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寻隐者不遇》的作者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 )。( )一词也是因他做诗严谨,肯下功夫的故事得来。
A. “苦吟诗人”;“斟酌” B. “苦吟诗人”;“推敲” C. “诗圣”;“推敲”
2、下列对《桂花雨》中“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段话作者将桂花树的样子与梅树进行对比,突出桂花树没有梅树姿态优雅。
B.这段话中从“笨笨的”一词,可以看出作者不喜欢桂花。
C.这段话从“不开花” “开花”两个方面来说明桂花的平淡无奇。
D.这段话最后作者点出喜爱桂花的原因——香气迷人。
3、火眼金睛。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树冠(guān guàn) 高兴(xīng xìng) 没空(kōng kòng)
颤抖(chàn zhàn) 难过(nán nàn) 时间(jiān jiàn)
4、课内回顾。
(1)“儿子的话犹如一把利剑穿进步亲的心。”这句话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如果用一个字替换“穿”字,可以换成 字。
(2)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许世友四次向母亲下跪的情形。许世友第一次向慈母下跪是因为 ;第二次下跪是因为 ;第三次下跪是因为 ;第四次下跪是因为 。从中我体会到 。
5、多音字组词。
龟 guī________ jūn________
挣 zhēng________ zhèng________
兴 xīng________ xìng________
6、重点词语(解释词语)。
(1)黯然神伤(àn rán shén shāng):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呕心沥血(ǒu xīn lì xu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正确、规范、美观。
diǎn lǐ píng héng gǎn jī xīn suān
( ) ( ) ( ) ( )
xián yì shū lǐ jūn liè yǔn nuò
( ) ( ) ( ) (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上了点年岁的人,________怎样急着赶路,_______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_________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______几个来回,直到_______了才肯离去。”这几句话通过对人的___________的刻画,表现了乡亲们______________的品质。
9、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我喜欢去植物园,是为了静。
②静,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不只是对那些抽象的东西如心灵、寂寞之类。它使我听见鸟声,听见水声,听见四脚爬虫在草叶间窸窸窣窣的“走路”声,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令耳朵听得很深;它使我看见叶面上的“血脉”,看见树顶间的青天,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眼睛望得更远更细,仿佛可以看到天涯海角处——也不过是一片极静的幽林。
③前几天,我偶然在中午的时候去了植物园。到处都是满溢的阳光洒上的金粉,连曲径上的小碎石都艳了起来,一切的静依然静着,却不知由哪儿飞来了许多花的访客——那些横飞的蜜蜂。草地上躲躲藏藏的苜蓿透露着若隐若现的紫色消息,一只淘气的蜂把它传给旁边的野花。那野花像一朵淡黄的云,轻柔得仿佛轻风一吹就会散。那只蜜蜂一站到花蕊上去,花茎就不胜负荷地弯垂下来。“太重啦”,仿佛有一声甜美的呼喊,吓得蜂儿直跳起来,花儿才又弹簧似的弹回原位,伸直了花梗。
1.结合上下文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
天涯海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胜负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说说“静,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前面一句的内容,在第②自然段中的两处横线上分别补写一个句子。
请你根据下面的比喻义填写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比喻见识短浅。( ) 比喻大功告成。( )
比喻用计脱身。( ) 比喻骗人离去。( )
比喻自取灭亡。( ) 比喻走投无路。( )
10、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记得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秋天来了》。教师读了一段范文之后,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sā sǎ)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你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于是,我的作文得到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圈(quān juàn juān)又点,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xiān xiǎn)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1】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用文中的词填空。
________的仙女 ________的果实 ________的衣衫
________的图书 ________的词语
【3】作者从写作中感悟到了什么?阅读做笔记记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用“ ”画出刘备说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中蕴含的一个成语是( )。
