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B.菊花在秋风中绽放,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玫瑰的浓郁芳香,但是我爱它,爱它的坚强无畏。
C.两个人在玫瑰园里欣赏玫瑰,一个人看到的是玫瑰的刺,一个人看到的是满园的红玫瑰。
D.河中的水流动着,城中的爱也流动着。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符合要求的是哪一项?( )
A.王晴,叶红受伤了。(说明两个人都受伤了)
B.王晴、叶红受伤了。(说明只有叶红受伤了)
C.王晴:“叶红受伤了。”(王晴告诉别人,叶红受伤了)
D.王晴:“叶红,受伤了。”(别人告诉王晴,叶红受伤了)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一筹莫展 头昏眼化 风吹雨打 嫣然一笑
B. 心悦城服 德才兼备 心烦意乱 忐忑不安
C. 人杰地灵 生龙活虎 硕大无朋 惊涛骇浪
D. 阴云密布 广阔无垠 仓海桑田 蔚为壮观
4、读拼音写词语。注意写得正确、规范、美观。
tǐ miàn dān yōu sī kǎo mín zú yú ěr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jù pà shǒu juàn huán rào bǔ rǔ tāi shēnɡ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5、我的字写得最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shí jiàn jiǎo jié bǔ rǔ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tāi shēng fáng dào mín zú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6、歌颂母爱的名言或诗句有很多,请你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看拼音,写词语。
wū yè xiānɡ ɡǎnɡ biān jiānɡ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shǔ yú zhǎn xīn quán dǎnɡ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8、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写在括号里。
(1)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米远。______
(2)这座电视塔的外形像个待发射的火箭。______
(3)鲸的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______
9、阅读《西湖的“绿”》节选,完成练习。
①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面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②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洞绿得闲。漫步苏堤,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茵茵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
③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选自宗璞《西湖的“绿”》有删改
【1】请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莽莽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作者描写了四处西湖盛景绿的特点,请写下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着画线的句子让我想到描写荷叶的诗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借助文章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拓展
阳光下的藤椅
①“吱咯,吱咯”,一阵熟悉的响声飘入耳鼓,我知道姥爷一定又躺在藤椅上欣赏那些花了。
②八十出头的姥爷,身材枯瘦枯瘦的,腰板却还挺得直。头发已经花白了,山中老藤似的皱纹爬满了脸颊。姥爷常常感叹:“岁月不留人哪!”
③我一直有点儿畏惧姥爷。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弄折了他的花,姥爷大发雷霆,竟然当着爸爸的面,拿扫帚打了我一顿。后来,姥爷提起这事儿,那时,他也是坐在藤椅上,眯着双眼,轻轻说道:“这些花可都是有感情的,它们陪我好多年了。现在我没事的时候,给它们浇点儿水,翻翻土,看它们有没有开花,我的心情就很好了。”姥爷似乎在自言自语,可他平静的口吻和阳光下安详的面容,着实让我愧疚了好一阵呢!
④姥爷不是很爱说话,闲暇的时候,除了摆弄那些花,就是戴上那副老花镜,翻翻破旧的《辞海》。小时候,我有不知道的词呀,典故呀,人物呀,只要跟姥爷说一声,他就会戴上他的老花镜,翻开厚重的《辞海》,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那时,在我的眼里,姥爷仿佛就是一本厚厚的《辞海》,无所不知。
⑤当然,尤其让我对姥爷心生敬畏的是姥爷的一身正气。姥爷以前是财务科的科长,这是多么令人眼红的位置啊,可是姥爷一直两袖清风,只管做好本职工作。他的傻,成为同事私下的笑料,连姥姥、小姨也怨姥爷老实。可姥爷很坦然:“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夜半鬼叫门。什么叫心底无私天地宽啦!就我这样的。”姥爷说完,还重重地拍拍胸脯。
⑥我一天天地长大,姥爷却在一天天地老去。可我对姥爷那种畏惧依然存在。我想,这不是因为别的,正是被他内在的威严所折服,正气所感染的缘故吧!然而不管怎样,他终究是那个坐在藤椅上的慈祥老人,是疼爱我的姥爷。
⑦午后的阳光温柔地洒在藤椅上,那些花儿在空气中摇曳,我看到姥爷脸上浮着满足的笑意。这个画面在我的记忆中定格。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观赏——( )惭愧——( )
反义词:陌生——( )忙碌——( )
【2】短文第③一⑤自然段回忆了与有关姥爷的三个场景,请简要概括。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填空。
(1)八十出头的姥爷,身材枯瘦枯瘦的,腰板却还挺得直。头发已经花白了,山中老藤似的皱纹爬满了脸颊。
这是对姥爷的___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姥爷很坦然:“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夜半鬼叫门。什么叫心底无私天地宽啦!就我这样的。”
这是对姥爷的___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画“ ”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姥爷知识很渊博。
B.“我”一直记得小时候被打的事。
C.“我”被姥爷内在的威严折服,正气所感染。
D.虽然“我"不断长大,但姥爷太严厉了,我的惧怕感根深蒂固。
【5】结合短文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话。
