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了一面雪白的屏障。
B.王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同学们习作中的问题。
C.在严打走私的行动中,奸商们的神机妙算终于败露了。
D.在知识的海洋中,你可以随心所欲地遨游。
2、下列情节与人物不相关的一项是( )
A.醉打蒋门神 武松
B.风雪山神庙 鲁智深
C.浔阳楼题反诗 宋江
D.卖刀杀泼皮 杨志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这道题太难了,他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来。
B.毕业典礼快到了,同学们纷纷出谋划策。
C.他以为这件事做得天衣无缝,结果还是漏出了破绽。
D.这人说话前后矛盾,一针见血。
4、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诸葛亮说过:“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主要谈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代伟人毛泽东说:“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___________。一万年太久,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诫我们要___________。
5、近义词:
急切( )收获( )告别( ) 选择( )
6、将下面句子中画“ ”的部分换成合适的成语
1.她是一个心思灵敏,手灵巧的姑娘。 (_________)
2.我被这庞大的东西吓了一跳。 (_________)
7、看拼音,写字词。
1.那méi______火jiàn______飞向了浩瀚的太空。
2.赵王 zhào jí______大臣进gōng______商yì______解决难题的办法,蔺相如xiàn______出了一条妙计。
3.人们在共产dăng______的领导下,隐蔽在修zhù______的地băo______里作战,有力打击了qīn lüè______者。
4.周末,我去拜făng______朋友,途中需要过一条小溪。因为xùn______期溪水上涨,搭石被淹没,我索性脱xié______wăn______裤,蹚了过去。
8、根据课文填空。
(1)人闲桂花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鸣春涧中。
(2)王之涣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觉得玉门关是那样孤独。从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读出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
(3)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关心和照顾,你能想到的歌颂母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爱的密码
台湾有个小女孩,十岁时因邻居引发的火灾而一氧化碳中毒,导致颈下瘫痪,全身的感官只剩听觉,只能通过眨眼与转头来表达意思。她在混沌中拼凑组合出种密码,类似通信用的摩斯密码,在常人恐怕无法体会的艰辛环境下,“一意孤行”地进行写作,靠着她妈妈“解码”,完成了二百余首诗作,神迹般地出版了诗集《海天浪》,成为著名的盲诗人。
“我的财富积在天,只要上天穿起珍珠、玛瑙、紫水晶,挂在我的颈项,地上的邮局是绿色,天上的帐房是金色。”这些清新的诗句,就是“密码女孩”庄馥华的作品。在常人看来,这真是一个奇迹!
她在二十六岁那年完成了出书的理想后,在二十八岁,又有了新梦想:环台湾岛旅行。
她与妈妈展开六日环岛之旅。从台中北上顺时针出发,在全台各地演讲、冲浪、骑协力车……体验前所未有的大冒险。最后,她来到了安平古堡,将这个台湾的起源地作为她旅程的终点。
我倒很想知道她怎样演讲。
她不断地眨眼与转头,与此同时,庄妈妈在一旁快速解码,这可不是懂摩斯密码就可以的,如果每个动作都随着一段冗长沉闷的解码过程,谁听得下去?快速解码真正的关键,是母女心有灵犀的默契。两个人几乎融合成一个人。这种密码,超越了摩斯密码,那是两个生命因爱而融合,形成的一种奥秘的新密语,只有母女两个人才懂的密码。
盲人心静而专注,因此常出现成功人士。而这位盲诗人的残障程度虽严重,却有个了不起的母亲,表现出了不起的爱。庄馥华的诗作,毫无悲伤自怜之气,恐怕也因爱,克服了一切怨愤。诗作的感人,正是因为此。
【1】短文共有600余字,我阅读的时间大约是____分钟。
【2】小女孩遭遇了怎样的人生困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密码女孩”庄馥华身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至少写两种)。可以看出她身上这些精神的三个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是两个生命因爱而融合,形成的一种奥秘的新密语,只有母女两个人才懂的密码。”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于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文章主要是表达庄馥华的自强不息
B.文章是为了表达母亲的智慧,母亲的伟大
C.文章主要表达的是母女之间的爱,是爱让母亲了不起,是爱让女儿自强不息
10、课内阅读
(语段一)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语段二)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两个语段在写物的时候都运用了___________的手法,将这一物和其他物进行比较来突出对它们的___________情感。
【2】(语段一)全文借物抒情,通过笔下的桂花寄托了浓浓的___________之情。(语段二)全文借物喻人,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告诉我们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请根据语境写出符合要求并且通顺、优美的句子。
语境:金秋时节,院中桂花盛开……
放眼望去,______________(静态描写)。秋风中,_________________(动态描写)。这院中满树的桂花,让人_____________(写出感受)。
11、课内语段阅读。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短文中“沮丧”一词的意思是( )
A.是指小声哭泣。 B.灰心失望的样子。
(2)“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中的“鱼”在文中指的是( )
A.这里的“鱼”是指除了鲈鱼之外的鱼,比如:鲤鱼、带鱼、金鱼等。
B.这里的“鱼”是指比这条鲈鱼还要大、还要漂亮的鲈鱼。
C.这里的“鱼”是指诱惑人的财物、名利……
D.这里的“鱼”是指美味的鲈鱼。
(3)用“____”画出父亲告诫“我”的话,并说说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告别大雁(节选)
尽管男孩子为了自己终于解脱了妖术蛊惑而兴高采烈,然而他不免为就此要同自己最心爱的伙伴分道扬镳而黯然神伤。他一屁股坐在沙滩上,双手捂紧了面孔。唉,再盯着他们看又有什么用呢?