A.齐心协力 B.如鱼得水 C.渔翁得利 D.自由自在
【2】读画“ ”的句子,想一想:从刘备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顾茅庐”写的是____聘请____出山协助自己实现统一祖国的大业。短文写的是第___次去聘请时的故事。
【4】读第3自然段景物描写的句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诸葛亮居住的地方非常隐蔽,说明了他只寄心思于山林,无意出山。
B.诸葛亮选择的隐居地山势起伏,想给自己增加几分神秘感。
C.那里的山冈像一条卧龙,暗含着诸葛亮有着过人的才识。
12、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我原本想着替人照顾孩子,挣点钱补贴家用,没想到……”提起发生在16年前的往事唏嘘不已。
②1955年出生的刘芳是湖北麻城人,年轻时跟着丈夫来到黄石,生育了3个女儿。1988年,小女儿仅1岁多时,她的丈夫因故去世。家中失去了顶梁柱,一家人的生活陷入窘境。刘芳开始靠打零工赚钱养家糊口,做过油漆工、当过保洁员、摆过水果摊……
③2007年7月的一天,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刘芳做起兼职保姆。一天,一名男子抱着两岁多的儿子小杰来到刘芳家中,请刘芳帮忙照顾,每月工资800元。不料,小杰的父亲在支付两个月的工资后,便失联了。
④尽管生活拮据,善良的刘芳并没有将怨气迁怒在小杰身上,仍然一如既往地悉心照料着小杰。小杰3岁时,刘芳将他送进幼儿园,重新摆起了水果摊。
⑤“你都是50多岁的人了,何苦为难自己呢?”“哪天小杰的父母找上门来,你什么都落不到。”看着刘芳每天都这么辛苦,亲戚、朋友、邻居纷纷劝说她放弃抚养这个孩子。但是,当放学回来的小杰亲热地喊着“奶奶”时,刘芳的心融化了。“就算是养只猫养只狗,时间长了也会有感情,何况是一个乖巧的孩子”,刘芳说。她知道自己肩头的担子很重,唯有一步一步咬牙走下去。
⑥在最艰难的时候,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让刘芳的步子迈得更加坚定。当地教育局了解到刘芳的困难后,将小杰调整到了离家很近的小学上学;当地社区为小杰中办了低保,逢年过节都上门慰问……
⑦在对小杰的教育方面,刘芳从不含糊。自从小杰上学后,她每天要求孩子早晨6点起床,在家里学习半个小时后再去学校。这样的坚持,一直到小杰上高中住校后才结束。
⑧刘芳平时生活节俭,但对于小杰,她十分舍得花钱,想方设法地改善他的伙食。“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饮食不能太清淡了”,而平时她一人在家时,很少吃荤菜。
⑨16年来,刘芳的三个女儿深深地理解着母亲的善良和选择。她们把小杰当成亲人,辅导他做作业,给他做好吃的,为他付生活费,带他出去旅游……
⑩从无奈接手到视如己出,刘芳对小杰付出了全部。“我要是把孩子带废了,社会上的人会说我,他的家人也会怨我”,刘芳这句朴素的话语,透露出一份沉甸甸的善良和责任。
【1】在横线上给文章加一个恰当的题目。
【2】以下阅读方法,哪些是正确的 (多选题)。
A.读到第①自然段时,不懂“唏嘘不已”一词,可以停下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得知它的意思。
B.读第⑦自然段,第一眼看到“在对小杰的教育方面,刘芳从不含糊”时,可知本段大致意思。
C.要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尽量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准确。
D.读到第①自然段时,可以带着问题读课文,如: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要替人照顾孩子?这样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快,阅读的速度也快了。
【3】文章第⑩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是对刘芳的 _______描写,你从中体会到 _____________。请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刘芳在抚养小杰的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请你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刘芳对小杰的教育很重视。
B.刘芳的三个女儿很理解妈妈的选择。
C.亲戚、朋友、邻居纷纷劝说刘芳收养小杰。
D.刘芳和小杰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很多帮助。
【5】根据①﹣⑨自然段,想一想刘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生活里的书
材料一
2023年10月15日晚,昆明市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石林县民族体育场开幕。体育运动会设置了很多项目,如:抢花炮、摔跤、射弩、陀螺等12个竞赛项目和1个表演项目。来自全市的18个代表团参赛,参赛人员共1840人,其中运动员1457人,少数民族运动员1369人,占比94%。全体运动员将秉持“平等、团结、拼搏、奋进”的宗旨,用实际行动,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尽情地展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魅力。
材料二
户外运动在昆明兴起,有很多户外运动模式。例如:“户外+健身”,增加耐力、坚强体魄,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户外+社交”,结实志趣相投的驴友,开启说走就走的旅行;“户外+亲子游”,找到户外“遛娃”的好去处。
材料三
①昆明长虫山又名蛇山,位于昆明市北市区龙泉镇,蜿蜒的山势,它犹如一条“巨蟒”蜿蜒盘旋在昆明之北。因山形似蛇而得名“长虫”。它独特的溶岩地貌、开阔的视野,吸引了众多的昆明人,定期或不定期的去登高览胜。这不仅是一项特殊的户外运动,更是昆明人对长虫山的一种挚爱。
②中午,爬到长虫山顶,站在山顶看云,云在城区上空悠悠飘荡,或在山峦处厚重地凝集。傍晚,眺望沐浴在夕阳下的整个昆明城,看着霞光消散、万家灯火逐一点亮,真是别有一番意境。落日的余晖覆盖了整座城市,一整天的疲劳也在绝美的落日中逐渐消散。
【1】阅读以上材料,判断下列句子正误,将正确答案涂黑。
(1)所有的年轻人都喜欢户外运动。 [√] [×]
