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意思表达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是( )
A.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B.圆明园的毁灭怎么能说不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C.圆明园的毁灭不能说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D.圆明园的毁灭不能不说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下列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沉甸甸(diàn) 划归(huá) 侵略(lüè)
B.呕心沥血(lì) 客舍(shě) 红晕(yūn)
C.面面相觑(qù) 规律(lǜ) 堆砌(qì)
3、下列语句中,同时运用了对比描写和静态描写的一项是( )
A.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B.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C.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
4、根据句意写出“漂亮”的反义词。
(1)运动会这一天,孩子们都穿着漂亮的衣服,开心地来到了场地。( )
(2)这件事,我们完成得真漂亮。( )
5、语言积累。
1.好诗含万物。诗歌优美动听,包罗万象,既有以“蝉”赞美高洁品格的“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又有描写节日的“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有“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的爱国情怀,也有“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期盼和抱负 。
2.佳句道真理。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在理想上,要铭记梁启超“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_____!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___!”的呐喊,激起我们强烈的爱国情。在学习上,要做到葛洪说的“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______”,懂得时间的珍贵。
3.美景赏心悦。白鹭精巧:“那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___________的脚,________则嫌长,_________则嫌短,__________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蝉声远传:“______________,流响出疏桐”
6、查字典填空。
(1)“残”的音序是( ),部首是( ),再查( )画,字典中的解释有:①不完整,残缺;②剩余的,将尽的;③伤害,毁坏;④凶恶。在“一道残阳铺水中”应选第( )种解释。
(2)如果不认识“瑟”字,可以用___查字法来查字典。要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画。“瑟瑟”在《暮江吟》中的意思是________(①发抖 ②碧绿色)。
7、照样子,写词语。
冷嘲热讽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无稽之谈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8、补充词语。
________的山路 ________地瞄准敌人
________的力气 ________地躺着尸体
________的怒火 ________地完成任务
________的喜悦 ________地打
9、课外阅读。
闲谈“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
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因为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这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 )在一天之内,( )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意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 )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如文中括号里。
虽然……但是…… 即使……也…… 无论……都…… 既……又……
【2】在短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A.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
B.根据人的个体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或方式对待。( )
【3】填空。短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位名人的读书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A.短文告诉我们:读书方法因人面异,我们要灵活读书。( )
B.短文告诉我们: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都适合我们。( )
【5】你认为哪个读书方法好?为什么?你有什么读书的好方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习题。
【材料一】初识袁隆平
①“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哀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袁隆平的颁奖词是: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chóu),淡泊名利,一个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材料二】稻田里的守望者
①据统计,在1978到1988年间,因为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中国粮食累计增产1000亿公斤以上。这些粮食不知道多养活了多少人。①②2000年,他的超级杂交稻,有数十个百亩片亩产700公斤以上。
②2004年,亩产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
