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双鸭山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面每组词语中,表达的情感色彩不同的一组是(   )

    A.风景如画  诗情画意 B.烧杀抢夺  肆意妄为

    C.如此而已  只字不提 D.欣欣向荣  满目萧条

  • 2、下列每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烦锁   意镜   机械   心旷神怡

    B.治疗   销毁   宏伟   震天动地

    C.慑氏度   晚霞   树稍   相依为命

    D.恩慧   酬谢   协调   路不拾遗

  •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

    B.班主任李老师真是诡计多端,总能把班中的调皮蛋管得服服帖帖。

    C.在享受丰衣足食的生活之余,我们应该感谢前人的辛苦耕耘。

    D.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把成语写完整。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5、在“( )”里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父亲说____花生的好处很多____有一样最可贵____它的果实埋在地里____不像桃子____石榴____苹果那样____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____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____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____等到成熟了____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____必须挖起来才知道____

  • 6、照样子,写词语。

    (1)浩浩荡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依惜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沙鸥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王安石)

    (2)________ , 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

    (3)山一程,________ , 身向榆关那畔行,________。(纳兰性德)

  • 8、按要求写词语。

    (1)写近义词。

    完整——______  仔细——______  漂亮——______

    尤其——______  欣赏——______  舒服——______

    (2)写反义词。

    清澈——______  柔软——______  喜欢——______

    潮湿——______  矮小——______  凉爽——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现代文阅读

    ①在我老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古老的小小的水井。井台是青石板铺成的,有一个微微的坡度,井圈是一整块石头凿成的,里口圆,外面则是八角形。

    ②这口井是什么时候修成的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只有井口那些被井绳磨出的一道道深深的印痕,记载着它的年龄。

    ③井水很清很清,小时候,夏天和秋天的傍晚,我和妹妹常到井台上乘凉。我们趴在井图上,痴痴地往井里看,一颗一颗地数映在井水里的闪闪的星星.一面数,我心里一面想: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④井水很甜很甜(我们这里,把含盐量很少的淡水,就叫做甜水)。我们平常吃的,都是这井里的水,用它来浇菜,就更是极好的水了。妈妈浇菜的时候,常常带着我们。“快,拎水去!”妈妈一吩咐,你就能立刻听到我和妹妹在井台打水的嬉笑声。

    ⑤夏天,井水很凉很凉。有一次,六月份,山里的表叔给我们带来了一小筐新摘下来的红李子,妈妈接过手,马上把那一小值李子交给我说:“快去,把它吊任井水里!”我找了一根绳子,一头系住小筐,把它吊进了井水里;另一头,便拴在井旁的大树上。

    ⑥吃过晚饭,妈妈让我把李子从井水里提上来,拿到院子里,大家一起吃,新鲜的红李子,又脆,又甜,又有一股清香,而且被井水漫得冰凉!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⑦那时候我常常想,现在我也常常想:那口古井,是谁开掘的呢?他们以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了这么多的甜美和快乐。

    【1】请摘录描写古井样子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写出了井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收大萝卜啦!妈妈从畦里把大萝卜拔出来。我和妹妹就把大萝卜抱到井台边,拎上水来,把大萝卜一个一个洗得干干净净。白白胖胖的大萝卜,顶着碧绿的大缨子,真是可爱极了!”

    以上这段话放在第_______自然段后最合适,因为____________

    【4】结合上一题,想想短文围绕井水写了几件事?填写以下导图。

    【5】第⑥自然段中那“可口的味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适合做短文题目的一项是(     

    A.井水

    B.井

    C.井边趣事

    D.古井

    【7】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常常想起那口井”呢?结合短文写写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拓展阅读。认真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苏七块

    苏大夫本名苏金伞,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A)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B)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也怪了。苏大夫有个特殊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方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于,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1】根据提示,概括短文讲述的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

    车夫求医无钱——( )——( )

    【2】苏大夫“特殊的规矩”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画“ ”的句子(A)是对苏大夫的 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 ;句子(B)是对苏大夫的_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有几处通过描写周围人反应,间接表现人物特点的句子,请你用“ ”画出一处,并写出你的理解。

    【5】短文的主人公“苏七块”和课文中“刷子李”一样,都是冯骥才的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人物,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概括出两个人物身上的“奇”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刷子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七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圆明园的毁灭》(片段)

    186010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

    【1】用“——”线画出作者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2】细读短文二、三句,你从“凡是”“统统”“任意”三个词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朗读时要读出_________的语气。

    【4】一直以来,“要不要重建圆明园”备受社会各界的争议,有人反对也有人赞成。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山中访友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向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xiù)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quǎn)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该回家了。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本文讲述了什么道理?

