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手法的一句是( )
A.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B.松鼠使那建筑物既宽敞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
C.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
2、下面人物与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诸葛亮——三顾茅庐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D.刘姥姥——进大观园
3、[读书口号]为激发读书兴趣,班级设计了读书口号。以下四句口号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读万卷(juǎn)书,感悟(wù)人生
B.阅读启智,及时勉(miǎn)励(lì)
C.阅读之旅,心旷(kuàng)神怡(yí)
D.阅读经典(diǎn),分享(xiǎng)智慧
4、写反义词。
疑心——(_______)漂亮——(_______)争执——(_______)
粗糙——(_______)—清二楚——(_______)明白——(_______)
5、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把雨或雪的的形成过程写在括号里。
水蒸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幅(_______)的图画 一只(_______)的口琴 一位(_______)的老师
一本(_______)的书 一个(_______)的百音盒 一条(_______)的山路
7、听短文,回答问题。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嫦娥奔月”是中国远古时代的美丽传说,也是中华民族千年放飞的____,如今就要变成___。
(2)中国明朝第一个追梦人是_____,他最先想到了利用火箭的力量升入天空。
2.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1)_____年中国首位“太空人”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4圈。
(2)_____年费俊龙、聂海胜两位宇航员乘坐“神舟”六号升空,并在天空中遨游了5天。
(3)_____年“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A.2005 B.2007 C.2003
8、给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找个近义词。
(1)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________
(2)在我国一些地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________
(3)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________
(4)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________,
(5)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神看着他。________
(6)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老牛嘴一张一合的,正在说话。________
9、阅读理解。
材料一:
我国城乡儿童阅读情况存在很大差距。目前,我国有2.5亿儿童,其中1亿在农村。《2022年乡村小学阅读状况调查报告》通过26万份调研样本呈现了他们的阅读现状:乡村小学生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3.27本,这数字甚至不到全国同年龄段群体的平均水平(10.32本)的一半。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乡村小学生之所以看书更少,并非是因为缺乏阅读兴趣,上述报告数据显示86.7%的人都表示喜欢阅读课外书。其中有近半数(46.7%)表示喜欢阅读,“但不经常看”。喜欢但不经常看,这看似平淡的表述背后可能是无数“求而不得”的故事。图书资源短缺成为乡村儿童阅读受限的首要原因。调查显示,74.58%的乡村儿童在“阅读受限”的原因中选择了“图书设施不足、资源有限”。接近一半以上的乡村儿童,居住地3公里内没有任何图书设施(如,书店、公共图书馆、移动书屋等)。仅有的书店多以教辅类书籍为主,同时,受家庭经济状况和认知所限,很多父母给孩子买的书也多是习题集、作文书。
【1】根据两则材料,你同意以下说法吗?同意打“√”,不同意打“×”。
(1)乡村小学生看书更少,是因为他们缺乏阅读兴趣。( )
(2)74.58%的乡村儿童认为他们“阅读受限”的原因是“图书设施不足、资源有限”。( )
(3)接近一半以上的乡村儿童,居住地3公里内没有或只有1家图书设施。( )
(4)很多乡村儿童的父母大多会从孩子的阅读兴趣出发,购买习题集、作文书。( )
【2】小明同学在阅读完两则材料后进行了梳理,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乡村小学生阅读情况分析 (1)阅读现状:______ (2)主要原因:______ |
【3】我校组织学生和乡村小学开展“手拉手”爱心阅读帮扶活动,面向全校同学募捐图书。如果是你,你愿意捐出哪本书?请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阅读收获等角度出发,写下你的推荐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张大力
①张大力,原名叫张金壁,津门一员赳(jiǔ)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
②侯家后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
③“凡举起此石锁者赏银百两”。
④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 除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⑤(于是 可是),打石锁撂(liào)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赛它跟地壳连着,(无非 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⑥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
⑦众人叫好呼好贼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⑧张大力听了,正色说:“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⑨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⑩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 可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
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
⑬“凡举起此石锁者赏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⑭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唯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⑮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选自《俗世奇人》)
【1】联系上下文,在短文中用的恰当的词语下面划“✓”
【2】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四字词语,填在括号里。
(1)没有人不知道,形容非常有名。 ( )
(2)形容丢下别人不管,大模大样地离去。( )
【3】照样子仿写句子。
张大力举着石锁,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
刷子李刷着墙壁,眼睛_______,手臂_______,好像_________!
