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临汾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读句子,回答问题。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汤汤一词写出了_____________的样子。

    2)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的成语。

    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__________________ 

    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__________________ 

    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_________________

    像老虎那样看着。形容凶狠而贪婪地注视着,伺机攫取。_________________

  • 3、古诗词默写。

    (1)古诗中绘美景:两岸青山相对出, 。(李白《望天门山》)

     日出江花红胜火, 。(白居易《江南好》)

    (2)古诗中抒友情: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   。(李白《送孟浩人之广陵》)

    (3)古诗中赞爱国:王师北定中原日,   。(陆游《示儿》)

     我劝天公重抖擞,   。(龚自珍《已亥杂诗》)

    (4)古诗中话读书: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5)古诗中寓哲理:不识庐山真面目,   。(苏轼《题西林壁》)

    小荷才露尖尖角, 。(杨万里《小池》)

  • 4、读拼音,写词语。

    dǐ yù zāo gāo pí juàn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 5、文章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离不开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请填写出下面的句子是对人物哪一方面的描写。

    (1)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 )

    (2)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

    (3)伯父说:“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4)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词赏析。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诗句中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诗人离开家乡时间很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贺知章写过什么诗?请写出其中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在古诗中遇见梅花别样的美。

    卜算子·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更著风和雨。  

     

    卜算子·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1将两首同调同题的词补充完整,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2古人自古爱梅花,革命伟人毛泽东反其意而用之,成就了与宋代词人陆游不同的梅花,比较两首诗的不同,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处打“√”

    A. 感情基调不同,陆游词感情基调在字上,毛泽东感情基调在字上。(

    B. 词中的梅花处境不同,一个在意外断桥边,一个在悬崖峭壁之上。(

    C. 词中的梅花的形象不同,一个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一个是凌寒独放,俏丽多姿的形象。(

    D. 作者的词情感基调不同,一个悲观,一个乐观。(

    3毛泽东曾说:读放翁诗词,如遇知己,比较两首咏梅的杰作,你认为他们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先把下面古诗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朝诗人王建所写的一首______(时间)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最后一句委婉地表达了_________。回忆你积累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请写出一句: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山中访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见  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 弯  弓)着腰,(俯身  低头)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  仍然)如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把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2.这两段话中,作者问候了哪些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具体体现老桥德高望重特点的句子。

    4.作者把老桥比作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仅写出了桥的______________,而且也突出了它 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古桥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之情。

    5.文中画“——”线的部分,是作者走进森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___________。从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你能仿照再写一句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两段文字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看京剧

    晚上715分,能容纳上千名观众的梨园剧场演出大厅已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来自五大洲的各国游客,正翘首以待,等待着观赏今晚的刷目。

    730分,开场的锣鼓骤然响起,观众席上灯光暗了下去。在清脆激扬的乐曲声中,身穿中国民族服装的演员出现在舞台上。《三岔口》《秋江》《水漫金山》等一出出京剧传统保留剧目展现在观众面前。精彩的武打、优美的舞蹈和圆润动听的唱腔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显示出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记者身处观众席中,偷眼向四周看,只见不远处,一位金发碧眼的女郎已被《三岔口》那出神入化的武打戏所吸引,每当打到紧要处,就不由自主地抓紧身边的男友的手。而当《秋江》的男女主人公出现在舞台上时,记者身边几位鹤发童颜的外国老人便陶醉在悠扬的旋律和美妙的舞蹈中,情动处,甚至伴着台上的① ,用脚打起了拍子。

    《水漫金山》的演出开始了,剧场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白娘子、小青大战法海,那英武俊美的亮相,令人② 的花枪,还有一连串的毽子小翻,都博得了满场叫好声。特别是白娘子力战群敌时的踢枪绝技,更是惊得老外们③ ,情绪高涨。

    掌声,春雷般的掌声,在剧场内一次次滚动。观众席里,接连不断亮起闪光灯的白光。一位中年男子④ 地跑到台口,不住地按动照相机的快门。一些观众随身携带的摄像机也开始运转。

    【1】给文中四个横线处选填恰当的词语。(只填序号)

    A.轻歌曼舞      B.歌舞升平

    C.眼花缭乱    D.目瞪口呆

    E.瞠目结舌    F.情不自禁

    G.不由自主    H.应接不暇

    【2】用“ ”画出文中表现剧场内观众很多的语句。

    【3】本文是如何描绘这场演出的?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乐曲声:________ 武打:_________

    舞蹈:_________ 唱腔:_________

    【4】作者是怎样描写观众观看京剧表演时的表现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

  • 11、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一幅感人的图画是怎样的一幅画?画上都有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神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结合前后文,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枯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后果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段话主要说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才能避免文中这种可怕的局面发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宋威的《涵养几分静气》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书舟中作字》中记载,苏轼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苏轼“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选自《 人民日报 》2018年1月16日,有删改)

    1 理解与积累

    (1)联系文章理解“涵养几分静气”中“涵养”的意思。

    涵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与加点词“于事无补”意思相近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信息

    (1)“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涵养几分静气,我们可以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还可以_____________

    (2)涵养几分静气,绝非_____________,而是多_____________、少一些浮躁,多_____________、少一些进退失据。

    3内容探究

    本文列举三个事例说明“涵养静气”,仿照示例填表。

    故事顺序

    主要人物

    故事主要内容

    父子

    _____

    _____

    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

    _____

    _____

     

     

    4语言品味

    联系上下文品味句子。

    (1)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提示:写出句子大意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提示:结合修辞手法说说句子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提示:借助加点词语理解句子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言表达

    (1)第⑤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为了表达这个中心意思,作者选择了“______”时、“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时,这四种情况来写的。

    (2)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另写一种“涵养静气”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于是,欧美发达国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此举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语的顺序不同,句子的表达效果也不同。请参照示例,根据要求,改变句子。(不增减词语,可适当改动标点)

    [示例] 原句:这种力量是他给我的。

    改为突出的句子:是他,给我这种力量的。

    原句:此举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改为突出发展中的中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改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14分=2+2+2+2+3+3)

    (1)张先生已等候在门口。

    改变词序,但句子意思不变:

    (2)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

    改成反问句:

    (3)屋子里特别热。

    改成比喻句:  

    (4)把句子写得更生动:小姑娘 的心灵,像一朵 的花蕾。

    (5)仿写句子: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留住一株小草,你却给了我整个绿地;我原想拥有一朵莲花,你却给了我   ;我原想   ,你却  

    6)选用以下词语中的2-3个写一段只有一个中心意思、通顺连贯的话。

    孜孜不倦   胸有成竹   脱颖而出 熟能生巧 无论…………   

     

     

     

  • 17、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1)鱼儿在池塘游着,荷花随风摆动。(采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手法扩句)

       

    (2)晴朗的夜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缩句)

     

  •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外面的噪声太大了,我只好关上门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

  • 19、(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缩句)

     

    (2)张华站起来说:我要去做作业了。(改为转述句)

     

    (3)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4)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不得不认输。(改为肯定句)

     

    (5)晌午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6)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艰苦朴素。(修改病句)

  • 20、句子训练营

    1.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生花妙笔。(25分)

    在学习和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在这个时候朋友会给你带来很大帮助,有时朋友的一句话,或一个建议可以让你豁然开朗,少走很多弯路。你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其实“书”也是我们不会说话的朋友,说一说你和朋友们之间的故事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