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滨州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去西天取经路上困难重重,遇到妖魔鬼怪,一向都是孙悟空_____,立头功。猪八戒平时贪吃偷懒,这次却_____地立了功。(  )

    A.打头阵 破天荒

    B.挑大梁 占上风

    C.占上风 破天荒

    D.栽跟头 破天荒

  • 2、下列不是神话故事的一项是( )

    A.《女娲补天》

    B.《共工触山》

    C.《白雪公主》

    D.《羿射九日》

  • 3、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母亲(虽然)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植物支起来。

    B.(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也)能灵巧地避开。

    C.(只要)有人告诉我蝴蝶的家在哪里,我(就)不着急了。

    D.科学(如果)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动(zhèn)   腾(fú)

    B.沸(dǐng)   (háo)

    C.时(shà)   首(áng)

    D.立(yì)       为(chēng)

  • 5、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取之,信然(的确如此)

    B.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

    C.只身在此山中(缘故)

  • 6、(   )哪一个词语填在画线处最恰当?把答案填写在前面的括号中。

    当老师生气地告诉我们,这次语文成绩下降了,教室内顿时   ,同学们面面相觑。

    A.鸦雀无声 B.震耳欲聋 C.万籁俱寂 D.悄无声息

  • 7、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听到我们学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师生们欢欣鼓舞,紛纷表示还要更上一层楼。 (“鼓舞”换成“鼓励”)

    B.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只精致的小木船。(“精致”换成“精美”)

    C.我们在使用刀具时一定要小心锋利的刀刃。(“锋利”换成“锐利”)

    D.虽然遭受了挫折,但他依然神采奕奕,笑对人生。(“依然”换成“仍然”)

二、填空题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______

    (2)每个人既有优点,也有不足。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八字成语“_______________”。

    (3)我们要勤学好问,正如《尚书》所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王戎没有去摘李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此必苦李”。

    (5)这学期,我还积累了与秋天有关的谚语“八月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课内阅读,完成填空。

     

    1默写苏轼七言绝句《题西林壁》。注意格式、行款、字距,写正确、整洁、美观。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这首诗不仅描写了中国_______山壮美多变的景色,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_________。诗中“缘”一字的意思是;在“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中的“缘”的意思是__________;而“城市的边缘”中的“缘”则是_________

    3苏轼有一句著名的词经常被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它是“但愿人_____________共婵娟”。

四、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 25分)
  • 10、读书收获:

    谈谈你对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这句话的理解。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猪嘴防毒面具

    ①细心的人会注意到防毒面具的外形和猪嘴极为相似,这是为什么呢?莫非防毒面具的发明和猪嘴有关?为什么叫猪嘴防毒面具?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曾与英法联军为争夺比利时伊泊尔地区展开激战,双方对峙半年之久。1915年,德军为了打破欧洲战场长期僵持的局面,第一次使用了化学毒剂。他们在阵地前沿设置了几千个盛有氯气的铜瓶,朝着英法联军阵地的顺风方向打开瓶盖,把约180吨氯气释放出去。顿时,一片黄绿色烟雾弥漫,并以三米每秒左右的速度向对方的阵地飘移,一直扩散到联军阵地纵深约25千米处,致使几千英法联军士兵中毒死亡,战场上的大量野生动物也相继中毒丧命。

    ③奇怪的是,这一地区的野猪竞意外地生存下来。这件事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经过考察和研究,科学家们终于发现是野猪喜欢用嘴拱地的习性,使它们免于一死。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以躲避气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吸附作用,从而过滤掉空气中的有毒气体。野猪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赐予它的“防毒面具”,因此它们能在这场氯气的浩劫中幸免于难。

    ④揭开了这个秘密之后,英国军事科学家深受启发。科学家们很快就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像猪嘴巴一样的防毒面具,但这种防毒面具没有直接采用泥土作为吸附剂,而是使用木炭颗粒做过滤层,内装可以过滤毒气的材料,猪嘴的形状能装入较多的活性炭。后来经过多次改进,防毒面具采用的过滤材料更为先进可靠,吸附化学毒剂的本领更大,但它酷似猪嘴的基本样式却一直没有改变。

    ⑤防毒面具可以说是一件模仿猪嘴的杰作。

    1把下面的问题进行分类,并回答针对短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A针对短文的写法   B针对短文内容   C联系生活经验

    ①防毒面具的发明和猪嘴有关吗?为什么叫猪嘴防毒面具?______

    ②用“大自然赐予它的‘防毒面具’“的说法来代替猪嘴有什么好处?______

    ③猪嘴防毒面具能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______

    回答问题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短文,你能提出什么对理解文章有帮助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引出说明对象猪嘴防毒面具

    B.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

    C.特意点出防毒面具和猪嘴外形相似,提问“为什么”,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总结全文,突出说明对象猪嘴防毒面具的特点

    4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个秘密”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B.第②段的故事既引出了制造防毒面具的原因,又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野猪用嘴拱地是为了过滤有毒气体

    D.第一批防毒面具采用木炭颗粒做过滤层,内装可以过滤毒气的材料

    6“猪嘴的形状能装入较多的活性炭”一句中“较多的”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理解。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文段选自课文《天窗》

    【1】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作者想象的句子。

    【3】由一条黑影引起的想象,作者采用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想象”是儿童一种神奇的本领,你会从眼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象到这也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麻雀(节选)

    这是群精明的家伙。

    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备的本领。你看,所有麻雀不都是这样吗?春去秋来的候鸟黄莺儿,每每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的一碟新鲜的佳肴,麻雀却在人间活了下来。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它们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间透明的网,等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地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

    【1】“老家贼”指的是( )

    A.燕子

    B.黄莺

    C.麻雀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麻雀的巢不建在高楼的犄角。

    B.麻雀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

    C.麻雀的脑袋一刻不停地转动着。

    D.麻雀的巢离地很远,又高又险。

    【3】以下不能体现麻雀机警多疑的一项是( )

    A.麻雀的目光十分锐利。

    B.麻雀看到食物就飞过去叼起来。

    C.麻雀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

    D.麻雀的巢筑在人手摸不到的地方。

    【4】“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这句话中的“盯”字用得好吗?为什么?说一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这篇短文后,你喜欢麻雀吗?请简要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②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③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走月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文段中写的是“我”和阿妈在______(哪里)走月亮。

    【2】文段中的三个画线句中,作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描绘了三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请仿照例子,分别给第②③句所对应的画面拟个合适的名字。

    ①溪水流香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品味“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中的两个“流”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仿佛闻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脑海中浮现出一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交融的和谐画面。

    (2)“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中“抱”能换成“映”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的“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中共出现了几次?你觉得这样呈现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松跑步很快。小松跑步很轻松。(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息变成了风和云。(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仿写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 (共3题,共 15分)
  • 16、修改病句。

    1.她听到了树上小鸟的叫声和枫叶火红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昨天傍晚刮了一夜大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门一开,跑进来了,快得像一阵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早晨,安静的树林宁静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虽然他很努力,但是成绩很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修改病句。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适。

    _________________

    2.她戴着一顶红色的帽子和一件蓝色的大衣。

    _________________

    3.《窃读记》的作者是林海音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

    5.现代信息技术这门课对我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丰富知识天天看书。

    __________________

  • 18、几座小山在云雾中清清楚楚若隐若现。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9、习作。

    现实生活中,哪种动物或植物引起过你的好奇心?你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有想到了哪些?请你以“我看到的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50字的作文。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一种动物(或植物)。②写出所填动物(或植物)的特点。③内容充实,具体。④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95
题数 1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古诗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五、语言表达
六、修改病句
七、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