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A.随意春芳歇(休息)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智慧)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倦)
D.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着急)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垂头丧气 娓娓动听 目瞪口呆 巧舌如黄
B. 负荆请罪 完壁归赵 天衣无缝 放诞无礼
C. 鞠躬尽瘁 赴汤蹈火 肝胆相照 愚公移山
3、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负荆请罪( )A.具有 B.背着
【2】同心协力( )A.共同合作 B.和谐
4、根据语境或提示写古诗词名句。
1.天色已晚,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清清泉水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好一幅清新宁静的山水画!这不禁令我想起王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外风雪交加,环境恶劣,睡梦无情被打断,这使出征的词人感到孤寂凄苦,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3.《枫桥夜泊》中描写秋夜江边之景,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居秋暝》中直接抒发诗人追求理想境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组词。
悦( ) 阕( ) 瘾( ) 渐( )
说( ) 阔( ) 隐( ) 惭( )
誊( ) 皎( ) 孝( ) 磁( )
誉( ) 狡( ) 酵( ) 慈( )
6、童年是什么?杨万里的“→______,______当银钲”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儿童以冰为钲的童趣;而雷震的“______横牛背, ______”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儿童天真调皮的样子。
7、比一比,再组词
虚______ 祥______ 昔______
墟______ 详______ 惜______
板______ 妙______ 坚______
版______ 炒______ 艰______
8、写近义词。
精巧——(________)配合——(________)适宜——(________)
孤独——(________)恩泽——(________)铿锵——(________)
9、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当年侵略者闯入圆明园后是怎么做的?请用文中词语概括回答。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词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大火连烧三天”,一方面说明了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说明了___________。
【4】对侵略者这一罪恶行径,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_______________
夏去秋来,秋姑娘悄悄来到了人间。她带来了凉爽的天气,带来了黄蝶飞舞,还带来了在秋日里悄悄绽 放的桂花。
桂花树亭亭玉立在我家门口。它枝繁叶茂,青绿色的叶片中间,一朵朵可爱的小桂花好似 害羞的小姑娘,在茂盛的枝叶中若隐若现,有时躲起来,有时露出半个脸,好像在与我们捉迷藏呢![ ]它是那么小,那么不起眼,[ ]它那浓浓的香味能让整个小区变得香味浓浓的。[ ]那香味很香很香,香中还有一丝丝的清凉味,[ ]让我们都很喜欢。有时,桂花还好像在用香味告诉我们:“秋天到,秋天到,天气变冷,要多加衣服哦!”桂花就是秋天的预报者!
我最喜欢的花就是桂花。每当秋天来临,[ ]周六或周日有空 ,我[ ]会来到桂花树下。我有时会望着一朵朵小桂花,静静地闻着它浓浓 的香味;有时会围着桂花跑,一阵风吹过来,那桂花树枝轻轻摇晃,好像在向我点头问好。还有时,我会拾起掉在地上的几朵桂花,放在手心里,细细观察它,那桂花有六、七片花瓣,好看极了。然后我吹一口气,桂花就在蓝天上飞舞,把香味带给远方。现在,我越来越喜欢桂花,桂花甚至成了我的好朋友。
啊!可爱的桂花,我太喜欢你了,谢谢你用你的香味给我带来了那么多美好的时光!
【1】给短文加上一个适当的题目。
【2】在文中的横线里给加点的字注音。
【3】在文中的[]处选择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只要……就……;因为……所以……;只有……才……;虽然……但是……
【4】现学现卖。
①模仿第一段的写法,完成下面的句子。
冬去春来,春姑娘悄悄来到了人间。她带来了_____,带来了_____,还带来了_____。
②注意第三段文字的结构方法,用上划线的词语写几句话:有时……有时……还有时,我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第二自然段从_____和_____两个方面描写了桂花。
②第三自然段通过“我”的_____、_____和_____三个动作细节的刻画,表达出“我”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6】语言积累。
①摘录两个四字词语,并用它们各写一句话。
_____:_____
_____:_____
②摘录文中一个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佳句摘录:_____
喜欢原因:_____
11、阅读。
宣纸的“前世今生”
①“宣纸制作技艺”于2009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不少人对其发展演进及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仍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对宣纸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②“宣纸”二字连用,成为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始于唐代《历代名画记》:“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种“宣纸”还不是用青檀(tán)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用法蜡之”以后才可以用的皮纸。所以,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而命名的。
③宋末元初,以造纸术为生的曹氏一族因为躲避战乱,迁到安徽泾(jīnɡ)县小岭,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试制和生产。小岭盛产优质青檀皮,而当地的两股山泉一股偏碱(jiǎn),一股偏酸,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碱、 捞纸时依赖弱酸的用水要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保障。天时、地利加上人之勤奋,泾县宣纸开始崭露头角。当然,这时的宣纸还是稚嫩,主要用于装裱(biǎo)托纸等,还不宜用于书画。
④明朝中叶后,宣纸的原料已不是采用青檀皮一种,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差。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宣纸因其质地绵韧(rèn)、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等独到的特点,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
⑤如今,宣纸产地早已由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其周边地区。国内少数地方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过仿制宣纸,但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今天所说的正宗宣纸,就是用生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做原料,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书画、裱(biǎo)拓用纸。
