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咸阳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看拼音,写词语。

    gē dā          cái féng        chóu huà        xiàng pí       diāo xiàng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tuí rán          jǔ sàng        cháng é        dǐ yù         chōu tì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2、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完成练习。

    1.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___,又叫人________,既愿______________,又想坐下低吟一首______________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____________

    2.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________的脸上,照着她睁得________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________________的大海。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不能重复)

    ______的月光   (______的月光   (______的月光

    (2)与“月光”有关的四字词语:________星稀、众星________

    (3)与“月光”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将下面的古诗句填写完整。

    (1)晚泊孤舟古祠下,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幽径独行迷。

    (3)日暮苍山远,__________________

    (4)江碧鸟逾白,__________________

  • 4、把下面成语补充完整。

    前功尽(____) 威风(____ 别出心(____ 技高一(____

    得意(____ 虎视(____ 一(____)所(____  ____)有词

    忘(____)所以  全神(____)注  心(____)意足    化为(____

  • 5、在下面段话的括号里填写可以代替“说”的词语,使句子更完整。

    星期天早晨,我刚醒,妈妈就大声( ):“快起来!”我小声( ):“我还没睡醒呢!”妈妈( ):“起来吧,我带你去公园玩。”听了妈妈的话,我( ):“真是太好啦!”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文阅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用自己的话说说“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所蕴含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请再写出一句描写这个季节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古诗词阅读。

    咏竹

    [清]纪琼

    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

    有时明月来,弄影高窗里。

    【1】《咏竹》中的“风”和“雨”表面上指自然界的风雨,实际喻指 ______________,同样,“笑有声”表面上指竹子被风吹雨打时发出的声音,实际喻指 ______________

    【2】竹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挚友。在不同的人面前,竹有不同的风骨。请根据竹的本性,选填竹代表的精神或品格。

    A.乐于奉献

    B.刚正不阿

    C.虚心

    D.坚韧

    ①因竹笔直向上,可形容人 _____

    ②因竹四季青翠,做雪凌霜,可形容人 _____

    ③因竹中空,可形容人 _____

    ④因竹全身是宝,可形容人 _____

    【3】这首诗赞美了竹怎样的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借物来赞颂人的美好品格的古诗?选择一首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材料。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书……壁”的意思是“放在墙壁上的书”。

    B.“长扫”中的“长”字有“常”义,“长扫”即“经常打扫”。

    C.“排闼”是说山峰仿佛带着青翠之色推门而入,赋予了青山动感。

    【2】细品古诗,感受语气,本诗可以用(       )的语气来读。

    A.快速、激昂

    B.舒缓、闲适

    C.低沉、飘渺

    【3】与本诗后两行结构不同的诗句是(       

    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本诗作者是我国宋代著名的诗人,我们背诵过他的很多诗。下面诗句中不是他创作的是(       

    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5】读《书湖阴先生壁》的后两行,试着描写你想象出的动态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提示,填写诗句。

    品读了《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我们按捺不住对大自然的向往,整理行装立刻出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过山庄,去体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的宁静闲适;游黄河,去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的磅礴气势;宿江边,去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的空旷寂寥;访草原,去体会老舍笔下那种“既使人_______________,又叫人________________,既愿_______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境界……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

    水葫芦

    【材料一】

    中文名:凤眼蓝

    别名:水葫芦、水浮莲、凤眼莲、水葫芦苗、布袋莲、浮水莲花

    分布区域:原产巴西,现广布于中国长江、黄河流域及华南各省。

    形态特征:水葫芦茎叶悬垂于水上,叶色翠绿偏深,蘖枝匍匐于水面。花为多棱喇叭状,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状似凤眼。

    繁殖方式:水葫芦可以依靠匍匐枝和母枝分离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使植株数量在5天内增加一倍;也可以通过开花结果产生种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一朵花大约能结300粒种子,沉积在水下的种子可以存活5年~10年。

    【材料二】

    ①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①),到处遭到斩杀。孟加拉人将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德国恶草”。南非的引自美国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为“日本烦恼”。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