明明:在《父爱之舟》一课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文章以“父爱之舟”为题有双重含义:一是指文中多次出现的那条小渔船,二是指伴随我成长的浓浓父爱。
天天:本文以“阳光下的藤椅”为题,也有两重含义。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明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天:我以后在习作中也要用这种方法拟标题。
【6】有同学认为:“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画蛇添足,可以删去。”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联系短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材料二)宋诗陆游第一,不是苏东坡第一。陆游的爱国性很突出,陆游不是为个人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家、民族,他是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周恩来)
【1】(材料一)中,哪个字词最能表达出诗人创作时的情感?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两句话点评(材料一)《示儿》,可引用(材料一)中的相关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病人
①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②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③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地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④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⑤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⑥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⑦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挤掉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探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⑧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⑨“噢,我也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⑩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1】结合上下文和阅读经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若有所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主人公外貌的句子。
【3】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在电梯中重点描写了四个场景,请用简单的文字加以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浪漫的玫瑰,一枝可以疗伤的玫瑰。”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
A.说明主人公十分喜欢玫瑰
B.说明那个急于下电梯的姑娘对病人的感情很深
C.强调这枝玫瑰对那个急于下电梯的姑娘来说,十分重要
D.强调这支玫瑰的重要性,突出主人公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5】短文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桃园三结义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
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1】联系上下文,选出加点词语的正确含义。
(1)与公同举大事_____ A.一同举杯 B.合力举起 C.共同做
(2)然后可图大事_____ A.画出大事情 B.谋划大事情 C.贪图做大事情
【2】读画“ ”的句子,我们可以看出,文中对张飞的外貌描写侧重于_____,对关羽的外貌描写侧重于______(多选)
A.大处着笔 B.小处着笔 C.整体 D.细节
【3】画“﹏﹏﹏”的句子中,“己志”指的是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因为上文刘玄德已把自己的志向告诉了张飞,在此不必重复,使行文更加________。
【4】结合已有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张飞、关羽愿意和刘备结为兄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5】你知道关于张飞或关羽的歇后语吗?请你写出其中一条,并简单写出歇后语背后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芳草地。
忆读书(节选)
①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上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己!
【1】从画“ ”的句子中的“唯一的消遣”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内容写出对下面书籍的评价。
《西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 《封神榜》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__ 《荡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主要告诉我们看书时要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否赞成作者下面这种读书方法,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说理由。
我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我________(赞成 不赞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父亲的礼让
那一年夏天,我在学校贫困生申请表上签了字。我想减轻父母的忧愁,因为学校有规定,一旦被确定为贫困生,将可免去全年的学杂费,而这些学杂费用,足够我家人一年的生活开支。
最后,只有我和嘎子被列为准贫困生,之所以被称为准贫困生,是上面只给了一个名额,所以,我和嘎子之间,只有一个会成为正式的扶助对象。
接下来,学校分别派两名老师前往我们两家做调查。我陪老师到家时,已经是中午了,父亲急忙上前迎接,说:“今天早上喜雀不停地叫,我就知道有贵客要来,欢迎老师。”
我帮忙招呼老师坐下后,把父亲和母亲拉进里屋,向他们详细说明我的申请以及准贫困生的事。最后,我一本正经地说:“只有一个名额,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
父亲低下头想了想,问我:“那嘎子家境如何?”
