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已成功实现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
B.学历史使人更明智、学文学使人更聪慧、学数学使人更精细、学考古使人更深沉。
C.这里有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风气和氛围。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慈善家邵逸夫为科教文卫事业捐款近47.5亿,真是兼济天下,无所不为。
B.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C.清晨的湿地公园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D.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3、对于古诗词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都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B.“但悲不见九州同”“九州生气恃风雷”中“九州”都代指中国。
C.“万马齐喑究可哀”中用“万马齐喑”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D.“天戴其苍,地履其黄”表示头顶苍天,脚踏大地。其中“履”的意思是鞋带。
4、活动计划一般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 、 等。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_____)猎人 一(_____)宝石 一(_____)老鹰 一(_____)小白蛇
一(_____)树林 一(_____)车 一(_____)草房 一(_____)纱衣
6、看拼音,写汉字。
cháng sú pāo gāo suǒ
品(______) (______)语 (______)弃 糟(______) 繁(______)
xié xùn diǎn háo zhǔ
和(_____) (______)良 (______)礼 自(______) 叮(______)
7、三峡是美丽的,三峡的秋天更美,作者用了许多优美的词语来表现这种美,你发现了吗?快填一填吧。
( )的光辉( )的峭壁 ( )的颜色
( )的露水( )地流淌 ( )地摇曳
( )地显露( )的山岩 ( )的果实
( )的秋天( )的驳船 ( )的霜
8、(题文)1.本文的语言富有激情和哲理,描述了胡杨的可贵品格,写出了胡杨是沙漠中最 的树,是最 的树,是最 的树,是最 的树,抒发了对胡杨深沉的 、对胡杨命运的 和对胡杨品格的 ,表达了对 的关注。
2.“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 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 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 地走走,哪怕就三天。”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这里采用了 的手法,表达恳切希望,希望天公为胡杨带来 ,希望胡杨能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 ,希望人们能增强 意识,一起来关注 的命运。
9、阅读短文。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选文第一自然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态描写,从_____觉和_____觉两方面描写鸟 _______多、_______多、_______多。
【2】用“ ”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部分。
【3】下列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群鸟嬉戏、生动热闹的场面
B.按由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先概写“眼睛应接不暇”,再具体写鸟儿热闹欢腾的景象
C.体现了从整体描写到局部刻画的特点,先写众多的鸟儿让人应接不暇,再细写画眉的自由快乐
10、阅读
___
小时候,为了使我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母亲节衣缩食,从微薄的工资中尽可能抠出一些钱来买书。但那时母亲一个月的工资仅36元,经济的拮据可想而知。
在姐姐读初中时,为了让她接触当代文学,母亲一咬牙订了那时如雨后春笋般复刊和创刊的《收获》《当代》《十月》等大型文学期刊,又为我订了《少年文艺人儿童文学》和《语文报》等许多报刊,仅半年订报刊费就用去64元,这在当时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当然,惊人的数字背后是母亲作出的牺牲,母亲在生活上极为节俭,我家的书架上不断有新书出现,可母亲的衣柜却从未添进一件新衣。
后来,父亲和母亲调到一个城市工作,家境渐渐好起来:母亲为我们花在书上的钱更多了。但母亲绝不仅仅是鼓励我们死啃书本,成为书呆子,她希望我们能在读大量书、积累大量知识的前提下,眼界开阔,思路活跃,有自己独立、成熟的思想。我读高中时,母亲就资助我行万里路,攀千座山,鼓励我去读自然这本大书。我在大学毕业之前走遍中国,获得无数感悟和大量素材,并因此写出几本自己的书;姐姐研究生毕业成了一名大学教师。这一-切,都离不开母亲和她为我们买的书籍。
现在,我突然明白,其实母亲就是一本书,一本隽永、广博而朴素的书。
【1】请在短文补充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更”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再查音节_____。在文中“更多”一词中“更”的读音是_____;它还有另一个读音是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
【3】本文是按_____顺序记叙的,可以从文中_____、_____、_____这三个词语看出来。
【4】文中先介绍“母亲一个月的工资仅36元”,然后又介绍“仅半年订报刊费就用去64元”,这样写妙在何处?
