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荡寇志(kòu)
B.比较(jiǎo)
C.因为(wèi)
D.无病呻吟(shēn)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摄氏度(shè) 繁殖(zhí) 治疗(liáo)
B.驯良(shùn) 矫健(jiǎo) 苔藓(xiǎn)
C.圆锥(zhuī) 歇凉(xiē) 树杈(chā)
3、下面的故事中,不属于民间故事的是( )
A.《猎人海力布》
B.《牛郎织女》
C.《田螺姑娘》
D.《将相和》
4、检查下面的词语搭配是否恰当,不恰当的请改正。
皎洁的阳光( ) 严厉要求( ) 保持态度( )
矫健的身体( ) 清秀的面颊( ) 高贵的气节( )
培养学校( ) 馈赠礼节( ) 晴朗的气候( )
5、按原文填空。
1.____________,桃花流水鱖鱼肥。
2.克勤于邦,____________。
3.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两个“不可估量”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九州”指的是____________,“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3)请写出《已亥杂诗》中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少年中国说(节选)》中用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少年中国。
(5)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文中却用大量的篇幅来写园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_______之情,季羡林老先生记忆中也是“_________________”。
(2)毛主席借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秘书他已作出了艰难、痛苦的决定。
(3)我们 漫步中国古典名著长廊,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的诸葛亮,______________的李逵,_____________的孙悟空_________________的林黛玉。
(4)形声字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叫___________,表示读音;一部分叫_________,表示意义。
8、补充歇后语。
(1)黄鼠狼给鸡拜年——(______________)
(2)百川归海——(______________)
(3)扒了墙的庙——(______________)
(4)半夜弹琴——(______________)
(5)八月的石榴——(______________)
9、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也是中国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之后第三次举办奥运赛事。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设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简单来说可将其分为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届时,北京将承办所有的冰上项目,延庆和张家口将承办所有的雪上项目。冰上项目有花样滑冰、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冰球、冰壶等。雪上项目有跳台滑雪、自由式滑雪、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单板滑雪、雪车、钢架雪车、雪橇、北欧两项、冬季两项等。
早在2017年12月15日,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就见证了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冬残奥会会徽“飞跃”揭开面纱。
冬梦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圆体育强国之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
飞跃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会徽的设计,把汉字“飞”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形象,象征运动员在冬残奥会赛场上放飞青春梦想。冬残奥会会徽图形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圆满成功。
【1】2022年冬奥会举办的具体时间是_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想看冰球比赛,他应该去哪个城市?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观察下面的两个图案,结合短文内容完成练习。
