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宝鸡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听先生之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____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____的人……这就是中国的_______________

  • 3、将下面的爱国名言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1)位卑未敢_____________.——陆游。

    (2)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____。——李钢

    (3)鞠躬尽瘁,___________。——诸葛亮

    (4)捐躯赴国难, ___________。——曹植

    1.从第(3)句中,我知道了成语:_________________

    2.第(3)句常用来赞美这一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体会带点词的意思。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__________”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___________,突出了现在的______________,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 5、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芭蕉不展丁香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香空结雨中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纵放繁枝散诞春。

    4.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1】解释:章:______________     零:_______________

    【2】诗句的大体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句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表达主人公____________的情感。

  • 7、古诗文阅读。

    立春偶成

    【宋】 张栻

    律回①岁晚②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③。

    【注释】①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②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以叫岁晚。③参差:不齐的样子。

    【1】这首诗写的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____________时的情景。

    【2】诗中写实的诗句是( )

    A.律回岁晚冰霜少

    B.春到人间草木知

    C.便觉眼前生意满

    D.东风吹水绿参差

    【3】下面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紧紧把握住立春这一节气,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

    B.从“草木知”到“生意满”,诗人在作品中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的这一变化过程。

    C.“便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回大地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D.此诗流露出了感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

  • 8、阅读诗句,回答问题。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写出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乐园。

    —3,人类未来的新能源

    —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燃料。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有着许多特殊的性质。根据稀释制冷理论,当氦—3和氦—4以一定的比例相混合后,温度可以降低到无限接近绝对零度。在温度达到2.18k以下的时候,液体状态的氦—3还会出现超流现象,即没有粘滞性,它甚至可以从盛放的杯子中出去。然而,当前氦—3最被人重视的特性还是它作为能源的潜力。氦—3可以和氢的同位素氘发生核聚变反应,但是与一般的核聚变反应不同,氦—3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科学家发现,虽然地球上氦—3的储量非常少,但是在月球上,它的储量却是非常可观的。

    氦大部分集中在颗粒小于50微米的富含钛铁矿的月壤中,估计整个月球可提供71.5万吨氦—3。这些氦—3所能产生的电能,相当于1985年美国发电量的4万倍,考虑到月壤的开采、排气、同位素分离和运回地球的成本,氦—3的能源偿还比估计可达250。这个偿还比和铀235生产核燃料(偿还比约20)及地球上煤矿开采(偿还比约16)相比,是相当有利的。此外,从月壤中提取1吨氦—3,还可以得到约6300吨的氢、70吨的氦和1600吨碳。这些副产品对维持月球永久基地来说,也是必需的。俄罗斯科学家加利莫夫认为,每年人类只需发射只到3艘载重100吨的宇宙飞船,从月球上运回的氦—3即可供全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1年,而它的运输费用只相当于目前核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据加利莫夫介绍,如果人类目前就开始着手实从月球开采氦—3的计划,大约30年到40年后,人类将实现月球氦—3的实地开采并将其运回地面,该计划总的费用将在2500亿美元到3000亿美元之间。

    20世纪90年代开始,包括中国、以色列、日本、印度等国家在内,人类掀起了新一轮的探月高潮,在这次探月高潮中,氦—3成为世人瞩目的目标。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搭载的探月仪嚣于20044月开始初样研制,其中探测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是该探月仪器工作的重要内容。氦—3作为最有潜力的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研究的重要课题。

    (选自《新华文摘》,有改动)

    1为什么说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大量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试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3是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氦的同位素(元素),同时它也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燃料(物质)。

    B.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氦—3,在其聚变过程中不易产生中子并且放射性小,所以它将是一种环保型的新能源。

    C.从月壤中提取氦—3所得到的副产品可以满足月球永久基地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D.由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搭载发射的探月仪器目前已进入对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的初步探测阶段。

    4假若某年后由我国发射的宇宙飞船将氦—3成功运回地面,请你根据本文介绍,用上月球”“—3”“科学家三个词语(可不考虑先后顺序)写一段话,向从事开发利用氦—3能源的科学家表示祝贺或感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小草和大树(节选)

    沉重的打击只能使弱者低头叹息。夏洛蒂和两个妹妹没有悲观退缩,没有失去自信心。经过慎重的反思、权衡,夏洛蒂劝妹妹们把创作着眼点转到小说上来。她说:“想来咱们的生活遭遇适宜用小说表现。不必再枉费心血去强摘诗的苦果子了,咱们改写小说!”于是三姐妹在荆棘丛中开拓新路,向小说领域驰骋神思妙笔。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乐观(    ) 前进(    )

    鲁莽(    ) 轻松(    )

    2沉重的打击只能使弱者低头叹息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画线句中的________这两个词能充分体现夏洛蒂姐妹的机智与智慧。

    4文段中的苦果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沉重的打击只能使弱者低头叹息,强者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扬州个园

    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苏东坡诗句“宁可是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简写的“个”子,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十二生肖之假石山,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荫环抱的荷花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便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香飘,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廊,循廊而去,“秋中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假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本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顺序写出游扬州个园的动词: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中引号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整个“春园”和竹林相映成趣

