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美中不足 同心谐力 高速公路
B.不计其数 千真万确 成家立业
C.相衣为命 举世闻名 亭台楼阁
D.众星供月 金碧辉煌 风景明胜
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D.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
3、下面是小常写的故事人物榜评价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诸葛亮足智多谋,熟知天文地理,在历史上享有盛名。
B.司马迁呕心沥血编写《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篇章。
C.八九岁的巴迪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兴高采烈地搂住他,赞扬声雨点般落在他的身上。
D.牛郎织女为了能见上一面,真的是处心积虑,费尽心思。
4、查字典填空。
(1)“翕动”的“翕”字,查字典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翕动”的意思是( )。
(2)“纫”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组词( )。
5、回忆本单元课文,品读下列语句。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句中连续用“不可估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1)句中有一个词充分表现了班长做出决定的果断与坚定,这个词就是______,描写战士们态度的词是______和______。
(2)如果用词句形容此时的战士们,我会想到____这个词,我会想到“____”这两句诗。
6、照样子,填词语。
(1)例:(站着)钓鱼
(______)地里 (______)枝头 (______)脑袋 (______)丛林
(2)例:不动声色(“不”字开头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又细又亮(ABAC式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词填空。
辩 辨 变 遍
1.在这次( )论赛上,他表现很出色。
2.肉眼很难分( )清的。
3.学校的( )化真大呀!
4.呼伦湖畔( )地都是野花。
8、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悲伤 (________) 欢迎 (________) 遮盖 (________)
好像 (________) 呼吁 (________) 优秀 (________)
9、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请仔细阅读上面这张超市购物券的使用说明,认真完成下面的题目。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如果这张购物券丢失了,可以去柜台补办。( )
(2)这张购物券只能使用一次。( )
(3)这张购物券使用期限只有十天。( )
【2】王大爷拿着这张购物券到超市购物,只买了一瓶价值38元的洗衣液,你觉得他这样消费,划算吗?为什么?
______
10、我的读书经历
小时候,无论春夏秋冬,每当夜幕降临,月亮和星星一起出现时,我总是爱缠着家人给我讲上一段故事才睡觉。
其中小姨讲得最好,其他人略逊一筹,所以小姨讲的故事我最爱听,因为她讲得十分生动,引人入胜。起初她讲的是童话,开始还能耐心地听,可是听着听着就对下文没有什么悬念,就自己说出了下文,后来,小姨实在没有故事讲了,便给我讲起了《三国演义》的儿童版,刚开始我还觉得没什么意思“那个脸红红的,胡子长长的叔叔真的很厉害吗?”到了后来,我是越听越爱听,真恨不得小姨一天讲完。顺便说一句,《三国演义》里的诗数不胜数,小姨总是给我一句一句地讲意思,还要求我读出来,虽然当时读完就从脑中抹去,但现在再拿起书读《三国演义》时,那些诗我依然能够清楚地回忆起来。
这大概是我儿童时期读过的第一本名著吧,因为当时还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那时读书,不过是为了在小伙伴面前说几句优美的语句炫耀或是应付妈妈布置的“三句话日记”罢了。
然而,到了已粗识文字的今天,我已经知道了那个红脸叔叔“姓关名羽字云长”、“三句话日记”叫读后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我上了小学,对读书有了新的认识。看、听《三国演义》使我对名著有了很大的兴趣,几个月下来《水浒传》、《西游记》、《说岳全传》我都以听评书、看书的形式了解了,这时,我已不是一个无知的小孩子了,读书、听评书的那种感觉,绝对是世界上顶有趣的事了。
那时的作文就是写话,而每次写话,在我眼里都是一次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因为读书让我积累词句、了解故事,而评书,让我有了真情实感、对故事了解更深。虽然我那时还不懂什么叫总结概括,更不知道什么叫读书方法,但是我在心中已经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写文章一开始绝对离不开模仿,因为模仿可以借鉴文中的思路、想法、好词、好句,可谓受益无穷。
那时的我也因为读书的增多而懂得更多,一部分写作方法也从读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跳读法、精读法等方法,我都已会用,更可贵的是我又知道了一个写作方法:写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
到了现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说岳全传》、《杨家将》、《封神榜》等文言文原著小说,我都已略知一二,《八十天环游地球》、《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等外国小说,我也能在朋友们闲谈时言语上几句,像《细节决定成败》一类的理论书,我更是看过许多。
总而言之,书对我们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1】写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
引人入胜 (____________) 不言而喻 (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最初对“读后感”的认识是什么?从文章中找出原句。
【3】第六自然段中,作者总结出的写作的方法是什么?
