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形容郑和远航这一历史事件意义的成语是( )
A. 水土不服 B. 奇珍异宝 C. 互通有无 D. 令出如山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
鳞爪
A.zhuǎ
B.zhǎo
3、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边塞情景的是( )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B.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根据你所积累的知识填空。
(1)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__,必自毙。(《左传》)
(3)________________,父不在,乃呼儿出。(《杨氏之子》)
(4)敲成玉磬穿林响,________________。(杨万里《稚子弄冰》)
(5)三万里河东入海,________________。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___。(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5、看拼音,写字词。
1.松shŭ(______)面容清xiù(______),小巧líng lóng(________),讨人喜欢。
2.yè mù(________)降临,月光liú xiè(________)下来,照在湖pàn(______)边的竹林里,别有一番yùn wèi(________)。
3.shŭ jià(________)回háng(______)州,我吃到了外pó(______)做的喷香的gāo bĭng(________),还喝上了正宗的龙井chá(______)。
6、《松鼠》的作者是____,是一篇_____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 ______ _______等。 科学小品文的主要特点是1.________2. _________3._________
7、优秀古诗文积累。
(1)《村晚》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
(2)古诗中描绘了许多可爱的儿童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的讨人喜欢的样子;“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写出了儿童放牛回家时无拘无束的样子。
(3)_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
(4)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听闻官军收复失地的欣喜若狂;王昌龄笔下的将士“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令我们难以忘怀。
8、看拼音,写词语。
diāo xiè zhǎo zé biàn zi shòu mìng
( ) ( ) ( ) ( )
sī háo nuò yán wēi xié shòu ruò
( ) ( ) ( ) ( )
shuāi jiāo kuàng shí dǔ bó dōng dǎo xī wāi
( ) ( ) ( ) ( )
9、阅读课内文段《牛郎织女》,完成下列各题。
①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一来是牛跟他亲密 二来呢 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 怎么对得起这头牛呢 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蛇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②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牛郎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没人听他的,可是牛咧开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牛好像全了解,虽然没说话,可是眉开眼笑的,他也就满意了。自然,有时候他还觉得美中不足,要是牛能说话,把了解的和想说的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那该多好呢。
【1】给第1自然段补充恰当的标点符号。
【2】第2自然段中,“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牛郎可能会跟老牛说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情境 | 牛郎对老牛说 | 老牛的表现 |
牛郎看见嫂子买了鱼回来,做了香喷喷的清蒸鱼。 | 牛啊牛,我今天看见嫂子做了鱼,我只能吃他们剩下的鱼骨头啊! | 老牛摇摇头,哞哞地低声呼唤,似乎在安慰牛郎。 |
牛郎听见 __________ | 牛啊牛,__________ | 老牛 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桂花雨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这段话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浸”字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3】“好香的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抱”“摇”“喊”等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从“万国牌”到“全国产现役”:国庆大阅兵装备变化
2019年10月1日上午,国庆70周年大阅兵在北家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国人为之振春,世界为之喝目。据介绍,此次接受检阅的武器备全部是国产现役备,信息化程度普遍较高,指挥制能力更强,打去精度更高,战场道应性更好,作战效能更大。
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当时受阅的轻重武器备有110多种,产自24个国家的98家兵工厂。人们形象地把开国大典阅兵说成“万国牌式器展览会”。
材料二
阅兵时间 | 受阅部队及武器装备 |
1949年10月1日 | 各种火炮119门,坦克、装甲车152辆,汽车22辆,马2344匹,飞机17架 |
2019年10月1日 | 32个装备方队,参阅装备580台(套),是近几次阅兵中规模最大的一次。99A坦克、坦克,歼-20战斗机以及东风-41核导弹等一大批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高精尖武器亮相 |
【1】开国大典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D.江泽民 C.习近平
【2】“万国牌武器展览会”反映了我国当时的情况是( )。
A.武器数量多 B.武器种类多 C.武器先进 D.武器杂且落后
【3】“全国产现役”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让我深刻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材料,我想对祖国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芭 蕉
芭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芭蕉的茎高达三四米,不分枝,丛生。芭蕉叶大,呈椭圆形,有粗大的主脉,两侧具有平行脉。芭蕉叶的表面呈深绿色,有着对称而又细密、匀称的纹路,光滑得如同打了一层蜡,叶背呈浅绿色,略有粗糙感。入夏,芭蕉的叶丛中便会抽出淡黄色的大花。
芭蕉的生命力很强。我们学校的一角就有几棵芭蕉,它们虽然饱经霜打雨淋、风吹日晒的折磨,却依旧是那么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像健美的绿衣少女,在校园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自古以来,芭蕉就以孤独忧愁的形象出现在文人的笔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清。”她借芭蕉这一意象,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诉了出来。
芭蕉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芭蕉根捣烂涂抹患处,对消除肿毒有很好的疗效。芭蕉的用途可真大呀!
