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深( )大义 完( )归赵 守( )待兔 刻舟求( )
( )鸡起舞 负( )请罪 ( )假虎威 ( )公移山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 。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从 、 、 三个方面写了索溪峪的山的野性美。
2.“唯一的听众”指的是 。学了课文,我想对自己说:“ 。”
3.“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
4.在前半学期,我们认识了 的詹天佑, 的季羡林, 的桑娜……令我最难忘的人是 ,因为 。
3、多音字组词。
舍shě(________) 应yīnɡ(________) 铺pū(________)
舍shè(________) 应yìnɡ(________) 铺pù(________)
着zhuó(________) 脏zānɡ(________) 藏zànɡ(________)
着zháo(________) 脏zànɡ(________) 藏cánɡ(________)
4、根据语境写恰当的四字词语。
(1)秦荡看起来_______________,说出的话却往往惊世骇俗。
(2)_______________的潮水瞬间吞没了那叶小舟。
(3)我站在景山上_______________,故宫的建筑群尽收眼底。
(4)妈妈常对我说:“只要你能健康快乐地长大,我就_______________了。”
5、看拼音,写词语。
rì kòu______ fèn zhàn______ xuán yá______ pān dēng______
yì lì______ tiào wàng______ zhuàng liè______xióng wěi______
qí zhì______ xuān gào______
6、赏析古诗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悲伤的是什么?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要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把诗歌读懂,然后抓住诗句的关键词进行体会,如本诗我们可以抓住“悲”“九州同”进行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代)词人。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明月别枝惊鹊______
(2)路转溪桥忽见______
【3】对本词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西江月》是辛弃疾中年在江西闲居期间,夜行经过黄沙道,看到月夜乡村景色时写下的一首小令。
B.词人描摹了一幅江南山村初秋月夜图。
C.上阕中,夜间的“鸣蝉”反而更衬托出乡村的幽静。
D.下阕中的“星”“雨”,与上阕中恬淡清幽的氛围相得益彰。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本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著名文学家、___家,有__之称。代表作有___、_______等。
【2】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浪淘沙:______________ 九曲:_______________
浪淘风簸:__________________ 天涯:_______________
【3】读了下面的诗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把你看到的画面用一段话描述下来。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你读古诗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会怎么办?请把你的方法写在下面横线上。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学类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我自幼喜读金庸小说,成年后每逢看到和他有关的文字,就很留意上心。年中时北大的一个同学晒出了手机拍的照片,赫然是查良镛(金庸原名)的博士毕业证书。原来金庸相当低调地又去北大读博了。这事惹得议论纷纷,因为北大的同学没怎么发现金庸来上课,这学位,岂不是给得太随便了。
②北大校方只得向社会通报,金庸的确是在中文系读博,师从袁行霈。不过呢,因为金庸年事已高,身体趋弱,导致他未能按计划完成学业,今年将无法拿到博士文凭。至于那张被拍到的证书,只是按惯例预先准备好的。
③说到金庸的好学之路,更加好玩。我看聂卫平的回忆文章,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金庸突然托人转告他,要在从化拜他为师。聂卫平还以为金庸不过是想和他学学棋,而且他也想认识金庸,于是就赶到从化。
④结果一见面,金庸就要像在他小说里描写的那样给聂卫平行大礼,三叩九拜,举行拜师仪式。当时的金庸比聂卫平大二十多岁,聂卫平大为吃惊,立刻阻止说:“这怎么受得了?拜我为师可以,但不要磕头了。”就这样聂卫平成了金庸的老师,以后他们一见面金庸便以师父相称,两个人也成了很好的朋友。
⑤《孟子》里有句话叫“人之患,在好为人师”,金庸却恰恰相反,应该算是“好为人徒”,像极了他笔下的韦小宝,遇到个高手就不放过,定要拜师学艺,杂学旁收。
⑥据说金庸在浙江大学当人文学院院长时,就有人讥讽他学问不够,他也低头纳言,“别人指责,我不能反驳,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自己的学问。”他少年时代因为国内战乱,学业屡屡中断,始终没拿到正经的文凭。晚年一路求学,在剑桥大学认真读了硕士,又读博士,然后又来念北大的博士。看来人生际遇的确令他有点耿耿于怀。
⑦时代变迁,社会思潮反复,很多人早年失学,后来大富大贵,再提起念书上大学,就挺“反智”的,一口一个念书有什么用。像金庸这么名满天下富甲一方后,仍然有志向学,费尽心思好为人徒的,实属难得。用当下的话来说,是个正能量例子。
【1】为短文选择题目,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武侠小说大师金庸
B.好为人徒的金庸
C.好为人师的金庸
D.金庸读书
【2】第⑥自然段中,作者突出金庸谦虚好学的态度,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3】第⑦自然段写社会上早年失学,后来大富大贵的那些人认为念书无用,作用是( )
A.象征
B.悬念
C.照应
D.衬托
【4】关于金庸,文中没有写到的事件是( )
A.金庸去北大读博士
B.金庸描写武侠小说人物
C.金庸拜师学下棋
D.金庸在剑桥读硕士、博士
【5】第⑥自然段中,金庸面对别人讥讽他学问不够的态度是( )
A.生气
B.不满
C.虚心接受
D.反驳
【6】对该文的写作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记述为主
B.描写为主
C.议论为主
D.说明为主
【7】阅读短文后,你觉得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文章通过记述金庸的系列趣事,表达了作者对金庸的钦佩之情。
B.金庸向聂卫平拜师学棋,虽然年长于聂少平,但一点架子也没有。
C.金庸虽然已经收获了财富和名声,但对学习依然保持热情。