【4】作者通过自己的读书经历,向我们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5】作者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进行叙述的。
【6】读了作者的读书经历,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11、阅读理解
忆读书(节选)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
(1)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______)
(2)形容枯燥,一点兴趣和意味也没有。(______)
【2】从选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下面各本书的特点。
《西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封神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荡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用俗语简单、明晰地写出了读书时“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
【5】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美文阅读。
儿童诗
①我一直认定乡村老家六岁的女孩子毛豆是一位诗人。也许,很多在田野上月亮下长大的乡村孩子都是天生的儿童诗人,他们的诗歌灵性来自于青草上的露珠、蝴蝶翅膀扇起的风、蝉声里的阳光以及飞成一团小雾似的蜜蜂。
②我记得每到秋天,毛豆母亲总在簸(bò)稻谷。母亲簸啊簸啊,毛豆就在一边看,我也在一边看,简单的农活劳作常常让我入神,劳动是一种仁慈、博爱或美感,真是神奇极了。在掀动的簸箕(j~)里,好稻谷与秕(bǐ)稻谷立马分成不同的阵营,好谷子沉甸甸地往后聚集,秕谷子则轻飘飘的最后就从簸箕口吹落下来,在那里形成一个秕稻谷的瀑布。毛豆凑得很近地看着,突然对母亲说:“妈,你簸一簸人吧,这样就能分得清好人和坏人。”她的话让我很是震惊。
③又一次,毛豆和我女儿陶舒天在外面疯玩了一整天,晚上我罚舒天在家做作业,毛豆在一边看,她没有做作业的概念,看着舒天姐姐痛苦万分的模样她非常着急,盼望这个漫长的夜晚快快过去。看见母亲在一边缝衣服,她嘀咕(dī gū)着:“白天那么短,肯定是妈妈用剪刀剪的;晚上又那么长,是我妈妈把好几个晚上用针线缝在一块儿了。”
④毛豆发表这样的口头诗歌是经常的、随意的。春天的午后,我们来到池塘畔,看到树上的桑葚(sh-n)红艳艳的,毛豆悄悄告诉陶舒天:桑葚一颗颗滴进池塘里,它要将鲤鱼喂成一个穿红兜(dōu)肚的孩子;青桃子开始长毛,它要变成一个男孩子的脑袋;小蝌蚪是拼音字母,让青蛙日夜背诵。你看,只要分行排列,这不就是和顾城差不多的童话诗么?
⑤昨天我刚刚起床,毛豆就和陶舒天在开满繁花的桃树下跳起花房子,这是我童年最常玩的一种乡间游戏,她们用木块在地上划起了大方格子,乡下女孩子灵巧的脚就这样带着小木块在画满花朵的方格里跳跃。女儿在城市里从来没有玩过这种游戏,她就在一旁看毛豆熟练地安排,毛豆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一格里画上桃花,一格里画上雪花,我们两个人,就用木块儿跳花房;你把木片踢到雪花上,我把木片踢到桃花上,你一脚跳出了冬天,我一脚跳进了春天——我就站在窗口听着,感受着纯净的诗意像春风捎着桃花吹进来,一直吹上我心头。
⑥远处可见一湾青草河滩,滩头上放着一只又大又丑的草篮子,里面睡着一把带花的青草,还有半月型的镰刀,两只灰鹭鸶(lù sī)飞起来,细长的瘦腿像断了似的,飞到天上就成了两朵风筝。风筝下,更多的乡村孩子欢叫着从草滩上跑过来,我希望他们都来跳花房,最好也都能像毛豆这样,完全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吟出童话诗来。孩子们的眼光与成年人完全不同,我认定他们是一群诗人,当然没有作家协会给他们发会员证,也不会有报刊来发表这些儿童诗,他们的诗歌创作完全是即兴式的,口头发表后就交给麦苗上的清风、树梢上的明月和青草上碎银一样的露水。
【1】联系上下文,说说“看见母亲在一边缝衣服,她嘀咕着”一句中“嘀咕”的意思。
嘀咕:__________
【2】文中写了四个场景中毛豆口头发表的“小诗”。请按照概括第一个场景的方法,分别用一个简练的动词概括另外三个场景。
簸稻谷 → ___作业 → ___桑葚 → ___花房子
【3】根据短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填空。
看妈妈簸稻谷,毛豆请求“__________”,那是孩子心中的“真”;心疼姐姐被罚,毛豆感慨“________________”,那是孩子心中的“善”;和姐姐玩游戏,毛豆解释“_________________”,那是孩子心中的“美”……毛豆用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纯真世界。
【4】下列对文中画“ ”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透过毛豆的语言,“我”感受到毛豆对生活的热爱,她那灵动的语言就是口头的诗歌。
B.听着毛豆的语言,“我”感受到毛豆说话语调的轻柔,带给人一种舒服的内心感受。
C.听着毛豆的语言,“我”感受到毛豆拥有一颗诗意的童心,而这样的童心可以点亮和温暖人生。
【5】这篇短文表达的主题是( )。
A.儿童具有惊人的想象力,儿童眼中的世界充满诗意。
B.儿童对很多事情一知半解,经常张冠李戴,说话颠三倒四。
C.孩子们说话天真,信口说出的话也是诗。
【6】美好的诗意根植于生活,请你仿照短文中毛豆的语言特点也写一句儿童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掌声
一个在巴黎旅游的外国人,在街头遇到一个卖艺者,其琴声悠扬,令人感伤,吸引了不少行人。拉完一曲,周围的人纷纷向钱罐里丢钱,有的面额还不小。转眼工夫,钱已装满了罐子,但卖艺者脸上并没有一丝(欣喜 欢喜)的表情。
“已赚到不少钱了,他为什么还不快乐?”旅游者望着卖艺人那依旧(忧郁 忧伤)的面孔,疑惑地问。
“也许他需要掌声吧。”她的朋友淡淡地说了一句。
旅游者的心被触动了,她缓缓地抬起手来,为之鼓掌。果然,卖艺人那张黯淡瘦削的脸慢慢舒展开了,眼睛里还溢出了感激的泪水。
不错,卖艺人心底最终期盼的是掌声。
钱只不过是别人因可怜他而给予的一种(恩惠 恩赐),而掌声则是对他人生经历的赞许和鼓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无私认可。
人生旅途往往险峻崎岖,布满荆棘,不幸、灾难随时都可能降在头上,人为了生活不得不与之斗争。在斗争的过程中,难免会坠入危难的境地。此时,最好的帮助就是给予一点掌声,为之喝彩,因为这能给人以生之动力,给人以生之信心。
这掌声能帮助一个水手 ;这掌声能使一个求知者 ;这掌声能使一个绝望者 。
这掌声能使人感到自己受到了关注,得到了(赞同 赞许)。他们因为有了掌声而倍感欣慰,他们也因为有了掌声而信心百倍。
你的举手之劳或许正是别人的真正需要,不要吝啬你的掌声,慷慨赋予吧,它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或许是一切。
【1】选择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画“√”。
【2】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到横线上。(填序号)
①在深山密林中找到通幽之径 ②解冻“冰心”,重整生活之旗鼓
③在黑暗、广袤的海洋中找到希望之灯
【3】找出文中表现卖艺人琴艺高超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
【4】为什么说卖艺人心底最终期盼的是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给过别人掌声或者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请结合实际谈一谈你对掌声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题。
圆明园( )建筑[雄伟 宏伟],( )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 摧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在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2】用“/”去掉[ ]里不恰当的词语。