_____
【5】如果让你为本文添加一个结尾,你会写什么?(请写在文末横线上)添加这样一个结尾的理由是什么?(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 笋
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色,竹林的后代——春笋。
春日,春雨潇潇,绿幽幽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一幅烟雾迷蒙的水墨画。雨雾纷纷洒在竹叶上, “沙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滴答——滴答——”小水珠掉落在地上,渗进土里。地里的笋芽儿如同婴儿吸吮母亲的乳汁,积聚力量。
嗬,一夜之间,又有无数春笋拔地而起啦!瞧,漫坡遍地,密密麻麻,一个个像尖锥似的,披着淡绿的嫩衣,在春风中微笑,在春雨里淋浴。
啊,春笋长得多么顽强呀!春雷一动就破土而出。冲破地皮蹦出来,顶着沙砾冒出来,窜出石缝钻出来……
啊,春笋长得多么欢畅呀!
迎着阳光,吸着雨露一个劲地拔节。“叭叭叭”,一节、一节、又一节,你追我赶,竞争着向上,向上!山泉叮咚为它们伴奏,鸟雀欢呜为它们唱歌,山花舒瓣对它们欢笑,松柏婆娑给它们鼓掌……长,长吧!高高的蓝天多么广阔,看谁快快长成材,比谁早日作贡献。
(1)填空。
①作者把竹山和竹林比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声音比喻春雨的沙沙声。
③文中描写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 )。
A.“我”爱竹山、竹林的美景。
B.春天,无数春笋破土而出。
C.春天竹山、竹林的美景和春笋顽强欢快生长的情景。
(3)细读文末最后一句,你知道春笋的理想Ⅱ马?试着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爱春笋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竹子”也被文人称为“三君子”之一,诗人、作家是怎样咏颂它的品性的?试写一两句(可以是诗、词,也可以是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完成下面练习。
东街小学广播站征稿启事
为了加强东街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广播站特向全体同学征稿。
(一)征稿栏目与播出时间:
周一《开心一刻》:脑筋急转弯、谜语、对联、笑话等。
周二《百变魔匣》:讲述生活中的小窍门,介绍日常生活百科。
周三《灿烂星空》:学生优秀习作。
周四《心雨心愿》:点歌送祝福。
周五《校园连连看》:校内外新鲜事(好人好事等),宣传新风尚,传递正能量。
(二)投稿方式:
周一至周五上午的课间时间,送到东街小学广播站。
【1】小记者优优为学校运动会写了一篇简讯,他应该向( )栏目投稿。
A.《百变魔匣》
B.《心雨心愿》
C.《灿烂星空》
D.《校园连连看》
【2】贝贝写的一首小诗被广播站选中,她应该在( )这一天收听。
A.周一
B.周二
C.周三
D.周四
【3】乐乐同学写了一篇习作想送到广播站去投稿,最合适的时间是( )。
A.上午放学后
B.上午的课间时间
C.下午的课间时间
D.下午放学后
【4】该校广播站准备增设一些新的栏目,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个新栏目,并简单说明设置这个新栏目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一)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嫉妒。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个人倒了一小杯儿,说:
“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二)
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1】两段选文中的孩子们,一会儿争执,一会儿“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你是如何理解他们的争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一),说说奶奶高明在哪?《童年的朋友》的外婆又高明在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语段(二)中弟弟妹妹所回答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们把月亮看成是自己“按在天空的印章”,想象无比奇特。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情趣?若是让你发挥想象,请你说说月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不知怎的,在一年四季中,我偏偏喜爱那炎热的夏季,也许是在寒冷的北方,夏日短暂的缘故吧。
夏日是一个生长的季节,不是吗?那嫩绿的柔柳经过夏雨的滋润,日见婆娑地葱郁了;夏日又是一个纷繁的世界,各种花木聚拢来,装扮出迷人的夏。小街的夏日虽没有这般华美,但却别有诱人的风韵。
清晨,小街是静谧的。当第一缕晨光射穿薄雾,小街便迎来了一个温馨的晨。此时,小街的一切都笼罩在柔和的晨光中,道旁的柳树低着头,柔顺地接收着晨光的沐浴挺拔的杨树像健壮的青年舒展着手臂;草丛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路边不知名的小花绽开了笑脸,那晶莹的露珠还在笑靥上滚动。多么美好的夏日的晨!