【4】请联系上下文,把石锁下边写的内容填在文中横线上。
【5】聚合成老板巧妙设计了“举石锁”这一奖赏,既是为了吸引顾客,同时也表示了自己对张大力的________和________。(在文中选择相应的词语填空。)
【6】本文短小精悍,一波三折,张大力举起石锁,不仅没要到钱,最后还哈哈大笑,是因为________。本文第①段中铺垫到:“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我觉得聚合成老板夸人的方法很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中,有________的殿堂,也有玲(lóng)________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______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________各地名胜建造的,如________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màn)________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lián)________其间,仿佛________在幻想的(jìng)________界里。
圆明圆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汉字。
lóng màn lián jìng
玲________ ________步 流________ ________界
(2)把这两个自然段补充完整。
圆明园中,有________的殿堂,也有玲(lóng)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______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________各地名胜建造的,如________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màn)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lián)其间,仿佛________在幻想的(jìng)界里。
圆明圆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划线的词语,仿写句子。
①有……也有……有……也有……
②不但……还……
(4)说说画线句子的作用是:________。
(5)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有哪些感受?
12、阅读与理解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节选)
人在奋力奔跑的时候,最大速度能够达到44千米每小时。这个速度跟鸵鸟比起来差远了——鸵鸟奔跑的最大速度约72千米每小时。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鸵鸟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军。
比鸵鸟跑得更快的动物就要数猎豹了。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可达110千米每小时。猎豹才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但是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超过320千米每小时。这个速度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时速度的两到三倍。它俯冲时的速度比任何一种动物奔跑时的速度都要快。
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而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如果你对着一个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是什么都听不见的。因为声音根本就追不上他。
乘坐喷气式飞机去旅行,速度绝对是够快的了。但是,如果你想到月球上去,就需要搭乘速度更快的工具了。对!我们需要一枚火箭。为了摆脱地心引力,飞到浩瀚的太空中,火箭的速度要比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快得多才行。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30多倍。进入太空以后,即使关掉发动机,火箭仍可以继续前进。
【1】根据节选内容,完成填空。
文中提到了三种动物,其中陆地上的奔跑冠军是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最后一自然段的末尾一句“进入太空以后,即使关掉发动机,火箭仍可以继续前进”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以抓住关键词用较快的速度读懂节选部分。你读第一遍时,第一眼看到了哪一个关键词?你为什么会关注到这个词?结合文章内容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①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②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③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力气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1】填空。
( )身碎( ) ( )落( )谷
( )落山( )
【2】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1)仿照第①句的样子,用“一面……一面……”造句。
(2)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是把( )比作( )。
(3)第③句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有( )。
14、还鸟儿自由
有一天,一位先生从一座大城市经过。他看到街道的一个角落有一个男孩在叫卖笼中的小鸟。
看到这些失去自由的小鸟,他非常伤感。小鸟们在笼子里叽叽喳喳地叫唤,不停地拍打着翅膀,试图逃出笼子。
他站在那儿,看了许久。最后他对小男孩说:“你的鸟儿怎么卖?”
“先生,50美分一只。”男孩说。
“我不是说多少钱一只。”他说,“而是说我想把它们全部买下来,共要多少钱?”小男孩开始清数鸟儿,算了一下,一共5美元。
“给你钱!”他说。男孩对这个清晨的交易感到十分突然,高兴地数着钱。当他刚刚找回零钱时,这位先生就打开鸟笼,放飞了所有的鸟儿。
小男孩惊愕(è)地喊道:“先生,你为什么要这样?你一只鸟儿也得不到了啊!”
“告诉你我为什么这样做吧。”他说,“我曾经是一个战俘,在法国的监狱里被关了三年。所以,我再也不忍看到失去自由的生命。”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试图~( ) 自由~( )
2.找出文中表示心情的词语。
3.读文中画“ ”的句子,回答问题。
(1)“惊愕”的意思是 ,反义词是 。
(2)小男孩为什么感到惊愕?用“ ”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3)对文中先生买鸟儿放生的做法,你有什么感受?
4.文中那位先生为什么放飞了所有的鸟儿?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他天生一副好心肠,容不得任何鸟儿被关在笼子里
B.他是一位鸟类学家,专门研究小鸟是怎样飞的
C.有人让他先买下鸟儿,然后再全部放飞
D.他曾经失去过自由,不忍再看到任何失去自由的生命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家的小园
我家的东南边有个小园,里面种着树木、花草和各种蔬菜。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
春天到了,大地像铺上了一条绿毯子。园里一片绿油油的。一群小鸟落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静静的小园开始热闹起来。
夏天,成行的向日葵长得很茁壮,绽开一朵朵金黄色的花,迎着朝阳在怒放。火红的石榴花长得十分茂盛,散发着阵阵芳香,引来一群群蝴蝶和蜜蜂,翻翻起舞。一排排玉米威武地挺立着,结出了大玉米棒子。地里茄子紫了,西红柿红了。望着这些丰硕的果实,我感到小园是那么可爱。
秋天,喇叭花开了,绿叶中伸出一支支粉红色、淡紫色、藕荷色的小小的喇叭,正在为小蜜蜂吹着动听的歌。石榴的皮裂开了,露出了珍珠般的颗粒,迎着我咧嘴傻笑。这一切怎不惹人喜爱?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石榴树披上了白雪,青菜披上了白雪,大地披上了白雪。整个小园成了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我不禁赞叹道:“好美的小园啊!”