(1)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是第________个图案,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会徽是第________个图案,理由是_____________
10、类文阅读
冬的等待
秋天随着一场寒凉的秋风隐遁无形,代之而来的便是期待许久的冬,渴望在这个漫长的冬日里,能有一场场沸沸扬扬的大雪降临村庄,遮蔽大地的____________。但随着冬日渐深,飘雪的惊喜依旧未能如愿,而我对雪花的期待初衷不改,就像等待一位从天上下来的仙女,挥手之间为广袤的人间降临一场福祉,唯美而又持久。
冬天本就是一个___________的词语,镶嵌在季节的轮回里,而雪花便是这轮回里的精灵,缀饰着冬之静怡。落雪的时候,村庄就更像一位蒙了神秘面纱的女子,素素雅雅地立于大地之上。①黛赭色的山峦瞬间被雪花覆盖,辽阔的褴褛倏忽隐遁在旷野深处,唯有那些高举着手臂的杨树,将枝干遥遥指向广袤穹苍,旗帜一般引领着冬天不断深入。
傍晚时分,如若置身山梁,遥望村庄深处,便见袅娜的炊烟悠悠舒展着身姿,将草木的香味播撒在辽阔的空域。②那香味里,就有母亲唤儿晚归的呼唤,和着锅碗瓢盆的叮当声从小院深处悠悠弥漫开来。此时,村庄的每一处罅(xià)隙就洋溢着浓郁的馨香,让人不免心生感念,感念生命的成长里村庄所给予我们的无私和大爱,以及前辈的辛劳与奋争;感念洋洋洒洒的雪花对大地的______________,似乎每一朵雪花里,都凝聚着村庄无尽的期许。
若是在暗夜,落雪的村庄更令人心花怒放,炉火正旺,茶香氤氲,围炉而坐的人,脸膛映照着浓艳的炉火,漫谈着,嬉笑着,少却了平日的劳碌与繁忙,热烈的时候,少不了捧出窖藏许久的米酒,你一杯,我一盏,觥筹交错,将冬夜的寒冷抵御在辽远之外。③而此刻,窗棂上的霜花悄然融化为颗颗露珠,簌簌地落下来,在墙角积聚着,缓慢中流散开来,像洇湿了的记忆,久久不肯散去。
黎明时分,推窗望远,绒绒的雪花落在干枯了的树枝上,早起的鸟雀翻飞其间,将颤颤悠悠的雪花顺着枝条弹落下来。斜睨着向阳光散射的方向望去,雪花闪耀着晶莹的光芒,就像谁撒落在空中的银屑,让人喜不自胜。
其实,对于冬天而言,雪花就是这样,在圣洁中养育__________,让人在一季悠闲中,学会享受,懂得敬畏。而无雪的冬,唯有双目蓄满期许,仰首长空,在深情的瞩望里,等待一场雪的盛宴盛开在村廓四野。
【1】(词语理解)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
①润泽与抚慰 ②荒芜与突兀 ③灵动与迷恋 ④安谧与静美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
【2】(品析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下列说法准确的一项是( )
斜睨着向阳光散射的方向望去,雪花闪耀着晶莹的光芒,就像谁撒落在空中的银屑,让人喜不自胜。
A.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阳光照耀下的枝头上的雪花比作撒落在空中的银屑,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雪花的晶莹。
B.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仙女撒落银屑般的雪花的画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落雪的美丽,让人欣喜。
C.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从“闪耀”“撒落”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D.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雪花的晶莹。
【3】(辨析写法)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句①采用的是(____)描写,句②采用的是(____)描写,句③写出了窗棂上霜花融化的(____)美。
A.静态 B.动态
【4】(整体感知)理解短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笔下描写的冬天的村庄安谧、静美、祥和。
B.作者赞美了雪景,表达了对雪的期待。
C.作者笔下的雪花让人憧憬,让人看到希望,让人看到丰收的情景和富足的生活。
D.作者从秋景写到冬景,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描写的。
【5】(主题探究)作者在文中写道:“村庄的每一处罅隙就洋溢着浓郁的馨香,让人不免心生感念”,请结合文意推想作者“感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愉快的瞬间
一个警察局举行一次清仓的自行车拍卖会。参加拍卖会的人群中有一位少年,当每辆自行车拍卖刚开始时,他都抢着报价“5美元”!说实在的,这个价太低了,当然,每辆车都是以别人更高的报价成交了。有的甚至高达100美元,是5美元的20倍!显然,这个不自量力的少年,是在与骏马作徒劳的赛跑。
但这个一次次遭到惨败却又不屈不挠的少年,终于引起了拍卖人和全场人的注意。到自行车所剩无几的时候,拍卖人抽空悄悄地问这位少年:“你为什么总不加价,错过了这么多好车?”
全场的目光都转向这儿来了。只见少年稍稍抬起的手里,捏着汗渍渍的钱,他涨红着脸说:“我只有5美元……”
这使全场都惊讶了!
拍卖继续进行。当只剩下最后一辆非常好的赛车时,人们注意到,那位少年似乎已经失去了信心,只见他胆怯地用低得难以听到的声音报价“5美元”。
这时,拍卖人停下了,不再环视全场提问,只是静静地注视着少年。整个拍卖会出现了很难见到的静场,鸦雀无声!