    ②水葫芦在各地造成了巨大的灾害。泰国湄公河一发洪汛,一座座盘根错节的水葫芦“岛屿”浮游而下,猛冲桥洞,直接威胁首都曼谷的安全。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水葫芦(②),覆满湾口。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许多航线瘫痪。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排入湖中,湖水富营养化,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致使鱼类死亡,人们用湖水洗澡还会导致皮肤瘙痒。

    ③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南亚各国采取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剂喷杀、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依旧(③)。维多利亚湖畔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每繁衍100亿只象鼻虫计算,起码也要日夜不停吃上20年,才能吃光水葫芦。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

    ④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做青饲料引入,后泛滥成灾,以闽台粤为甚。福建的水葫芦覆盖面积达300平方千米,盘踞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湖塘库沟水域。

    ⑥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④)的啊!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欣欣向荣   声名狼藉   始料未及   泛滥成灾

    【2】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水葫芦原产巴西,现广布于中国长江、黄河流域及华南各省。( )

    (2)紫色是让人不忍忘记的颜色,正因如此,印度将水葫芦称为“紫色恶魔”。( )

    (3)水葫芦在河中形似“岛屿”,在湖中状如“森林”,都说明了它的观赏性强。( )

    (4)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引进中国后泛滥成灾,浙江最为严重。( )

    【3】材料二的第②自然段是围绕一个关键句来写的,并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按提示完成填空。

    【4】材料二的第③自然段选取世界各地治理水葫芦的事例,通过“三个月”“100亿只”“20年”这组数字,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

    【5】繁殖迅速是水葫芦成灾的重要原因,通过阅读材料__________,了解到水葫芦繁殖的方式有以下两种: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6】当做青饲料引入我国的水葫芦,却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请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与下列资料,说说什么是“绿色污染”。

    资料一:上世纪四十年代,原产于美洲的飞机草在西双版纳迅速蔓延,严重威胁着本地植物的生长、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资料二:120多年前从澳大利亚引进到广西的桉树,也称“速生桉”,它会抑制和排斥其他植物的生长,使得桉树底下的植物都长不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那个星期天》片段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是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之一。文段用①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四个事例真实自然地表达了_____的心情。

    【2】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①请在文中找出与横线句子呼应的句子。

    ______

    ②通过以上这两句呼应的话,你感受到作者处在______的氛围中。

  • 11、最近,东东感冒了,医生给他开了止咳灵这种药。回家后,东东就忘了医生告诉他的用法,我们一起来帮助东东看看药品说明书吧!

    本品适用于感冒、肺热或喉炎引起的咳嗽。温开水送服,成人一日三次,每次四片,儿童每次减半或遵医嘱。本品不得空腹服用,服用前后一小时内不得食用酸、冷食物。

    (1)说明书中的“本品”指 ________

    (2)东东今年12岁,他每天应该怎么服用这种药?____________________

    (3)吃这种药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东东的妹妹云云喝水呛着了,咳嗽起来,她能吃这种药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扣,戴上帽子。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的部分是对   描写,突出了   的心情。

    3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妈妈心里会想些什么?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最后一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穿上新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

    B. 给结尾营造了美好恬淡的氛围

    C. 觉得雨点儿特别爱往的雨衣上落只是因为特意走在雨大的地方

    D. 结尾的省略号,也引发了人们无尽的想象,想象雨中更多美好的景色、发生的许多美好的事

  • 13、读下面短文,答题。

    可爱的地球

    ①我登上月球以后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对地球爱之弥深。地球虽有缺点,可是比起电视上看到的月球满目凄凉、到处窟窿要强得多。据我们所知,金星永远被炽热的气体窒息包裹着,火星周围则笼罩着一层冰冷的二氧化碳。它们都不适合人类居住,不讨人类喜欢。

    ②地球对我们却非常合适。它不仅有值得夸耀的、冷热宜人的温度变化,还有美妙的大气层。氧的含量恰到好处,使我们不至于过度兴奋,也不会自行焚化。混合而成的空气又有足够的强度,使我们到处感觉到它的存在。这无疑是太阳系中最美好的大气层。

