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葱茏 谴责 淘气娇憨 人影绰绰
B.垂曼 抵御 协调有序 光细骄嫩
C.允诺 战袍 生机盎然 负荆请罪
D.输赢 浩瀚 不动声色 难以置信
2、[字义]“殖”的意思最可能与( )有关。
A.肌体
B.正直
C.生命
D.坏人
3、语音调配站。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并用它的另一个读音组词造句。
(1) 我们应 (yìng yīng) 该努力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
:
(2) 一到秋天,鲜 (xiān xiǎn) 红的石榴便挂满了枝头。
:
(3) 小时候,我们最喜欢到我家后园的空(kōng kòng)地上玩。
:
4、按拼音写汉字
xī bīng________ jīng zhì________ cán jí________
5、读拼音,写词语。
xìng qù guàn tōng
( ) ( )
gǔn guā làn shú
( )
lù lín hǎo hàn
( )
6、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1)松鼠非常敏捷,非常机警。________
(2)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________
(3)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________
7、按要求完成练习。
(1)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
①“每次”“总是”等词语表现了海力布______的品质。
②根据生活情境,用加点的词语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入不同的关联词语。
①(______)嘴里含着那颗宝石,(______)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
②(______)嘴里含着那颗宝石,(______)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
8、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①爸爸常用朱用纯的名言“一粥一饭,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来教育我要珍惜粮食,珍惜资源。
②古诗中有静有动,有“音”有“画”有“色”,你看,“明月松间照,________,”你听,“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
③“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从句子表示朝代的词语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慈母情深(节选)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guī jūn)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zhēng zhèng)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sāi sè)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jiè xiè)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1】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我”第一次发现母亲那么瘦小,表明“我”__________________。“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表明“我”__________________。
【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一处细节描写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描写那个女人对母亲说的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鲧禹治水
上古时代,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那时,大地一片汪洋,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人们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一位叫鲧的天神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想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鲧知道要治理洪水,只有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鲧偷出了息壤,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果然,息壤马上几里、几十里、几百里地伸展开来。洪水慢慢被赶退了。
可是,天帝很快就知道鲧偷走了息壤。他大发雷霆,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这样一来,洪水又重新泛滥,人们又陷入灾难之中。
鲧虽然死了,但他的尸体过了三年也没有腐烂。一天,忽然一声巨响,鲧的肚子裂开了,从里面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
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导引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治洪工程开始了。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曾经帮助鲧偷取息壤的神龟也来帮忙运送土石;神力很大的应龙也用坚硬的尾巴在地上划出深沟,来导引洪水。
在治水过程中,最艰巨的工程是开凿龙门。龙门是一座大山,高高地横在黄河当中,挡住了奔腾直下的河水的去路,河水只好绕道从山脚下一条狭窄的河道穿过。每当水量增大时,河水就四处横溢,泛滥成灾。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人们都被感动了,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地干着。冬去春来,整整花了五年的时间,巨大的龙门山终于被凿开了一个大口子,河水顺畅地流向了大海。看着滚滚流去的河水,人们个个兴奋不已,围着大禹欢呼雀跃。大禹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人们非常感谢、敬佩大禹,便一致推举他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1】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鲧禹父子分别用了什么办法来治理洪水?