我欣赏芭蕉那颀长秀美的身姿,欣赏它那素淡可爱的黄花,更佩服它那种昂扬向上、不畏风雨的精神!
(有删改)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春天的意味正浓。________
(2)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________
【2】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方面来介绍芭蕉。
【4】为了强化读者对芭蕉的认识,作者还引用了著名女词人__________的词句,使全文显得内容丰富。
【5】作者为什么会欣赏芭蕉?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芭蕉成为古人笔下咏诵的对象,你还知道哪种植物也曾经成为古人的情感寄托?请写出两句与它相关的诗句跟大家分享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捕蝇草
祁云枝
与猪笼草、瓶子草设陷阱消极等待,然后猎杀昆虫的方法不同,捕蝇草捕食蚊蝇的方法要积极主动得多,也更接近于动物。
捕蝇草的叶子从中心部位生长出来,属于轮生的叶子,长得像一朵花。在老一点儿的叶子的末端,会生出一个3~5厘米长、呈60度角张开的捕虫夹。这个由叶子演化而来的捕虫夹,乍一看像个蚌壳,也能像蚌壳那样闭合自如,巧在“蚌壳”的边缘生长着非常规则的刺毛,有人觉得这排刺毛特别像维纳斯的眼睫毛。在它所有的“猎物”中,以苍蝇居多,人们干脆就给它取名为“捕蝇草”。
捕蝇草张开的“蚌壳”内侧大都呈现出鲜艳的红色或橙色,“睫毛”的根部生长着众多的分泌腺,会分泌出蚊蝇喜欢的美味。亮丽的色彩和好闻的气味,都是捕蝇草利用视觉和味觉诱惑打出的“广告”——快来这里就餐吧。贪嘴的蚊蝇飞奔而来,根本想不到是去赴一个死亡之宴。
捕虫夹的内侧非常艳丽,仔细看就会发现这颜色其实是许多微小的红点或橘红点,这些小点点的真实身份是捕蝇草的消化腺体。在捕虫夹内侧,还可以见到3对或5对细长的感觉毛,是侦测昆虫是否走到适合捕捉位置的“哨兵”。
当捕蝇草的任意一根感觉毛被触碰两次,或是分别触碰到两个“哨兵”时,“蚌壳”会在大约0.5秒内合起来,睫毛状的刺毛很快根根交错咬合,虫子就像是被关在上了锁的监牢里,插翅难逃。被困的蚊蝇不动还好,越挣扎“蚌壳”越紧,直到呈现几乎密闭的状态。此时轮到消化腺开始工作了,分泌出消化酶将猎物一点点消化,然后吸收,最后只剩下残骸。这个过程大约需要5~10天,之后,“蚌壳”再度张开,等待下一个“倒霉蛋”。
聪明的捕蝇草还会区分猎物是不是活物。苍蝇和一小截枯枝的区别,在于苍蝇会挣扎,捕蝇草是绝不会把精力浪费在对自己无用的杂物上的。若捕虫器误捉到杂物,或者是人为的跟它开玩笑扔沙子,只要没有持续的刺激,在数小时之后,“蚌壳”会重新打开,它才没工夫理你呢。
【1】短文中,“蚌壳”指的是_______,“睫毛”指的是___________,“广告”指的是_________,“哨兵”指的是______。这些描写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用“﹏﹏﹏”在文中画出具体描述捕蝇草捕捉猎物的句子。
【3】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它们是______。(多选)
A.举例子 B.打比方 C.作比较 D.作假设
【4】捕蝇草捕食蚊蝇的方法更接近于动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至少列举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捕蝇草捕食蚊蝇的高超本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实,自然界中不只捕蝇草才具有捕捉昆虫的高超本领。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有这样高超的本领?简单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类文阅读。
纸上谈兵的赵括(节选)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候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放在眼里。
赵王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了吧。”
【1】请用“______”画出全文的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
【2】从赵括对赵王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的人。
