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郑州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选词填空。

    眺望 远望

    1.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2.站在山脚(   ),眼前是一片金色的稻田。

    销毁 毁灭

    3.圆明园的(   )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4.侵略者为了(   )罪证,在园内放了一把大火,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

     

  • 2、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数落(shǔ)挪动(nuó)蔓菁(jīng)气喘吁吁(

    B.砖砌()咆哮(xiào)怒号(háo)散落(sǎn

    C.昵称()窗槛(kǎn)颤抖(zhàn)瞥见(piē

    D.瞅见(chǒu)唠叨(láo)殡仪馆(bìn)闲逛(guàng

     

  • 3、2019年9月,“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小刚参观后,想在留言册上写一个词语表现出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的景象。将最恰当的一项选出(  )

    A.真情实感

    B.国秦民安

    C.居安思危

    D.宁静致远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辨字辨音组词。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mán_______

     

    zhuǎ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mái_______

     

    zhǎo_______

  • 5、按课本内容填空。

    1.分布在银河两侧的________星和________星,看起来是一“水”之隔,其实距离十分遥远。人们根据它们的名字,创作出《____________》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我读过的民间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猎人海力布》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猎人,名叫___________,他热心____________,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__________,自己只留下__________的一份。最后为了救乡亲们,他变成了__________

    3.《乞巧》一诗是______朝的__________写的,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借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创作的诗歌还有秦观的《_________》。

  • 6、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①路不拾_____ ②兴高采____ ③生灵____

    ④相____为命 ⑤____计多端 ⑥众星____

    (1)我能把第②个词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填空:“_______”的近义成语是“畏首畏尾”;“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同义成语是“________”。

  • 7、把下列成语填写完整。

    众星___________画意 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狂澜 ______壮志 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动作敏捷     叫声响亮    体形细长

    B. 四肢轻快   面容清秀   捕捉鸟雀

    C. 讨人喜欢   强烈月光   晴朗夏夜

    D. 凝成水滴   美丽世界   吸收热量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精彩再现,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草地上撒满了野花,也撒满了阳光。小黄麂又嗅到了山林的气息,它收拢身子刚想往前跳,猛不防让男孩抱住了。男孩知道小黄麂饿了,忙从书包里掏出一大把豌豆粒给小黄麂吃。啊,小黄麂可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东西,嚼起来嘎嘣嘎嘣响,香味引得满嘴流口水,可吃着吃着,小黄麂记起了“醉酒”的教训——好吃的东西总是靠不住,这些圆豆豆会不会使自己晕晕乎乎呢?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大嚼起来。

    1照样子,写词语。

    嘎嘣嘎嘣 ________  ________

    2文中的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写男孩是怎样对小黄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黄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对比阅读。

    片段一:猴王出世(节选)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儿,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石猴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片段二: (节选)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

    【1】片段一、二选自________(作者)的__________(作品),请给片段二添加合适的小标题。除此之外,你还能想到孙悟空相关的故事:____________。

    【2】下列描述中,形容孙悟空的一项是(        

    A.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B.金翅鲲头,星睛豹眼。抟风翮百鸟藏头,舒利爪诸禽丧胆。

    C.凤目金睛,黄牙粗腿。长鼻银毛,看头似尾。圆额皱眉,身躯磊磊。

    【3】阅读片段一,我发现孙悟空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阅读片段二,我又发现他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摘录相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片段二,完成练习:

    ①用简介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阅读划横线的句子,其中“笑”字表现了孙悟空( )的心理。

    A.兴奋             B.喜悦             C.胸有成竹             D.讥笑

    ③联系上下文,猜测“本相”的大概意思是____________,“唆嘴”的大概意思是______________

    ④从片段中,你觉得唐僧和猪八戒具有怎样的特点?选择一个人物,联系原文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浣 熊

    材料一:①这是小浣熊们的第一次外出,也是他们在野外生存的第一课,学习的方法主要是观摩。

    ②你有没有见过浣熊捕食呢?他们是这样做的:首先在水边站好,然后将两只前爪伸入水中,用灵敏的手指去摸索淤泥里的青蛙、小鱼和螃蟹等生物,但两只眼睛却在密切地注视着四下里的动静,既是为了防止敌人偷袭,同时也是在寻找其他机会。这就是浣熊妈妈今天示范的内容,不过孩子们似乎更关心妈妈抓到了什么好吃的,胜过注意她是怎么抓到的。

