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嗜好(shì)隐瞒(mán)搅拌(jiǎo)杭州(háng)
B.伏案(fú)挽手(wǎn)间隔(jiàn)人影绰绰(chuò)
C.潜入(qán)红晕(yùn)兴(xìng)奋好处(hǎo)
D.依恃(shì)喑哑(yīn)歧途(qí)嫉妒(dù)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对句中的“浸”字理解不正确的组是( )
A.桂花香味浓郁。
B.气候潮湿,有被浸泡的感觉。
C.桂花很多,到处弥漫着花香
D.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3、选词填空
逝世 完蛋 去世
(1)奶奶的( ),让小华一家沉浸在悲痛之中。
(2)邓小平爷爷虽然( )了,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3)穷凶极恶的歹徒在人民警察正义的枪声中( )了。
发现 发明
(4)富兰克林( )了避雷针,诺贝尔( )了液体炸药。
(5)我( )科学家为了给人类造福,都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4、写出与下列情节相关的主要人物。
1.大闯五台山(_____) 2.误入白虎堂(_____) 3.风雪山神庙(_____)
4.大闯野猪林(_____) 5.醉打蒋门神(_____) 6.怒杀阎婆惜(_____)
5、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挺拔—(___________) 怜悯—(___________)
壮阔—(___________) 挚爱—(___________)
羞怯—(___________) 打扮—(___________)
6、填写合适的量词。
一(______)比赛 一(______)骏马 一(______)手枪
一(______)炮弹 一(______)帆船 一(______)帽子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茂密的树丛中,小猴开心得 。山下的河水不再 ,荡漾的碧波 河畔的小草。待到金色的秋天,我们把 拥抱。
2.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地一亮,一棵大海棠树,开满了 的淡红的花,这繁花开得从树枝到树梢,不留一点儿 ,阳光下就像几座 。
3.随着旋律的 ,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 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 ,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 。
8、将词语补充完整,再解释所填的字。
(______)名于世:_________ 情有独(______):_________
(______)经风霜: _________ 惟妙惟(______):_________
9、课文链接。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在与小鸟建立信赖关系的过程中,“我”有些什么表现?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课文中“信赖”指什么?信赖创造了怎样“美好的境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露珠
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夏日的清晨,我来到野外散步。在万道霞光中,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便(显现 呈现 出现)在我的眼前。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露珠,一颗、两颗、十颗、百颗啊!像夜空中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了宝石,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啊!露珠!这就是极普通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__它像慈母用乳汁(教育 哺育 培育)儿女一样地滋润着禾苗__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__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__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辛勤工作。它不像暴雨那样挟带风雷闪电以(夸耀 显耀 炫耀)它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 残忍 残暴)无情。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树木、庄稼……而对它们却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在桌边灯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全部心血洒在我们的心田……
我爱露珠,它比珍珠更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我赞美它。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
【2】在文章第三自然段中的“__ ”里加上标点。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
于:_________________
(2)这就是极普通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为:_________________
【4】“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中的“露珠精神”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献你一束花
冯骥才
⑴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⑵她一直垂着头。前四天,她从平衡木上打着旋儿跌在垫子上时,就把这美丽而神气的头垂下来。现在她回国了,走入首都机场的大厅,简直要把脑袋藏进领口里去。她怕见前来欢迎的人们,怕记者问什么,怕姐姐和姐夫来迎接她,甚至怕见到机场那个热情的女服务员——她的崇拜者,每次出国经过这里时,都跑来帮着她提包儿……有什么脸见人,大败而归!
