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
A.军营里传来了雄壮有力的战士们的歌声。
B.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学习一些安全知识。
C.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D.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太阳______离我们很远很远,______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只有……才
D.不但……而且……
3、下列词语中,包含近义词的一组是( )
A.充足 充分 充满 充裕
B.美丽 美容 美好 美酒
C.敏感 敏捷 脱敏 过敏
D.飘扬 表扬 宣扬 扬帆
4、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缺乏—(___________) 流畅—(___________)
呆板—(___________) 尊重—(___________)
清澈—(___________) 郑重—(___________)
5、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写在恰当的地方。
应接不______ 小巧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多谋
不可______量 金碧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多端
1.圆明园中既有___________的殿堂,又有___________的亭台。
2.新冠疫情的爆发,给世界各地的经济造成了____________的损失。
6、解释下列词语。
1.示儿:_________________
2.王师:_________________
3.乃翁:_________________
4.邸:_________________
7、字典公公来帮忙。
“赋”字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 ),再查( )画。“赋”在字典里的解释是:①交给;②做(诗、词);③ 旧时指农业税。在“赋予”一词中应先第( )解释;在“赋诗一首”中应选第( )解释。
“公”字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音节是( )。“公”在字典里的解释是:①公平,公正;②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③ 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在“狙公”中应选第( )种解释;在“公物”中应先第( )种解释;在“大公无私”中应选第( )种解释。
8、多音字组词。
悄(__________) (__________) 削(__________) (__________)
9、阅读
小河对岸的桃子熟了。鲜绿嫩白的大水蜜桃引诱着猴儿们,他们一窝蜂地涌到通向对岸的独木桥,争先恐后要过桥,谁不想先吃上那鲜红的桃呢?可由于众猴你拽他扯,谁也不能通过独木桥,全都急得吱吱乱叫。
这时,猴王跳出来主持公道:“别争了,别抢了!现在进行考试,优胜者先过桥。”
众猴静了下来,焦急而专注地应( )对,猴王绞尽脑汁地想出了几道考题。
一道道考题过去了,优胜者却还是没能决出,因为进化论哪一道题都不止一只猴子能答对,而独木桥却只能容一只猴子通过。没办法,只得( )继续考下去。
终于,一只猴子不耐烦了,眼珠儿一转,瞄准了头顶上的一根藤条,纵身一跃,攀住藤条荡过河去了。
另一只猴子也抱着一跟从河上飘来得圆木浮( )过河去了。
当这两只猴子爬上桃树大吃特吃时,众猴仍然再独木桥前聚精会神地考试呢。
【1】在短文中的括号里给加粗的字注音。
【2】短文最后两个自然段里共有4个错别字,请你用“ ”画出来,并在下面改正。
(1)____ (2)____ (3)____ (4)____
【3】用“=”画出文中的3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写词语。
聚精会神地_______ 聚精会神地_______
【5】写近义词。
专注──____ 焦急──____
【6】用“~~~”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然后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下面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1)谁该吃桃? (2)考试 (3)过河
【8】用“△”标出第5自然段中的动词,然后再用上这些词语写一段话。
10、重点段落品析。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严厉 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须 必然 )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划去文中括号内错误的词语。
【2】文中对蔺相如的描写主要运用了( )。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3】从“负荆请罪”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廉颇是个____________的人。
11、名著阅读。
土地即与同进。寻至花亭不见,只有衣冠在亭,不知何往。四下里都没寻处。原来大圣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变作二寸长的小人儿,在那大树梢头浓叶之下睡着了。七衣仙女道:“我等奉旨前来,寻不见大圣,怎敢空回?”旁有仙使道:“仙娥既奉旨来,不必迟疑。我大圣闲游惯了,想是出园会友去了。汝等且去摘桃,我们替你回话便是。”那仙女依言,入树林之下摘桃。先在前树摘了二篮,又在中树摘了三篮;到后树上摘取,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只有几个毛蒂青皮的。原来熟的都是猴王吃了。七仙女张望东西,见向南枝上只有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青衣女用手扯下来,红衣女摘了,却将枝子往上一放。原来那大圣变化了,正睡在此枝,被他惊醒。大圣即现本相,耳朵内掣出金箍棒,晃一晃,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
【1】选段出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作者是明朝的______,选段是故事“____________”中的一部分,表现了孙大圣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原来大圣耍了一会(______)(2)汝等且去摘桃(______)
(3)七仙女张望东西(______)(4)你是那方怪物(______)
【3】请写出两个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主题探究《月迹》
河边寻月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1】读了课文,你认为月亮是谁的?( )
A.我们每一个人的。
B.“我”和弟弟妹妹的。
【2】“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独特感受,流露出的情感是( )
A.兴奋、惊喜
B.失望、难过
C.生气、厌烦
13、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
【补充资料: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生灵涂炭,炼狱六周,时代主题,民族复兴,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冯亦同】
【1】我能在文中“□”处加上标点符号。
【2】圆明园中的园林建筑大致有三种类型,我能用“___”分别画出来。