     

  • 13、阅读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海力布

    ①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敬爱他。

    ②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上有呼救声。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他头上方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③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好好酬(chóu)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④海力布点点头,跟着小白蛇到了龙宫,老龙王对海力布十分感激,要重谢他,于是把他领进宝库,让他自己挑选珍宝,爱什么就拿什么。海力布什么珍宝也不要,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龙王低头想了一会儿,就把嘴里含的宝石吐出来,送给了海力布。

    ⑤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zhǔ)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无论动物说了什么话,都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海力布谢过小白蛇,就回家了。

    ⑥海力布有了这颗宝石,打猎方便极了。他把宝石含在嘴里,能听懂飞禽(qín)走兽的语言,能知道哪座山上有哪些动物。从此以后,他每次打猎回来,分给大家的猎物更多了。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他正在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一群鸟在议论着什么。仔细一听,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cuī)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呀。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⑧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⑨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qīng)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洪水涌了出来,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⑩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做“海力布”的石头呢。

    【1】简要概括上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海力布的事件排出先后顺序,把序号填到括号内

    ______劝说乡亲们搬家 ______救小白蛇得到宝石

    ______得到大山要崩塌的消息 ______自己变成了石头

    【3】你觉得故事中的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

    【4】理解填空

    上文第⑦自然段中画线句有三处“急”,是海力布非常希望乡亲们_______,第⑧自然段中“镇定”一词表现海力布_______

    【5】请为景区导游补充下面这段话,使句意通顺

    朋友们,大家看到的这块石头,传说就是由猎人海力布变成的。人们传诵他的故事,因为他面对____

    ,能够____;他面对____,能够____;他面对____,能够____。我们永远怀念他。

  • 14、阅读理解。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①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②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③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选文第①段中加点的两个“总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③段中画“ ”的部分主要写出了景物的________________(动态   静态)美,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画“﹏﹏﹏”的部分与船夫的驾驶技术没有关系,可以删去。你认为这样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谈读书

    读书主要靠自己。读书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就是听——看——用的发展过程。

    一个学生,通过听课,学到了一些基本的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就可以自己去钻研。一本书从头到尾循序地看下去总可以看懂。个人的记忆力有限,总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会走路的图书馆。这个时候,要学会查书,一旦要用的时候就可以去查。需要某种知识,就到某部书中去查;遇到不懂的地方,再往前面翻。很显然,查书的基础在于博览群书。如果能“闭上眼睛”“看到”某本书在某个部分都讲到什么,到要用时能够“信手拈来”,那就不必预先去精读它,死背它了。

    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会与别人相同,最多只有某种程度的相似而已。如果认为某些对我具有重大意义的书,也该丝毫不差地对你具有同样的意义,那真毫无道理。如果你读了某些书以后,学得它们不合胃口,那么,请就此搁下,除非你真正能享受它们,否则毫无用处。没有人必须尽义务地去读诗、小说或其它可归入纯文学之类的各种文学作品。他只能为乐趣而读,试问谁能要求那使某人快乐的事物一定也要使别人觉得能快乐呢?

    当你捧着一本好书的时候,你应扪心自问:“我该不该像澳大利亚矿工那样工作呢?我们的尖镐和利铲都带好了吗?我们的准备工作都无懈可击吗……”请你永远保持这种英勇无畏的矿工精神吧,尽管这意味着艰难困苦,但工夫不负苦心人。你梦寐以求的黄金,就是作者在书中表达的那种深刻的思想和他那渊博的知识,他书中的词语就是含金的矿石,你只有将它们打碎并加以溶炼,才有可能化石为金。你的尖镐利铲则代表着严谨、勤奋和钻研。而你的熔炉就是你那立善于思考的大脑。

    好读书,读好书,我们才能真正会读书。

    1写出和“博览群书”含义一样的两个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章中主要围绕读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过程展开叙述的。

    3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谁能要求那使某人快乐的事物一定也要使别人觉得能快乐呢?

    4指出文章中划线句子里加点词语的含义。

    我该不该像澳大利亚矿工那样工作呢?我们的尖镐和利铲都带好了吗?我们的准备工作都无懈可击吗……

    5本文的叙述顺序是________

    (1)总——分——总 (2)总——分(3)分——总

  • 16、课内阅读。

    桂花摇落以后,(    )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    )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    )桂花。回家时,总要(    )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请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分别填入一个动词。

    2读选文中画“____”的句子完成练习。

    (1)这个句子中最能表现桂花香气四溢的字是______

    (2)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____

    A.桂花香气浓郁,即使谢了,香味仍存在。

    B.母亲把晒干的桂花送给乡亲们做糕饼、泡茶,桂花香气弥漫,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乡亲们的生活。

    3下面哪句诗与选文中母亲的话表达的意思相似?(  )

    A. 月是故乡明 B. 每逢佳节倍思亲 C. 乡音无改鬓毛衰

    4  画出母亲说的话。

    5阅读母亲说的话,想一想母亲这样说的原因是(  )

    A.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香气的确胜过了杭州小山上桂花的香气。

    B.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让母亲闻着花香,收获着桂花,体验着赠送的欢乐。这桂花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她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 17、拓展阅读。(12分)