⑶这次世界性比赛,她完全有把握登上平衡木和高低杠“女王”的宝座,国内外的行家都这么估计,但她的表演把这些希望的灯全都关上了。
⑷两年前,她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夹在许多名扬海外的姑娘们中间,不受人注意,心里反而没负担,出人意料地拿了两项冠军。回国时,就在这机场大厅里.她受到空前热烈的迎接。许多只手朝她伸来,许多摄影机镜头对准她,一个戴眼镜的记者死死纠缠着问:
⑸“你最喜欢什么?”她不知如何作答,抬眼看见一束花,便说:“花!”于是就有几十束花朝她塞来,多得抱不住。两年来多次出国比赛,她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亮晃晃的奖牌回来,迎接她的是笑脸、花和摄影机雪亮的闪光。是不是这就加重她的思想负担?愈赢就愈怕输,成绩的包袱比失败的包袱更重。精神可以克服肉体的痛苦,肉体却无法摆脱开精神的压力。这次她在平衡木上稍稍感觉自己有些不稳。内心立刻变得慌乱而不能自制。她失败了,并且跟着在下面其它项目的比赛中一塌糊涂地垮下来……
⑹本来她怕见人,走在队伍最后,可是当她发现很少有人招呼她,摄影记者也好像有意避开她时,她感到冷落,加重了心中的沮丧和愧疚,纵使她有回天之力,一时也难补偿,她茫然了。是啊,谁愿意与失败者站在一起。
⑺忽然她发现一双脚停在她眼前。谁?她一点点向上看,深蓝色的服装,长长的腿,铜衣扣,无檐帽下一张洁白娴静的脸儿。原来是机场那女服务员。正背着双手,含笑对她说:“我在电视里看见了你们比赛,知道你今天回来,特意来迎接你。”
⑻“我真糟!”她赶紧垂下头。
⑼“不,你同样用尽汗水和力量。”
⑽“我是失败者。”
⑾“谁都不能避免失败。我相信.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女服务员的声音柔和又肯定。
⑿她听了这话,重新抬起头来。只见女服务员把背在身后的手向前一伸,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捧到她的面前。浓郁的香气竞化作一股奇异的力量注入她的身体。她顿时热泪满面。
⒀怎么?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要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1】选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⑵段画线句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⑷、第⑸两段在记叙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⑿段中“奇异的力量”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古诗,并回答问题。
望庐山瀑布
(唐)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这是一首描写___________的诗。
(2)“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采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远看瀑布气势雄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诗歌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具体形象来表达乡愁。
(2)这首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首诗的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思念母亲、思念家乡之情。
B.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乡愁,表达思念祖国、渴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
C.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伴随他一生的难以排遣的乡朝。
D.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的思念和遗憾。
14、阅读下面甲乙两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慈母情深
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呆呆地将那些母亲扫视一遍,却没有发现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一个老头儿朝最里边的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乙文:母爱难忘
那一个冬天的下午,虽然没有飘雪,但却冷得入骨。看到这重重叠叠的山峦,我会不由想起母亲千万次的叮嘱:“努力读书,走出大山”。
到了村口,突然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背着背篓的老妇人,正在吃力地迈着沉重的步子,艰难的前行。我快步跟了上去,当老人缓缓回过头来,原来是我的母亲。我抢过背篓背在背上,觉得它好沉好重。母亲走在我前面,这时我才注意到母亲变了许多,头发更黄更白了。特别明显的是她的背驼了许多,我不知这是怪无情的岁月还是怪她那永远卸不下的背篓。
到了家里,母亲就忙着生火做饭,她一定知道我饿了,还把准备拿去卖来买盐巴的几个鸡蛋也煎来给我吃。吃饭时,母亲告诉我,父亲出门打工去了,这么冷的天还在为人家开石头打沙,准备找点钱,等翻年了买头牛来春耕。我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这香喷喷的油煎鸡蛋我怎么也咽不下去。母亲突然默默不语,我早已双眼模糊。
睡前母亲问我:“你明天一大早就要赶路回学校吧?睡早点哦!家里只有这两元钱了,你拿去坐拖拉机回学校吧!我把那只老母鸡用口袋装好了,你拿去城里卖了做生活费吧!”我接过母亲那把皱巴巴的零钱,有些哽咽的说:“妈!那只老母鸡还是不卖吧!那是咱家里唯一的一只鸡啊!留在家里生蛋吧!我回去艰苦点,只要有米就行了,菜可以不吃的啊!”,“这怎么行?我们再苦再累也不能让你受苦啊!你一定要好好读书,一定要走出大山。我和你爹都希望你以后有出息,你一定不要辜负我们的期望哦!”我没有再说什么。
回到我的房间,借着昏黄的煤油灯光,将那把角票又数了一遍,两元!一分不少!从这些钱里,清晰地闻到母亲劳作的汗味,我心里一阵酸楚,那夜,我怎么也无法入睡。
第二天天还未亮,母亲就起来为我做好了饭菜。吃过饭后,在母亲千叮万嘱中,我提着那只老母鸡,背起行囊踏上了出村的山路。来到村口,当我回头看时,母亲还呆呆地站在门口望着我,母亲那佝偻的身影,在蒙胧的晨雾中,是那么的瘦小和脆弱。我已深深地意识到,母亲老了!我真担心突然一场风雨会把母亲吹倒。当我再次回头上路时,突然发现我的背包好沉,好沉!