    ③小浣熊们一股脑儿地挤到了岸边上,想凑近点儿好看个清楚,同时自己也想体验一把。看哪!他们把小爪子伸进水里的动作是多么自然,仿佛以前做过一样。小家伙们觉得泥沙从指缝里溜走的感觉简直太奇妙了,既有点像丝绸拂过,又有点像泥鳅在游动。天生的本能让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无师自通。一只小浣熊最先捉到了一只蝌蚪,他想都没想就把手里的东西都一口塞进了嘴里,结果自然是吃了满嘴的泥沙,呛得他立刻全都吐了出来,连同里面的蝌蚪。浣熊妈妈一把抓起了正在翻肚皮的蝌蚪,认真地在清澈的溪水里涮了涮,这才递给儿子吃。

    材料二:①浣熊体型较小,体长约40到70厘米。标志性的特征是眼睛周围有一圈深色皮毛。因其常在河边捕食鱼类并在水中浣洗食物,故名浣熊。

    ②浣熊是“游泳健将”,喜欢栖息在靠近河流、湖泊或池塘的树林中。白天它们大多在树上休息,晚上出来活动。

    ③浣熊是食肉类动物,但偏于杂食,喜欢容易捕获的猎物,特别是鱼、两栖动物和鸟蛋。浣熊的爪子非常灵敏,上面的触觉细胞相当丰富,在与水接触后,爪子上的适应感受器的灵敏度提高了,浣熊可以依靠爪子测量食物的重量、尺寸、材质以及温度。

    1根据阅读材料作出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小浣熊上的野外生存第一课是捕食。______

    (2)浣熊捕食时眼睛四下看有防止敌人偷袭的作用。______

    (3)浣熊很擅长游泳。______

    (4)浣熊是食肉目动物,只吃肉。______

    2请用“~~~”划出浣熊名称由来的句子。

    3根据材料一补充浣熊捕食的过程填在()里。

    在水边站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享用食物

    4读材料一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在材料二中找出能解释这个现象的句子,并用“____”划出。

    5材料二第①自然段划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我会用“作比较”改写这个句子:_________

    6从内容和表达上进行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异同?填写下图。

    不同点: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

    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精读。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只要在专利书上签(qiān)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居里夫人后来在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人。

    1固执本是贬义词,可在语段中却是贬义褒用,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居里夫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梦想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居里夫人自传上的那段话展示了两种人生态度,她显然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居里夫人一生曾拥有过三克镭。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伟大的人格。

    请你说一说三克镭展示了居里夫人怎样的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体温过低或过高都可能患病。为何人在进化中形了这样的体温模式?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但还不能获得满意的答案。现在,与体温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日本的自然医学博士石原结实认为,人的体温过低是导致百病丛生的原因。这个结论有科学根据吗?

    ②如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因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并没有降低。对此问题,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解读。例如,有人认为医学的发展固然能治疗很多疾病,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疾病,因而疾病看起来是越来越多。同时,环境污染和人们生活方式的非科学化,自然也造成了现代人的疾病增多。不过,石原结实认为,现代人的很多疾病是体温过低(按中医的说法是体寒)造成的。

    ③大约50年前,日本成人的平均体温为36.8℃,儿童的平均体温为37℃。根据石原结实在诊疗中对人体温的测量发现,现在日本人的温度大部分只有35℃。但人类的平均体温应当为36.5℃,所以日本人50年来平均体温至少降低了1℃。

    ④正是这1℃体温的降低诱发了大量的疾病,因为体温的升降与机体免疫力呈正相关。体温每下降1℃,机体免疫力就下降30%以上;而每升高1℃,免疫力则提高5~6倍。50年来日本人的平均体温下降了1℃,因而日本人的免疫力也下降了,导致百病丛生。

    ⑤体温下降为何容易得病?原因在于体温下降可导致血液流通不畅,血压上升。而且体温下降还可阻碍血液中糖分及脂肪等能量的燃烧,也会阻碍尿酸、丙酮酸等废物的排泄,容易引发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和痛风等病症。

    ⑥虽然体温下降是否真的是导致疾病的根源还值得研究,但这提供了一种认识健康疾病的新角度,而且很多理念是与现代健康理念相契合的,例如,不能吃得太多,要多运动等。

    【1】短文主要是为了说明体温与( )的关系。

    A.环境

    B.生活方式

    C.健康

    D.血压

    【2】第③④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A.列数字、分类别、举例子

    B.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C.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