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南到北,由西到东”说明了治理水灾的地域________,“十三年”说明治理水灾的时间________,“终于”说明治服洪水的______________。
【4】请在文中用“____”画出描写大禹为了开凿龙门,疏通河道,付出艰辛与努力的句子。这表现了大禹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5】你想对鲧禹父子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与欣赏
×××茶说明书
本品是以绿茶、葛根、甘草、决明子、绞股蓝、山楂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保健食品,经动物功能试验证明,具有辅助保护化学性肝损伤的保健功能;经动物和人体试食功能试验证明,具有辅助降血脂的保健功能。
(主要原料)绿茶、葛根、甘草、决明子、绞股蓝、山楂
(标志性成分及含量)每100 g含:茶多酚550 mg、葛根素360 mg
(保健功能)辅助保护化学性肝损伤、辅助降血脂。
(适宜人群)有化学性肝损伤危险者、血脂偏高者。
(不适宜人群)儿童、孕妇、乳母、慢性腹泻者。
(食用方法及食用量)每日3次,每次1袋,热水泡服。
(产品规格)3 g/袋
(生产日期)2020年9月8日
(保质期)24个月
(贮藏方法)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注意事项)本品不能代替药物:食用本品后如出现腹泻,请立即停止食用。
【1】下列信息与文本不相符的是哪一项?( )
A.本产品为降血脂使用的药品。
B.本产品有辅助保护化学性肝损伤的功能。
C.本产品原料为绿茶、葛根、甘草、决明子、绞股蓝、山楂。
D.本产品经动物试食功能试验证明,具有辅助降血脂的保健功能。
【2】从“(标志性成分及含量)每100g含:茶多酚550mg、葛根素360mg”可以读出下列什么信息?( )
A.此产品茶多酚和葛根素含量很少。
B.此产品成分以茶多酚和葛根素为主。
C.此产品只含有茶多酚和葛根素两种成分。
D.此产品茶多酚含量很多,葛根素含量很少。
【3】小明妈妈已怀有二胎宝宝,但她血脂偏高,所以想通过饮用此产品降低血脂,你对她有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疑难]小红的爷爷饮用此产品后出现腹泻情况,他还想继续饮用,说这产品挺贵的,你会怎么劝说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语言实践。
2020年第十届广州国际灯光节刷爆了市民的朋友圈,美轮美奂的灯光造型让广州市民和各地游客流连忘返。
“光”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光语”向世界讲述着广州的故事。2011年第一届灯光节的大型光雕生命之树、2013年灯光节的“十大西关元素”、2017年灯光节的“丝路传奇”……每一届灯光节都通过作品充分展示中国文化和岭南特色,向广州市民和世界讲述广州的故事,展现广州的繁荣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10年灯光节,参观总人数高达6500万。这不仅是广州市民的嘉年华,也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带动城市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广州是国内夜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之一,灯光节无疑是夜经济中的闪亮点。
【1】对这则材料的理解,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每一届广州国际灯光节都展现了广州的繁荣发展。
B.每一届广州国际灯光节都通过不同的作品讲述了广州的故事。
C.10年来,参观广州国际灯光节的广州市民总人数高达6500万。
D.广州国际灯光节推动了广州的发展。
【2】结合这则材料,谈谈你对广州国际灯光节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A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B ),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虽然过着清贫的日子,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关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自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笑,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重谣智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我问:“朝哪里猜?”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1】在第1段中,将“慈祥”、“安详”两个词语分别填入下面括号内。
(A_______),(B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月光下,母亲为“我”唱民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谜语。
【3】“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这句话中第一个“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第二个“长”的意思是__________。
【4】理解运用。
①本文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月亮,并以“月光启蒙”为题。短文中有一句原话对“月光启蒙”的含义做了具体解释,请你找出来后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明月,容纳着无数中国文人的憧憬与幻想,唐代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道:“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读这句诗时我们眼前浮现出________________的生动画面。
【5】句子赏析。
①短文中画曲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以“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来结尾,和原文比较,哪一个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灰尘是人人讨厌的东西,它有碍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然而你可曾想到,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境地呢?
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③人眼能看到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境下才能看得见。灰尘的主要来源是土壤和岩石。①它们经过风化作用后,分裂成细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和其他有机物颗粒一起在空中飘浮。②它们一面吸收来自太阳的部分光线,一面向四周 A 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来回 B ,强度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有趣的是,尘粒还有个“怪脾气”,容易散射光波较短的紫蓝青三色光,而“喜欢”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这样,由于下层大气中的灰尘含量较高,紫、蓝、青三色光受散射的作用也就比较强,这才使得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天空是蔚蓝色的。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
正是由于空气中有了灰尘,才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有了凝结核心,从而形成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又由于这些小水滴对阳光的散射、折射和透射作用,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④
空气中的水蒸气,必须依附在灰尘上,才能凝结成小水滴。这样,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分散的水汽便附着灰尘而形成稳定的水滴,可以在空中长时间的悬浮。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严重的是,天空不可能有云雾,也不可能形成雨、雪来调节气候,从地面上蒸发到上空的水也就不可能再回到地面上来。假如地球上的水越来越少,最后完全干涸,生物就不能生存。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即使是一些被人们看成是“废物”的东西,往往也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选自《中学生》杂志,有删改。)
(1)将“散射”、“反射”两个词恰当地填入第二自然段的横线上。
A
B
(2)第二自然中加点的两个“它们”各指代什么?