【1】阅读甲文,请你结合文段说说我拿到钱时为什么会“鼻子一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乙文,文末写道:“突然发现我的背包好沉,好沉!”,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后,请你作个对比,说说这两篇文章内容和情感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我们渴望读书。家中没有书架,也没有摆书架的地方。母亲为我们腾出一只旧木箱,我们买的书,包上书皮儿,看过后存放在箱子里。
最先获得买书特权的,是我的哥哥。哥哥也酷爱文学。我对文学的兴趣,一方面是母亲以讲故事的方式不自觉地培养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受哥哥的重染。
哥哥的“文学”课本,便成了我常常阅读的“文学”书(籍 藉)有一次哥哥上“文学”课竟找不到课本了,因为我头一天晚上从哥哥的书包里翻出来看没有放回去。
一册高中生的“文学”课本,其文学内容之丰富,绝不比目前的一本什么文学刊物差。收入高中“文学"课本中的,大抵是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章节。古今中外的诗歌、散文、小说、杂文,无所偏废。当年,哥哥读过的“文学”课本,我都一册册保存起来,成了我的首批“文学”藏书。哥哥还很舍不得将它们给予我呢!
哥哥无形中取代了母亲家庭“故事员”的角色。每天晚上,他做完功课,便捧起“文学"课本,为我们朗读,我们理解不了的,他就用心启发我们。我从母亲那里获得的是“口头文学”的熏陶,我从哥哥那里获得的才是真正的文学的熏陶。
哥哥还经常从他的高中同学们手中将一些书借回家里来看。他和他的几名要好的男女同学还成立了一个“阅读小组”。哥哥的高中母校是重点学校。在他们这些重点学校的喜爱文学的高中生之间,阅读外国名著蔚然成风。他们那个“阅读小组”还有一张大家公用的图书馆的借书证。哥哥每次借的书,我都请求他看完后迟还几天,让我也看完。哥哥一向满足我的愿望。
我除了看自己借到的书,看哥哥借到的书,小人书铺是中学时代的“极乐园”。我看小人书,怀着这样的心理:自己阅读长篇小说时头脑中想象出来的人物是否和小人书上画出来的人物形象一致。二者接近,我便高兴。二者相差甚远,我则重新细读某部长篇小说,想要弄明白个所以然。有些长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读过两遍的。
最使我感到愉快的时刻,是冬天里,母亲下班前,我将“大子”(一种谷物)淘下饭锅的时刻。那时刻,家中很安静,弟弟妹妹们各自趴在里屋炕上看小人书。我则可以手捧一本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坐在小板凳上,守在炉前看锅。“大子"粥起码两个小时才能熬熟,两个小时内可以认认真真地读几十页书。有时书中人物的命运引起我的沉思和联想,凝(nín níng)视着火光闪耀的炉口,不免出神入化。
——节选自梁晓声《我的中学》有删改
【1】请给文章补充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 ”上。
【2】请将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和汉字划掉。
【3】请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熏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蔚然成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篇文章中,虽然只是寥寥数笔介绍了母亲为______________,以及平日里为我们讲故事,但在课堂上通过学习《慈母情深》我们知道母亲对我的爱是______________的,她是非常理解和支持我们读书的。
【5】哥哥是“我”获得真正文学的熏陶者,文中写了哥哥给予“我”文学藏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件事。
【6】“我”看小人书用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
【7】同学们,这篇文章是孙玲在课后拓展阅读的文章,你们最近阅读了哪些优秀的书籍,推荐给大家吧,请你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默读父亲
唐宝民
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在我10岁那年,我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地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
初二那年,我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穿上。可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大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皇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待在家里不出门。父亲思忖了半刻,用极尽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脸啊!看着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地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风风光光地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羡慕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岁初入大学的那年。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4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后来,与其说是对别人的羡慕,倒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里路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只收录机。父亲听了,一个劲儿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我心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我正掂量着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部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事后我才知道是父亲进城卖了500cc血给换来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1】联系上下文,猜猜下列词语的意思。