⑥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经历了上千年岁月,独占天时地利、绝活秘技的宣纸,依然芳华尚存,青春不衰。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前世今生”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差。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
(1)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2)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是为了( )
A.突出说明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的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
B.突出说明用青檀皮浆作原料的纸和掺加了沙田稻草纤维的纸一样好。
C.突出说明掺加了沙田稻草纤维的纸绵柔度高、润墨效果好。
【4】“宣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演进及内涵变化。请按时间顺序写出它的发展。
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末元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朝中叶到清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纸”是“文房四宝”之一,其他三宝是______、______、砚。
12、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wáng huáng)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lín líng)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péng féng)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fú fó)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景观——(_____) 仿照——(_____) 仿佛——(_____) 环绕——(_____)
【3】缩写句子。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在内容上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昔日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两颗钉子
①每晚8时左右,有一位衣着褴褛而神情坦然的老头,总会准时到大院捡破烂,然后就默默离开,从不晩点,也不久留。
②第一次见到老头时,他正在与门卫大吵大闹。他要进来捡破烂,门卫不让,说这是县委大院,而且又是晚上。老头便粗着脖子说:“我靠自己双手捡点破烂糊口,凭啥不让?当我是小偷不成?”老头很瘦,脖子上扯起根根青筋。他的缕缕白发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③我当时认为老头有些倚老卖老、无理取闹的意味。然而几天后,我发现自己错了。
④后来也不知门卫怎么就让老头进来了。老头每天都来大院垃圾箱里翻找破烂。但与别的捡破烂的不同,他每次都在天黑以后才来,白天从不进来,而且他捡垃圾就是捡垃圾,除垃圾之外的东西A. 。这对一度饱受“顺手牵羊”之苦的大院住户来说实在是个惊奇的发现。后来,我们知道了关于他的一段凄楚的身世:老头是某国营工厂的退休工人,由于老伴长年体弱多病,老两口没少受儿媳的气,倔强的老头不甘过B. 的日子,与老伴租了间破房C. 。由于原单位倒闭了,被迫无奈的他为了凑足给妻子抓药的钱,不得不背上了捡垃圾的蛇皮袋。
⑤了解了这段隐情后大家都欷(xī)歔(xū)不已,从此看他的眼光中就多了几分同情与敬意。一次,邻居大伯担心他晚上捡不到什么,便将一袋上好的橘子递给他。老头一愣,随即嘟哝了一句“我是捡破烂的,不是乞丐。”说完拍拍手,提着瘪瘪的蛇皮袋起身就走。接下来的好几天里他都没再来。
⑥大伯默然。几天后,老头终于又出现在大院的垃圾堆旁。趁他离去时,大伯回屋拿出铁锤,在垃圾箱旁的大树上一上一下钉了两颗铁钉。第二天黄昏,大伯将一些包扎好的食品,挂在上面的钉子上,又将一些旧书、旧报捆扎在一起挂在下面的钉子上。第二天,捡破烂的老头来了,他取走了在树上的那两个食品袋。他当它们是别人舍弃不要的垃圾了
⑦后来,大院里的许多住户都知道了这一秘密,于是树上的钉子便常常多出许多胀鼓鼓的食品袋来。门卫也很默契,晚上除了让老头进来外,对其他捡破烂的则一律拒之门外。每天晚上老头进来后总要先在垃圾堆里翻找一通后,再去取那些食品袋。据经常晚归的小王讲,一次他看到老头在取那些食品袋时,竟然泪流满面。
⑧尊严无价!面对他人脆弱易碎的尊严,有时无声的呵护更胜过万语千言。比如,大伯钉在树上的那两颗钉子。
【1】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描写。此时你会想到“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来形容他。
【2】联系上下文,读一读第④段,将下列词语填到文中画横线的相应位置。
相依为命 仰人鼻息 秋毫无犯
【3】文中第④段说老人“与别的捡破烂的不同”,他的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请罗列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⑤—⑦段,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并针对错误的说法谈谈你的看法。
(1)大伯送给老人一袋橘子,老人非但没要还好几天都没来捡垃圾,说明老人自尊心强。______
(2)“大院里的许多住房都知道了这一秘密”,这句中的“秘密”是指住户有意将送给老人的东西挂在钉子上,让老人当垃圾拿走,院子里的人在无声地帮助老人。______
(3)第⑦段的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因为被当作乞丐,气哭了。______
我认为第________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随着对老人了解的加深,人们对老人的态度也逐渐发生变化:开始,门卫与老人的争吵,“我”以为老人______;接着,看到老人只捡垃圾且了解了老人的身世,人们老人怀有_________;后来,大伯送老人橘子被拒绝、“我”了解到他是一个_________的人;最后,大伯和邻居们在树上钉钉子,含蓄地送给老人物品,表现了对老人的________。
【6】请找出文中含有哲理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并在下边的横线上做批注。
14、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①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读了第①自然段,我知道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括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二是根据__________建造的,三是__________。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_________的作用。
【2】选一选。
(1)“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下列关于本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所藏文物历史悠久,朝代众多。
B.写出了文物的数量、品种丰富,强调了它的价值之高和收藏不易。
C.用“上自”和“下至”写出了圆明园的历史悠久。
(2)朗读这两段文字时,应读出( )之情。
A.自豪、赞叹 B.痛惜、愤怒
【3】短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的?请你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wáng huáng)家园林。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玲(lín líng)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 )建造的,如蓬(péng féng)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 );流连其间,仿佛(fú fó)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我会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本文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昔日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