【3】画“ ”的句子在文中起_________的作用。
【4】用“ ”画出文中圆明园遭受到的严重破坏。
【5】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风雨中的菊花
(1)年后的天灰蒙的,没有一丝风,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2)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3)“太太,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4)“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5)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罚。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
(6)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7)“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8)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卖花姑娘认出是多尔先生,忙打招呼。
(9)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10)“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11)“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12)“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13)“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14)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15)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多尔先生很惊讶。
(16)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17)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1】要想用较快的速度读完本文,以下选项中不可取的一项是( )
A.当看到故事中出现小乞丐时,我产生疑问:小乞丐和“风中的菊花”有什么关系?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于是,我就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往下读。
B.读到第(2)自然段中的“生计”我不太理解,但没有停下来,就继续往下读了。
C.读到(6)自然段时,我关注到了“难过”“掏出”“递给”这些描写多尔先生心理和动作的关键词,从中看到了多尔先生的为人。
D.读到第(14)自然段,小乞丐为什么是“虔诚”地接过花?我要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来好好研究研究。
【2】阅读时,关注文章描写的场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请你读读文中描写小乞丐的几个场景,完成填空。
小乞丐 ( ) ( ) 公墓祭奠
多尔先生 ( ) 惊讶 ( )
经过这样的梳理,我知道短文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字数不少过50个字)
【3】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请按要求品析,完成练习。
(1)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主要抓住小男孩的______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个______的小男孩形象。
(2)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第(16)自然段带点的句子也是环境描写,联系上下文你认为此处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是( )
A.介绍了天气情况 B. 衬托人物心情 C.烘托“小乞丐”的形象
(3)第(4)自然段中小乞丐用来买花的“每校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作者强调硬币“亮晶晶”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16)自然段“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是单薄”的理解比较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句话通过人物的动作和外貌描写,写出了他沉重的心情。
B.这句话通过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写出了他的严肃、认真。
C.这句话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写出了他走路的专注。
D.这句话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他悠闲的心情。
【4】下面选项中,关于这篇短文结尾的特点描述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呼应开头
B.饱含深情,意犹未尽
C.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6、课外阅读
下面是同学们爱喝的某种酸牛奶包装盒上的部分资料,分析问答
产品种类 | 全脂风味酸牛奶 |
生产日期 | 2021年6月26日 |
保质期 | 21天 |
营养成分;每100克产品中 | 能量≥236千焦 蛋白质≥22.8克 脂肪≥2.9克 糖类≥23.4克 铁三≥56毫克 钙≥293毫克 |
储藏条件 | 2℃-6℃冷藏存放,开启后请24小时内饮用完毕 |
注意事项 | 可能会有少量沉淀和脂肪上浮,属正常现象。请勿带包装用微波炉直接加热。 |
【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正误,对的打“√”,错打“×”。
(1)酸牛奶可以带包装加热______
(2)夏天,酸牛奶必须放在冰箱里冷藏。______
(3)今天是2021年7月11日,这盒酸牛奶没有过期,还可以喝。______
【2】在购买酸牛奶时,需关注外包装上提供的营养成分、储藏条件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信息。
【3】在体育课之后,最适合喝的是( )
A.白开水
B.酸牛奶
C.可乐
D.橙汁
【4】如果星期天打开了这种酸牛奶,星期二还能喝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宇宙里有些什么(节选)
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也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作萤火虫呢。
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亿个太阳。这些星星是由非常稀薄的气体状态的物质组成的。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甚至比地球还小。可是这种星星的密度特别大,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用白金造成同样大的一个球,重量才抵得上它的二百万分之一。人到了这种星星上面休想站得起来,因为它的引力是那样大,人的骨骼早就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这样的小星星发出强烈的炫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