D.金庸按计划完成了北大博士学业并拿到了北大博士文凭。
10、现代文阅读
窃读记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_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婪,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
有次看到一本畅销书,就差最后几页便能读完。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看不见那本书时,我暗暗焦急。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了,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下了。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还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1】请你在文中找出六个多音字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填写下表,体会店老板、店员对“我”窃读的态度。
人物 | 动作 | 神态 | 语言 | 态度 |
店老板 | 十指分开,压住整本书。 | ____ | “你到底买不买?”“不是一回了” | ____ |
店员 | ____ | 若无其事 | ____ | ____ |
【3】请简要的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
【4】划横线的句子提到“吃饭长大”“读书长大”“爱里长大”。“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成长物质的需求,请说说其它两句是什么意思呢?
______________
11、课外美文阅读。
二维码时代
①如今,大部分人早就接触过二维码。用专业名词来解释,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可看作条形码的升级版,它诞生于1980年,是用某种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能够把文字、图像、音频等信息“编码”成一个图形,当用特定软件扫描这些图形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能显示出来。
②实际上,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方式,已在美国、德国、日本等众多国家的警察、外交、军事、税务、商业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常用于各类证件、票据及货物运输的管理。
③对于普通人,到底怎么使用二维码呢?很简单,下载一款手机二维码软件,启动手机摄像头,对准产品的二维码轻轻一扫描,这样“拍一下,扫一下”,就可以获取产品隐藏的信息,全过程只需几秒钟。
④初次见面交换名片,用手机扫一下对方名片上的二维码,对方的姓名、电话、单位等信息一下就可存入你的通讯录,不用再进行复杂地输入;想到哪家餐馆吃饭,上网扫描一下它的二维码,餐馆地址、招牌菜、网友评价、消费水准等信息一应俱全;超市购物,扫描一下食品二维码标签,生产日期、保质时间等“来龙去脉”就会映入眼帘……
⑤二维码的广泛应用将会极大改变我们的生活。比如,报纸广告信息承载量小,而如果在旁边印上二维码,读者只需“一拍一扫”,就可直接进入公司网站,获取更多的信息。你甚至还可以去下载二维码制作软件,把自己想要存储的信息“放”进这小小的黑白方块,制作属于自己的二维码。
⑥二维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人们,正经历着二维码时代的奇妙之旅。
【1】通读全文,结合所给内容梳理文章脉络。
本文介绍了二维码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相关知识。
【2】在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二维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有初次见面时快速存入对方信息;有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在生活中,我还知道二维码给我们带来便利和快捷的例子有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铺垫下文
C.总结全文
D.抒发情感
【4】下面对于二维码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可看作是条形码的升级版。
B.二维码在使用上是需要用特定软件进行扫描的。
C.二维码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D.二维码作为一种作新的信息存储方式,已经覆盖了全球的所有领域。
【5】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小小的二维码成了时尚和商业的新宠儿,“码”时代来势汹汹,安全性问题也日益突出,请你举例谈谈对此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1)索溪玉位于哪个风景区:( )
(2)作者走进索溪玉的整体感受是:( )
(3)课文第3自然段的结构是( ),分别运用了( )、( )、( )三种修辞方法。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3、树林和草原(节选)
屠格涅夫
现在你要出发到远离庄园的草原上去行猎了。你的车子在乡间土道上行驶了大约十俄里,终于来到了大道上。你经过无数的货车旁边,经过几家大门敞开的旅店旁边,望见里面有一口井,屋檐下还有茶炊吱吱地沸腾着;你的车子从一个村庄开到另一个村庄,穿过一望无际的原野,沿着绿色的大麻田,长久地行驶着。喜鹊从一棵柳树飞到另一棵柳树;农妇们手里拿着长长的草耙,正在田野里慢慢地走;一个行路人穿着一件破旧的土布外套,肩上背着一只行囊,拖着疲劳的步子行走着;地主家的笨重的轿形马车上套着六匹高大而疲乏的马,向你迎面而来。车窗里露出垫子的角;一个穿大衣的侍仆( )着绳子,( )着身子,( )在马车后面脚蹬上的一只蒲包上,泥污一直( )到眉毛上。现在你来到了一个小县城里,这里有木造的歪斜的小屋子、无穷尽的栅栏、不住人的石造商店、深谷上的古老的桥。再走远去,再走远去!来到了草原地带。你从山上眺望,风景多么好!一个个全部耕种过的圆圆低低的丘陵,像巨浪一般起伏着;长满灌木丛的溪谷蜿蜒在丘陵中间;一片片小小的丛林像椭圆形的岛屿一般散布着;狭窄的小径从一个村庄通到另一个村庄;各处有白色的礼拜堂;柳丛中间透出一条亮闪闪的小河,有四个地方筑着堤坝;远处原野中有一行野雁并列地站着;在一个小池塘上,有一所古老的地主邸宅,附有一些杂用房屋、一个果园和一个打谷场。然而你的车子继续向前行驶。丘陵越来越小了,树木几乎看不见了。终于,你来到了一片茫无际涯的草原上!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溅 扶 坐 横
【2】读画线句,作者见到的景物有:___、____、行走的行路人、_____。
【3】“再走远去,再走远去”运用__的修辞手法,这两句话在文段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