突然,一声槌响,让人一惊。拍卖人大叫:“成交了,卖给这位穿短裤胶鞋的少年——5美元!”刹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数百人的掌声中透露出,人们把一辆最好的自行车让给了这个只有5美元的少年,让他梦想成真了。
场上那数百人,包括那位拍卖人,都在享受着一次罕见的大家创造的难以言表的愉快!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徒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以言表: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在_______举行的______拍卖会上,人们把______让给了 _______ 的少年。
【3】“显然,这个不自量力的少年,是在与骏马作徒劳的赛跑。”这句话的意思是( )
A.赞扬少年胆子大,敢于和那些有钱的大人较量。
B.说明少年没有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和众多有钱的人一起拍卖,结果显而易见。
C.说明少年非常愚蠢无知。
【4】“刹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代表( )
A.大家被少年执着的行为、纯真的梦想打动了,由衷地为少年能成功买到自行车而高兴。
B.少年虽然只有5美元,但能拍卖成功,大家对他表示称赞。
C.少年年龄小,大家想通过掌声鼓励他,祝贺他。
【5】联系上下文,说说人们为什么把自行车让给了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读书要讲方法
“一生勤苦书千卷”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诗句,也是他毕生一辈子勤奋学习的真实写照。
多看 多做 多商量 就是欧阳修学习上的经验之谈 他在平时的学习中,坚持做到多读优秀作品,多动笔练习写作,多和朋友讨论求学中的问题。靠这“三多”,欧阳修的文学水平提高得很快。
有一次,洛阳的镇守修了一座房子,请欧阳修、谢希深、尹师鲁各写一篇文章庆贺。三人写好后,欧阳修发现尹师鲁的文章语言精练,结构严谨,非常佩服,决心向尹师鲁学习。于是,他登门拜访尹师鲁,和他讨论写文章的方法,一谈就是一个晚上。欧阳修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将自己的文章修改后,交给尹师鲁看,尹师鲁看后惊叹地说:“欧阳修的进步,真是一日千里啊!”
欧阳修善于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唐代韩愈读书时,总要列出提纲,便于理解、记忆;宋代朱熹提倡读书要循序渐进,熟读深思……古人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自古以来,凡是学有所成的人都很重视学习方法。我们小学生在学习中也要讲究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______)
(2)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______)
【2】“一日千里”形容( )
A.跑步速度快。
B.学习进步大。
C.日子过得快。
【3】“一生勤苦书千卷”中的引号表示(______),“三多”的引号表示(______)。
A.着重指出的部分。
B.表示引用。
C.表讽刺与否定。
D.表特定称谓。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第二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6】读了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了欧阳修、韩愈和朱熹的学习方法,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7】文中最后一自然段出现的一个比喻句是:______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请你仿照这句话,以“书”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______。
【8】你在读书或学习上一定也有自己的方法,请你有条理的表述,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你仔细阅读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母亲的短信
①夜色迈着她那轻盈的步伐,悄然来到了这座宁静祥和的海滨小城,喧嚣的街市缓缓地停息了它那特有的声响,就像渐行渐远的钢琴曲一般——清澈、空明。晚饭后,我习惯性地打开电视,搜索自己钟爱的电视剧,母亲则在一旁拿着手机不停地翻找着什么。
②窗外微微有些凉意,丝丝滑滑地从脸边拂过,好像是在跟你窃窃私语,又似乎是在诉说着一个深藏多年的动人故事。
③“妈,你在找什么呢?”我一边搜着频道,一边问道。“噢,删短信呢,空间快满了……可看来看去都是有用的(短信)……”母亲没有抬头,继续翻看着那一条条尘封的短信,屏幕的光亮映照在她的脸上,她的眼睛显得格外的闪亮迷人。
④“不会吧,你的手机有500多条内存呢,总不会都是有用的吧……要不我帮你看看?”我放下手中的遥控器看着母亲,只见她仍在默默地阅读着短信,仿佛那里埋藏着幸福,埋藏着无数美好的回忆。
⑤“噢,不了,还是我自己来吧……”母亲还没有说完,她的手机便早已被我“夺”了过来。母亲并没有说什么,因为她最了解她的孩子,了解他的性格,了解他的好奇心,了解他的一切。
⑥窗外的枝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为一个爱的故事而感动而哭泣,透过和缓绵绵的晚风,我听见了老树的呼吸。我拿着母亲的手机仔细地翻看着。我惊呆了,500多条短信的发件人竟然会是同一人。霎时间,感动、温暖、惊愕、动容全都交织在了一起。
⑦“这些都是以前你在学校时发给我的,我一直都没有舍得删掉。”母亲接过手机说道,“这是你发给我的第一条短信,是问我你的学号是多少的;这一条是你第一天军训完后发给我的;还有着一条是你国庆回家途中发给我的……”母亲如数家珍地向我讲述着我发给她的每一条短信,每一条都是那么深刻,每一条都是那么清晰。
⑧窗外的风大了起来,远处传来一连串蛐蛐的鸣叫声,好似一位母亲正在召唤她那在外贪玩的孩子。