可是过了半晌,他又听得扑扑的翅膀扇动声。原来领头雁阿卡大婶离开大拇指儿后心情非常沉重,她又忍不住飞回来一次,再来看个究竟。这时候男孩子一动不动地静坐着,她就敢飞得离他近一些。蓦地,那熟悉的身影使她豁然开朗,她终于看清楚并认准了他是谁。她便降落在紧靠着他身边的一个小岬上。
男孩子喜出望外地欢呼起来,他把老雁阿卡紧紧搂在怀里。别的大雁也都围了上来,在他身边挤来挤去,用嘴在他身上摩来擦去。他们叽叽呱呱鸣叫不停,似乎都在讲着他们的由衷祝贺。他也嘴不停地对他们说着话,感谢他们带着他作了一次奇妙的旅行。
可是大雁们骤然都异样地沉静下来,而且从他身边缩了回去。他们警觉起来了,似乎想说:“要小心哪,他不是那个大拇指儿啦,他是一个真正的人呀,他不了解我们,我们也不了解他呀。”
男孩子站起身来,走到领头雁阿卡面前。他爱抚着她,还轻轻地拍拍她。在这以后,他又依次抚摩和轻拍那些从最起初就同他在一起的老雁,像亚克西和卡克西啦,科尔美和奈利亚啦,还有库西和维茜。
然后,他就离开海岸往内陆走去,因为他深知鸟类的悲伤是维持不了多久的。他想趁他们还在为失去了他而伤心难过的时候赶快离开他们。
他踏上堤岸以后,又转过身去看那些朝着大海飞去的鸟群。所有鸟群都发出鸣叫,彼伏此起,呼应不绝。唯独有一群大雁悄然无声地朝前飞。男孩子站在那里目送他们远去。
那群大雁排列对称,队形整齐,他们飞翔得非常快,他们翅膀挥动得强健有力。男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着他们远去,心里无限惆怅,似乎在盼望能够再一次变成一个名叫大拇指儿的小人儿,再跟随着雁群飞过陆地和海洋,遨游各地。
1.用“____”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悄然无声(qiāo qiǎo)
(2) 脉脉含情(mài mò)
(3) 过了半晌(shǎng xiǎng)
(4) 豁然开朗(huō huò)
(5) 踏上堤岸(dī tí)
2.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分道扬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黯然神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判断。
(1)短文中的大雁就是野鹅。( )
(2)短文选自《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结尾部分。( )
(3)故事结尾时尼尔斯没有能变成一个真正的人,还是一个小人( )
4.想一想:读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后,你觉得人类怎么做才会让大雁不再仇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评论:写下你对《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部长篇童话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木笛
赵恺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是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他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场。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房门开处,室内探出一个头 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 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着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回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大师问:“为什么?”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朱丹答:“没有忘记。”大师说: “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珍惜。”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 你现在可以回去了。”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蒋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韧是童稚的坚韧,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广,仿佛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笛声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大师略 作沉默,才庄重虔诚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笛声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应该怎样读,下列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A.快而高昂
B.快而响亮
C.慢而响亮
D.慢而低沉
【2】以下关于朱丹为何不演奏这组曲目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因为朱丹不能演奏欢快的乐曲。
B.因为朱丹不适合演奏欢快的乐曲。
C.因为朱丹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他认为可以到别处去应聘。
D.因为今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不适合演奏欢快的乐曲。
【3】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以下分析有误的是哪一项?( )
A.写出了冬天的寒冷,烘托朱丹修长、纤翁的身形。
B.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渲染了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
C.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少年儿童、朱丹)作铺垫。
D.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主人公朱丹纯洁高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
【4】文中划横线处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的动作,分别表现朱丹怎样的内心想法或情感?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划波浪线句子中的“民族精神”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7分)
居里夫人的故事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 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希望 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上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 愿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作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结束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主席台。这位老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播 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1)划去括号中不适当的词语。(4分)
(2)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答案,在( )内写上序号。(6分)
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解释。
a“簇拥”的意思是( ) 。
A.聚成一团 B.许多人紧紧地围着 C.许多人围着
b“盛誉”的意思是( )。
A.很高的荣誉 B.称赞 C.赞美、夸奖
②“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老人流下了“热泪”是因为( )
A.老人能参加开幕典礼,上了主席台,很激动,所以流下热泪.