(2)参加昆明市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少数民族选手占比最高。[√] [×]
(3)户外运动在昆明兴起,户外运动模式一共有三种。[√] [×]
【2】材料一中画“ ”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的说明方法,清晰地呈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想了解昆明户外活动的相关数据,他应该关注材料( ),从材料中可以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第②自然段描绘了两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画起一个名字,画面一 _______________,画面二 ______________。
【5】请你添加动态、静态描写的语句,适当补充说明,把下面的画面写具体。
天空上飘着白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夜读
书籍是通往心灵的小路。读书,使我远离浮躁(zào zóo);读书,使我宁静淡泊
(bái bó)。读书让我在沉闷的日常生活中还能呼吸到一点自由清新的空气。忙完一天的工作,伴着一室的温馨(xīn xiāng),找一个舒适的姿势,捧一本心仪(yí yì)已久的书,快快进入那个空灵美妙的读书境界中去吧。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平静 宁静)从容地流连于书籍之间,让书香溢满我的心田,让书香释放我的情感,让书香提升我的境界。今天,留存一点读书的情结,多好呀!
书籍是人生忠实的伴侣。别看它沉默不语,它却能满足我情感的一切需要。至少,它在我(沉闷 烦闷)的时候不会将背脊(jí jǐ)向着我。有书相伴,在我悲哀的时候让我得到安慰,在我消沉的时候会得到警示,在我兴奋的时候帮助我恢复平静,在我得意的时候也教我不要忘形。无论多忙多累,无论走得多远,随身带一本书,我就永远不会感受到孤独。
书籍是生命旅程的写真。不同年龄、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阅读,是不一样的韵味。年少时候读《三国演义》,读《水浒传》能一口气读到天明。但现在,我喜欢看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的书,体味着人到中年的那种况味。我也不会贪读过久,因为明天还有许多重要的事等着已进入而立之年的我。在这宁静的夜里,哪怕只读个三五页,对我来说,已是一种奢侈,已足以让我感到自豪,感到满足。
窗外夜色渐深,我的睡意渐浓。合上书全,塞于枕下,坦然入睡。(平静 宁静)的读书为我每日的繁忙画上一个(优美 优雅)的休止符。三更有梦书当枕,纵然明日有再我的繁忙等着我,在梦乡里,我们会因气息如兰的一枕书香而露出一丝无忧的微笑。
(1)用“/”画去文中带点字的不正确的读音。
(2)用“——”画出文中括号里用得更合适的词语。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4)填空。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书籍还是什么,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阅读《慈母情深》片段,完成后面练习题。
我穿过一排排缝韧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国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翠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晴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身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1】给加点字注音。
缝纫( ) 脊背( ) 龟裂( )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瘦小( ) 疲劳( ) 繁忙( )
【3】“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这是对母亲的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
【4】细节见真情,读下面的细节描写,回答问题。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龟裂的手指”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掏”“数”两个动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如何理解“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盐是百味之首,做饭不能没有盐。盐中的钠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能调节体内水分与渗透压、维持体内酸碱度的平衡,还是胆汁、汗液、泪水等体液的组成成分,所以适量食盐的摄入对于人体是必需的。特别是大量出汗,盐分流失的时候,需要补充必要的盐分,否则会引起电解质紊乱。
②但过多的盐摄入会促进组织水肿,导致腹部或面部肿胀,以及头痛等不适症状,还会损伤皮肤,增加肾脏负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摄取2克食盐就足够了,如果超过6克会对健康有不利影响。这2~6克食盐还要包括调料里的盐分和食物本身就有的盐分。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这根本就相当于什么都没吃啊!根据调查,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大约为12克,是理想摄入量的6倍之多!所以,大家以后要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的食盐。
【1】短文主要从盐对人体的作用和________两个方面对食盐进行介绍。
【2】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把番号填在括号里)
(1)关于盐对人体的作用,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盐里面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常量元素。