⑨我不由得拿起自己的手机翻看着,那些当初发给母亲和母亲发给我的短信大多都已荡然无存。只有母亲还能够完整地保存着两年前的曾经。当我们怀着儿时的理想在青春的舞台上奋力拼搏的时候,我们获得了许多,也遗弃了许多。而母亲则一直站在我们身后,默默地为我们捡起那些被我们忘记的过去。
⑩那天晚上,我什么也没有做,默默地和母亲一起翻看着那一条条似曾相识的短信,分享着幸福,分享着欢乐,分享着呼啸而过的青春。
【1】以下是同学们对第⑤自然段中“夺”字的理解,你认为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我”很蛮横无理。
B.“我”对母亲手机里的短信很好奇。
C.“我”不尊重母亲。
D.“我”想帮助母亲删掉没有用的短信。
【2】第⑥自然段中,“我惊呆了”是因为:( )
A.母亲手机里的500多条短信真的都有用。
B.母亲舍不得删掉有用的短信。
C.母亲手机里的短信并没有什么用。
D.500多条短信的发件人竟然都是“我”。
【3】下列表述中,对第⑦自然段划线部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对“我”发给她的每一条短信都非常熟悉。
B.母亲把“我”发给她的每一条短信都当成珍宝。
C.母亲的记性特别好,能够记住“我”发给她的每一条短信的内容。
D.从母亲如数家珍的讲述中,能够感受到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4】下面对第⑨自然段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我”没有完整保存母亲发给“我”的短信。
B.只有母亲能够完整保存孩子的过去。
C.我们在青春舞台上拼搏的时候有收获,有遗弃。
D.我们在青春舞台上拼搏时遗弃许多,母亲默默地为我们保存过去。
【5】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母亲的短信》是一个“动人故事”,动人之处在于母亲为“我”保存500多条短信。
B.《母亲的短信》是一个“爱的故事”,母爱博大、深厚,500多条短信胜过千言万语。
C.《母亲的短信》是一个“悔的故事”,“我”很后悔删掉当初“我”和母亲之间互发的短信。
D.《母亲的短信》是一个“温暖故事”,“我”和母亲一起翻看一条条似曾相识的短信,互相分享,彼此温暖。
14、阅读理解。
高原红柳
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她遍地生根、开花、结果,从不向人们、向大自然索取什么,只是默默地奉献。
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来临,狂风肆虐,飞沙走石,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撕裂了,风魔和沙怪露出狰狞的面孔,发出一阵阵狂笑。大风暴怎能不令人感到可怕呢 ?
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她们把根扎得更深,把触须牵得更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她们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她们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红柳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 ! 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
春天来了,红柳火红色的老枝上,发出了鹅黄的嫩芽,接着长出一片片绿叶。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使多少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让他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藏族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
孔繁森同志喜爱红柳。凡是他走过的雪域高原上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栽植的红柳。他常说:“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 ! ”
记得是藏历雪顿节的一天,天空湛蓝如洗,这是高原最美好的节日。孔繁森同志领我们来到拉萨河畔的红柳树下。柳林里不时传出人们的欢歌笑语,随处可闻到青稞酒和酥油茶的芳香。孔繁森同志站起身来,从柳枝上采下几朵浅红色的红柳花,放入杯内的青稞酒中,对我们几个援藏的同志说:“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一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他喝了一口青稞酒,笑着对大家说:“你看那红柳,论资格可谓是老西藏了,恐怕是和文成公主一同来西藏扎根的。可她从不炫耀,从不骄傲,柳梢总是低垂着,多么谦虚啊 ! ”接着他又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讲:“我们援藏干部要和藏汉群众一道,像红柳那样,发扬老西藏精神,团结起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西藏 ! ”
在纪念孔繁森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和他同期援藏的战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了那历经风霜雨雪却永远挺立的高原红柳。
【1】“藏族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体会画“ ”的句子,作者说红柳没有被风暴吓倒,其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红柳_____________的特点,流露出对红柳的_____________之情。
15、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习题。
春雨
