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武汉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句子中,顿号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

    B.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C.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D.妈妈为我们付出很多的心血,虽然还不到四十岁,但看上去已经有五、六十岁的样子。

  • 2、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天的雨,________;夏天的雷,________;秋天的风,________;冬天的雪,_______

    ①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②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③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

    ④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A.①④③②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 3、读下面的句子,依次填入括号里的成语,最贴切的一组是(   )

    ①在警察叔叔的指挥下,交通变得( )。

    ②这道题你能做出来真让人( )。

    ③疫情期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 ),坚信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④我们( )地享受着父母的宠爱,却从没想过去回报他们。

    A.协调有序 理所当然 同心协力 难以置信

    B.理所当然 协调有序 难以置信 同心协力

    C.协调有序 难以置信 同心协力 理所当然

    D.理所当然 协调有序 难以置信 同心协力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学习积累和课文内容填空。

    (1)名言是一种有温度的语言表达,或给你鼓励,或给你警醒。看到罪犯漠视法纪,警察会严肃地告诫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小明热心地帮助盲人过马路,我们会由衷地称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军行》是边塞诗中的佳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表现了边疆将士虽身经百战,却更加坚定戍边卫国的豪情壮志。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中写了捷报突然传来,让诗人惊喜莫名,多来年颠沛流离生活终于可以结束的感慨之情、回忆多年离乱的痛切之情、悲喜交杂的复杂心情都浓缩在这两句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起来似乎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依依惜别之情尽在其中。

    (5)《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诗展现了农家及忙时的劳动场面,其中表现儿童热爱劳动、天真可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填空。

    ______的丛林 ______的鸣叫 ______的情意

    ______的绿蔓 ______的绒毛 ______的球儿

  • 6、日积月累。                            

    (1)诗言志,诗传情。《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_”寄托着诗人陆游对收复失地、国家统一的期盼。《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张继孤寂忧愁的心情。

    (2)葛洪的一句“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___________”告诉我们不可终日无所用心,轻视时光;伟人毛泽东更是用一句“一万年太久,_______________”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

  • 7、【积累运用】

    1.吾尝终日不食,____________________,以思,无益,__________________

    2.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昨夜江边春水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心不在此,则眼不看___________,心眼________________,却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到矣,___________岂不到乎?

    5.《论语》中认为对待知识的态度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泊船瓜洲》是  代诗人 写的,诗中的名句是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2)我说那么,人要做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   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太阳( )离我们很远很远,( )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 )没有太阳,地球上( )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本段从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说明地球上各种事物的形成都离不开太阳。

    【4】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在括号里画“×”。

    (1)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带来的。____

    (2)煤炭在地底下,所以它的形成不需要有太阳。____

    (3)我们家里吃的馒头和太阳没有关系。____

  • 10、课外阅读

    济公活佛

    传说,济公是南宋时天台人,俗名李修缘。18岁到杭州灵隐寺岀家,法名道济。济公头戴破僧帽,身着破袈裟,手持破蒲扇,外形不僧不俗,非氓非丐,若痴若狂,好诙谐,好戏耍,神通广大,是一个受人喜爱的疯和尚。

    一次,净慈寺失火,大雄宝殿被焚毁。济公受方丈之托,募化建殿的大木。他在痛饮沉醉三日后,大声喊道:“大木来了!可从井中去取!”果然寺中井底有大木涌出。寺僧们赶紧从井里先后取出七八丈长、圆径五尺多的大木60多根。后来方丈说够用了,大木就不再涌现,一根刚要出井的大木,也就停止不动了。今天的净慈寺中的“神运井”里,还可看到井水面上的大木端面。一次,济公预知将有一座小山从西方飞来落在灵隐寺前。为了拯救寺前小村村民的性命,他急中生智地采用了“和尚抢新娘”的办法,使得村民们都赶快去救新娘子,从而避开了被山峰压死的厄运。这就是杭州飞来峰的故事。

