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hǔ pò tuī cè měi cān cāng yīng yān mò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2、在括号里写出与加点词意思相近的词语。
(1)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
(2)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
(3)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
(4)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 )
3、看拼音,写词语。
(1)实践证明,我的想法很yú chǔn( )。
(2)他对什么都很dǎn qiè( )。
(3)詹天佑给miǎo shì( )中国的外国人一个有力的回击。
(4)哥哥穿上这身衣服很xiāo sǎ( )。
(5)他是一个很miǎn tiǎn( )的人。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
2.新冠疫情爆发,无数白衣天使奔赴武汉,看到这些“逆行者”的身影,我想到了曹植的诗句“_________,视死忽如归”;正如陆游的诗句“_________”,告诫我们不管自己的身份地位如何,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3.请用学过的成语来填空。
人们常用______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用______来赞美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当我们遇到一篇好文章时,我们可以说_______;欣赏某位书法家洒脱、有气势的书法作品时,我们可以称赞_______。
4.《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__》,课文通过写儿时伙伴闰上给“我”讲____、_______、_____和看跳鱼儿这四件事,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我”对他的怀念之情。
5、查字典填空。
张小明不会写“缚在棒上”中的“缚”字,可以用____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再查音节_____;李华不认识“缚”字,可以用_____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再查_____。“缚”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拘束;②捆绑。在词语“缚在棒上”中的“缚”应选义项______。(填序号)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词补充完整,填在横线上。
【2】请找出诗词中表现词人喜悦之情与丰收景象的句子,并摘抄下来。注意行款整齐,书写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波浪线的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展开想象,把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诗句中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修辞手法相同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C.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综合实践练。
《飞越大渡河》是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歌曲,叙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指挥下,勇渡大渡河的事迹。请阅读歌词,并回答问题。
【1】“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写出了红军长征中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敌人的凶残。请仿照这种结构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词中反映了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三次战斗。
【3】用两个成语形容长征精神:_________、_________。
8、仔细读诗,根据注释理解诗,回答问题。
雪 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①降:服输。②骚人:诗人。③阁:同“搁”,放下。④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和雪的高下。
【1】“梅须逊雪三分白”中的“逊”的意思是( )
A.比得上
B.比不上
C.差不多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3】诗人对“雪”和“梅”的评价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雪梅》中最后两句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
A.乐于助人
B.取长补短
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9、阅读
①冰雹,俗称雹子,在春末和夏季最为常见,它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我国各地每年都会遭不同程度的雹灾。2005年6月,一场罕见的大冰雹突袭北京:许多汽车在这次特大冰雹中遭了殃,车窗穿孔,车顶被砸成了麻子脸!
②在春末和夏季,有时早晨天气还非常晴朗,可是中午前后突然下起了冰雹。夏天的气温那么高,为什么会下冰雹呢?而冬天天气寒冷却不落冰雹,这是什么原因呢?
③如果你在夏天爬过山的话,一定记得在山顶上早上和晚上还是非常凉快的,还要穿毛衣和棉衣。在海拔4~5千米的山顶上有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和冰川。这就说明了,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也在不断下降。在高山顶上如此,那高空应该更是这样吧!事实上,高空中的云,即使在夏季,温度也在O℃以下。
④夏天太阳炙烤大地,在大气层中,有着大量的水汽的热气流,迅速地向高空上升。这时,地面上虽然很热,但是在高空中却依然很冷。当湿热空气进入到高空并冷却下来时,它夹带的一小部分水汽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继续变冷时,就被冻成小冰晶了。小冰晶从高空降落下来,在降落的同时兼并了很多温度低于O℃的小水滴,在自己身上冻结,就成了冰粒;有时候在下降的过程中,遇到一股由下往上吹的强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升气流,又再一次把它带回到空中去。这些小冰粒在高空中再度受冷,与温度低于O℃的小水滴碰撞在一起,并兼并它们,把小水滴冻结在自已身上,因此它的表面上又包上了一层冰。就是这样,它在空中不停的翻腾,不断与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相碰撞,穿上一件又一件冰做的外衣,一直到变成一定的重量时,上升气流无法再把它带到高空时,于是就一落千丈,从高空中降落下来——下冰雹了。拾起冰雹,用刀子破开,你会发现它的纵剖面层次分明,那是在高空中冰雹所穿的几层冰衣与雪服。
⑤冰雹是在积雨云和强烈的空气形成对流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而在冬天,空气比较稳定,上下的“气流差”不像夏天那样大,空气垂直对流运动不像夏天那么强烈,积雨云不容易发生,所以冰雹不容易行成。
【1】冰雹一般出现在( )。
A.春末和冬季 B.夏季和秋季 C.夏季和秋末 D.春末和夏季
【2】第①段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A.列数字、举例子 B.列数字、打比方 C.举例子、打比方 D.举例子、作比较
【3】不属于冰雹形成的必要条件的一项是( )。
A.气温低 B.有大量水汽的热气流
C.上下气流差异 D.积雨云和强烈的空气形成对流运动。
【4】结合归纳冰雹形成的过程。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冰雹
【5】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说明的中心:________________
【6】第④段中“一件又一件”为什么不能删去?请结合短文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习题。
《少年闰土》(节选)
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请把上面文段中的句子补充完整。
【2】读文段时,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把描写环境和人物的句子抄写下来。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1)描写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的句子: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段话,少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段节选自鲁迅的《故乡》,请写出一句鲁迅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文章,完成练习。
胜利高歌平型关
日军侵占华北地区后,企图从山西的东北部继续南下,直取太原。日军为确
保成功,特别启用了最精锐的部队——坂垣(yuán)师团。
由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不久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得知日军的行动计划后,指挥部立即决定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平型关打一次伏击战,在这里把敌军消灭。