    B.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

    C.“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D.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

    4介绍“秋山”时,短文着重写了它的什么特点?用简单准确的词语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月光曲(节选)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1读第一段中哥哥说的话,他当时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盲姑娘并不是那么想听贝多芬的弹奏,只是仰慕贝多芬的名气。

    B.听贝多芬的音乐是她一直以来的愿望,这么说是体谅和理解哥哥。

    3“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啊?”两个“您”读起来语气不同。第一个“您”用____________的语气,第二个用___________的语气。

    4一曲弹完,姑娘就知道弹琴的人是贝多芬,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贝多芬要弹琴给肓姑娘听,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弹完一曲,又弹一曲给盲姑娘听是因为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贝多芬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却因为“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要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道:“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天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的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为父亲的事寝食难安。终于又挨到了星期天,他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啊,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的身边,和父亲紧紧的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这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无限手上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准备好面对最坏的情况。

    【1】结合选文,选择正确答案。

    (1)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 )

    A.他B.妻子C.父亲D.他和父亲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其实不想父亲搬到老年公寓住,可是父亲的话又解决了自己与妻子之间的矛盾,他一时半会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所以才欲言又止。

    B.父亲的话帮他解决了与妻子之间的矛盾,他有满肚子感激的话想对父亲说,本想象征性性的说几句挽留的话,却因为妻子的反对,只好把话“咽了回去”。

    C.这句话写出了他作为一个儿子和作为一个丈夫左右为难的处境。

    D.他怕妻子因为自己挽留父亲而大吵大闹,与自己离婚,所以把话"咽了回去”。

    (3)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

    A.心理、神态描写。开心、满足,喜欢和老年人住一起。

    B.心理、外貌描写。痛苦、矛盾,想和儿子一起生活。

    C.语言、动作描写。开心、满足,喜欢和老年人住一起。

    D.语言、神态描写。凄凉、无奈,渴望被儿子关爱。

    (4)对小说开头描写他左眼突然失明,这一情节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交代故事发生的起因,他因为左眼失明而失去工作。

    B.表现他的懦弱,不敢就妻子让父亲进老年公寓的想法提出反对意见。

    C.引出下文父亲进老年公寓,推动情节发展。

    D.为后面父亲想给他捐献角膜作铺垫,体现父爱的伟大。

    【2】你想对文中的“妻子”说什么?(不少于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选择文中一个人物对其进行评价,并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小说,让你想起了哪些古诗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这篇小说加题目:____________

  • 14、阅读文章。

    逗乐

    [法国]莫泊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

    我到达的时候,他们拥抱我,像接待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

    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

    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视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从钥匙孔朝里看。

    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接着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

    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沿,然后慢慢地朝自己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那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

    有一个小时我保持醒着,哪怕最小的声音我也打哆嗦。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

    突然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我惊醒了,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了滚烫的液体,痛得我嚎叫起来。落在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摸到一张脸。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又从湿淋淋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

    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起来。原来,是给我送早茶的人,他绊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并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

    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来睡觉这些预防措施。

    那一天,人们笑够了!

    (选文有删改)

    【1】“有一个小时我保持醒着,哪怕最小的声音我也打哆嗦”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A.兴奋不已

    B.闷闷不乐

    C.愤愤不平

    D.忐忑不安

    【2】造成这场笑话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A.“我”太多疑了。

    B.送早茶的人太不小心了。

    C.“我”打了送早茶的人。

    D.“我”的朋友是爱开玩笑的人。

    【3】根据文本,以下哪一个情节是正确的(   

    A.“我”一整夜无法入睡。

    B.“我”把床挪到了房间的正中央。

    C.朋友们在策划着和“我”开玩笑。

    D.“我”小心翼翼地检查房间的每一处。

    【4】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A.环境描写、心理描写。

    B.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D.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5】请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小说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

    【6】“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注意加点的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把两句话用关联词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虫的村落》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郭枫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造物无言却有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句子补充完整)

    5.甲虫振着翅膀。(改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改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1.按要求写句子。

    (1)小鸟玲珑娇小。(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句关于兴趣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山顶上,蓝蓝的湖水透明极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室里安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怎么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是因为党的改革政策好。(改为先因后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老师家访。(至少扩写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刘老师热爱生活,意志坚强,大家非常佩服他。(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花园的花“红、香、多”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老师对我说:你去关灯,我来关窗。(把直述句改成转述句)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观看这鲜艳的国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情景,在横线上填入表示“说”的词语或短语。

    大街上,一群人围在一起__________:“小姑娘真是善良啊!”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大作文。

    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1.题目:一个令人     的时刻

    要求:在横线上补充一个表示心情的词语,如忧伤、悲愤、激动等。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语句通顺,450字左右。

    2.在学知识、学本领的过程中,你也许已有了一技之长吧!这次习作写写你擅长的事,可以写计算、背诵、写字,也可以写唱歌、剪纸、炒菜等。要求语句通顺,表述清楚,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