【3】看到“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这句话,我想象到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会读书的人能够把长长的一段话读成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我把《圆明园的毁灭》(节选)的这段话读成:(三选一即可)
①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个词语:_________
③一个字:_____
【5】读了补充资料,想一想表达了冯亦同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选文和资料,我要做一个“强国有我”的书签,以时刻激励自己。
强国有我
这些名言、名句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继往开来,勇挑时代重任!
勤学好问:敏而好学,_________。积极进取:_________,犹恐失之。
光辉前景: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滴水穿石的启示
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的小河。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 féng fèng)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qì qiè)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河内的一大奇观。
(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但他(迷恋 迷信 留恋)于电学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电影放映机、碳粒电话筒等1093项发明专利权!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 shǔ shù)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术 技艺 艺术)才达到妒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我们知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我们要铭( mín míng)记“滴水穿石”给子我们的启示: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注音或词语。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锲而不舍(________) 反义词:粗糙(____________)
【3】在第二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短文的第三自然段具体写了_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___ 的感人事迹,为的是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读了这篇短文,你得到什么启示?请写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横线上。
15、 “科学迷”的烦恼
大“科学迷”就是我。顾名思义,我生性好摆弄,一发现有趣的小实验或小制作介绍,就会“迷上”,非捣鼓一通不可,我也从中获得了不少知识和乐趣。如我做的“水下火箭”就使小伙伴们惊美不已;我做的“电子门铃”还在学校举行的小制作展览会上获得一等奖呢!
升入六年级以后,爸爸( )限制我看电影、看电视、看“闲书”,( )不准我做小实验或小制作,说那会影响学习。爸爸甚至把我那些心爱的“宝贝”都给扔了,真叫人心疼啊!
( )爸爸下了禁令,我不敢公开行事,( )一想到小实验和小制作,心里就痒痒的,于是便转入了“地下”活动。有一次,我想参加科技馆举行的“喷气船”比赛。小船做好后,没有试管,就找一只空眼药瓶,装上水,一头用软木塞住,固定在“船尾”。没有酒精灯就倒来一杯酒,点着火,加热“试管”。“试管”热起来了,我的心也仿佛飞到了“喷气船”比赛场上:随着张老师一声令下,我的“喷气船”像离弦的箭向河对岸驶去,船头红旗飘扬,我的“喷气船”一马当先……正当我万分得意之时,突然,“呼”的一声,“试管”炸了,碎片刺进指头肉里。我一咬牙,拔出碎片,鲜血直冒。正巧爸爸回来了,他听到声音,就问:“怎么啦?”我一惊,顺手拿起一块红领巾浸在水里。呀,好疼!但是,只得咬牙忍住,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我在洗红领巾呢。”
这次总算搪塞过去了,我心里越想越烦恼:“爸爸呀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选择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正确读音。
(1)我生性好(hào hǎo)摆弄。
(2)一头用软木塞(sè sāi))住。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摆弄——(______)敷衍——(______)
反义词:秘密——(______)失落——(______)
【3】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句过渡句。
【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我”是一个“科学迷”,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从中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短文为我们略写了“做水下火箭”和____________两个事例,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短文内容,在最后一段中的横线上补写“我”要对爸爸说的话。(想象合理,字数不少于50个)
16、阅读《开国大典》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①。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阅兵,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文传真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完成练习。
本文记叙了“我”儿时在家乡 的无穷乐趣,通过这些事,表达了作者 。
18、阅读与欣赏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她没有大海的波澜壮阔,没有黄河的汹涌奔流,也不像长江那样逶迤绵长,她很小很小,总是静静流淌。有时她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有时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波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极了。
早晨的小河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事物。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一切都显得那样有生气。
傍晚,小河真可爱。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红,那处绿。又一阵风吹来,倒映着的泥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夜晚的小河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圆圆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风儿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显得更静了。
家乡的小河啊,在我的心中,你真美!