    D.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研究者公认,体温过低是导致人类百病丛生的原因。

    B.研究人员尚未弄清人体现有体温模式的形成原因。

    C.石原结实的研究表明,日本人平均体温和免疫力较50年前都有所下降。

    D.体温下降可导致血液流通不畅,阻碍体内能量燃烧和废物排泄,引发疾病。

    【4】简要概括研究者对于“医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达观了较高的水平,但是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因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并没有降低”的解读。(3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至少”可以删去吗?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月迹(节选)

    贾平凹

    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着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我们还要她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住气儿,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望月(节选)

    赵丽宏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镶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偶然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我们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小外甥向我挑战了。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1上述两个节选内容,文字很细腻,非常富有画面感。试着用横线各画一处对月亮动态描写的语句。

    2对比着读一读,你一定会发现有许多不同之处,按提示填一填。

    发现一:第一个片段描写的是________(地点)的月景。第二个片段描写的是________(地点)的月景。

    发现二:第一个片段中,从______________等词句感受到月亮的______________。第二个片段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句感受到月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亮是打开中国文化的一把金钥匙。月色的皎洁、月夜的宁静、月亮的阴晴圆缺等都在诗人笔下熠熠生辉。试着默写两句借月亮表达思念家乡、亲人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理解。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了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温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淘汰:____________________

    交口称赞:__________________

    2宋庆龄为什么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

    A.因为宋庆龄是中国人,她很有才。

    B.因为宋庆龄不仅说得好,以理服人,而且说的话很有分量。

    4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欣赏寓言,体会寓意。

    千里马的奖牌

      千里马在赛马大会上获得了冠军,得到一块大奖牌。他对这块奖牌非常珍爱,把它

    挂在胸前。时时昂首嘶鸣,以显示他的荣耀。

      后来,千里马又连续赢得不少奖牌。他的胸前、颈前、身上都挂满了奖牌,甚至连尾巴上也挂着一串奖牌。他得意无比,经常在外面炫耀自己的光荣。

      在一次最大规模的赛马大会上,大家对千里马寄予了厚望,千里马也认为自己稳操胜券。

      可惜的是千里马全身披挂奖牌,负荷太重,这次比赛不仅没有得到冠军,而且出乎意料,竟跑得最慢,落在后面,汗水满面,上气不接下气,半途中惭愧地退出跑道。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写在括号内。

    向人显示自己有本领、有功劳等。    

    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2读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小黄牛找食吃

    小黄牛一天天长大了。有一天,牛妈妈对小黄牛说:“孩子,你已经长高了,长结实了,不能老是跟着妈妈过日子,应该自己生活了。”小黄牛点了点头。从此它就开始自己过日子了。

    一天,小黄牛慢悠悠地来到一户农民伯伯的院子里。院子里长满向日葵。叶子绿绿的,厚厚的,像猪八戒的大耳朵。小黄牛又饿又渴,扬起头就要吃。这时,它想起牛妈妈的话:“孩子,农民伯伯种的庄稼,我们都不能吃它的叶子,叶子没了,庄稼就不能活了,那农民伯伯吃什么呢?”小黄就到别的地方找食去了。

    小黄牛拖着瘪(biě)瘪的肚子,走呀走呀,来到了一棵老榆树下。茂盛的老榆树像一把大绿伞遮护着它的身子。它感到凉快极了。小黄牛饿坏了,张开嘴就要啃树皮吃。这时,远处来了几个农民伯伯,他们干活累了,正要到老榆树下歇息乘凉。小黄牛想:如果我啃了树皮,树不就死了吗?那农民伯伯还怎样乘凉呢?

    小黄牛为自己能替别人着想感到高兴,突然间像长了好多力气,决心向草原前进,去找自己能吃的青草。它来到草原,东瞅瞅,西看看,终于找到了妈妈带它吃过的草,叶子细长,绿绿的,软乎乎的。一嚼起来,又香又甜,还流着汁水呢!它高兴得又蹦又跳,痛痛快快地吃了个饱。

    傍晚的时候( )小黄牛回到家里( )告诉妈妈哪种绿叶能吃( )哪种绿叶不能吃的理由( )牛妈妈听了( )高兴得眉开眼笑( )一个劲地夸它( )真是个能吃苦又懂事的好孩子( )小黄牛得到妈妈的夸奖( )高兴极了( )

    【1】给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用“‖”把短文分成三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4】举例说明小黄牛是个能吃苦又懂事的好孩子,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

    我和祖父的故事

    祖母死了,我就跟祖父学诗。因为祖父的屋子空着,我就闹着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

    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了一阵,念困了再睡去。

    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祖父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我也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

    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着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

    听了这笑话,我略微笑了一会工夫,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

    夜里也是照样地喊,母亲吓唬我,说再喊她要打我。

    祖父也说:“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你这叫乱叫。”