B.老人被居里夫人的这种成名不忘小时侯教过她的老师的美德感动,所以流下热泪.
C.老人看到会场的热烈场面,感动得流下热泪。
(3)本文主要写了居里夫人哪两件事?(4分)
① ②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你认为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5、阅读。
毛主席带领红军战士爬雪山(节选)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红军战士爬雪山了。看,毛主席走在队伍最前头。开始,虽然雪浅,可是,脚下滑,有时向上爬两步就会滑下几步来。爬了一会儿,雪越来越深了。谁要不小心一脚踩进雪窝里,整个身子就会陷下去,半天也爬不出来!
①一个警卫战士想去搀扶毛主席,不料脚下一滑,站都站不住,毛主席伸出一双大手把他拉住了。毛主席没有穿棉衣,他那灰色的裤子和黑色的布鞋都湿透了。警卫战士小陈走到毛主席面前说:“主席!这山太难上了,让我搀扶着您走吧!”
“不!”毛主席一边走一边说,“你和我一样的累嘛!”走到半山腰,忽然,乌云贴着山顶,暴风越刮越大。“主席!要下雪了吧?”小陈问。②毛主席迎着暴风抬头望去,神情自若地说:“马上就要下雪了!”话刚说完,一阵像鸡蛋大小的冰雹没头没脑地打了下来。战士们撑起油布,让毛主席站在中间,大家围在四周,这时,暴风呼呼、雷声隆隆、雪花飘飘,简直像天塌一样。“同志们!坚持住!坚持就是胜利!”山顶上传来有力的呼喊声,鲜艳的红旗哗啦啦地飘着。
毛主席笑着对大家说:“那是宣传队的同志们,我们要很好地学习他们这种顽强的精神。”
大雪山天气说变就变,一会儿暴风雪停了,火红的太阳又出现在天空。毛主席健步登山,和战士们一起到达了山顶。
这时,大家觉得透不过气来,心怦怦地跳得很快,直想坐下来歇一会儿。③毛主席和蔼地说:“同志们,我们不能在这里休息!这里空气稀薄,有危险。再加一把劲儿下山去!”战士们一听都欢腾起来,很快地跟随毛主席下了山。
【1】联系上下文,“神情自若”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文中的画线句子,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1)句①是对警卫战士和毛主席的________描写,“一双大手把他拉住了”,当时警卫战士在
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句②是对毛主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体现了毛主席的_______________的革命主义精神。
(3)下列对句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毛主席体贴关心战士。 B.坚持才能胜利。
C.毛主席对革命有必胜的信心。 D.毛主席有钢铁般的意志。
【3】本文中所讲的毛主席的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①母亲哭了,在摇曳的光影里。六十年了,多少苦涩的泪伴着逝去的岁月,在母亲的脸上流呀流,流走了母亲满头的青丝,流成了道道细密的小河。
②从出生那一天起,我就把无尽的牵挂和愁苦带给了她,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
③不满一岁的时候,我得了急性肠炎,这病在三十多年前的农村,是可以置人于死命的。当时,已经担任村支书的父亲远在几百里外的地委党校学习。母亲抱着气息奄奄的我,冲进雷电交加的茫茫雨夜,一路跌跌撞撞,终于在子夜敲开了十多里外一个老中医的家门。母亲跪在老中医的面前,求他救救她的儿子。她再次用她的泪感动了上苍,我竟死里逃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④说起来,我还算给母亲争气,从小学到中学一路读过来,没让她失望。那年我参加高考竟考了个全县文科第一,母亲连夜把我的被子拆了,添了一层新棉絮。灯光下,她手中的针线起起落落,点点滴滴的泪水连同那颗慈母心都缝进了那厚厚的棉被里。
⑤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一个新兴城市工作。母亲没盼来的不是儿子过年归来的团圆,而是我患病住院的音讯。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我的心里满是对母亲深深的歉意,为什么我带给她的总是流不尽的泪?我真是一个不怀好意的讨债鬼吗?