心仪已久_____。
【2】短文通过三件事来刻画父亲的形象,其中第三件事是______。
【3】在第2自然段中,“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是对父亲______的描写,父亲“喜悦”是因为______,表情“凝固”是因为______。
【4】文中第3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是对父亲______、______的描写,细细品味,可感知父亲想让儿子成为一个______的人。
【5】“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两次,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
17、阅读
花生的花,一般在七月开,青青的花生株上,露出一点一点鲜黄的嫩苞。清晨,浴着露水,湿漉漉的;中午,反射着阳光,亮晶晶的。就在这时,小苞绽开了!一朵,两朵,娇小而醒目地点缀在万绿丛中。几天后,到了盛花期,那时,你若从花生地边走过,一眼便可见到那些小小的黄花疏密有致地洒在椭圆形的绿叶丛中。绿里透黄,犹如翠绿的大子镶着粒粒金灿灿的宝石。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花生花没有婀娜的姿态,看上去的确比不上樱花、牡丹、白莲。不过一位名人说过:不是因为美丽才显得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显得美丽。我也并非初次看到花生花就觉得它美,我对它产生特殊的感情,是有一段经历的——三年前,我和妈妈路过一块花生地,看见那星星点点的小黄花,刚想伸手去采一朵玩玩。
“不要采!”妈妈制止我,”花生的花,不像桃花、梨花,花生的花,没有一朵是空花。开一朵花,地下就长一颗花生;你摘掉一朵,就要少长一颗花生。”
“是真的?”“妈妈还骗你?孩子,桃花、梨花容易谢,即便结出果子,也挂在枝头,可是花生花却很谦虚,它把果实埋在地下,不让人知道花生结果是自己的功劳。”妈妈的话使我感到惊奇,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多可爱的小黄花!千千万万的小黄花默默地开,悄悄地谢,最后钻入土里长出千千万万颗花生。
从此,我对花生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每看到它,我就联想到那些朴实无华、不慕名利、默默无闻地为人类贡献自己的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
【1】文中说花生花”蕴藏着另一种美”,这”另一种美”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我对它产生特殊的感情。”,是怎样一种特殊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美丽才显得可爱”的花是指____________;”因为可爱才显得美丽”的花是指____________ 。
【4】花生花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就请你给文章取个题目吧!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将相和(节选)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
廉颇根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蔺相如听说了,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康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剂弱赵国的カ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给选段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为什么要避着廉顺?从中可以看出蔺相如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廉颇听了蔺相如的话后是怎么做的?这反映了廉颇的什么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廉和蔺相如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 款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 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用横线画出正确的词语。
【2】我认为两个武士押着囚犯从堂下走过的目的是:
【3】“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晏子是这样取笑楚王的:
【4】我认为晏子是一个 的人。
20、按要求写句子。
1.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收集大臣来商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王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读一读,仿照例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巨石呈半球形,像一个竖着的巨型馒头。
我爱大海,它那无边无际的空旷,仿佛使我看到它的伟大胸怀。
那高大的烽火台,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
(2)众多游人来西湖来赏月、划船,一片欢歌笑语。
这就是人间天堂。(请把这句话改写成反问句。)
改写:
联系上面的句子,你认为哪一句更符合上面句子的语境,为什么?
22、根据要求写句子。
(1)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仿照说说“快”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真灵巧,她在高低杠上的表演就像猴子在树林间攀援、穿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选择以下一个情景写一写)
游子回到家乡 暴雨突然降临 歌声在空中回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一个好朋友,把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同学。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