1937年9月24日夜,一一五师冒着大雨,踩着泥泞的道路,游过没过胸的河水,摸黑来到平型关,潜伏在山石和树丛中。
早晨7点钟,坂垣师团开进山里来,这支队伍光汽车就有100多辆。汽车队的后面是有200多辆大车的运输队,再后面是步兵队。
日军完全进入了一一五师的包围圈。指挥员一声令下:“打!”四面八方一齐开火:嗒嗒嗒,砰砰砰,轰轰轰……机枪、步枪、手榴弹、迫击炮一起怒吼起来。“打呀!”“冲啊!”“杀呀!”战士们的杀声响彻山谷。日军做梦也没想到,山里竟埋伏着这么多的“天兵天将”,杀声中他们顿时乱作一团,车、马、人互相冲撞,挤成一堆。一一五师的战士们冲上前去,同敌人展开了白刃战。敌人一批批倒下去,侥幸活命的便赶快逃跑。
坂垣师团遭到伏击后,他们的后续部队立刻赶来增援。飞机飞来了,但由于交战双方混战在一起,敌机怎么也找不准目标,在空中盘旋了一会儿,只好又飞回去了。步兵赶来了,但没前进多远,他们自己也遭到我军伏击,寸步难行。经过7个多小时的激战,敌人已经溃不成军。我军越战越勇,一鼓作气把日军全部消灭在山沟里。
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第一次星示出巨大威力。平型关大捷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大大鼓舞了全中国人民的士气。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一五师为了在平型关潜伏下来,克服了哪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型关大捷具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想对一一五师的将土们说些什么?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理解与感悟。
夏天里的成长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瓜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全文是围绕“_________”这句话写的。第二自然段写了夏天里植物和______长得特别快;第三自然段写了夏天里的山、地、河、_____和_____在长;第四自然段写了_________在成长。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表示时间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词让我们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么理解“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垃圾分类 刻不容缓》,完成答题。
垃圾分类 刻不容缓
【材料一】什么是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将垃圾按可回收再使用和不可回收再使用的方法进行分类。人类每日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大量的垃圾未经分类回收再使用并任意弃置会造成环境污染。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材料二】我国垃圾分类方法
一、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二、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三、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四、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材料三】垃圾分类的优点
目前的垃圾处理的方法大多处于传统的堆放填埋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蚊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污染环境。因此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垃圾分类处理的优点如下:①减少占地:生活拉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②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③变废为宝: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一次性筷子数十亿双,这些占生活拉圾的8%~15%。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生产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
【1】我国的垃圾分类可分为哪4种?( )
A.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玻璃垃圾
B.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C.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
D.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玻璃垃圾
【2】下列哪一项是需要进行卫生填埋处理的?( )
A.厨余垃圾
B.有害垃圾
C.其他垃圾
D.可回收垃圾
【3】下列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
A.垃圾分类后对环境污染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
B.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但增加了处理设备
C.垃圾分类,是将垃圾按可回收再使用和不可回收再使用的方法进行分类
D.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一起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4】小方的小区设有垃圾分类桶,他特别爱吃桶装方便面,每次吃完后,都没按要求归类放置。如果是你,你想劝告小方,应该重点阅读( )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D.全部材料
【5】在上题中,当你重点阅读后,你会怎么劝告小方。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草原》,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 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yín yíng)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给选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愉快—________ 勾勒—________ 舒服—________
【3】选文中有两个形容“绿”的四字词语,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我还从课外积累了两个,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4】选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心情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选文最后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被陶醉了。
B.作者借物抒情,赞美草原的美丽景色。
C.草原上的牛马多,这是草原景色的特点。
D.草原上的美景令牛马对它有了很深的感情,舍不得离去。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个妇女搬了把椅子放在我面前说:“这是我们专门准备的残疾人椅,你快坐吧!”(改为转述句)
2.闰土心里的稀奇事,让我很羡慕。(改为双重否定句)
3.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4.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改为反问句)
5.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改成“把”字句)
6.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成陈述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1.在事实面前,他承认了错误。(改为双重否定句)
2.在“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大会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踊跃发言。(改病句)
3.当时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礼服,亲自主持了这个特别的葬礼。(缩句)
4.海底的鱼发出各种声音。(改成拟人句)
17、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8分)
⑴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缩句:
⑵今天晚上有大雨。我们要按时到达。(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⑶海底的鱼发出各种声音。(改成拟人句)
(4)他非常着急。(改成比喻句)
19、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花园的花“红、香、多”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闰土心里的稀奇事,让我很羡慕。
反问句: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
21、小练笔。
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一个课间活动场面,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