    但我觉得这乱叫的习惯不能改,若不让我叫,我念它干什么,每当祖父教我一首新诗,一开头我若听了不好听,我就说:“不学这首。”

    祖父于是就换一首,换一首不好,我还是不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我很喜欢,我一念到第二句,“处处闻啼鸟”那“处处”两字,我就高兴起来了。觉得这首诗,实在是好,真好听,“处处”该多好听。

    还有一首我更喜欢的:“重重叠叠上楼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为明月送将来。”就这“几度呼童扫不开”,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

    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

    当客人来了,祖父总是呼我念诗,我就总喜欢念这一首。

    那客人不知听懂了与否,只是点头说好。

    就这样瞎念,到底不是久计。念了几十首之后,祖父开讲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祖父说:“这是说小的时候离开了家到外边去,老了回来了。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是说家乡的口音还没有改变,胡子可白了。”

    我问祖父:“为什么小的时候离家?离家到哪里去?”

    祖父说:“好比爷爷像你那么大离家,现在老了回来了,谁还认识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小孩子见了就招呼着说:‘你这个老头,是从哪儿来的?’”

    我一听觉得不大好,赶快就问祖父:“我也要离家的吗?等我头发白了回来,爷爷你也不认识我了吗?”

    心里很恐惧。

    祖父一听就笑了:“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

    祖父说完了,看我还是不很高兴,他又赶快说:“你不离家的,你哪里能够离家……快再念一首诗吧!念‘春眠不觉晓……’”

    (作者是萧红   选自《呼兰河传》)

    【1】阅读短文,填空。

    祖父______,我就______。因为不懂意思,我把__________________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的意思。

    久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头传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祖父怎么教“我”学诗的呢?默读短文,从“祖父怎么教”和“我怎么学”两个角度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用“          ”勾出“我”心里很恐惧的原因。

    (2)祖父说完了,看我还是不很高兴,他又赶快说:“你不离家的,你哪里能够离家……快再念一首诗吧!念‘春眠不觉晓……’”(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着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体会带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这篇课文,你想起了自己和谁的故事呢?用几句话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外阅读

    当我离开母校的时侯

    当我离开母校的时侯,我坐在校园的树荫下___ 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留恋心情___ ___  六年生活的母校___ 您四周的一草一木,我是那样熟悉。即使走遍天涯海角,我也不会忘记母校对我的哺育。如今,我长大了,就要离开您到一个新的校园去了,这怎么不叫我留恋呢?

    校园的小树,你可记得:当我第一次投入老师那温暖的怀抱时,觉得是那样幸福。在这里,学习“aoe……”学习“123……”,我们从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朝气(逢、蓬)勃的少年。老师,您花费了多少心血啊!

    校园的小树,你可记得:在那万籁俱寂的深夜,老师的屋里还亮着一盏灯,老师还在孜孜不倦地伏案工作着。这么晚了,老师仍在一字一句地批改作业。老师(向、像)蜡烛一样,献出了全部的光和热。

    校园的小树,你可知道?老师那谆谆的教诲已经深深地(克、刻)在我的心里,往事又浮在我的眼前。啊,母校!我们的深厚感情已经在这里扎下了根。分别的时候就要到了,您的学生向您道别,您的学生将永远怀念您!永远感激您!

    母校,老师,再见了!将来,我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会忘记您对我的辛勤培育。

    1给第一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把短文( )里不恰当的字划掉。

    3把短文分成三段(用“‖”画出)

    4照样子改写下面的句子。

    例:少先队员怎么能怕困难呢? 少先队员不能怕困难。

    老师对我的关怀,我怎么会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出与画横线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6你认为下面哪句话最能体现短文的中心思想,请在(  )里打上“√”

    ①表现作者对校园一草一木的留恋。(

    ②抒发作者对母校和老师的留恋、赞美的思想感情。(

    ③表达作者舍不得离开母校的思想感情。(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通过老师的帮助,使我改正了缺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扩写句子。

    )小姑娘( )跑过来。

     

  • 22、仿照例子,改写句子。

    例:雨水打湿了我的衣服。

    雨水把我的衣服打湿了。

    ①我的衣服被雨水打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阵狂风刮倒了路旁的那棵高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小练笔。

    同学们,你喜欢小动物吗?那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能不能告诉呀!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我最喜爱的小动物》。你可以从外貌、动作、神态、颜色、食物等等方面描述它。看看,谁能把这个小动物描述的最精彩。200字左右即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