【3】蔺相如和赵括的母亲都劝说赵王不要拜赵括为将,赵王却听不进去,从这里可以看出赵王是个( )的人。
A.刚愎自用
B.有主见
C.善于用人
D.有大局意识
15、阅读。
三种境界
【材料1】
①人人离不开阅读,但阅读的境界却有着见仁见智的高低之分。
②一种境界是为考试求取功名,只有痛苦,没有快乐。另一种阅读的境界是为穷尽知识和真理。古今中外多少科学巨人,为探究某一问题,孜孜不倦;更有一些旷世罕见的“通才”,同时涉猎多门学科,在阅读中探究世界和人生的奥秘。像他们这样是自觉主动的“阅读”。
③然而,庄子说过一句话:“人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所以,如果上述第二种境界算“上品”,那么堪称“极品”的阅读,则是无求无欲的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漫步、灵魂的遨游。这种阅读者,从书中看到仁慈,看到美妙;他为书中的精彩而感动,为书中的幸福而哭泣。阅读给他的,是精神的空气和食粮,超越了物质和现实的人生。
④_____三种阅读的境界有着相似的外表,_____精神内核迥然有异。
【材料2】
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此第一境界也。“ ”此第二境界也。“ ”此第三境界也。
②第一个境界,立志。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登高望远,面对艰险承担重任;第二个境界,坚持。没有什么是可以轻易成功的,必须经过勤奋努力的过程。第三个境界,大彻大悟。在反复的追寻、研究之后,终究取得了成功。
(1)在“材料1”的横线上,可以用上不同的关联词语填空都很恰当。比如: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2)根据对“材料2“的理解,在文中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诗句,写序号。
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②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根据提示的意思,梳理相应带“然”的词语。
(迥)然——很有差异 ( )然——很是意外
( )然——很是安闲 ( )然——很是断定
(4)根据词语的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填空。
①对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_________
②对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_________
(5)根据阅读理解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所谓“极品”阅读,就是阅读者漫无目的地阅读。___
②凡自觉主动的阅读,皆可称之为“上品”的阅读。___
③做学问成大事业必须经过勤奋努力,没有捷径可走。___
(6)读书的境界分三品:“下品”是为_________而读,“上品”是为穷尽知识和真理而读,而“极品”则是为_____而读。
(7)“材料2”告诉我们:欲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_____是前提,_____是关键,_______是目标。(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16、阅读直通车。
尊重卑微
①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的故事。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④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 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在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⑤( )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灭。
⑥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⑦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呢?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呢?
