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的诗句中依次填入的花名是( )
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出墙来
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 无处寻。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④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桃花 红杏 菜花 梨花
B.红杏 菜花 梨花 桃花
C.桃花 梨花 红杏 菜花
D.菜花 桃花 梨花 红杏
2、下列对课文内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为了表现车夫祥子旺盛的生命力,生动地描写了他的一连串动作。
B.《威尼斯的小艇》描写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C.在课文《手指》中,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了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
3、选词填空。
辽阔 广阔 宽阔
(1)载着邓小平爷爷的骨灰在( )的海面上空盘旋。
(2)家乡一条条( )的公路,有着邓小平爷爷的功劳。
(3)什么最( )?那是邓小平爷爷的胸怀。
爱戴 热爱 爱抚
(1)为国操劳了一生的邓小平爷爷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 )。
(2)想到以后再也得不到邓小平的( )了,邓朴方的眼泪流了下来。
(3)邓小平同志深深地( )着自己的祖国。
4、比一比再组词。
嫌________ 捡________ 思_________萝_________
赚________ 检_________ 恩_________箩_________
待dāi______ 待dài______ 便biàn_______ 便pián _______
5、读拼音写词语。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众(_____)拱(____) 难以(______)信 (_____)口不提
负荆(_____)(_____) (_____)心(_____)血 千真(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诗句、名言、歇后语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2)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一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深千帐灯。
(4)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虚心万事能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梅花香自苦寒来。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8)芝麻开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孔夫子搬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青山________ 歌舞________
9、课外阅读。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到被卷到海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姗姗而来,近了,近了……
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 旋绕)了几圈,“扑啦”一声落到了船上。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成了朋友。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土安家落户。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笃厚。
清晨,当第一束阳光(照进 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淙淙。人类给它以生命,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奉献给了哺育它的人。可能都是这样?艺术家们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
小鸟给远航生活(涂上 蒙上)了一层浪漫色调。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呀,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乌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慈爱的水手们决定放开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篮去,回到蓝色的故乡去。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它站在许多人的头上,肩上,掌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的画面……
【1】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词语。
【2】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毫不悭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不释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照第1自然段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鸟和水手为什么能结为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句子中连用两个感叹号,你有什么感觉?你能想象一下,小鸟在想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荷塘旧事(节选)
①有时,我们排成整齐的横队,有人发一声喊,只听得“扑通通”“扑通通”,像哪个鼓队敲乱了套似的一阵乱响,身后翻着大菊花似的浪。这就是我们常玩的“狗刨比赛”。
②“刨”到岸边,人人都气喘吁吁,仰面倒在柔软的沙滩上。太阳热烘烘的,晒得我们昏昏欲睡,驾云似的。
③有时,我们分成两队,相互击水。那情景更是闹得慌,急速的水线向对方射去,又从对方射来,水线交射在一起,撞击出点点白珠,腾起,落下。“哗哗”的撩水声,“呀呀”的叫喊声,乱糟槽响成一片。塘边树上的鸟也被骇得停止了鸣叫。两条战线越逼越近,最后混成一团。搞不清谁和谁是一队的了,只是闭着眼,嘴里“扑扑”地吐着,使劲往外击水。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
【1】阅读选文,用“//”在原文上划分层次,并说一说分层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3】“扑通通”描写的是孩子们跳水时的(______),突出了比赛的慌乱和紧张。再写两个这样的ABB式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③自然段中找出拟声词,并结合语言环境说说它们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自然段是(_____)描写。“塘边树上的鸟也被骇得停止了鸣叫。”这句话从(_____)烘托出“我们”击水时的紧张激烈。
【6】选文中描写的内容表现了这些孩子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桥》
弯弯的拱桥像彩虹一样横跨江面,坚实的桥墩像巨人一样稳稳地屹立在江心。
桥下是终年流不尽的江水,桥上从早到晚是过不完的行人。过桥的人啊,成千上万,有谁注意过这普通的拱桥?然而,桥是值得赞美的,我要赞美这平凡的桥。
