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下列句子中描写人物的方法与其它两项不同的一项。( )
A.刷子李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
B.他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C.小嘎子已经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2、加点字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战士面对敌人的测刀没有丝毫俱色。
B.著名学者季羡林少年时非常喜欢读《三侠五义》《彭公案》等小说。
C.到底该怎么办呢?他心里犹预不决。
D.做笔记不仅能段炼记忆力,也能赠强理解。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B.说明性文章的语言有的平实,如《松鼠》;有的活泼,如《太阳》。
C.读《圆明园的毁灭》时,我们要读出作者所表达的痛惜之情。
D.读文章时,带着问题读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
4、比一比,再组词。
舱( ) 撕( ) 纽( )
仓( ) 斯( ) 扭( )
5、在括号内填上一对合适的反义词或近义词。
(1)学了《陶校长的演讲》,我做什么事都能(______),再也不(______)了。
(2)我们每天都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______)和(______)自己。
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遨游——( ) 璀璨——( )
慷慨——( ) 渺小——( )
擅长——( ) 占据——( )
7、在括号里填上合 适的词语。
________的语言 ________的学生
________的大雁 ________的蝌蚪
________的化石 ________的蚂蚁
8、回顾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1)课文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运用大量的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
(2)读到“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时,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的画面。
(3)“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这句话是___________描写(填静态或动态),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4)“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句中四个“立刻”的连续使用,写出了母亲_____________,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9、 我爱家乡的小溪
我永远也忘不了家乡的那条小溪。
春天,细雨绵绵,小溪的水涨满了。鸭子三五成群地扑扇着翅膀在水中嬉戏。毛茸茸的小鹅见了,羡(xiàn xuàn)慕不已,刚下水,看到一群鸭子朝这边游过来。吓得马上逃上了岸。
夏天,(娇 骄)阳似火,小溪的水连渐变浅了。石蟹挥舞着大钳子在石缝中悠闲地纳凉。小虾在浅水中划来划去,旁若无人。一群大脑袋、小尾巴的蝌蚪也成群结队地在浅水中自由自在地玩耍。有时。它们就成了我们的战利品。
繁忙的丰收季节到了,许多小渠唱着歌儿。源源不断地来到我们的小溪中。溪水变得更宽阔了,简直成了小河。这时,我们一群小伙伴迫不及待地跪入水中,像鱼儿一样穿梭往来,在水中练习狗刨式、捉迷藏、扎猛子、打水仗。当然,也常招来大人们的责骂。可每一次,我们总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秋天。溪水变得更加(干净 清涨)了,在秋阳的照射下,泛着金光。树叶落在水上,鱼儿把它当作雨伞。蚂蚁把它当作小船,小虾把它当作玩具……
冬天,北风呼呼,溪面结了一层薄薄(báo bó)的冰,几个淘气的伙伴,把冰捞起往嘴里送,“咔嚓!咔嚓!”好像在吃冰棍。有的还用塑料管在冰块中间戳一个洞,穿上绳子,拿在手上当玩具。
啊!美丽的小溪。你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乐。我爱你,小溪!
【1】请在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下打“√”。
【2】短文第二到六自然段是按照__________顺序来写。用“○”在文中圈出体现这种顺序的词。如果我们给文章配个四季图,我们可以配春季小溪里鸭鹅嬉戏图,夏季小溪里__________,秋季小溪里__________,冬季小溪里__________。
【3】第七自然段是短文的__________段落,在文中起__________的作用。
【4】下面关于这篇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是写景的文章,是按“总分总”的结构进行描写的。
B.这篇文章描写了小鸭子、小鹅、石蟹、小虾等在小溪里嬉戏的情景,为小溪增添了活力,并借助这些事物表达出作者对小溪的热爱。
C.文章题目为“我爱家乡的小溪”,作者应该抓住小溪来写,而不应该写那么多小溪之外的事物,这样有点偏离重点。
10、阅读理解。
将相和(节选)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赶快——(___________) 保护——(___________) 减弱——(___________) 乘机——(___________)
【2】选文可用哪一个成语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蔺相如躲避廉颇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文,你如何评价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西游记》原著片段,完成小题。
大圣从清风、明月的道房内盗出金击子,到园中敲了三个果,径到厨房里对八戒道:“这个果子,也莫背了沙僧,可叫他一声。”八戒即招手叫道:“悟净,你来。”
那沙僧撇下行李,跑进厨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甚的东西?”沙僧见了道:“是人参果。”行者道:“好啊!你倒认得,你曾在那里吃过的?”沙僧道:“旧时做卷帘大将,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儿尝尝?”行者道:“不消讲,兄弟们一家一个。”他三人将三个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gū lù]的囫囵[hú lún]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象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罢罢罢!够了!”
行者欠起身来,把金击子瞒窗眼儿,丢进他道房里,竟不睬他。
不期那两个道童复进房来取茶去献,只听得八戒还嚷甚么“人参果吃得不快活,再得一个儿吃吃才好。”清风听见心疑道:“明月,你听那长嘴和尚讲人参果还要个吃吃。莫敢是偷了我们宝贝么?”明月回头道:“哥耶,不好了!不好了!”