小园如此美丽,真是一幅诱人的四季画。
【1】短文是按(______)顺序写的,写了(______)时的景色。
【2】把短文首尾相呼应的句子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一个季节,试着画一幅“小园X景图”。
16、精致美文,感悟形象
信任
每次去外婆家的路上,总见一块立在公路边用大红漆写在黄色板上的告示牌:桃子——自采——三公里路。终于,有一天,爸爸决定带我去看个究竟。
从公路拐过去不到一公里,路边出现了一块醒目的告示板,板上画着黄色的桃子,红色的箭头。汽车往前又开了一会儿,一个红色的箭头又把我们带向野草茂盛的小路。总之,每当转个弯,眼看就要失去方向,红箭头又出现了。
汽车行驶了大约三公里时,我们发现路边有条大黄狗,它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我们把车停在一棵老橡树的树阴下,小屋旁边有两条狗和几只猫,不远处一片桃林尽收眼底。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我看着那几条狗大声说:“喂,小家伙们,你们愿意去桃林吗?”狗在我们身边跳跃欢呼,然后撒腿向前跑去。显然,它们是在为我们领路呢!
钻进果林,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使人垂涎欲滴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扑鼻而来。我立即向一棵大树跑去,爸爸跑向另一棵。我们沉浸在亲手摘果实的欢愉中。两只大篮子装满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我俩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
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爸爸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你认为它会数钱吗?”我对爸爸说。“也许会学会的。”爸爸也淘气地回答。
与那几条热情好客的狗说过再见后,我们上了车。这时又有两辆车朝这儿驶来:“你们住这儿吗?”开车的问道。“不,不过,它们会带你们去果园的。”我们指着那些狗说。我们见那人读了桌上的留言,提上篮子,跟着蹦蹦跳跳的小狗朝果园走去。
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1】“醒”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醒”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睡眠状态结束;②醒悟、觉悟;③明显,清楚。在“醒目”这个词里,应该选择 。
【2】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四字词语写在括号里。
(1)指吸入芳香凉爽的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 )
(2)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非常馋想吃的样子。 ( )
(3)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 )
【3】短文写“我”的一次奇妙的购物经历,文章是按照 顺序记叙的。回顾全文,我们与作者一起经历整件事:靠着一块简单的 指路来到果园,带路去桃林的是 ,摘了鲜桃交钱时,发现躺在钱箱旁的是只 。一切全凭自觉。一拨又一拨的顾客就这样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文末作者体验到了独有的喜悦:
【4】作者感受到“那片果林,那间小屋”是 “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说它“朴实”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它“纯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细思文题,再读短文,结合生活积累,对于“信任”二字,你最想说些什么?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①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②大的,小的,花的,黑的,③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二)
④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文段(一)中的句子①②③分别写了什么?填序号。
句①:
句②:
句③:
A.鸟儿自由自在、姿态万千。
B.鸟大小不一、颜色各异。
C.鸟多而热闹。
【2】把文段(二)中体现“我”“应接不暇”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3】文段(二)具体描写了一只画眉,采用____(静态 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了鸟在“天堂”里的快乐和自由。
【4】怎样朗读这两个文段?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段的描写由静到动,朗读时要由快到慢。
B.“静寂”读轻一些,“忽然”的声音略高,突出看见鸟儿的惊喜。
C.朗读“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时,语调要高低起伏,通过轻快的节奏突出鸟儿的自由和快乐。
D.句子④中,“应接不暇”“这””那”“另”等字词要重读。
18、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蜘蛛
①蜘蛛不像蚂蚁那样,为了生活,要依靠群体的力量获取猎物。他们是“单干户”。最多是夫妻两个守着一张网。蜘蛛凭借这网能捕食许多害虫,有时还能捕食到比自己大几倍的动物呢。