我赞美桥的朴实。比起那几十层的高楼大厦,也许它算不上雄伟;比起那玲珑的建筑物,也许它算不上精致。然而,它朴素、庄重。它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衣,但是它有充实的内心。你看,无论人们把它安置在哪里,他都默默地在那里承担着自己的义务,尽自己的职责。它把为人们开辟一条伸向彼岸的通道,当做最大的快乐。
我赞美桥的勤劳。清晨,拱桥迎来了第一辆早班的汽车。深夜、桥上闪烁的灯光送走了最后一批夜班工人。每日里,无数车辆从它身上驶过,成千上万的人们从它身上走过,脚下的流水也一刻不停地冲击着它。然而,它从未有过一点倦怠,也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它只是埋头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我赞美桥的无私。桥,是通向目的地的必由之路。人们在到达终点而欢欣的时候,往往忘记了这曾经走过的桥,而桥却无私地把自己贡献给人们,甘当人们的垫脚石。
桥,朴实、辛勤,无私的桥,我赞美你!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自私 ( ) 批评( )
【2】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填序号)。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反问
(1) 弯弯的拱桥像彩虹一样横跨江面。 ( )
(2)过桥的人啊,成千上万,有谁注意过这普通的拱桥? ( )
【3】文中画“ ”句子是一个( ),把( )比作( )。
【4】作者赞美桥是因为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2、课外阅读。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果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衷心 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 努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1】短文选自课文《_______》,这个病人名叫______。请用“___”划出文中最能体现他意志顽强的句子。
【2】用“/”划去括号中不合活的词语。
13、阅读下面开胃理脾丸说明书,完成练习。
【通用名称】开胃理脾丸 【生产企业】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 【药品类型】中成药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1020880 【有效期】36月 【功能主治】开胃健脾。用于脾胃不和引起的饮食无味,嗳气倒呃,胃脘胀满。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3次。儿童及老年人遵医嘱。 【注意事项】1.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2.不适用于口干、舌少津,或有手足心热,食欲不振,脘腹作胀,大便干。3.哺乳期妇女慎用。4.小儿用法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5.服药三天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症状时,应立即停用并到医院诊治。6.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8.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9.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禁忌】孕妇忌服。 【主要成份】党参,白术(麸炒)、茯苓、甘草(蜜炙)、山药(麸炒)、陈皮,木香,白芍、焦神曲、焦谷芽、焦麦芽。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甘、微苦。 【贮藏】密封。 |
【1】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把“慎用”“忌用”“禁用”三个词填到后面的括号里。
①警告患者绝对不能使用。( )
②警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比较明确,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很大。( )
③警告患者小心不良反应出现,如有就不要继续服用。( )
【2】用法用量中“遵医嘱”的意思是什么?
____
【3】你了解到开胃理脾丸主治____。生产厂家是____。药品的身份证指的是____。
【4】出现以下哪种情况,医生可能建议服用开胃理脾丸( )
①天气寒冷,衣服穿的少导致感冒了,食欲低下。
②冰激凌吃多了,导致食欲低下、食少便多。
③参加长跑比赛,赛后感觉恶心呕吐。
④经常反胃、腹部胀满,不想吃东西,面黄肌瘦。
14、课外阅读
窃读记(节选)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1】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我”阅读后的快乐和满足?用波浪线画出来。
【2】“脚站得有些麻木”与“浑身轻松”运用的写法和作用是( )
A.对偶,用来表现身体和心理上的不同感受。
B.对比,用窃读的不容易来突出读书的快乐。
C.对仗,用身体上的不适来反衬心理上的轻松。
【3】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人是读书长大的,也是吃饭长大的。
B.一个人既需要粮食哺育身体,又需要读书来增长智慧。一个是物质食粮,一个是精神食粮,二者缺一不可。
C.一个人要读书、吃饭才能长身体。
1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孙膑庞涓斗智
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当时齐威王正在改革图强,他跟孙膑谈论兵法后,对孙膑大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面。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残疾人,当了大将,会让人笑话。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为大将吧。”
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孙膑坐在一辆有篷的车子里,帮助田忌出主意。
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打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庞涓听到了,一定会放弃邯郸,往回跑。我们在半道上等着,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把他打败。”
田忌就按照这个计策去做,庞涓大败。
齐国大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那时候,齐威王已经死了。他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韩国。孙摈又使出他的老法子,不去救韩,却直接去攻魏国。
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齐国的兵马已经攻进魏国了。
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这时候,齐军已经退了。庞涓查看了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发现只有能够供五万人用的了。
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发现只剩两万人用的了。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
一直追到马陵,正是天快黑的时候。马陵道十分狭窄,路旁边都是障碍物。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就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去。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前面的路被木头堵住啦!”