    还有一次,济公经过西湖边,看到不少居民已将一些螺蛳剪掉了尾巴,准备做成美味佳肴,济公就向居民乞讨了这些螺蛳,把它们放生到了西湖里,这些没尾巴螺蛳居然都活了。至今杭州虎跑、西溪一带的山涧中,仍生活着一些没尾巴螺蛳,传说就是当年济公亲手放生的“故物”。另外今天杭州虎跑寺前的一条小涧,古时常常要枯竭。人们传说,是当年济公手持破蒲扇轻轻一扇,口中连嘁:“涨,涨!”才使得那涧水不仅当下立时喷涌,并且从此畅流不歇,永不枯竭的。

    【1】济公活佛是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传说人物。他貌似疯癫,实则却是一位学识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请你阅读上面的短文,把它缩写成一则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两处画横线的情节,请你任选一处,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复述。(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你课外阅读的民间故事中,哪两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请写出这两个人物的名字,并分别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他们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致巴特莱的信(节选)

    (法)雨果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对他们我要提出抗议,并且谢谢您给了我抗议的机会。统治者犯下的罪行同被统治者是不相干的;政府有时会是强盗,可是人民永远不会。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恶,把这些财富归还给被劫掠的中国。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丰功伟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荡然无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态度是( )

    A.大加赞赏

    B.愤怒斥责

    C.有时赞赏有时批评

    【3】雨果在信中所说的“两个强盗”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个强盗将会受到历史的制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个修车的,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忙碌在修车铺里。一天到晚,他靠着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一家六口的生计。但修车毕竟是个累人的工作,每天总有干不完的活。晚上,父亲总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而我一见到他,便兴冲冲地扑到他的怀里撒娇。

    记得上中学的前几天,父亲带我上街。当路过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看看我脚上的鞋,说:“这双鞋太旧了,到镇上去上学哪能没有新鞋!爹给你买双新的。”我说:“爹,我脚上的还能穿。”但父亲执意要买。父亲把鞋给了我。虽然是最便宜的,但我还是感动得泪水在眼中打转。我把它搂在怀里,像搂着宝贝似的。

    开学那天,父亲放下手中一大堆要干的活儿送我上学。一路上,我沉默不语,父亲则好像很轻松似的。翻过一座山岭,我们便来到了学校门口。临走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儿呀,到了学校可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你是我们全家人的希望啊!”父亲走了……望着他远去的身影,我的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年轻和英俊,但永远消磨不了他对几子的牵挂与期望!

    我呆呆地站着,脑海中又出现了父亲那张苍老而疲惫的脸。此时此刻,我觉得背在肩膀上的,不仅是书包,还有父亲的那叮咛和那份希望。

    【1】阅读写人的文章时,要细细品读人物的外貌描写。请找出文中写父亲脸和手的词语或短语。从这些词语或短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描写脸:______________描写手: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风风雨雨”能不能改成“风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了有关父亲的哪几件事?简单概括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用“_”在文中划出“我”两次流泪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恒星

    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即使是最坚强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作萤火虫呢。

    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太阳。这些星星是由非常稀薄的气体状态的物质组成的。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可是这种星星的物质,密度特别大,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用白金造成同样大的一个球,重量才抵得上它的二百万分之一。人到了这种星星上面休想站得起来,因为它的引力是那样大,人的骨骼早就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这样的小星星发出强烈的炫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

    还有数量众多的中等的恒星,这些恒星像太阳一样,体积不太大,密度不大,表面温度也不高,只有几千摄氏度。

    恒星有各种各样的,但全都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全都是发光发热的。

    1对短文第1自然段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宇宙;茫无涯际 B. 恒星;热度高

    C. 夜空;静静 D. 萤火虫;闪着寒光

    2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句中的至少有三千摄氏度有三千摄氏度左右都是表示约数,但在这段话中却不能将至少有三千摄氏度换成有三千摄氏度左右,说说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作萤火虫呢。这句话中的它们一词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些恒星像太阳一样,体积不太大,密度不大,表面温度也不高,只有几千摄氏度。这句话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恒星是各种各样的,但它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整体上来说,全文5个自然段其说明顺序是(   )