    震撼世界的时刻到来了

    为了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各项准备工作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了。对新生的共和国而言,这一切都是头一回,没有经验,但又不能出一点差错。为了这个开国大典,不知有多少人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也不知有多少才华出众的人贡献了自己的智慧。直到10月1日天蒙蒙亮,周恩来还亲自登上天安门城楼作最后的检查,然后又来到广场审视了整个布局。

    这一天,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着八盏宫灯,八面巨大的红旗迎风飘扬,使古老的城楼焕发青春。显然,对她来说,从今天起将迎接一个新的时代。当时还没有电梯,登上城楼,得一步一步迈上那古老的台阶。每一个登上城楼的人,都是那么意气风发,心花怒放。特别是那些历经枪林弹雨的将领们,这时更是感慨万。当毛泽东、朱德、宋庆龄沿着台阶走上来的时候,只是笑着举手和大家亲切打招呼,并没有组织夹道欢迎。

    下午三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大会”正式开始。广场上军乐队奏起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云霄。毛泽东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与此同时,鸣礼炮二十八响。接着,毛泽东以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所有这一切,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现场直播传遍了神州大地。这还是新中国第一次进行这样的现场直播,担任播音的是当时最优秀的播音员齐越和丁一岚。如今,重放当年的录音,还能听到丁一岚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国旗已经上升到旗杆的顶尖,开始在人民首都的晴空迎风招展。她象征着中国的历史已经走入一个新的时代。”

    1用“_ ___”画出为了筹备开国大典人们所做的付出的句子。(3分)

    2你知道礼炮要鸣二十八响的理由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知道国旗的设计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假如你就在当时的北京天安门,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非连续文本阅读。

    材料一:

    A市距离B市1200多公里,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不同,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轨道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铁列车凭借高速、舒适、方便、快捷等优势,已经成为人们出行时的一种时尚选择。

    ②高铁列车的速度快,大大节省了人们的出行时间。这几年,中国已经迈入高速交通时代。以北京至上海为例,在正常天气情况下,乘坐飞机的全程旅行时间(含市中心至机场、候检、空中飞行等全部时间)约为5小时,如果乘坐高铁列车,全程旅行时间也需要5小时左右,与飞机相当。可是,如果乘坐普通列车,全程旅行时间则需要15个小时左右。

    ③高铁列车正点率高,其准时性深得旅客信赖。高速铁路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可全天候运营。除非发生特大暴雨、地震等严重灾害,高铁列车才会限速或停止运营。相对而言,机场和高速公路更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

    【1】如材料一中的图所示,从A市到B市所需时间最长的交通工具是( ),所需间最短的交通工具是( )

    A.飞机        B.高铁列车          C.普通列车          D.汽车

    【2】材料二的第②段把高铁列车与其他交通工具进行比较,这样是为了说明什么?请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来。

  • 19、阅读理解

    [甲]中国的字画艺术源远流长。历朝历代,书法家、画家,名家辈出,名作如林,如同星月交辉,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只要你涉足中国字画的领域,你就会被中国字画独特的魅力所吸引,被中国字画的博大精深所感染。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看了张大千的画后,慨然说道:艺术在你们中国。野兽派画家的代表人物马蒂斯都承认:我的灵魂长来自东方的艺术。客观地说,真正能把握中国字画神韵的还是中国人自己。历代那些或幼稚或淡雅或灿烂的绘画名品,本质上是书画艺术家们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方式与主客体世界进行心灵对话的形象记录。这种对话有时达到了哲学化的高度——若坐、若行、若飞、若动的纵横笔画之间,在微茫惨淡”“有风致、有缥缈的笔情墨像之间,蕴含着情思,体现着,表现着对人格乃至对宇宙、生命的体验。中国字画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华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是中华民族的聪慧与创造力最集中的一种表现。

    [乙]我爱好音乐。我经常被那宁静如水、孔明如前的乐声所陶醉。这次深山听泉,我又产生了与聆听乐曲相同的感受。

    深夜听泉,另有一番滋味。全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听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深潭。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互不相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汇成一曲美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繁衍……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我的心犹如溶于水中随泉而流,随乐起伏。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纯洁,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泉水就是大山的灵魂。我感觉用泉水荡涤过的心田,如同用音乐耕耘过一样,能开出清新、典雅的花朵。

    1作者在甲文中的看法主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两文,甲评述了什么的美,乙文描述了什么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缩句。

    (1)我们在河边的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小船。

    ____________

    (2) 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_________

  • 21、句子练习。

    (1)鲁肃对诸葛亮说:“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

    (2)小河边,柳枝在风中摇晃,(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

    (3)这是一样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

    (4)低地镶嵌在运河之间。(扩句)

    _____________

    (5)在横线上填上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使句子更具体。

    ①“快来看哪,玲玲的作文贴在橱窗里了!”晓东_______说。

    ②老师_________说:“你怎么能欺负同学?”

  • 22、爱是什么?爱是母亲口中的“精彩极了”,也是父亲冷冷的一句“糟糕透了”;爱是父亲摇动的小舟,也是母亲掏出那一卷_________;爱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句型,补充完整)。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小练笔。

    课下搜集有关革命先烈的故事读一读。写一些自己的感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