,(   )做作业,(   )望着太阳一步步往山坳里走,心里(   )是焦躁,(   )带着几分悲戚,禁不住再次央求外婆:“告诉我怎样留住太阳吧!”

    “好吧,要是你能在太阳落山前做完作业,我就告诉你。”

    我埋头做起作业来。当我再一次抬起头来,夕阳还离山峰一丈多高呢。我不禁跳起来,一把拉住外婆:“告诉我,快告诉我!”外婆仍是一脸慈祥,指指太阳:“你不是已经把它留住了?”

    我眨巴着眼睛看着外婆,尽管一时还不太明白她的话,但我知道,自己今天的确留住了太阳。因为往日每次做完作业,太阳都下山了。

    从那以后,我总是用这种办法留住太阳。我知道,尽管人不可能永远留住太阳,但人可以比太阳走得快一步,甚至两步、三步。这几步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作用却非常大。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伫立——(______)焦躁——(______)央求——(______

    【2】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3】短文主要写了爱看日落的“我”萌生了_______的念头。“我”渐渐长高,却始终没有找到___________。一天做作业时,外婆给予“我”巧妙的指引,让“我”意识到___________就能留住太阳。

    【4】这则故事虽然浅显易懂,却富有哲理。请在文中找出并写下来。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   照例子,用加点字仿写句子。

    ①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_________________

    ②海上的夜柔和的,静寂的,梦幻的。

    _________________

    (2)对“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_________)(多选)

    A.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一个“抱”字写出了无数小水塘像妈妈一样抱着无数的小月亮,多温馨啊!

    C.这句话是说月亮很明亮。

六、修改病句 (共3题,共 15分)
  • 16、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中的三处错误。

    店里的剃头师傅都欢迎不小沙这样的顾客,所以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不喜欢的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 17、修改病句。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诗人苏轼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尽快地改正、及时发现作业中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修改下列语段中的四处错误。(标点1处,错别字1处,病句2处)

    一个早晨的冬天,我背着书包去上学。刚走出家门,一股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着,直往我脖子里铅。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自言自语道,“腊七腊八,冻掉下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9、习作与表达

    妈妈温暖的手曾帮我擦去脸庞上的泪痕:爸爸有力的手曾托我在他的肩膀上望远;老师灵巧的手曾教会我许多知识……请你以“__________的一双手”为题,从这无数双让你长大的手中选择一双写一写,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95
题数 1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古诗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五、语言表达
六、修改病句
七、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