我说:“比我强不到哪去,他父亲上山打柴折( )了腿,靠母亲支撑全家。”
父亲最后对我说:“这个名额我认为归人家,你不能争,我们家境比他强,况且我和你娘还能挣( )钱。”
好说歹说,父亲骂了我一通,说我年纪轻轻地不学好,我觉得一肚子委屈。
父亲到外面招呼和老师说话,转回头对母亲说:“娃他娘,今天有贵客,把家里的鸡杀一只。”
接下来,他乐呵呵地笑着,对老师说:“没啥,孩子听话就行,关于学费的问题,我和娃他娘都认为不算啥,我们有能力承担,谢谢校领导的关心。”
老师吃惊地望着父亲,我站在院子里,感觉眼眶里都是泪水,我真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这样会损害我的尊严。
母亲在院子里抓鸡,几次都没抓住,父亲过来帮忙,院子里鸡飞狗跳的。抓到时,父亲对老师说:“家里每年都会养几十只鸡,足够生活开支啦。”
父亲还破例从井底取出放了几十年的老酒。那天,父亲喝得大醉。当晚我没有回学校,夜里醒来时,我听到父亲的咳嗽声和母亲的哭泣声。
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1】给带点的字在括号里注音。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谦让---( ) 承受---( ) 啜泣---( ) 突然---( )
【3】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并选择其中一个成语造句。
( ) ( )
【4】为什么父亲把名额让给了嘎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母爱大于爱母
(1)如今的日子甜得流蜜,我和妻子合计一下,决定出国旅游一趟,辛辛苦苦几十年,也该风光风光了。可令我们犯愁的却是:娇小的“莉莉”。我们出国旅游十多天,没人照顾,请别误会。“莉莉”并非是我们的女儿,而是一只纯种的“松鼠狗”。它金黄色的绒毛,闪闪发亮,晚上还摇头摆尾地钻进我们的被窝里。此刻,妻子抱着小“莉莉”,抚摸着它的头说:“我们出国十多天,没人照顾它,准饿死。”小家伙好像也知道我们此刻正在做“重大决策”似的变得格外乖顺听话。
(2)妻子抱着“莉莉”走来走去,苦思冥想,突然惊喜地来到我的身旁,说:“有办法!”我一边听着一边点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3)晚上,我们带上水果点心等东西,抱着小“莉莉”去探望母亲。母亲独自一人住在河对面,由于我们工作忙,离得也算远,而母亲又习惯独居一处,因而我们一般都是“逢年过节”,左拎一包,右提一盒,回家探望老人家,连邻居见了也赞誉有加,我则免不了有点飘然自喜:口碑不错!
(4)回到家里,母亲正在看电视节目,我把东西放下,便直截了当地向母亲说明来意:“我们打算出国旅游十来天,这只小家伙就有劳您来照顾了。”据说母亲小时候让狗咬过一次,从此以后就没养过狗。这次为了出一趟国门,只好让她老人家勉为其难了。母亲听了十分爽快地说:“行!这小东西就放在这里吧,保证一日三餐有肉吃!放心吧。”
(5)我们一边看电视,一边闲聊。老妈也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我们出外游时要注意安全,就好像小时候学校组织郊游的前夜一般,反复强调:药品、日常用具、御寒衣服都应带齐,尤其是必须把钱放好,放妥当!
(6)突然间,母亲不说话了,双眼直勾勾地盯着电视画面。原来此刻正播放电视专题“古稀老人,携母万里游”,讲的是哈尔滨的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头儿,骑着三轮车携带百岁老母亲,从北到南,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母亲看着看着,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嘴角微微地颤动着。此刻,我看着电视,心里真不是滋味:古稀老人尚能携母走南闯北,看风景,而我们今天却为了图自个快乐,居然斗胆让母亲去照顾“宠物”。相比之下,我顿时感到无地自容,为人之子,亏我想得出来!
(7)母亲用手背擦了擦眼角,慢悠悠地站了起来,从衣柜的角落里掏出一只淡红色的小布袋,走到我面前,从袋子里拿出一千块钱,递给我说:“这钱是你们平时给我的,我没花,你们把它带上,路上用!”
(8)此刻,我又能说什么呢?母亲这一千块钱,就像鞭子一般一下一下地抽着我。我有的只是自责。我用眼睛狠狠地瞪了妻子一下,只见妻子也羞愧地低下了头,抱起“莉莉”轻声地说:“我们走吧。”
(9)母亲说:“太晚了,把小东西放下,你们回去吧。”妻子并没有把小“莉莉”放下,而是内疚地说:“妈,不用了,我们再想法子安顿它。”母亲觉得有点迷惑不解,她一边说一边把钱“强行”塞进我的口袋里。
(10)我拉着母亲的手,说:“妈,这只狗我们另外设法安置。把你的身份证拿给我。”母亲从枕头底下拿出自己的身份证,问道:“你要身份证干嘛?”
(11)拿起母亲的身份证一看,粗心的我这才留意到妈今年已经75岁了,我心里一酸,嗓门有点哽涩:“妈,给你办护照,我们一起出国旅游!这钱我帮你保管,留着到了国外再花。”
(12)“一起?我?一个老太太?” 我坚定地点点头:“我们一起出国旅游!是我们三个人一起去!”