①“它们”指
②“它们”指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逻辑顺序 C.空间顺序 D.程序顺序
(4)文中划线句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③
④
(5)“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这一句话是从文中摘出来的,你认为应放回第几 自然段的开头?
答:
(6)用一组排比句式简要回答:“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境地?”
答: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即使是一些被人们看成是“废物”的东西,往往也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
答:
(8)作者在本文中,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哲学道理?
答:
15、 战胜命运的孩子
①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②然而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突然眼睛瞎了。
③两个孩子非常伤心,痛哭流涕,埋怨命运对他们太不公平。
④恰巧,有位老人从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怨恨。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对眼睛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⑤两个孩子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⑥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地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他可以避免一切喧嚣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他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⑦(果然 必然 竟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后来成了音乐家,饮誉天下。
⑧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⑨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并画“√”。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埋怨——(_____) 灵敏——(______) 烦恼——(______)
【3】概括下面两部分的内容。
第③—⑥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⑦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胜命运的孩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用一句有文采的话语写下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老师的教诲
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跟前,领我到操场边坐下。 怎么 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 郑老师亲切地问我
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教诲”的近义词是_________ “骄傲”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
再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一个排比句。
【3】与第一自然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请用“_____”画出来。
【4】为什么我终生难忘老师的教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文中的一句名言警句写在横线上,并另外再写一句类似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
家乡的年糕
每年的腊月里,母亲都会为我特地蒸年糕。
说来有点怪,我对糯米做的食物特别偏爱,尤其喜欢吃年糕。放在粥锅里,或直接丢在清水里面煮,都是我爱的吃法。姐姐不喜欢,弟弟不喜欢,我嫁的那人也不喜欢,独独我喜欢。
我喜欢“糕”这个字,这是个让人充满温暖怀想的字。你看呀,一个“米”字,再加上“羔”字,是米做的小羊呢。它有着洁白柔软的身子,有着纯净若水的眼睛。
街上卖年糕的,进入秋季就有了。是个中年汉子,他用改制的自行车推着,车前,焊得平平实实一个铁皮箱,箱子上,放一个匾子,里面很有次序地排列着一排一排的年糕。他从大街上走过,车前的电喇叭里在叫:年糕,年糕。这样的叫卖,让人提早想到过年的好光景。
乡下人家过年,最隆重的,莫过于蒸年糕了。那可算得上是巨大工程,全家总动员,淘米、磨粉、烧水、上笼、出笼……一年忙到头,那些披星戴月,那些流过的汗水,那些向往中的幸福,彼时,一一落到实处,变成年糕,可触可摸。让人心满意足得很。
蒸年糕有专门的模具,称作糕箱。有意思的是,糕箱的底板上,都雕刻着花纹。这样蒸出的每块年糕上,便都印着漂亮的花纹了。我曾很迷恋于那些花纹,盯着能看半天,花非花的,充满不可言说的神秘。
蒸年糕时,大人们会关照小孩子做一件事,就是给每块年糕“点红”。用事先泡好的红粉(可食用),泡好的红粉装在小碗里,小孩子一人一只碗端着,用筷头蘸着,往糕上点,点在糕的正中央。一块一块的年糕,上面就缀着一个一个的红朵朵了。如同美人眉心的一颗痣,有了千娇百媚的味道。
现在人们的日子好过了,年糕不再只过年时才有,平常的日子里,商场里也有卖。我吃过不少地方的年糕,品种繁多,有枣年糕、豆年糕、年糕坨等等,花样百出。如浓墨重彩的女子,艳是艳了,却让人难窥其真貌,味道过甜过腻。我还是偏爱家乡的年糕,那是单纯的糯米粉做成的,不掺任何辅料,它们从糕箱里倒出来,一小块一小块的,周正得很。像乡下常见的那种女孩子,朴质,纯粹,反而让人回味无穷。