⑥在以后整整十八个月的日子里,病魔与死神将我这个不满24岁的生命当成它们手中的一根扯来扯去的橡皮筋,母亲用她带血的泪水和根根白发陪着我一道和它们较量,最终我竟奇迹般摆脱了死神的纠缠,可是它并没有空手而去,带走了我的一双眼睛。
⑦面对失明的儿子,已心碎的母亲,就如做错了事的孩子,不知如何才能不惹我发怒。黑暗中,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她竟看见了,忙把一支烟放到我手中,然后又急急忙忙地去找火柴。我深吸一口香烟,许久才伴着一声重重的叹息吐出浓浓的烟雾。母亲又小心翼翼地开口了:“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可我们总还要活下去!”“活?像我这样活着有啥用?”这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顺着母亲的话茬儿答言,母亲受到了更大的鼓励:“咋没用,只要你还活着,只要我和你爹下地回来能看到炕上坐着我们的儿子,我们心里就踏实,就有奔头……”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落在长出新芽的树上沙沙作响,忽觉得脸上痒痒的,用手去摸,是泪。
⑧肆虐的风暴过去了,生命之树带着累累伤痕又艰难地站了起来。在家休养了三年,我又鼓起勇气上路了,因为有母亲那句“咱要好好活!”我必须走出一条活的路来。几年来我的脚下已有一条路的雏形,尽管还不是很清晰,尽管还很狭窄,但那是我自己用脚踩出来的,是我活着的见证,这条路上有我的梦,也有母亲的泪。如果说我的生命是一条船,那么母亲的眼泪就是一条河了。
⑨母亲啊,你的眼泪真是一条流不尽的河,每当我的生命之船搁浅了,你总是用自己的生命托起我这只船,送我到远方。
【1】短文中有不少叠字叠词的运用,找一找,照样子写下来。
(1)浓浓的烟雾 厚厚的棉被 (_________)歉意 (__________)叹息
(2)茫茫雨夜 (_________)伤痕 气息(__________) 小心(__________)
【2】短文围绕“母亲为我流泪”写了四件事,照样子概括出来。
①“我”得急性肠炎,母亲抱着“我”夜里冒雨步行十多里,跪求老中医为“我”治病。
②________________
③“我”患病住院,母亲赶赴医院照顾“我”。
④________________
【3】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为什么说母亲的生命成为了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
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跑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注意带点的词,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文章多次写到母亲的眼泪,而写“我”流泪,仅在第⑦自然段结尾一处。“我”此时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2)你有过“用手去摸,是泪”的经历吗?试着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你对本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绿茵茵的草地上,动物们正尽情地玩耍。小蜗牛懒洋洋地趴在被太阳晒得暖烘烘的石头上羡慕地看着。
小白兔摘了几朵色彩斑斓的花朵戴在头上,飞似的在草地上奔跑着,身后留下一条美丽的弧线。“唉,我要是能有小白兔的一半灵活就很满足了。”小蜗牛万般无奈地瞄了一眼自己身上那深褐色条纹的壳。
毛茸茸的,刚出妈妈“育儿袋”不久的小袋鼠绕着果树活蹦乱跳,一跳就是好几米远。“玩得多痛快呀,轻轻一跳就够我爬上好几个时辰……”小蜗牛烦躁地抖动了一下那沉甸甸的壳,像要摆脱它似的。
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着,小蜗牛望着小鸟,懊丧地想:“看来我一辈子都是这样了,真没意思!”
这时,一位天使从天而降。她那洁白无瑕的翅膀和头上神奇的光环闪闪发光,金黄的头发从头披到地。
“我能帮你实现一个半愿望,记住,是一个半。”天使说。
“我……希望不要我身上那讨厌的壳。”小蜗牛激动得连声音都颤抖了。
“好吧,那还有半个愿望呢?”
“以后再说吧。”小蜗牛一副迫不急待的样子。
倏地,天使消失了,小蜗牛身上的壳也不见了。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小蜗牛不停地打滚、跳跃、东奔西跑......