【1】小河在早晨是怎样的?( )
A.活泼
B.可爱
C.迷人
D.安静
【2】“她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3】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事情的发展顺序
【4】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
A.早晨的小河是迷人的。
B.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C.她很小很小,总是静静流淌。
D.家乡的小河啊,在我的心中,你真美!
【5】“圆圆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句子运用什么修辞?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画横线句子中“生气”是什么意思?请你也用它写一个句子,词语的意思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体会第一段画“﹏﹏﹏”的句子的描写方法,写一写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喜欢这条小河吗?联系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边读边悟。(12分)
树的智慧
幼时,天性有些好静不好动的我,总在一两里见方的村中打转。
一天,放牛的我为了争夺一片青草,与一个同伴大打出手。被父亲拉走的我,扬言与同伴还没有完。
一边往家走,父亲一边对我说:“何以不好好待同伴,这样对谁都不好呵!”
我说:“世界不就是这样吗?”我用手指了指风中飘荡着的蒲公英,“它们让自己变得很轻巧,不就是为了能多占一点地盘吗?还有那些野豆子,它们熟透了,便‘啪’地一声,让自己弹射出好远好远,不也就为了争取一个更宽松的生存环境吗?连花花草草都能这样,何况人呢!那青草本来是我先发现的,他却赶着他的牛去吃。我当然不能让他随随便便占我的便宜啦!”
听了我这番慷慨激昂的话,父亲没说什么。
那是在大约一个月后,父亲带着我走出了几里地,那可是我从来没有到过的地方,有好大一片草地,草地的中间,有一颗耸入云天、郁郁葱葱的我叫不出名字的大树。更昂我惊奇的是,树下足有方圆一分多地的地方,光秃秃的,不见一根花草植物。
父亲说,在这颗树小的时候,也曾有许多花草鱼树争夺地盘。树却从不与它们计较,它只是攒足劲,一个劲地向高处长。那些曾与它争抢地盘的花花草草如今不见了踪影,而这棵树去睥睨尘世,傲视蓝天。
我说:“我懂得了。这世界是那些心怀蓝天、志向高远的人的世界。那些目光短浅,只是如纷纷扰扰的小草一般的人,要么永远纠结缠绕匍匐在地,要么会从这个世界上销声匿迹。”
真正的树的智慧就是着眼高远不断做大做强自己,那些目光如豆只想在身边抢占地盘的树,只不过是树中的愚蠢者、渺小者罢了。
一个真正能拥有树大智大慧的人,他也就拥有了浩瀚劲伟的不凡人生。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4分)
慷慨( )激昂——
睥睨( )——
匍匐( )——
销声匿( )迹——
(2)父亲说打架不好,“我”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说服父亲?(2分)
(3)你觉得“父亲”是个怎样人?(2分)
(4)结合下文,请你说一说文章写第一自然段的原因。(2分)
(5)请你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后的心得。(2分)
巴兔提示:如果说不好,可以用文中的句子哟!
20、扩句
①玻璃问世了。 ②噪音像 “隐身人”。
21、按要求写句子。
(1)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用加点词语造句)
(2)这清白的梅花,是用污得的吗?(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3)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缩句)
(4)想不到外祖父竟像个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扩句)
22、句子训练营。
1.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改变句子说法,意思不变)
2.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缩句)
3.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仿写)
23、小练笔。
读书要有比较,有选择,你认为哪本书对你是最有益的?用简短的几句话把这本书带给你的收获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