①这几天心里浮燥,看什么都是灰的,做什么都是错的,说什么都是带气的。索性离开屋子,到外面透透气去。
②下了楼,方见地上湿漉漉的。并没有看见雨点打在地上溅起的水花,抬眼望天,灰蒙蒙的,并不见千条万条的雨丝。仰起脸,细细密密的雨如雾一样扑到脸上。
③细如丝,密如织。寻之无形,落地无声。却把花草树木滋润个透,草木像长了无数的小嘴,贪婪地吮吸着,拍着饱胀的肚,心满意足地生长再生长。
④公司公园里几株桃树的枝条,微雨中泛着淡淡的紫。枝上,小小的花蕾,仿佛用了力想要挣出粉红的脑袋来。
⑤公园里的几株柳树,如一幅水墨画,烟雨蒙蒙是灰色的底,黑色的树干,是泼墨挥就的,细细的枝条则是墨蘸了水,笔触轻轻拉下若有若无的几笔。纤纤枝,薄薄雾,疏密有致,浓淡相宜。
⑥再往里走,是一潭水。夏日时,满池荷花开得热闹,也偶有蜻蜓立上头,诗意盎然。
⑦但现在,满池残荷,有的只剩光秃秃的一茎,象老媪干枯的手臂;有的,茎上卷着半只花朵,打了褶,低着头藏起了半个脸,对着幽幽的池水自照自怜。
⑧李义山曾作“留得枯荷听雨声。”但这场春雨打在枯荷之上,却连雨声也听不到。这三月的春天,也改变不了一池萧索。
⑨低了头,猛见小径旁铺着地毯似的绿苔,在微雨中愈发的浓绿。仿佛趴在地上,就能听见它们在闹嚷着长高长高,笑嘻嘻地仰着头不放过哪怕是一滴雨的滋润。我着实不知青苔这种植物是不是四季常绿,但那一刻,我心里认定,它就是因为这场春雨才萌发了生机。
⑩再微小的生命,也渴望春天;再不起眼的角落,也有蓬勃的令人惊讶的顽强与坚持。我为这些微不足道的生命喝起彩来,竟渐觉人生开阔。或者,我内心,终是坚强的,向着光明的,有着希望的。
⑪夜晚时分,雨大了。透过窗子,看路灯下的雨,纷纷扬扬,象千万颗珠子铺天盖地洒将下来,而雨声在夜的静寂里分外响亮,“哗哗”连成一片。
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脱口吟到。猛觉得,这场春雨亦是我心中的及时雨,浮燥的心不知何时沉静下来,像饱饮了春雨的土地,滋生出无限的希望来。
【1】作者在这场春雨中看到的花草树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2自然段划线的句子,结合文章内容答题。
(1)从这句话中,能感受到_____的氛围。
A.热闹 B.萧索
(2)这句话写出了作者_____的心情。
A.浮躁 B.沉静
【3】本文春雨中的花草树木给作者带来的启示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
1921年,57岁的齐白石开始对中国传统画风实施大胆突破,期望通过这种“变法”式的创新画法,赋予中国画新的活力。
但他的这一做法,遭到了北平画坛保守派们的一致反对和攻击,他们合起伙来极力贬低齐白石,称他的画是“野狐之禅”“俗不可耐”“根本上不了台面”。
齐白石的作品也因此备受冷落,甚至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他也只能在这样一片谩骂和否定声中,独自苦苦支撑着。
在几年后的一次国画展览会上,齐白石的一幅《虾趣图》,被挂在一个很不显眼的角落里,而且标价仅为8元,为全场最低价。这让他无比失落。
展会第二天,现场来了一位画坛的重量级人物,他便是刚担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他一眼便看到了齐白石的那幅画,并当即让画展负责人将其移到展厅的最中央,与自己的《奔马图》并挂在一起。
接着,他还亲自提笔将《虾趣图》的标价从8元改为80元,并在一旁注上“徐悲鸿标价”5个字,该画也因此一跃成为全场最高价,比徐悲鸿的那幅画的标价还要高出10元。此举流传出去后,一下子引起了轰动,让处于低谷中的齐白石再度声名鹊起,重新受到人们的认可。受到鼓舞的齐白石也因此坚定了创新之路,最终成为泰斗级的画坛大师。
与“同行是冤家”以及“穷在闹市无人问”的传统人情观相比,徐悲鸿这种抬高画友作品的价格,让位和提携处于逆境中的画友的品质,令人佩服,可谓是德艺双馨。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____。
【2】齐白石在57岁时有了什么想法?遭遇了什么阻力?请你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齐白石的画改变画风后被人们说是“野狐之禅”“俗不可耐”“根本上不了台面”,齐白石的画真的像人们说的那样。( )
(2)在几年后的一次国画展览会上,齐白石的一幅《虾趣图》,被挂在一个很不显眼的角落里,而且标价仅为8元。这是保守派们故意让齐白石难堪。( )
(3)齐白石的《奔马图》和徐悲鸿的《虾趣图》被挂在了展厅中央的醒目位置,徐悲鸿对齐白石的画很认可。( )
【4】对“徐悲鸿标价”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徐悲鸿为了证明自己是画坛的重量级人物,让大家了解他这个北平艺术学院院长的权力和地位。
B.让处于低谷中的齐白石再度声名鹊起,重新受到人们的认可。
C.徐悲鸿是为了让位和提携处于逆境中的画友。
17、课外阅读。
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白天拥挤的人潮已离去,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艳丽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颜料,洒在天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而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把蓝色的海洋,都染成了耀眼的殷红。
渔船点点,如浪花上的花蕊,在斜阳的陪伴下,在家人的期待中,满载而归。
远天,归鸟盘旋海面,翅边仿佛擦过晚霞,此时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啊!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1】作者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壮美的海边黄昏风景图。
【2】读下列句子,是拟人句的打“√”,不是的打“×”。
(1)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 )
(2)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 )