夜幕降临,小蜗牛躲在冰凉的大石块的缝隙中,顿感寒气刺骨、直打哆嗦。这时,他才第一次感到自己身上之壳的价值所在,他为自己的无知和鲁莽悔恨不已。
“对了,我还有半个愿望没实现呢。”小蜗牛正在自言自语着,那可爱的天使一眨眼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是的,我还能满足你半个愿望。”
“我想要回我原来那只壳。”小蜗牛毫不犹豫地说。“那你只能得到半个。”天使遗憾地说。
“那……”话音刚落,天使消失了。
第二天,小蜗牛终于如愿以偿了,他趴在石头上,看着草地上玩耍的动物们。心理想:只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最适用的。
【1】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如愿以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写小动物动作的词分别是:
小鸟:_______ 小白兔:___________
袋鼠:_______ 小蜗牛:___________
【3】请为这篇短文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4】请谈谈你对“只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最适用的”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主要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午
①从小,我就逃避午睡。
②那时候,在北方乡下,我们家的院子很深,本来就静,午睡的时候就更静了。
③母条总是逼着我午睡,而我,却常常在母亲睡着以后,悄悄地( ),轻轻地( )那一尺高的门槛,( )开着荷花的院子,( )通往后花园的小门,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
④看!后花园真是色彩丰富!
⑤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白的、粉的、蓝的、紫的,还有一半粉一半白,一半蓝一半红的,你简直数不清它们有多少种颜色!这些花在微风中摇动着,带着孩子似的娇羞。
⑥花园的左边是菜园,种着刚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葱和被一个无形的嘴吹得越来越肥胖的茄子。可爱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着园中这一片宁静。
⑦右边是花房,里面住着胆小娇贵的南方来的花。
⑧祖母说,花园里面有狐仙,不许小孩子进去。我总是偷偷地往里走两三步,然后站在满是泥土的台阶上,想象狐仙的样子。
⑨在我想来,狐仙是个爱午睡的老爷爷,留着长长的白胡须,穿着和胡须同色的布裤子。
⑩“即使他发现我进来,他也懒得干涉我的。”我想。
⑪而且,他可以同花朵们住在一起,我是多么羡慕他呀!
⑫地上总是有很多蚂蚁。它们一向勤劳,不停地忙着。
⑬我看着它们匆匆地忙来忙去,可以看很久。不知为什么,它们那样吸引我的注意。我并不欣赏它们那瘦小的模样,但我欣赏它们的动作,沉着、迅速而有规律。有时,我也担心它们会迷路,当我看见一只蚂蚁走得太远的时候,就用一根小草把它轻轻地拨回来。我不知道这样是否会扰乱了它的工作,耽误了它完成任务。
⑭小时候的夏日中午,总是这样过去,我从不厌倦那充满着生命快乐的花园。
⑮现在,在这炎热的小岛上,我仍旧喜爱夏日的中午,我仍旧逃避午睡,因为那一大片绿色的稻田。风从海上缓缓地吹来,吹过院中大叶子的树木,发出湖水一般的声音。只有在炎热的夏日中午,才会有这样带着凉爽的声音!
⑯我坐在房前的躺椅上。
⑰花醒着,草木醒着,风醒着,我也醒着,在夏日中午的阳光里。
⑱我逃避午睡,因为我爱这世界。
(选自台湾作家罗兰的《罗兰小语》)
【1】“逃避午睡”是短文的线索,这个词在短文中出现______次。作者小时候逃避午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成年以后逃避午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的第⑤⑥⑬段分别写了三幅有趣的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给图画起个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蚂蚁图。
【3】从短文的第⑤、⑥、⑬段,读者可以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在这三段中,你最喜欢哪个段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句话直接写出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请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与理解。
荷叶·母亲
①父条的朋友送给我们两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一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花了——但故多的因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国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因里最初开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妹。大家都喜欢,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展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造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辙拦天空下的荫蔽?
【1】本文500余字,我的阅读时间约是_________分钟。
【2】阅读时,边读边想,找出文章线索,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读短文,摘取文中描写“我”心情的词句,体现“我”心情的变化。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中,为什么“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作者为什么把母亲比作荷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鲸的祖先后来才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缩句)
。
2.松鼠跑得飞快。(改为比喻句)
。
3.黄鹂的住宅难道不漂亮吗?(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
21、按要求写句子。
(1)仿照例句,想象下列情景的具体画面,写一写。
例: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亮得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忙:___________________
(2)孙悟空必须保护师父西天取经。(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兴奋地告诉妈妈:“爸爸给我买的钢笔终于寄到家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为老舍爱养花,而且养了很多花。(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没有比这更好的表达大自然与人类亲密和谐的颂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①松鼠的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高高地向上翘着。(缩句)
②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缩句)
23、习作。
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安徒生童话中的小人鱼;有时一些情形会让你受到触动,如《祖父的园子》中“我”跟着祖父学种菜的温馨情景。那就把你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写下来吧。
提示:(1)写出题目。(2)先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你印象最深的部分。再选择一两处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具体的感想。(3)书写要认真、工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