【4】看着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晏子使楚(节选)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 嘲笑)一声,说:“①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厉 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②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③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请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2】文中句①真正表达的意思是( )
A. 齐国没有人才。 B. 齐国到底有没有人呢? C. 齐国有很多人。
【3】句②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意思是_____。我能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
【4】句③中晏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短文,回答问题
迈出一步并不需要多大勇气
海曼斯48岁那年,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失去了左腿,一只眼睛也几乎丧失了视力,并因此失去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经历了短暂的伤感后,海曼斯决定重新设计一下自己未来的生活,他首先想到了写作,尽管他谈不上有任何的文学天赋和基本功底。
最初的两年间,海曼斯收了超过七百封的退稿信后,才在一家发行量非常小的刊物上发表了一篇不足千字的小小说。这小小的成功,却给了他极大的鼓舞,他继续勤奋地笔耕不辍,终于在文学上赢得了瞩目的成就——在二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出版了28部作品,并数十次获得各类文学大奖。
在海曼斯60岁生日那天,他迈动重新安装的假肢,站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前面,突然,一个强烈的愿望在他心头坚定起来——他要从60岁这一年开始,以伤残之躯,徒步周游世界。
毫无疑问,他的这一极具冒险性的想法受到来自亲人和朋友的一致反对。但决心已定的海曼斯还是做了简单的准备,便毅然地踏上了艰难与危险相伴的漫漫征途。
在一路风霜雪雨的艰苦跋涉后,他的足迹遍及了整个美洲大陆,并在1962年踏上了欧洲的土地。在瑞士,他结识了一名著名的登山家,向其虚心地求教了许多登山的知识,然后,他兴致勃勃地开始了又一个人生挑战——攀登几座世界著名的山峰。
1965年,在他69岁那年,他竟然拖着一条假腿,令人不可思议地独自登上了非洲终年积雪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顶峰,当时欧洲的许多报刊在报道他的这一壮举时,都不约而同地称他是“又一个海明威似的美国英雄”。
环球跋涉归来,《纽约时报》的一位著名的记者追问年近八旬的海曼斯如何取得了一连串的成功。老人满面微笑,平静地说出一句耐人寻味的至理名言:其实,就像平常走路一样,迈出一步并不需要多大的勇气,只要懂得一步接一步地往前迈,谁都会取得成功。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失去——( ) 短促——( ) 果断——( )
【2】48岁的海曼斯在交通事故中承受了怎样的打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决定重新设计未来生活的海曼斯开始了哪些方面的尝试和挑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来到了海更斯的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贝壳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一圈复杂的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块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的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的一丝不苟呢!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在千年之后,也许也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硬——( )
复杂——( )
一丝不苟——( )
【2】写出四个描写“贝壳里的生命”的形容词:
、
、
【3】古人“用贝壳做钱币”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一丝不苟”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感受、慨叹的一句话,用“___”画出来。
【6】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吗?你又有那些想法?(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 ,翻地, ,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母亲让孩子们开荒地种花生是为了
______________。
【3】从“居然”一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A. 作者收获花生的意外和喜悦。
B. 作者对收获花生的急切和希望。
C. 作者收获花生是在意料之中的。
【4】花生收获以后,母亲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
(2)老班长瘦得只剩皮包骨头。老班长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合并成一句话。)
_____
(3)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入睡了。(缩句)
_____
(4)云南省的人口是我国最多的省份。(改病句)
_____
(5)老师对小红说:“我今晚要到你家里进行家访。”(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
_____
(6)搪瓷碗很重。(改为夸张句)
_____
(7)燕子飞过大海,肯定非常辛苦、艰难。(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
21、句子训练。
1.漂灯点缀河面。(改为比喻句和拟人句)
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龙备受中国人崇敬。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是威力无比、变幻万千、无所不能的。 (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车在京九线上呼啸而过,那是龙的身影;西昌基地火箭直冲云霄,那是龙在飞腾。(用你知道的事实,续写两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龙变幻万千,有时显露于云端,有时隐形入深渊。(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改为陈述句:
(2)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用加点字造句:
23、习作(40分)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这需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次习作,我们来写一写你在生活中发现的有关“美”的有关事情。
要求:⑴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⑵书写要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⑶字数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