家乡的年糕,你让我记忆犹新,忘却不了对故乡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1】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总结全文
C.照应文题
D.启示下文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年糕和小羊都有着洁白柔软的身子。
B.到了秋天,在作者的家乡就可以吃到年糕。
C.蒸年糕的模具底板都雕刻着相同的花纹。
D.蒸年糕时,小孩子会帮忙给年糕“点红”。
【3】作者忘不了家乡的年糕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年糕模样可爱
B.年糕味道香甜
C.蒸年糕很有趣
D.年糕里蕴含了浓浓的乡情
【4】简洁地概括这篇短文中的四幅图画,依次写出。
“糕”字的含义→______→______→点红
【5】文章第8自然段:商场的年糕如浓墨重彩的女子,而家乡的年糕像乡下常见
的女孩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
【6】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味道的,不仅有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有我们的心。请参照示 例,说说家乡美食所蕴含的意义。
示例:年糕——“糕”谐音“高”,祝福人们生活步步高。
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
赵丽宏
碧云天,黄叶地……
湖波的微语,落叶的沙沙声,轻轻地协奏着一支秋的小曲。苏堤像一条青黄相间的绒带,默默地伸向水烟迷蒙的湖心……
踏着遍地落叶漫步苏堤,我默默打量着西湖。西湖呀,你能不能和我谈谈心?能不能告诉我,在萧瑟的秋风里,你正想些什么呢?你会不会只使我回想起那些伤感的往事?
一叶孤舟,像飘落湖心的一片枯叶,在平静的水面上缓缓地描绘着一幅苍茫的秋景。湖上飘忽着淡淡的烟霞,仿佛青灰色的透明的轻绡,笼罩着逶迤起伏的远山,使它们显得若游若定,似有似无。然而湖畔的山坡上,还是顽强地透露出几星秋的色彩,是金黄、是殷红,是在秋风里变得深沉的墨绿,还有那些使人想起遥远历史的古老屋脊……
对于眼前的西湖秋景,我很难找出一个恰当的形容词来,不尽是凄凉,不尽是寂寥,不尽是苍茫。是什么?我说不上来。我只觉得眼前的画面静谧极了,幽远极了,和谐极了。这画面中,蕴含着许多还没有为我所理解的丰富的内涵。环顾湖波山色,我饱经旅途劳累的身体,连同思想和灵魂,全都陶醉在诗一般画一般的秋光之中了……
蓦地,湖面掠过一只白色的水鸟。它用长长的翅膀拍击着湖波,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那雪白的身影在湖面划出一条优美的曲线,岛影、游船、长堤、远山,仿佛都被它串连起来,一幅静止的水彩画,顿时活了起来,动了起来…
西湖,永远保持着她的美。
【1】给短文选择一个最贴切的题目。( )
A. 西湖秋天 B. 西湖秋意 C. 西湖秋波
【2】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主要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致描绘来展现西湖秋日画卷的。
【3】文中对景物的描写有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第六自然段体现水鸟动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表达需要,文中第______自然段对“西湖”的叙述人称由第三人称变换为第二人称,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 )建筑宏伟,( )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艺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2】画线句子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A.总结上文
B.承上启下
C.激发阅读兴趣
【3】用“上至……下至……”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表示朝代的词语。这些词语表现出了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课文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目的是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列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圆明园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 圆明园也叫圆明三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 会出现一束光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 谁也不相信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圆明园被破坏了。 改变不了圆明园的文化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伟大的奇观。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枝梅花,有什么稀罕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句子。
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蔺相如对秦王说:“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快乐写作。
写一篇说明文,介绍一种事物。
要求:(1)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2)用上两种以上说明方法;(3)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4)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