    ③地球的一大特点是它有一个斜轴。正是斜轴,造成了四季的交替变化,使我们的生活免于单调。人们可以毛衣之后穿夏装,绿叶之后赏红叶。

    ④我们很幸运,地球自转一周是二十四小时,这样的速度也刚好合适,这跟我们的睡眠习惯配合得恰到好处。你想一想,地球如果转得像土星一样快,每十小时自转一次,情形会怎么样?你就要不断地上床、起床了。

    ⑤有些人批评过地球的引力,说它太强,人从一两米那么高的地方跌下来,就会把腿摔断了。不过它也有一些很大的好处足以与此相抵,例如房子不会轻易被风吹走。

    ⑥有时候我们也听到有人埋怨地球上的气候。但是,无论天气多坏,也比根本没有好。如果人们在月球上相遇,恐怕没有什么可寒暄的。也许只能说:“这个季节,陨石似乎多了一点。”接下来就只好僵住,相对无言了。

    ⑦千秋万世,运转不停,这是地球的又一个优点。只要妥善维护,地球总可以做我们永世的乐土。

    【1】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读音划上横线。

    罩(lónɡ lǒnɡ)             怨(mái mán)             土(lè yuè)

    【2】短文讲了地球的许多优点,请列举其中至少三条。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你对其中的哪一条最感兴趣?写出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称地球是“可爱的地球”,表达了对地球的喜爱。你又会怎样评价地球?请在横线上填上中肯的词语。

    _______的地球          _______的地球            _______的地球

    【4】这篇短文语言风趣幽默,请抄录一至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让地球成为永世的乐土,我们该怎么做?请列出至少两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孔子游春

    材料一: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在泗水河边游玩。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就像他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他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深思。

    子路问道:“老师在看什么呢?”孔子说:“我在看水呀。”“看水呀?”弟子们都用疑惑的眼光望着老师。子贡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A】【B】地说:“水,能够启发君子观照自身的品行。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流经的地方万物生长,欣欣向荣,它好像充满仁爱。水没有一定的开关,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滔滔不绝,奔万丈深渊,毫不迟疑,它好像果敢勇毅……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无不惊讶,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奧的道理!

    材料二: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①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②,似仁;其流卑下③,句倨皆循其理④,似义;受恶不让⑤,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⑦;至量必平⑧,似正;其万折必东⑨,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节选《论语》)

    【注释】①启子比德:启发君子用水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②所及者生:所到达的地方万物生长。③其流卑下:水向下流。④句倨皆循其理:指水的曲直方圆等随物赋形的特性。⑤让:申辩。⑥包:包容一切的豁达。⑦善化:善施教化。⑧至量必平:装到量器里必定保持水平。⑨东:向东流,这里指东流入海。

    【1】对比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水是真君子,是因为水有德行、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第3段中的省略号省略了____________。材料二中,孔子认为水是真君子,言论内容更丰富充实。请你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将省略的内容合理补充一句(不能与材料一中的内容雷同):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觉得现代文和文言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文章,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一个与水有关的成语:______,也会想到一句孔子的名言:____

    【3】《孔子游春》的故事一定给你很多启发,请你联系故事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改为比喻句

    (1)嘎羧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

     

    (2)会场上乱成了一团。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继承和发挥老一辈的革命精神。(用修改符号在答卷的原句上修改)

    ________________

    (3)请在“截然不同”和“无济于事”两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

  • 17、通过上述措施,使全校学生深刻认识到此类事件所带来的后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

  • 18、下面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写下来。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用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数代人的心愿,一百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改为感叹句)

     

    (2)邓小平提出构想。

    (扩句)  

    (3)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缩句)  

     

  • 20、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浪费粮食就是践踏农民的劳动成果。当你看到有人浪费粮食,我们该怎么做?请以自己的名义,向全体市民发起倡议书。要求3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