③2017年,87岁的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湘两优900”创下亩产记录,亩产高达1149公斤。
④2020年,90岁的哀隆平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实验试种海水稻。他计划用8年时间,在全国盐碱地种一亿亩海水稻,这样可以多养活一亿中国人。
【材料三】
【材料四】写给母亲的一封信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①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②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
⑤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凤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⑥★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⑦ ③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⑧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
【1】理解词语的意思。
联系下文“一个农夫”,我知道“田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直观呈现了袁隆平对名声和金钱的态度,我知道“淡泊名利”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采用了具体的数字和时间进行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一中摘录与材料三照应的语句。(用原文作答,独立成段、行款整齐、书写美观)
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材料三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说“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请读读材料四中借“★”的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母亲对袁隆平成长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的3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读材料四中画“______”的3处句子、体会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选填体会情感的方法(用2B铅笔填涂)
A.倡助具体事物 B.抓住直接抒情语句 C.朗读 D.场景、细节 E.想象
文中语句 | 表达的思想感情 | 体会的方法(选填序号) |
第①处句子 | ①______ | ②______ |
第②处句子 | 对母亲的愧疚 | ③______ |
第③处句子 | ④______ | ⑤______ |
【7】袁隆平不仅是“______”“______””获得者,还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的人。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白天,它这样(淘,陶)气地(de dì)陪伴我;天色入(暮,幕),它就在父母(再,在)三的呼唤声中,飞回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竞)趴在我的肩头睡着(zháo zhe)了,银灰色的眼睑(jiǎn liǎn)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shú shóu)!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我能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地(de dì) 睡着(zháo zhe)
眼睑(jiǎn liǎn) 好熟(shú shóu)
【2】我能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
(淘,陶)________气 入________ (暮,幕)
(再,在)________三 (竟,竞)________然
【3】我知道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
眼睑:________
流泻:________
【4】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你有哪些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礼物
①他推着那辆崭新的“安琪儿”慢慢走着,想着女儿看到这辆自行车时将有的雀跃欢呼,他为自己选择的礼物不由自主地笑了,他知道一辆自行车对女儿的意义。
②女儿很不幸,他总是这么认为,在她最需要母爱的时候,却失去了母亲。当时,他就暗暗发誓,今后,他会将此生所有的爱都交给自己的女儿,女儿就是他的唯一,是他所有的财富,他定会让女儿享受到别人能享受的全部的爱。
③但是他只是一家小工厂的工人,每月那点可怜的收入,除去父女俩的生活费用所剩无几。别的孩子一年四季总有新衣服穿,女儿却一年到头总穿着那件洗得发白了的校服;别的孩子可将大把大把的钱扔进电子游戏室,而女儿仅有的娱乐就是帮那个几年前花一块五毛钱买的洋娃娃梳梳头;别的孩子都是每天坐在饭桌前等着开饭,女儿却差不多负担了所有的家务……这一切,使他对女儿产生了深深的内疚感,女儿弱小的双肩本不该承受这一切啊!
④“没妈的孩子真可怜。”一听到邻里这样的议论,他的心就像被针扎着一样疼。
⑤女儿是非常优秀的。每一次的考试,每一次的学科竟赛,女儿总是第一。他为有这样的女儿而骄做。他不知道别的家长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自豪感,是怎样来庆祝的,他能做的,就是让女儿吃上一顿她爱吃的莱。
⑥女儿快十五岁了。一天,他说:“等你再拿一个第一,爸爸买辆自行车给你。”女儿的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暗淡了下来:“不,爸爸,我真的不需要。”虽然女儿这样说,但他明白,一辆自行车对女儿的意义。
⑦上小学时,别的孩子有车接送,他却只能每天牵着女儿的小手陪她走到学校。现在女儿上了中学,不用他送了,可他知道,学校离家更远了,别的孩子都骑自行车,可女儿……每当刮风下雨,女儿回来总是一身泥水,一脸疲惫,他见了不知道多心疼。他也曾每天给女儿几元钱,让她乘公共汽车,女儿收下后,却在他生日那天送了他一双不很名贵却足以让他珍惜一辈子的皮鞋。女儿也知道,他太需要一双皮鞋了。女儿真的很乖,他为有这样的女儿而骄做。
⑧这次考试后,他发现女儿沉默了许多,考试成绩也迟迟没有告诉他,他隐隐猜出几分,却什么也没问。他决定无论如何,一定会在女儿生日那天实现自己的承诺。
⑨今天,就是女儿十五岁的生日,一大早,女儿出乎意料地主动给他看了成绩;那是一个比以往任何一次考试都低很多的分数。“没关系的,要相信自己。”他擦干女儿眼角的泪,对她说。