【1】《西游记》是章回体小说,以上文字选自下面哪个回目?( )
A.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B.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C.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2】联系上下文猜猜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背了( ) 旧时( ) 莫敢是( )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偷果→( )→( )→( )
【4】读读文中描写八戒的语句,作者主要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八戒______、______的特点。
【5】在《西游记》“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一回中,孙悟空外出化缘,白骨精变作一名女子给唐僧、八戒、沙僧送斋饭。师徒为是否吃妖精送来的斋饭产生了意见分歧。请根据你对原著中人物性格的了解,推想下面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将选项字母填在括号里。
A.唐僧 B.猪八戒 C.沙僧 D.孙悟空
(1)“善哉!善哉!悟空摘果子去了,就来,我不敢吃。假如我吃了你饭,你丈夫晓得,骂你,却不罪坐贫僧也?”( )
(2)“现成的饭三分儿倒不吃,只等那猴子来,做四分才吃!”( )
12、阅读
鲸生活在海洋里,( )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其实它( )属于鱼类,( )
哺乳动物。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
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
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这段文字是从哪方面介绍鲸的( )
A.鲸的生长。 B.鲸的种类。 C.鲸的进化。
3.从这段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短语或词语中可以看出鲸的进化过
程是漫长的。
4.鲸是哺乳动物,变成现在鱼的样子,是由于( )
A.生活习惯变化。 B.环境变化。 C.形体变化。
5.鲸的哪些生活习性能说明它是哺乳动物( )
A.鲸吃食 B.鲸用肺呼吸
C.鲸睡觉 D.鲸是胎生的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爱心投标
望着17岁的女儿卡蒂牵着她那只 的小羊走进“麦迪逊县幼畜拍卖所”的拍卖场时,杰妮·费希尔的心中充满了忧虑。
目前,卡蒂正与癌症进行着顽强的搏斗。这是几个月来她第一次远离医院和化学治疗,到户外来玩。对于这次拍卖,卡蒂充满了很高的期待,她盼望能借这次机会赚到一笔数目可观的零花钱。当她决定和小羊分开时,心中还是有些 ,可是一想到市场上小羊平均一磅只能卖到两美元,卡蒂便希望通过这次拍卖多赚一些钱。于是,她把小羊牵上展台给人们观看,接着,拍卖开始了。
在竞价前,拍卖人罗杰·威尔逊突发灵感讲了一段感动人心的话,带来了 的效果。他说:“我想我们应该让大家知道卡蒂的情况并不太好。”他希望他的介绍能抬高投标价格,哪怕是高一点儿也好。
结果,小羊以一磅11.5美元的价格卖了出去。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那位买下小羊的人把钱付清之后,决定把小羊归还给卡蒂,以便它能再被拍卖一次。
他的这个举动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很多家庭一而再再而三地将小羊竞买下来,然后再还给卡蒂。而当当地的一些商家也开始加入这个买进归还、再买进再归还的循环时,卡蒂所获得的拍卖金额也开始真正多了起来。卡蒂的妈妈只记得第一次拍卖时的情形了,在那之后的数次拍卖,她都因为人们一直不停地高喊“再卖一次!再卖一次!”而哭得泪流满面。
那天,卡蒂的小羊总共拍卖了36次,而最后一位买主仍旧好心地将小羊还给了她。拍卖结束时,卡蒂总共获得了16000多美元,用来支付她的医疗费用。而且,她依然拥有那只已经 的小羊。
【1】根据语境,将下列词语填入短文中的相应位置。(填序号)
①犹豫不决 ②闻名遐迩 ③意想不到 ④桀骜不驯
【2】拍卖前,杰妮的心中充满了忧虑的原因是:_______。
【3】“连锁反应”的意思是: 。在短文中,“连锁反应”具体指什么?用“ ”画出来。
【4】从人们一直不停地高喊“再卖一次!再卖一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你是怎么理解“爱心投标”的含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三打白骨精(片段)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五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
【1】按要求填空。
“端”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物体的)一头;②(事情的)开头;③(事情的)起因:缘由:④(事情的)头绪、项目或方面。
“端”在“云端”中应选第( )中解释,在“白骨精无端生事”中应选第( )中解释,在“白骨精诡计多端”中应选第( )中解释。
【2】《三打白骨精》选自( )写的名著《_____》。我还知道这部名著中的两个故事——《_____》《_____》。
【3】在第三次与白骨精的较量中,孙悟空采取的办法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到孙悟空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1】《草船借箭》这篇文章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
【2】周瑜让诸葛亮造箭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诸葛亮为什么主动要求三天造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鲁肃的这句话说明_______________,侧面烘托了_______________。
【4】言为心声,从人物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周瑜: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
16、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①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②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1】近义词:诱惑(_____)抉择(_____)启示(_____)
【2】反义词:沮丧(_____)永久(_____)
【3】像“月光如水”这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四字词语,再写出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不改变句子意思,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里的“鱼”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①句应该读出_____之情,②句应该读出_____之情。