①突出到庄园的草原上去行猎的距离远。 ②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作者远距离行驶后,先来到了_____,来到草原时用“______”概括了草原的特点。
14、阅读与理解。
神秘的运动常数
①鸟儿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几次?每次幅度有多大?鱼儿在水里游动时,尾巴每分钟摆几回?每回幅度又是多少?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不是完全自由的吗?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无拘无束的吗?
②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看上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或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2~0.4之间。
③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0厘来,蜂鸟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达到50米/秒。而科学家们以往观察到的蜂鸟飞行时双翅震,动频率在50~70赫兹之间,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0.2~0.4之间。
④与蜂鸟体形相差悬殊的海豚也是科学家们观察的一个对象,成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尾巴的振幅大约是1米,频率每分钟30次左右,游泳速度是每小时100千米。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0.3,也落在0.2~0.4之间。
⑤这不仅仅是巧合。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奇的常数,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0.2~0.4之间,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⑥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运动常数,它的值又为什么恰恰落在0.2~0.4之间,但这一神奇的常数似乎像物理学中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像光速一样神秘。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很多科学家都表示:“如果在其他星球上真的存在游水生物或飞行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⑦此外,这一常数还能够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0次秒左右。目前美国军方已经着手研制类似于飞鸟的有翼飞行器,在配备上微型摄像机之后,这样的机械鸟将可能渗入敌方的任何机密要塞进行刺探。当然,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能够研制出体积更小,无孔不入的机械昆虫,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也为时不远。
【1】文章第③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多选)
A.作比较 B.举例子 C.列数字 D.打比方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蜂鸟飞翔时的振幅是20厘米,速度是50米/秒。
B.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
C.体积更小、无孔不入的机械昆虫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出现。
D.神秘的运动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
【3】如果想知道神秘的运动常数对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有什么作用,那么应该选择哪几段进行重点阅读?( )
A.第①②段 B.第③④段 C.第⑤段 D.第⑥段
【4】文中所说的“神秘的运动常数”指什么?请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训练。
1.袁隆平问他的助手:“你们半夜来找我,有什么事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诺贝尔凭着不怕死的精神,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终于制伏了硝化甘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按要求写句子。
(1)小鸟玲珑娇小。(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句关于“兴趣”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 )自由战死沙场,( )给贵族老爷们取乐而死于角斗场。(填关联词)
(2)一个奴隶用斧子把锁着的铁门砍开。(改为被字句)
(3)( )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蚂蚁的触角( )摆动得特别厉害。(填关联词)
(4)老虎的吼声特别大。(改为夸张句)
18、母亲心疼地抱着小张,流着眼泪说:“不要再练了,我会一辈子陪着你。”(改为转述句)
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这花真香。(写成夸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的月亮很圆。(写成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来了。你别走。(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仿照例句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从“大树”“鲜花”“清风”中选择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来续写,与前一个句子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
例句: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假如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我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我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实践。
有这样一句名言:“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请以“美好的心灵”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