⑩尽管女儿没得到第一,他仍旧去了商店,挑来挑去,最终,他选了一辆“安琪儿”,红色的——红色代表希望,女儿一定喜欢。
⑪回到家,女儿已将饭做好了。“来,看看爸爸给你买的生日礼物。”他拉着女儿的手说。
⑫女儿诧异地跟着他出了家门,mò( )地,女儿惊异了。一滴,又一滴厖女儿的泪正一滴一滴往下落。
⑬“喜欢吗?”他问女儿。
⑭半晌,女儿才抬起头说:“爸爸,对不起。”
⑮“傻孩子。都十五岁了,还尽说傻话。”他摸了摸女儿柔软的头发,又轻轻擦去女儿脸上的泪水。
⑯“你长大了。”他长长舒了一口气,这才发现,女儿眼里竟又蓄满了泪水。
⑰“怎么了,你哪不舒服?”他焦急地问。
⑱女儿慢慢抬起头,轻轻地说:“其实,爸爸,这次我仍是第一。”
【1】写出第②自然段的注音字。
mò______地
【2】第③自然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自然段中女儿的眼睛为什么亮了一下,随即又黯淡了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表现了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
B.表现了女儿对父亲深深的爱。
C.表现了父女相互关爱的深情。
D.重点表现女儿的成熟、懂事。
【5】读完本文,你更喜欢文中的谁?请分析其性格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文中第二自然段通过写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了鸟生活的快乐。
【2】从文中摘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各一个并分析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静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画“ ”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天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的称呼。
B.第二个“鸟的天堂”指作者亲眼看见哪里的鸟儿生活得幸福、快乐,那棵大榕树确确实实是鸟儿生活的乐园。
C.“的确”的意思是“确实”,用在文中没有实在意义。
D.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赞美之情。
14、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詹天佑在美国
1881年,詹天佑从美国留学回来。归途中,他满怀希望,准备为祖国效劳。在轮船的甲板上,他提着一只小皮箱,陷入了沉思。
这是美国诺哈夫中学的一堂地理课,黑板上垂挂着屏幕,放着幻灯片,詹天佑正在听课。屏幕上出现了铁路、火车、满载的货物和肥沃的土地。老师开始讲解:这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最新式的火车。目前,美国和欧洲已把它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幻灯片切换了一张,出现的是另一幅景象:贫瘠的土地、枯瘦的农民、老牛破车在缓缓地前进。老师说:“这样的车子,这样的速度,国家落后,人民贫穷……”
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詹天佑痛心而惭愧地低下了头。
下课以后,他依然坐在那里默默不语。一个美国学生走过来,对詹天佑说:“那老牛破车是哪个国家的?”詹天佑不予理睬,那个学生嘲笑着说:“高才生,怎么连这个也回答不出来?恐怕是不好意思说吧!”詹天佑突然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是我们国家,但,那是暂时的。”“哈哈哈……还暂时,恐怕永远都会这样……”在一阵哄笑中,另一个学生说:“听说大英帝国在中国修了一条铁路,可你们的皇帝却硬说那是怪物,把它拆了,还扔到河里去了。”“哈哈哈……”又是一阵哄笑。詹天佑怒视着这一群傲慢无理的洋学生,强忍屈辱,愤然离开了教室。
“呜……”汽笛声打断了詹天佑的沉思。轮船靠岸了,他望着岸上同胞的亲切笑容,兴奋地踏上祖国的土地。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沉默着不说一句话。 (________)
(2)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________)
【2】詹天佑痛心而惭愧地低下头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概括第4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特殊含义,并写下来。
轮船靠岸了,他望着岸上同胞的亲切笑容,兴奋地踏上祖国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中间部分在写法上是( )。
A.顺叙 B.插叙 C.倒叙
15、阅读检阅台。
读新闻,完成练习。
7月7日,山东省青岛市,两只濒危黄嘴白鹭现身胶州湾白沙河入海口生态湿地,与其他小白鹭一起在水中觅食。河中丰富的鱼虾为各种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使此地成为青岛市一处重要的鸟类观测点。
据了解,2012年开始,青岛市城阳区在白沙河入海口建立了300亩生态湿地,这里形成了湖水、河流、湿地多层复合生态系统,每年吸引了众多候鸟在此栖息繁殖。
【1】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个简洁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则新闻,你获得了哪些关键信息?请你简要概括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共场所的一些提示语,有的比较生硬,如“禁止采花”;有的则充满情趣,如“珍惜我脆弱的生命,留下你美好的回忆”。请你为胶州湾白沙河入海口生态湿地写一则温馨有趣的保护白鹭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父爱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被尖利得到石头割破了脚,到医院包扎(1)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到了爸爸。弟弟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可是爸爸一点儿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爹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会儿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2)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地回过头,很快地瞟(3)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给文中加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A、zhā B、zā (_____)