⑧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第④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 ”这一句相照应。
(2)在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17、课外阅读
一双黑布鞋
夕阳在枪声中跌落,暮色渐渐浓酽(yàn)起来。红军有很多人负了伤,他们被包围了。
侦察员回来了,胸口一个弹孔,身后一条血路,乌黑地延伸在惨白的月色里。他是爬着回来的。他躺在那块冰冷的石头上时,已是弥留之际,然而眼睛终是不闭。“放心去吧,你娘的后事有我……”他的堂弟弟泣着说。没有反应,那眼睛还是睁着。有很多人安慰他,然后他茫然暗淡的眼睛却顽强地睁着,睁着……
“是入党问题么?”指导员低声地问连长。连长铁青着脸,摇摇头。他默默地蹲下去,脱掉了套在侦察员脚上的那双黑布鞋,眼睛闭上了。尽管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但是那颗年轻的痛苦的心显然是安息了,战士们比血更宝贵的眼泪流了下来。是的,这是全连唯一的一双鞋,只有执行最特殊的任务的人才有资格穿。
拂晓的时候,在枪声和火花中,机枪手大个子穿着这双布鞋率先杀出一条血路,全连冲了出去。然而机枪手牺牲了,他僵硬地斜倚在岩石上,手里却捧着那双染满血的黑布鞋,似在痴痴地等候……
在那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布鞋的脚印延伸着,雪山,草地,延安,北京……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弥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雨腥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用了第______人称的写法,其中主要人物是_________;以_________为顺,以_________为线索组织材料。
【3】文章用了哪些描写的方法?画线部分成功地描写了战士弥留之际的眼睛,这双眼睛为什么在临死前还要那么顽强地睁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短文完成阅读练习。
浅肥伤根
①在台湾冻顶乌龙的产区,茶园里,主人不辞辛劳地用铁锹挖出一个深坑,将我们看来很少的一点儿有机肥撒进去,再填上土深埋。我们很惊奇,问他:“把肥料撒在土壤的表面,雨水来了,也会渗到土壤中,何苦这样费劲?”茶农一脸严肃地说:“浅肥伤根。”
②20世纪80年代,化肥席卷台湾农业。化肥调和了水,直接喷洒在土壤表层。肥力立竿见影,腊月里新栽的茶树,年还没有过完,就爆出密密的新芽。
③然而,先是卖茶的老茶农提出了问题:冻顶茶那股活泼明亮、暖人肺腑的茶气消失啦。后来,更大的问题来了,茶园经历了一场大旱,施用化肥的茶树,接二连三地旱死。这在冻顶山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冻顶山的地下水资源很丰富,山顶上任何一处挖下去3米多深,就会涌出甘泉。肥厚的土壤下面是砂岩,蓄积了经历层层滤过的水,不仅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也是茶树茁壮成长的生命力所在。水在深处,当肥料按传统方式深埋后,茶树不得不拼命向下延伸自己的根去寻求水和肥。这是一种基于生存的挣扎,正是这种挣扎造就了冻顶乌龙独一无二的品质,而化肥破坏了茶树拼命扎下根去的动力。
④茶农们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浅肥伤根。这就像父母之于孩子,任何一种流于浅表、无须孩子努力就让他获得的宠溺,从长远来看,都严重妨碍孩子学会生存应有的挣扎和伸展,妨碍孩子在重重压力下以自己的根须,寻找水源与肥力的能力。
【1】第②自然段中“立竿见影”指的是( )
A.化肥质量好
B.土壤肥沃
C.茶气飘香
D.肥力足茶树发芽快
【2】用合适的词语概括冻顶乌龙产区茶农传统施肥方式,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浅肥喷洒后,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是:________;第二个问题是:________。
【4】仔细阅读第③自然段画线部分,能去掉这几句话吗?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文章和自身实际,谈谈“浅肥伤根”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坚持 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松 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选段中画“_______”的句子的意思是( )
A.人着急时就走搭石过河,不着急时就过桥。
B.走搭石时要走得快一些,过桥时可以慢一些。
【2】找出括号中用得恰当的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
【3】找出选段中的比喻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主要讲的是( )
A.家乡的搭石很美。
B.我爱家乡的搭石。
C.过搭石的速度要快
20、按要求写句子。
(1)蜜蜂在花丛中飞。 (改写成拟人句)
(2)用关联词将下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
①她爱唱歌。 她爱跳舞。
②他生病了。 他没上学。
21、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下面两句话。
花生的味道美。 花生可以榨油。
______
22、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说,书籍是______________。
23、习作。任意选一题完成习作。
我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提示与要求:
1.五年小学生活中,我们独立攻克过难题,搞过特色活动,如音乐、体育、美术、手工、语文实践活动……每逢我们成功的时候,心中总有无尽的喜悦,请把你做某件事或参加某项活动的经过及成功时的内心感受写下来。
2.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字数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