还有数量众多的中等的恒星,这些恒星像太阳一样,体积不太大,密度不太小(太阳的密度是水的1.4倍),表面温度也不十分高,只有几千摄氏度。恒星有各种各样的,但是全都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全都是发光发热的。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坚硬——(______) 稀薄——(______) 庞大——(______)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它的总体特征是______。
【3】理解句子。
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在这句话中,作者采用了______和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
【4】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老人年轻时离开家乡,在另一所城市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事助人、造福乡里的念头。
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家人责怪他做事麻烦,既是捐助,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很多书,有《艾青诗选》《朝花夕拾》《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及电子邮箱。
家人大感不解,却不愿违背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寄出那些书。
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地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配不上得到别人的爱。”
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读句子,理解词语。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这里“黄金屋”是指:_______
(2)“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这里“试金石”是指:_______
(3)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配得到他资助的孩子”是指_______的孩子。
【2】“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几句话描写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为下文哪一部分埋下了伏笔,请用“____”画出来。
【4】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
【5】“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结合最后一段话,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发:_______
【6】“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仿写句子,表达相同的意思。
_______
19、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下面是明明在“遨游汉字王国”探究活动中,通过不同途径搜集到的资料。请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丰子恺先生在《书法略说》中说:“世界各国的文字,要算我们中国字为最美术的。别国的字,大都用字母拼合成,长短大小,很不均齐。只有我们中国的字,个个一样大小,天生成是美术的。”
【材料二】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没有声嘶力竭的歌唱,只有安安静静的书写。节目开播以来,全国刮起了一股汉字听写风潮,还催生了一批“听写族”。
【1】从材料一中,你获取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
【2】汉字有三四千年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请根据下面图中字形的变化、写出汉字字体的演变。
字体:甲骨文→________→小篆→隶书→_______
【3】下面对材料二的信息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类节目走上荧屏,深受观众喜爱。
B.汉字文化的传承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C.《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意在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
D.《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虽然能让人在游戏中领略汉字之美,但是不利于学生学习汉字。
【4】作为小学生,你觉得可以为传承汉字文化做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能描绘身边景。
课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让我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致:“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也能仿照这样的写法把身边的景描写具体。
(1)周末的街头,热闹极了。 ______
(2)我家门前,有一棵大榕树。 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体会句子的表达特点,仿写句子。
这个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真灵巧,就像猴子在树林中攀援、穿行。
仿写:雨点落在窗玻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仿写:腊月,天多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先概括后举例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五官中“口”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训练营。
(1)小时候,我( )对什么花,( )不懂得欣赏。(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关联词造句)
造句:
(2)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改变说法,意思不变)
(3)我喜欢的桂花。
扩成比喻句:
扩成拟人句:
23、习作。
选择一个内容完成习作,题目自拟。
(1)二十年后的你会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请发挥大胆、合理的想象,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可写家乡住房、道路、公园等环境的变化,也可写人们生活、工作的变化。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2)袁隆平、于敏、屠呦呦等是民族的脊梁,是我们的榜样。在你的生活中,有一些普通人虽然没有伟大的事迹,但同样也是我们的榜样。请你以“榜样”为话题,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写一写你心中的榜样。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