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被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细细瞧去,那棵树的一面还被到去了树皮,上面影影绰绰地还写着几个大字,因为天色昏暗,看不清楚。
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有几个兵士点起火把来。映着火光一瞧,那树上面写的是:“庞涓死于此树下。”
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但已经晚了。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箭,像飞蝗似的向魏军射来。一时间,马陵道两旁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士兵。
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上来。他算准魏兵在这个时辰到达马陵,预先埋伏好一批弓箭手,吩咐他们只要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
【1】本文1000余字,我的阅读时间约______分钟。
【2】根据文章内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为下列事件排序。(填序号)
①围魏救赵 ②庞涓自杀 ③相见恨晚 ④围魏救韩 ⑤减灶诱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两个主要人物,请你在文中找出他们的事迹,并谈谈他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人物 | 事迹 | 印象 |
庞涓 |
|
|
孙膑 |
|
|
16、阅读芳草园。
____________________
与诗词同行,生命便会充满诗情画意;与诗词同行,生命便能体会苦心孤诣;与诗词同行,生命之意亦会不言而喻。
诗词是一种美。“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于我,这是一种美的极致。美有很多种,但凝聚在诗词中的点滴却总能给人带来一种暗喻,一种不言而喻的宁静。“绿地芳草满晴波”是初春随处可见的美,“长河落日圆”是大漠壮观的美,“深山夕照深秋雨”是一种塞外边疆孤寂的美……与诗词同行,生命便会充满诗情画意。坐看诗中细绘美的极致,连“一点星如雨”的平常景色,都令人发叹:生命中,美是如此的诗情画意。
诗词是一种意。“长风破浪会有时”——于我,这是一种意气的决然。诗人们将自己的精神注入笔下,勾勒一幅胸腔中感慨已久的宏伟之图。“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苏轼的旷达;“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是李白劝勉的正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白居易向往的深情;“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郑燮青睐的坚韧;“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王昌龄誓死的忠诚。与诗词同行,生命便能明了苦心孤诣。早我们几百年、几千年的古人们,愿用最唯美的方式使我们传承他们多年才洞悉的道理。那些诗词的意,咀嚼千万遍才体会到苦心长存。
诗词是我愿同行一世的伴侣。诗词醇厚香浓,是一种不可忘却的悠悠文化。只需站在远处,倾听诗词的慢声细语,然后站在风中,除却妄念,感受诗词的美景与写意。光影流逝,意兴阑珊,当心底花开时,转身,抑或前行,生命的归程澄明如镜。只为你的美、你的意,我的生命中就应该有你,同我前行,给我以美的享受、意的教导。
【1】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短文中引用了很多诗句,你最欣赏哪一句?请试着说说它带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的构段方式是____________,第二、三、四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4】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短文的主要观点来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家乡有一向“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易于——_____ 平稳——______
假如——_____ 停脚——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协调有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绰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句,把______ 比作_______。
【4】这段话主要讲的是:( )
A.家乡的搭石很美。
B.我爱家乡的搭石。
C.过搭石的速度要快。
18、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在画线字正确的读音下画“√”。
俗语(sú shú) 协调有序(xéi xié) 人影绰绰(zhuó chuò) 伏下身子(fú fǔ)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经常—(_______) 大概—(_______) 情景—(_______)
【3】第二段通过描写走搭石的两种情景来反映乡亲们的感情,这两种情景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句俗语,并说说意思。
“搭石”要“紧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5】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①一张小小的邮票,联结着__________,也联结着__________。
②风筝飞上了高高的天空,带去了___________,也带去了___________。
【6】课文中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请试着写一写你发现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①孩子上学了,作为妈妈,哪个不希望听到来自学校的好消息。然而,每次家长会,都令她失望,因为人家都有一个聪明乖顺的孩子,而她的孩子却愚顽不化。
②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③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④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⑤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⑥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⑦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⑧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⑨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⑩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跟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上这所学校。
⑪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⑫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解释词语:
愚顽不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捺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
【3】文章第10自然段中“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这是对文中“儿子”的__________描写,这样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初中的老师告诉这位母亲“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而她却对儿子说“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和“很有希望”这两种说法的区别在哪里?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
【5】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请你想一想,假如你是文中的“儿子”,后面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
20、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下面两句话。
花生的味道美。 花生可以榨油。
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小孩掉河里,我们不能见死不救。(改成反问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将下面的句子改为比喻句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
23、写作
题目:假如我会变
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猪八戒也会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给你一次“变”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故事。在故事里,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