(2)A、chà B、shà (_____)
(3)A、piào B、piǎo (_____)
【2】结合课文,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大发牢骚:就是说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话。
B.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C. 半信半疑: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3】弟弟为了得到父亲的关爱,如何夸大自己的伤势? ( )
A. 弟弟又哭又闹的。
B. 弟弟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
C. 缠着爸爸哭诉。
【4】结合原文说说文中加粗的字词的表达效果。( )
A. 加粗的部分用词非常准确,写出父亲假装不在意,其实内心极为在乎,表现了深沉的父爱。
B. 写出了父亲的神态,让人感受到了父亲的不在意。
C. 生动地写出了父亲是个心口不一的人。
【5】父亲的回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是因为( )
A. 那个同学的猜测被应验了。
B. 我们找到了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被父亲浓浓的父爱感动了。
C. 父亲的回头代表着爸爸不是真的一点儿不关心弟弟。
17、课外阅读。
关羽和周仓
①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关羽关公降服了一个叫周仓的人。这人是个大力士,长得非常魁梧,打起仗来勇猛极了,如虎入羊群,每次打仗都能立下大功。大家都夸周仓厉害,周仓也为自己的威武沾沾自喜。
②有一天,关羽和周仓两人赶路去某地,中途到一棵树下休息。
③关公看见树下有一群蚂蚁在爬来爬去,便对周仓说:“周仓,你不是军中的大力士吗?今天我们来比试比试,看谁力气大。”周仓一听很高兴,心想:“那你输定了!”于是说( )好啊( )怎么个比法( )是摔跤还是举重( )关羽道:“我们今天不比别的,比比看谁打死的蚂蚁多。”
④“什么?打蚂蚁?我周仓打过老虎,斗过狼犬,杀过无数猛将,打蚂蚁是小菜一碟!”周仓哈哈大笑。
⑤“不要小看蚂蚁哦!说不定,你还不是它们的对手呢!”关羽说道。
⑥“那你看我的吧!”周仓不以为然,伸出拳头,用力一砸。“嘭”的一下,地面被他砸出一个大坑,可蚂蚁却安然无恙,他却痛得哇哇大叫。关公伸出食指,轻轻一捏,一下捏死了好几只蚂蚁。周仓看得哑口无言。
(选文有删改)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标点符号。
【2】从文章第①段的画线句子中,能看出周仓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
【3】周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4】拳头打不死一只蚂蚁,但也有人说一根稻草能压死一头牛。请你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文字,按要求作答。
稚气未脱的明明跟着cí xiáng( )的爷爷来到湖泊边的草地上,他看到几只美丽的七星piáo( )虫,又一个在土kēng( )边找到了翅膀上带着芝麻斑点的蚌壳。随后,祖孙俩suí yì( )坐在yú shù( )的yīn liáng( )下,爷爷shú liàn( )地把西瓜切成小块,看着红红的瓜额,明明bù yóu zì zhǔ( )地咽了咽口水。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A.pō zī bàng
B.bó zhī bàng
C.pō zhī bàng
D.pō zhī bèng
【2】读拼音,写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3】“稚气未脱”中的“稚”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4】请连用几个动词写一写明明高兴地走在回家路上的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忆读书》选段,完成习题。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4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⑤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⑦总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倒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_______________
【3】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第一次读书是在舅父杨子敬指导下进行的,是舅父教她怎样读《三国演义》的。
B.“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是说母亲催促她睡觉,而她还想读书,于是哭了。
C.作者在一知半解读书时,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是因为“凯”与“诸”这两个字的读音与“岂”和“者”两字的读音相近。
D.读过《三国演义》后,作者对章回小说引发了兴趣,并对《水浒传》大为赞赏,认为其中的人物极具生动的个性,比《荡寇志》强多了。
【4】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把它们养在一个竹条编成的笼子里。(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吊兰长得很茂盛。(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花生不好看。花生很有用。(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1.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缩句)
2.鱼鳃翕动。(扩句)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1)那个渔民的儿子把埋在沙里的琥珀挖了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渐渐漫上来,把这片森林淹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缩句:
(3)一只小苍蝇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许多老松树在热辣辣的太阳光里,渗出厚厚的松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朝霞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大自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