    A. 由近到远 B. 由小到大 C. 先部分后整体 D. 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 14、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②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文段中画“____”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__句,起__________的作用。

    【2】用“﹏﹏﹏”画出文段中对圆明园高度评价的两个句子。

    【3】“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这个句子中,作者为什么用“闯进”而不用“进入”?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闯进”是在未允许的情况下进入,突出了英法联军的野蛮与暴力。

    B.“闯进”同时也说明了清政府的无能。

    C.“闯进”含有贬义,而“进入”含有褒义。

    【4】读读文段的第②段,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麻雀》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几乎到处都有麻雀的踪迹。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甚至骂为“老家贼”,其实,这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麻雀素有“家雀”之誉。它适应能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类为伴。麻雀的巢如同半个皮球那么大,通常筑在房顶的瓦头和檐槽之间的缝里,也有的筑在灌木或草丛旁。栖息在乡村和公园里的麻雀,很少飞离老家三里之外。

    人们常用“自投罗网”形容麻雀的愚蠢。一位研究麻雀的科学家认为,麻雀在鸟类中是比较聪明的。在一次试验中,只有3%的麻雀一次被捉。有的麻雀甚至在一旁等待那些敏捷的小山雀在罗网里把饵叼出来,然后“半路打劫”。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波尔特通过对麻雀的迷津测验,发现它的记忆能力可以和猴子相比拟。

    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18世纪,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几,结果毛虫泛滥成灾。19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为消灭毛虫,从欧洲引进麻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麻雀纪念碑”。我国现在的问题是某些地方甚至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了,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投罗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路打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麻雀素有“________”之誉,它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第一句中的“几乎”,第二句中的“常”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他还清楚地记得,许多年前,在一个新学期开学的日子,他回到学校。黑板上赫然写道:学杂费总计97.5元。他盯着这个数,口袋里的手攥(zuàn)着那张五十元钱。

      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槛上,母亲下地还没回来。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唠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巍巍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

    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异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在颤动着。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进了家。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了希望。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竹篮走了过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他到了学校。老师正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进来吧!老师说。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五十元钱放在红布上。

      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

      老师拿着他的录取通知单,看看这五十元钱和一篮鸡蛋,愕然无语。

    (1)第一段中的“盯”和“攥”两个词语表明了“他”什么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对母亲说:“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他”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表达了“他”不想读书的真实想法。

    B.表达了“他”想读书又难以实现愿望时抱怨母亲的心情。

    C.表达了“他”既渴望读书又不想因家境困难而使母亲为难的复杂感情。

    D.表达了“他”渴望读书却因家境困难造成读书无望的苦闷心情。

    (3)“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修饰语“呜呜地”表达了“他”______的情感。

    (4)小说结尾用“愕然无语”写出了老师的复杂感情。试想,老师会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语段阅读

    小时候,靠爸爸的每月几十元工资养活一家人,生活( )据,吃饺子只有( )到逢年过节。即使不逢年节破天荒包上一回饺子,妈妈也总是要包上两种馅儿;一种素的,一种肉的。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我和弟弟常常捣乱,把饺子弄混,让妈妈只好混在一起煮。妈妈不生气,用手捅捅我和弟弟的小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子。”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把饺子边儿用手指轻轻一捏一捏,捏出一圈( )状的花边,就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 )是好看。花边饺子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乐趣,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饺子。

    【1】这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点字注音。

    【3】画出比喻句。

    【4】解释词语;

    (1)破天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拮据:_________________

    【5】从对人物动作、语言等生动地描写可以看出妈妈_____________以及感人至深的_______

  • 18、课内阅读。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________)是蒙蒙细雨的夜晚,(________)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用“﹏﹏”画出语段的中心句。