(3)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________的《________》。
【4】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仿的语句。
【5】短文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与运用。
关于中小学生汉字书写问题的研究报告
从当下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情况来看,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以便及时纠正错误,进行正确的书写指导。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作业书写统计,筛选、梳理资料等完成了此报告。
一、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问题的表现
①在书写过程中,汉字结构出了问题。比如“落”字,本来是上下结构,好多同学就把它写成了左右结构,也就是草字头没有包住三点水。
②生造的“汉字”。比如在正确的汉字上添笔画或是减笔画;该出头的笔画不出头,不该出头的笔画出了头;该封口的笔画没有封口,不该封口的笔画又封了口;等等。
③乱用同音字。比如“以经”“克苦”“已前”“哀声叹气”“按步就班”“陈词烂调”“在接再励”“一张一驰”“百尺杆头”……这种同音字出错的现象在中小学生中很普遍。
④形近字辨析不清导致的书写错误。比如“气慨”“萎糜不振”“黄梁美梦”“修茸”“沤心沥血”“草管人命”……
⑤书写潦草、不规范。学生书写潦草、不规范,这可能是从学生开始学习书写起,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没有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造成的。
二、中小学生汉字书写问题的原因分析
①客观方面的原因。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常用汉字达3000个,平常用的就更多。还有一个既是有些汉字笔画多、结构复杂,字形相似的很多,多音多义的现象不少。这就从客观上给学生的改字书写增加了难度。
②计算机网络的推广和使用,给汉字的规范书写带来影响。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学生很多时候就只需要通过计算机输入来完成原本需要用纸笔书写完成的任务,这就在无形之中减少了学生用笔书写汉字的机会,造成汉字书写出问题。此外,计算机网络用语的极不规范也影响了学生正确书写汉字。
③学生主观上不重视汉字的书写。有些学生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汉字的书写规范与否不重要,只要笔画不多不少,能拼凑起来就行。中学阶段有这种想法的学生更多,理科生更突出一些。长此以往,学生写字就会马马虎虎,书写极不规范,让老师猜字的现象就会成为“家常便饭”。
三、中小学生汉字书写问题的解决方法
怎样引导中小学生把汉字写好?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这是摆在我们中小弥线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本篇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是( )
A.解决汉字书写存在的问题
B.怎样引导学生把汉字写好
C.中小学生汉字书写的问题
D.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
【2】本篇研究报告的研究方法包括( )
①问卷调查 ②学生座谈 ③作业书写统计 ④筛选、梳理资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请你根据提示,再补充一些易写错的汉字。
例:“日”写成“曰”“下坠”写成“下堕”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报告一般有四部分内容,分别是问题的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完报告,你觉得可以从哪两个方面提出解决办法?请代作者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没有偷吃,心中不由感(概 慨)万分,便对弟子们说:“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 是),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 段)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孔子为什么感慨万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孔子对弟子们说的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打算以后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句子写出了景物的动态之美,请照样子写一写所给的情景。
示例: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 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火车进站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李阿姨激动地对小莉说:“你是我的骄傲!”(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2、改写句子。
我放走了那只可爱的小鸟。
(1)改成“被”字句:
(2)改成“把”字句:
扩写句子。
(3)( )小姑娘( )跑过来。
23、习作。
平日里,由于你学会了一种知识,或者掌握了一种技能,或者做了一件好事,或是有了进步……因而给你的全家人带来了欢乐。请从中选出一件事,以《我给全家带来了欢乐》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条理清楚,字数在4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