……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中的“有办法”指的是什么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揭示主题,概括说说第(4)自然段对比的内容选项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母亲看电视和我们说明来意相对比。
B.母亲被狗咬过,所以没养过狗和她爽快地答应帮助我们照顾小狗形成对比。
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7)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无地自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的结尾当听到“我们一起出国旅游!是我们三个人一起去!”之后,母亲会是怎样的呢?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进行描写,用上两种以上的人物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名著节选,完成题目。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筷子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爬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选段节选自名著《______》,写的是在大观园里贾母请刘姥姥吃饭的场面,________和________有意拿________取乐,目的是讨好贾母,让大家开开心。
【2】众人为什么“先是发怔”?后来又为什么“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划横线的句子着重写众人笑的具体情形,请你模仿这种写法将同学们当时的反应和表现写生动具体,最少用上两种修辞手法。
语文老师大踏步地走进教室,笑盈盈的说道:“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从今年开始,语文期末考试再也不考作文了!”教室里瞬间沸腾了: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
我是中国人
我很感谢父母给予我的黑头发、黑眼晴、黄皮肤,很纯很纯的东方血统, 使人一看就知道我是中国人。
不管是中国人、朝鲜人,还是越南人,一到国外,思乡的感情就会变得特别强烈。每当有人问到他们的国家时,他们会变得很兴奋,tāo tāo bù jué ( )地向别人介绍他们的国家。我就是这个典型。我喜欢有人这样问我,我会很高兴地向他们讲述中国的长城、中国的字和上海我的故乡, 还有那繁华的街市、拥挤的人群。
在美国,每节课上,老师总会给同学们一点儿自由活动的时间。那时候,在黑板上写中文是我最大的乐趣与享受。我和陈婉琴相顾一笑,大摇大摆地走到黑板前面,旁若无人地写了起来。内容可丰富呢,有古诗、流行歌曲、名人传记 . . . . . .
有一次, 我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我爱你一中国”。老师很有兴趣地凑过 来问我在写什么。"Ilove you”我很严肃地说,但眼里却颇有笑意。“What?" 老师瞪大了眼睛,显得十分惊奇。“China!" 我说完了最后一个词,只觉得肚子里在发笑。“Oh!”老师huǎng rán dà wù ( ),笑了笑,踱走了。我再也忍不住了,笑得蹲到了地
上。 欢乐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就说我们的地理老师吧,他大腹便便,时常挂着微笑,但他却十分瞧不起亚洲人。有一次发生的事实在令人气愤。
几个月前,我们进行了一次大测验。快下课时,老师让我们把一张作业multiplied (选择题)交上去,那时,我还不知道“ muliplied”是什么意思,我以为他在说map (地图),所以我把整个测验连同一张地图一齐交给了老师。测验成绩在我的忐忑不安中发下来了。“C",这是我第一次得“C”,都是由于交错了作业才得了这么差的成绩。我试图和老师讲一下,但他只是奇怪地笑笑,摇头。一次次的解释都是徒然,已经没有一点希望了。老师为什么不信任我?为什么不听我的解释?为什么不给我一点儿分数?我觉得很气愤,咬了咬有些干涩的嘴唇,觉得眼睛有些潮湿。我下了决心 . . . . . .
这以后,每次小测验我都得了满分,第二次大测验我得了“A”。得“A"的人寥寥无几。我为自己超过了美国人而骄傲,并不是为了那个显眼的“A”。我觉得很自豪,很扬眉吐气。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词语。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 (国籍)人,___________ 是作者的故乡。
(2)“我”在黑板上写中文,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觉得很自豪,很扬眉吐气。”是什么使得“我”觉得很自豪,很扬眉吐气?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这以后, 每次小测验都得了满分,第二次大测验得了“A”, 而且得“A”的人寥寥无几。作者超过了美国人。这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19、阅读理解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1】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________。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齐宣王和齐湣王都喜欢听吹竽,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郭先生为什么要逃走?( )
A. 他不想为齐湣王吹竽。
B. 他喜欢合奏而不喜欢独奏。
C. 齐湣王要听独奏,他不会吹竽混不下去了。
【4】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你能不能为逃走后的南郭先生指明一条道路,让他通过努力变成一个有出息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扩句
①景物印在心中。
②歌声荡漾在水面上。
21、根据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1)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仿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
(2)公园草坪广告语:小草青青,踏之可惜,千万别踩我,我怕疼。
仿写一句花园广告语:_________
(3)读了《雷锋的故事》,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
22、桂花纷纷落下。(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3、开心作文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你的朋友是谁?你在和他(她)的交往中,一定得到过他(她)的关心、帮助或受到过什么启迪、影响。请把你感受深刻的一件事写下来。要注意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