②蜘蛛织网的本领很高超。他能根据地形精确地“计算”出需要织多大的网,以确定用最省料的方法进行编织。当第一根飘忽的游丝粘在树枝、墙角等处时,蜘蛛便开始忙碌起来。它先用干丝在四周拉一个框架,再拉圆网的所有半径线,接着用棉丝在辐射状的蛛丝间细密地织网,最后还在网丝的交叉点上布置一些小黏球,来增加丝网的弹力。不到一个小时,蜘蛛就能织完一张精致的丝网。这时,它就退到一旁,静静地隐蔽起来,等待猎物自投罗网。不同的蜘蛛,编织的丝网形状不同,有圆形的、三角形的、漏斗状的,还有的网像倒扣过来的盆子。
③看着结在半空中的、八卦形张开的蜘蛛网,你一定会问:蜘蛛织网的丝是从哪里来的?一根丝有多粗呢?蛛丝是从它腹部下面的丝囊尖端的突起中分泌出来的。丝在腹部中是粘稠的液体,当它一接触到空气,瞬间就凝固成了富有黏性和弹性的丝线。小昆虫一触到丝就会被牢牢粘住。科学家在显微镜下观测到:一根蛛丝的直径大约是五微米,而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80微米。也就是说,大约16根蜘蛛丝才相当于一根发丝,你说细不细?日本有位科学家曾用几个月的时间,收集了20万根蜘蛛丝,弄成四毫米粗的一束丝线去做实验,没想到它居然能承受六十五千克的重量,比同样粗的钢丝还厉害好多倍呢!这说明蜘蛛丝很结实,不容易断。于是,人类把蜘蛛丝材料加工成高强度纤维,用来制造渔网、降落伞、防弹背心、车轮外胎、整形手术用具和武器装备防护材料等产品。
④蛛网是蜘蛛的通信线、通行道、婚床和育儿室。你可能纳闷儿,蜘蛛在网上进退自如,自己为什么不会被粘住呢?原来蜘蛛腿上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的油状液体,这是一种润滑剂,蛛网遇到它,便失去了黏性。唐代诗人元稹在《织妇词》中写道:“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住。”诗句中这个“巧”字赞美了蜘蛛自由行走的天性。你瞧,小小的蜘蛛有这么多奥秘,多有趣呀!
【1】读短文第②自然段,体会画曲线句子中带点词语在表达上的效果,将最准确的一项选出来。( )
A.表现了蜘蛛织网有顺序
B.表现了蜘蛛织网很迅速
C.表现了蜘蛛织网形状多
【2】短文第③自然段介绍了蛛丝具有粘性、弹性、__________和__________。特点。
【3】短文第③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同学们要以“我眼中的蜘蛛很聪明”为主题出一期小报。王红、张明、赵艳三位同学把从短文和资料袋中选择的资料已列在表格中。请你判断并简要回答:
资料袋 谜语: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打一动物名) 网上信息 —— 蜘蛛巧斗响尾蛇。蜘蛛凭借智慧能够进攻比自己大得多的响尾蛇。只见一只蜘蛛蹲在树枝上,看准了盘在地上的响尾蛇后,就顺着蛛丝悄悄地下滑,趁响尾蛇不注意,就猛地在它头上狠狠咬一口,再闪电般地弹回到树上。大约一分钟以后,中了蜘蛛毒的响尾蛇就慢慢地死去了。 |
姓名 | 王红 | 张明 | 赵艳 |
选 择 的 材 料 | 我从短文第二自然段中选择了下面的内容: 蜘蛛能根据地形精确地“计算”出需要织多大的网,以确定用最省料的方法进行编织。 | 我从短文第三自然段中选择了下面的内容: 人类把蜘蛛丝材料加工成高强度纤维,用来制造渔网、降落伞、防弹背心、车轮外胎、整形手术用具和武器装备防护材料等产品。 | 我从资料袋中选择了网上信息——蜘蛛巧斗响尾蛇。 |
(1)三位同学选择的资料,谁选的与主题吻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位同学选择的资料,谁选的不吻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松鼠(节选)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松鼠是怎样搭窝的?按下面要求做题。
(1)在文中用“○”圈出描写松鼠搭窝动作的词语。
(2)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松鼠 、 的特点。
【2】你认为松鼠的窝有什么特点?请找出关键词写在下面。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句子,和本段比较一下,体会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你按要求写句子。
(1)彩旗飘扬。(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书馆里的书吸引着我。(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个反映人心理活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丰子恺先生在《手指》一文中,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具体生动的描写,刻画出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如,写出了最肯吃苦,讨巧的事却轮不上的大拇指;“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的中指。
模仿写中指的语言特点写人的眉毛:再用1—2句话描写生活中类似大拇指性格的人。
写眉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似大拇指性格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要求写句子。
(1)请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公园的草丛里蹲着一只小猫。
_______
(2)寒假即将来临,阅读作业尤为重要,请设计一条能打动人的宣传语,让大家都能积极阅读吧!
_______
23、习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你为什么喜欢它?里面有什么故事呢?那就请你写一写自己的心爱之物吧!注意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在文字里。请你拿起笔,结合本单元学过的写作方法,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