B.盐是胆汁、汗液、泪水等体液的组成成分。
C.吃盐可以改善皮肤质量,让皮肤变得更好。
D.人体出汗的时候补充盐分相当于补充水分。
(2)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体每日合理的食盐摄入量是多少?( )
A.2~6克 B.少于2克 C.多于6克 D.没有限制
【3】文中划线的句子主要采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功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 娇 骄)健,四肢轻快。玲(拢 珑 垅)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
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选择选文中括号里恰当的字,画“√”。
【2】选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_句,这句话在课文中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埋下伏老 C.总起全文
【3】选文从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尾巴五个方面具体描写了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把松鼠的尾巴比作____________,给人以联想和美感。
【4】“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这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18、课内阅读。
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的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
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忽然,他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便赶紧找出牛皮,披在身上,然后将一儿一女放在两只竹筐里,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了起来。他越飞越快,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
【1】读画“_____”的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句话可以看出织女不愿与亲人分离?用“ ”在文中画出。
【3】老年临死前说过什么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牛郎织女这个故事主要表达的是( )
A.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
B.赞美牛郎的勤劳和织女的善良。
C.对善良的人表示深深的同情。
19、阅读
垂柳
在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你看,在那冰雪初消的时候,不正是暗暗泛青的柳芽把春意首先带到了人间吗?你再看看,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而垂柳已将粒粒柳芽抽成万条柳丝,给人们送来了春天的气息。所以,诗人写道:“春色先以柳荫归”“春风杨柳万千条”。
柳树( )是最早的报春使者,( )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
柳树枝干坚韧,耐水湿,不怕风吹浪打,所以是一种十分理想的防浪护岩树种。
柳树木质轻柔、色泽褐红、纹理顺直,是农具、家具和农家小型建筑的优良木材。
柳树还有其他用途。它到了化学家手中,能炼出火药;在医学家手中,可做接骨夹板材料。
柳树枝( )纤细,( )很有韧性。在农村人手中,它又会成为柳篮、柳箱、簸箕等日用品。就是柳芽、柳絮、柳叶的用途,也很广泛。如柳絮可作枕芯,也可作鞋垫。
柳树性喜潮湿,适应力强。我国南方,( )是塘边河岸,( )是丘陵山地,一经扦插,它都能扎根生长。在一般情况下,十年左右,它就能长成高达几十米,胸径二三十厘米的浓荫大树。所以,人们说“无心插柳柳成阴”。如有意栽培,那它生长更快,对人的报答也就更多。
【1】请把下列关联词语分别填入文中合适的括号里。
虽然……但是…… 无论……还…… 不但……而且……
【2】有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把这个过渡段用“ ”画出来。
【3】本文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方面介绍垂柳的。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A.数学说明
B.打比方
C.举典型例子
20、按要求写句子。
(1)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打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要克服困难,争取按照提前完成任务。(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年糕把牙牢牢地钳住,就像是拔掉了似的疼。(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到了这种地步,是不是猫,又有何干?(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武松是一位打虎英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扩句。
①双眼闪着泪花。
②同学们议论着。
③他们完成了任务。
23、写作表达
你喜欢上面这篇《天上的星星》吗?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是否也有过这样奇妙的,或傻傻的、有趣的经历?你一回想起来,就觉得特别有意思。
请你从中选择一件事写下来,要求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同时还要能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最好写出其中的趣味,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