    【3】对画“____”的句子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采用静态描写的手法,展现了夏天的有趣。

    B.夏天的夜晚,迷人的是萤火虫的翩翩飞舞,即使是雨夜也无妨,哪怕是星星点点朦胧的微光也足够唤起美的感觉。

    【4】选文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细致地描绘了夏天夜晚的美丽景色。请仿照选文的写法写几句话。

    家乡最美是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外阅读。

    _____

    ①一天晚上,我在机场候机,离飞机起飞还有好几个小时,我在机场商店里找到了一本书,买了一袋甜饼之后找了个地方坐下,悠然地看起书来。

    ②我沉浸在书里,却无意中发现,坐在我旁边的男人,竟然如此无耻,从放在我们座位中间的袋子里抓起一块甜饼,随手塞进嘴里。

    ③我试着回避这件事,避免大发脾气。我读着书,使劲嚼着甜饼,可那个“偷饼贼”继续在减少我的甜饼。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越来越气愤,我想:“如果我不是这样宽容,我一定打得他鼻青脸肿。”

    ④我每拿一块甜饼,他也跟着拿一块。当只剩一块时,我想看看他会怎么做。

    ⑤他的脸上浮现出笑意,并且略带拘谨,他抓起了最后那块甜饼, 把它分成了两半。他递给我半块,自己吃了另一半。

    ⑥我从他手中抢过半块饼,心中想道:“天哪,这个家伙还真有点儿意思,但却很无礼,他为什么连感谢的话都不说一句?”

    ⑦当我的航班通知登机时,我如释重负般松了口气,我收拾起自己的物品走向门口,拒绝回头再看一眼那个无礼的、忘恩负义的人。

    ⑧我登上飞机,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找寻那本已经快看完了的书。当我把手伸进行李包,我因意外而惊讶得目瞪口呆。这是我那一袋甜饼!

    ⑨“如果这是我的,”我喃喃自语,“那另一包就是他的,而他却尽力与我分享!”可是太迟了,已经无法道歉,我是那样难过,那个无礼的、忘恩负义的“偷饼贼”,恰恰是我自己!

    (有改动)

    【1】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的心情也在不断变化,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_ ——惊讶——__________

    【2】第③段中“我试着回避这件事”中的“这件事”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用“——”画出来。

    【3】读到文章第⑧、⑨段的时候,你感到意外吗?判断下列关于“意外”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偷饼贼”不是那个男人而是“我”。( )

    (2)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我”是一个品德有问题的人。( )

    (3)结尾出现了大转折,这样的构思新颖独特,能吸引读者。( )

    【4】当“我”知道“我”才是那个“偷饼贼”,再回想起“他的脸上浮现出笑意,并且略带拘谨”,可以推想那时(  )

    A.他感觉很不好意思,吃了“我”那么多的甜饼。

    B.只剩最后一块甜饼了,他决定留着自己吃。

    C.只剩最后一块甜饼了,但他愿意跟“我”分享。

    【5】在你看来,那个男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我觉得他是一个______的人,理由是______

    【6】请你给这篇文章拟一个恰当的名字。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把下面句子改成字句。

    1)我们把车停在一棵老橡树的树荫下。

    ___________

    2)大家险些把小艇弄翻了。

    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紫色的云彩微细地飘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

    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 22、句子乐园。

    1.人类的老师不就是自然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群逃难的人狼吞虎咽地吃香味俱佳的食物。(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在看书。(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上的星星在眨眼睛。(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的教导使我终身受到教育和益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蜜蜂让我们想到勤劳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落叶让我们想到自由快乐的情感……看到生活中的事物,比如,路灯、蜡烛、梅花、竹子、黄牛、蜜蜂 …… 你会想到什么,请写下来。

    要求:(1)题目自拟。(2)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中心要明确,能够借助一种具体事物的描写抒发感情或者说明做人的道理。(3)字数不少于4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