【7】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字与做人(节选)
五岁那年,我开始学写汉字。读和认字并不难,没过多久,我就能认好多汉字了,但是写汉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我写的字不是上下脱节(jiē jié)就是左右分家,很难合到一块儿去。
一天,妈妈让我抄一首唐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她指着我写的字说:“看你写的字真成了‘相见时难’了。”我总是把那些合体字拆(chāi cāi)得七零八落,这次还是这样,“相”写成了“木目”,“难”写成了“又佳”,所有的部件都互不相让,各自为政。“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因为你写字时从不想着其(qī qí)他的部分。写字的原则是要时时想着它的邻居。这个‘相’字,写时,‘木’字的右脚不能伸得太长,它还有个邻居‘目’呢!”妈妈一边在纸上写,一边讲着道理。
“凡事替他人想,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写汉字也同样。”
我学会汉字,更学会了做人。
【1】我能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脱节_____(jiē jié) 拆______(chāi cāi)得 其______(qī qí)他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各自为政”的意思,并用它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话,再谈一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中提及的诗句默写下来。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还知道李商隐的哪首诗?________
18、阅读理解。
故乡的槐树
故乡的村头,有一棵树冠巨大的槐树。躯干不高,却有几搂粗细。我离家之后这些年,也去了不少地方,所见的槐树,还很少有可以同故乡村槐媲美的。每行走于山野,或读书于窗下,凡触得一个“槐”字,我思乡的心,便被村槐那广阔的浓阴所拥抱了。
村槐掩映的场院,曾经是我童年欢乐的世界。清明时分,我和小伙伴就缠着祖父缚秋千。他总是笑着,寻出犁上的套绳,携我们到槐树下。开始,我上秋千还有点胆怯,祖父就一前一后地推着秋千。渐渐地,我可以一屈一伸,自个儿荡得很高了。树干也以同样的节奏上下忽闪着。我只觉得自己长了羽毛,像槐树上筑巢的鸟儿似的,飞过了绿的云团,看见远处的山了。我低头见祖父伫候在秋千下,那神色是夸我荡飞得高呢,还是担心我摔下?他两只手总是微微前伸,像要随时接住掉下来的我似的。其实,我不正是在槐树伸出的胳膊上悠荡,栖在故乡的怀抱里吗?
自从我背上干粮到十里外的镇上念书,那如花的童年便流逝了。为了换得课本和铅笔,我不得不在星期天到山野里采药。听说槐树的荚果、种子,还有槐花,都是药材,我就一年两季守着村槐,春采其花,秋采其果,索得一点读书的费用。尽管把它作药材卖是极廉价的,村槐却也给了它的孩子们多少生活的滋养!古槐开的花虽然很香,可结的果实却十分苦涩。祖父说,槐果不但可以入药,还能够酿酒呢!
待我重返故乡,已经是几年之后了。我伫立于村槐下,沐浴着纷纷扬扬的槐花,深情中有一种沉重感。祖父已经去世,而我这长孙又没能送葬,总觉愧疚不已。我记着祖父的话,品着槐香,是清苦的药味呢,还是微醺的酒香?村槐在风雨里,在四季交替中,经历了多少岁月?抬眼望去,村槐又苍老了几许,它那遒劲地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山塬的土地。正是它对山塬的挚情,才有这年年度度把花和果如此奉献给人间的壮举!由此,我想到了祖父那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着而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
我如此地思恋着故乡的村槐。曾伴着我长大的槐树,也一定知道我的思恋,也在想念着它的游子呢!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开始,我上秋千还有点胆怯,祖父就一前一后地推着秋千。( )
(2)祖父已经去世,而我这长孙又没能送葬,总觉愧疚不已。( )
【2】“我只觉得自己长了羽毛,像槐树上筑巢的鸟儿似的,飞过了绿的云团,看见远处的山了。”“绿的云团”在这里指__________。
【3】第②③段记叙了两件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花雨》中,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选文中也有一句相似的话,请你用“ ”在文中画出来,并写出划线句子的含义: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借物抒情,借对村槐的赞美,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B.文章结尾不仅照应开头,而且深化了主题。
C.文章以村槐为线索,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扎根故乡、倾情奉献的伟大志向。
19、品读课文《太阳》片段,回答问题。
太阳(节选)
①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大阳离我们的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②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1】第①段开头引用了古代神话故事“__________”。
【2】作者引用这个神话故事的作用是( )。(多选)
A.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B.揭示神话传说都是假的、虚构的。
C.说明太阳距离我们很远。
D.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3】这两段话各说明太阳的一个特点。第①段:__________。第②段:__________。
20、缩句
①母亲上前说道。
②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
21、按要求写句子。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用加点的字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军对战士们说:“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会有保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
22、妈妈对我说:“你好好养病吧,我已经向你的老师请假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百花园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快乐的童年,拥有亲情……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值得我们珍惜的有许多许多,如童年、健康、亲情、友情……请以“珍惜所拥有的 ”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