此时,倘若你漫步在街头,你会觉得空气是那样清新,吸上一口,会留下一道沁心明肺的凉爽。偶有几个晨练人的身影从你身旁闪过,融入这清晨的画卷中,不远处传来了优美的中老年迪斯科舞曲,奏响了晨的乐章。此时你定会陶醉于这温馨的夏日之晨中了。
然而,小街的夏日之美,又何止是这夏日的清晨呢?
傍晚,当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消失的时候,小街已在夜色笼罩中了。这时的小街是热的,繁忙了一天的人们,此时紧张的神经舒以松弛,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或携家人散步,或在街头纳凉对弈。男人们谈论着时事,谈工作,谈物价,谈子女就业妇女们谈论着她们各自感兴趣的话题。这期间,同或听到小贩的叫卖声…夏日的小街是一个喧闹的小世界。你看那位老爷斧,手摇着蒲扇,津津有味地讲述着那永远也讲不完的古老的故事。不禁想起了儿时的我,不也是这样地偎依在爷爷的怀里,听着他讲那古老的传说吗?那个至今我仍记得的”后羿射日”的故事,便是从爷爷那里听到的。啊!迷人的夏夜,萦绕着我多少童年的梦……
【1】在短文前的横线上给文章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第3自然段描写的是小街夏日________时的美丽景色,第一句是全段的_______句。
这一段中,作者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写了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读后令人心醉。
【3】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4】文中描写小街夏日晨景时主要是________描写,而描写晚景时主要是_______描写,因此,本文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
【5】你喜欢小街夏日什么时候的景色?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的 地 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sì shì)的,慢慢儿,一纵一纵(的 地得),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1】用“√”画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或读音。
【2】用“________”画出描写太阳上升得很吃力的句子。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找出描写太阳初出时的形状、色彩、动作和亮光的词语。
(1)描写形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色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动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亮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深红的圆东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讲的是________的天气里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__,是按照________顺序记叙的。
【6】你看过日出吗?写一写你所看到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牛郎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没人听他的,可是牛咧开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牛好像全了解,虽然没说话,可是眉开眼笑的,他也就满意了。自然,有时候他还觉得美中不足,要是牛能说话,把了解的和想说的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那该多好呢。
一天晚上,他走进草房,忽然听见一声“牛郎”,他从没听见过这个声音。是谁叫他呢?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老牛嘴一张一合的,正在说话。
【1】请用“ ”画出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2】牛郎周到地照看老牛,一是因为________,二是因为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主要写牛郎对牛的照看,第二自然段则写______,由此可以看出牛郎与牛相依为命。
【4】画“ ”句子说明牛郎希望牛能说话,跟他交流,这为下文写_____做了______。
【5】读画“ ”句子,猜想如果牛会说话,它会对牛郎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改编自民间故事,故事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你觉得文段中最不可思议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悟
白鹭(节选)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1】下列选项中与画“ ”的句子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恰到好处
B.恰如其分
C.恰恰相反
【2】选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白鹭的颜色和身段都很适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要赞扬的是白鹭,为什么要插入对白鹤、朱鹭、苍鹭的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请给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挑_________( )_________( )
泡_________( )_________( )
【3】在括号里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
(1)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
【4】母亲为什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
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嘱托 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 招呼)他。
1.“督”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甘”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
2.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划掉。
3.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高兴是为什么?
4.想一想,诸葛亮在跟周瑜立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
20、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
(2)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3)鲸难道不是比象更大的动物吗?
(4)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
(5)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21、母亲大声说:“我挺喜欢他爱看书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先体会例句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再仿照着写一写。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孩子在水上乐园玩耍。
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为人最难得、最可贵的就是没人注意时我们仍选择‘正确’的做法。”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