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先是小朵小朵雪花轻轻地飘扬着。
②很快便天地一色,风雪弥漫了原野。
③雪开始下了。
④然后越下越大,一阵紧似一阵。
⑤雪伴着风,团团片片,纷纷扬扬。
A.③①④⑤②
B.③①②④⑤
C.③①⑤④②
D.③①④②⑤
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对所有的滋味都有兴趣,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
B.所有的钟都响起来了,传令人骑着马在街上宣布王子订婚的喜讯。
C.太阳的光芒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D.他吃饭很好,睡觉很好,唱歌游戏都很好,只不过有点儿拘束,据老师说。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填写汇款单上的金额时,数字必须大写。
B.“锲而不舍、焦躁不安、心急如焚”都是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
C.“他站在窗口远眺”和“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一样。
D.“地球上的第一只恐龙和狗一般大小”这句话运用比较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4、下列短语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洗净尘垢 洁白的流苏
B.闪着蓝光 金色的光华
C.涉过高山 灿灿的金晖
D.实现愿望 碧绿的枝条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都很喜欢李老师,因为他很幽默。
B.这白鹅,是一位即将就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
C.春天的内蒙古大草原一碧千里,真是个旅行的好季节。
D.稻子熟透了,田野里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
6、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课文中的人物和特点相匹配的一项是( )
A.盘古——忧国忧民
B.宙斯——一心为民
C.精卫——坚持不懈
D.普罗米修斯——力大无穷
【2】盘古、女娲、夸父、后羿都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其中传说创造人类的是( )
A.盘古
B.女娲
C.夸父
D.后羿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盘古开天地》一文介绍了一个神话传说。
B.传说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八万一千年。
C.传说普罗米修斯是从宙斯那儿取走了火种。
D.著名的大力士赫淮斯托斯射死了鹫鹰,救了普罗米修斯。
7、这两个歹徒看上去很凶悍,其实都是( ),一下子就被警察叔叔制服了。
A.领头羊
B.变色龙
C.纸老虎
8、按要求写节日。
植树节 (3月12日) 劳动节 ( )
( ) ( )
( ) ( )
9、拓展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这是一首( )诗。
A.送别 B.爱国 C.叙事
2.诗中写了( )、( )、( )三个地方。最后一句,以恰当的( )表明诗人永葆高洁的品质。
3.解释词语。
孤:( ) 冰心:( )
4.上网查找王昌龄的相关资料,看他还写过哪些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联系生活实际连一连。
千里眼 顺风耳 腾云驾雾的神仙
飞机、火箭 望远镜 收音机、电话
【2】若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改为“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盛开,文中引用这句诗的作用是( )
A.表明科学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自然景色。
B.表明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C.表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变化很快、变化很大,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4】请针对这一自然段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理解。
牛和鹅(节选)
【甲】①有一次,我们放学回家,走过池塘边,看见有四只大白鹅在靠近岸边的水里游。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这时,有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要引它们来,就吁哩哩哩地叫了一声。 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 一摇 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嘎嘎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②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嘎嘎,它赶上了我,嘎嘎,它张开嘴, 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乙】①就在这时候,池塘里划来了一只小船,捉鱼的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飞快地走了过来(这些,我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是完全昏乱了)。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的胳膊比我的腿还粗。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公鹅甩到了半空中。它张开翅膀,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这一下,其余三只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塘里,向远处游去。
②金奎叔帮我穿上鞋,拾起书包,用大手摸摸我的头,说:“鹅有什么可怕的!看把你吓成这样。”
③我说:“因为鹅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哇!”
④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 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摔到池塘里去。记着,霖哥儿,下次可别怕它们。”
⑤我记住金奎叔的话,从此不再怕鹅了。有什么可怕的!虽然它把我们看 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怕它干吗?果然,我不怕它,它也不敢咬我, 碰到了,只是嘎嘎叫几声,扇几下翅膀,就摇摇摆摆走开了。
⑥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我觉得虽然它把我们看得比它 大,可我们平白地去欺负它干吗?
⑦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1】甲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一群 ________ 的鹅。而“我”怕鹅的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选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从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方面描写了“我”被鹅追赶时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3】金奎叔抓鹅这一幕可谓精彩。请你根据乙选段画横线的句子完成表格。
| 第一回合 | 第二回合 | 用一个词形容 |
金奎叔的动作 | 快走过来,握住鹅脖 | _______ | 身强力壮 |
鹅的表现 | _______ | 挣脱束缚,飞落池中 | _______ |
【4】“我”对牛和鹅改变了态度,是因为“我”从金奎叔的话中悟出了道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要从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B.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的思想所束缚。
C.要想不怕鹅就要锻炼身体,让自己的力气变大。
D.我明白了要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5】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是很好的阅读方法。当然批注有不同的角度,请先给选段右侧的批注分分类(填序号),再选择其他的角度,在乙选段中选一处作批注。
(1)给批注分类:批注1_______ 批注2________
A.对课文内容的疑问 B. 对课文内容的体会
C.对课文写法的点评 D. 读课文后获得的启示
(2)摘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牛是人类的朋友,与孩子的关系也是亲近的。古诗中就经常出现牧童的形象,请你写一句相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把字句和被字句。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法布尔《蝉的地穴》,做题
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一到七月,蝉就占领了我门前的树。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很安静。
每年蝉的初次出现在夏至。在阳光暴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蝉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钻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我要考察它们遗弃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蝉的隧道最多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蝉的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黏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为的是可以从根须取得汁液。(有改动)
【1】“蝉的隧道最多深十五六英寸”中“最多”二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去掉。去掉后和原句都说明蝉的隧道的深度是十五六英寸。
B.不能去掉。“最多”点明了蝉的隧道的深度范围,这样表达更严谨。
【2】本文在写法上与《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________,看着非常________,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________,没有________起来的,也不留一点________。一阵风________,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按原文填空。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________,看着非常________,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________,没有________起来的,也不留一点________。一阵风________,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这段话主要讲的是爬山虎的________和________。
【3】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过程是( )
A.嫩红→绿得新鲜→嫩绿
B.绿得新鲜→嫩红→嫩绿
C.嫩红→嫩绿→绿得新鲜
15、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改为陈述句和感叹句)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照样子,围绕加点词语,把句子写具体)
小亮可真勤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语段,不恰当的一处是( )。
17、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读了这本书,都受到了教育。
(2)全班同学都来了,只有张红没有来。
18、下面的句子有两处错误,读一读,请修改。
《爬山⻁的脚》的作者是叶圣陶写的。作者细致地描述了爬山⻁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激动了我们留心观察周国事物的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最近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以《我的发现》为题完成习作。要求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字数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